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以上


聽到這個問題,我笑得像個140斤的胖子……

進入正題。首先,定位不對。這仨哥們最大的成績,不止在詩。王安石的詩不錯,有論者以為他是唯一一個能比肩唐朝名家的宋朝詩人。王安石還主導過一次變法,也確實失敗了——敗在選人上。歐陽修,此君我以為是最完美的讀書人的樣子。他提攜後生,變革文風,真真是兼濟天下。歐陽修最大的成就在文治,他本人的話,詞不錯,文更佳。這哥們似乎還主持編纂《新唐書》還有一部五代史。至於蘇軾,基本上是個人都知道三次被貶,知道烏臺詩案。似乎此君政治才能不行?可能還真有一點。但是,政治才能不行不代表政治思想不行。畢竟當年科舉考策論,這玩意兒跟當今公務員考試的申論有類似,不過範圍較小。蘇軾考進士科的文章題目我不記得了,但思想可以總結為一句話即,立法必嚴,執法可寬。這在古代倫理社會裡,是最合理的管理方式。蘇軾的政論文還有很多,有興趣可以找來蘇軾文集看看。

說了很多廢話,一句話概括,古代文人,基本都有很高的政治才能。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李白(好吧正經答題我總想提提李白)。李白晚年跟著永王鬧得歡,以至於單純到沒看出來永王是造反的……果然小白。

順便提一句,蘇軾被貶也不是才能不行,而是政治鬥爭。烏臺詩案更是有點欲加之罪的意思在。政治小白,李白算一個,杜甫算半個,李商隱算一個,至於宋朝的小白們,我就不咋知道了。古代教育與政治結合,文學亦具備了化民成俗的功能,所以文心第一篇叫原道,啥是道?就是聖人之治,就是政治理想啊。

閑扯完了開始背書告辭


這個問題問得確實是挺奇怪的,詩人怎麼就沒有能力做官治理國家呢?曹操是詩人,但他也是曹魏政權的締造者。毛澤東是詩人,但他也是新中國的國家主席。至於王安石,歐陽修和蘇軾這些文人怎麼可以當官治理國家,那是因為他們是科舉士大夫,是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當官的,這樣層層選出來的人個個文學素養都極高,能寫出好詩成為詩人一點都不奇怪。


寫詩寫得好的人不一定適合治理國家,政治才能不一定高,但反過來,政治家就一定寫不好詩?那也不一定。近現代就不說了,古代不是還有個曹操麼?

還有一個,這是在宋朝,重文抑武,文官政治的時代,科舉制度已經非常成熟了,基本上你正兒八經考出來的文官都會寫幾句詩詞,而且很多還寫得不錯。

詩人是他們的副業,真要計較起來,那些文官也是儒生,文人,而不僅僅是詩人,文人就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都要懂一點,尤其是那些從小受到培養的士人階層。

別說詩人做官了,詩人還能打仗你信麼?不信可以去查查辛棄疾。

能問出這種問題真的很缺乏文化常識(毛也是詩人,你敢說他沒有能力治國?)。

哦對了,還有嶽飛,他也寫詩的(廣義上的詩也包括詞)。

既然詩人能打仗,那為什麼不能做官?何況他們還是從小就被培養政治才能(儒家的仁政,內聖外王之類)的?人家考試就考這個,你說他能不能當官?

人家正兒八經通過選拔制度考上去的,這種人不當官難道讓你去當官?

你以為詩人都是李煜和趙佶那種純粹的藝術家嗎?人家李白好歹還會個劍術呢。


人家主業是官員,副業纔是詩人,這些人的詩中所傳達的感情都是人生宦海沉浮的感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