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講修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擺脫自己的執著妄想心,那我們普通人如何能做到這一點?


中國禪宗有名的二祖神光,在未見達摩祖師以前,已經用功遍學佛法,而且修習禪定的工夫有八年的時間,後來到嵩山少林寺,向達摩祖師求教。為了求法,他斬斷自己左邊的手臂,因此贏得了達摩祖師嚴格的考驗,認為他是一個可以擔當佛門重任,具有傳授心法才器的人。

達摩祖師對他說:「過去一切諸佛,最初求道的時候,為了求法,忘卻了自己形骸肉體的生命,你現在為了求法,能斬斷一條手臂,實在也可以了。」因此,就替他更換一個法名,叫做「慧可」。

慧可問達摩祖師說:「一切諸佛法印,可不可以明白的講出來聽?」

達摩祖師說:「一切諸佛法印,並不是向別人那裡求得的。」

慧可又說:「但是我的心始終不能安寧,求師父給我一個安心的法門吧!」

達摩祖師說:「你拿心來,我就為你安。」

過了好長的時間,慧可說:「要我把心找出來,實在了不可得。」

達摩祖師便向他說:「那麼,我已經為你安心了。」

在這個公案裡面,達摩祖師向慧可說,佛法並不是向別人那裡求得一個東西的。由此啟發了慧可的反觀自省,在反求諸己以後,慧可總是感覺到內心無法安寧,所以進一步才求祖師給他一個安心的法門。但是達摩祖師卻不給他正面的解答,祖師運用啟發式的教授,把問題轉過來還他,要他自己去找答案。這種的方式,就是接引弟子最好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回應。因為如果順著弟子的問題去說明、解釋、分析,心會越來越亂,想得越來越多,離開智慧也就越來越遠。所以,達摩祖師要慧可把心找來。實際上,心了不可得,不要說慧可,誰也知道心是無形相可得,無定位可求,向哪裡可以找得出心呢?

心,只是一個個念頭的起伏,前念滅、後念起,後念起、前念滅,念頭不斷的起滅,哪裡是一個可得的實體東西呢?心,沒有頭,沒有尾,也沒有痕迹,無處可尋,有的只是雜念而已,是一團煩惱心、分別心、執著心,自我中心的組合。這就是慧可拚命想去安的心,也是眾生一向向外追逐塵境的心,其實這是妄心,不是真心。

妄心是表面意識的活動,是六根感官和六塵外境相對產生的六識變化,心的活動只是緣起的假相,由於眾生無法明察心的虛幻,所以才會妄執以為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心。

《圓覺經》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眾生顛倒,誤認眼前這個四大假合的肉體,就是自己的身相,所以執著有一個實在的我,又誤認當前這個攀取塵緣所出現的心影,就是自己的心相,所以就感受到種種心境的出現了,這就是妄心。惟有除開妄心,真心才會顯現。真心是思想的主體,是如如不動,也是常安的,但是一旦你想去尋找,或是企圖要去把握,那麼它就成為客體,不是主體,當然也就不是真心了。

公案中,慧可所覓的是妄心,祖師所安的是真心。慧可有一個求安心的念頭存在,早就不能安了。達摩祖師之所以要慧可拿出心來,只是要他自己去發現他所謂的心是虛幻的,如此一來,祖師這種出人意料的話,就可以喚起慧可的直觀,而了悟到自己的真心。後來,慧可說:「覓心了不可得」,心找也找不到。達摩祖師就對他說:「我已經將你的心安好了。」這就等於說,此心既然無形跡可得,豈不是不必求安,就自然安了嗎?只要放心任運,沒有任何善惡是非的要求,此心何必求安呢?它本來就自安了。

「覓心了不可得」,無心可安,才叫做「安心」。假使我們真正能做到安心,那麼就有入道的方法了。


無始劫以來,這無明執妄的心,讓自己歷經了無數的輪迴。若想出離生死苦海,必須破執除迷,智慧解脫,證無上菩提正果。

修行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我們總會面臨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以及自心的問題。若能放下這個執著的心,無論什麼刀山火海,艱難險阻,無論什麼風平浪靜,順易便利……都會成為過去的歷史!

若執分好惡美醜,常常著相被境緣所轉;若認虛妄為真實,往往畫地為牢徒自困。我們在心上用功辦道,必須先把心搞明白,若不然,好比盲人走夜路,即使有燈也是枉然!

心有多少執著,就有多少煩惱。心有多少智慧,就有多少能力。真想解脫自在,必須學會放下所有。心若有絲毫牽掛,這個牽掛就是跨越不過去的高山!腳下的路每一步都要用心來走,不用心它就會變成不可逾越的汪洋大海!

想走多遠?能走多遠?如何才能走得更遠?心若無明確的方向,這修行的大事就很難承擔下來。修行靠的是心的力量。心若有智慧,這腳下的路即是目的地;心若無智慧,連世間事都做不好,更談不上這修行解脫生死大事!

這智慧到底從何而來?如何才能把智慧提高?

若得到智慧的法寶,煩惱無所從來,障礙無所從生,這執著心又何來之有?若得到智慧的法寶,頂峰妙高即時處腳下,菩提聖果在自心呈現,無論到什麼地方都是極樂地!

煩惱由心生滅,心若無著於任何,這煩惱從何而起?想斷除煩惱,若心本來清凈,這煩惱無生處!

欲得佛法的精髓,當從心上下功夫。了達天人合一,就是和諸佛菩薩心心相印。想超越世間一切,心中要有一盞明燈來照耀前方的路。把目標定在心裡,要用實際行動來完成使命。珍惜每一個當下,平常點滴皆是修行生活,生活修行;不辜負每一個機緣,契合相應,起腳邁步便是精彩的人生。一切都那麼真切自然,既無需人為的造作,亦非心存僥倖而為之,更沒有這山望著那山高……

茫茫輪迴生死苦海,修行道途艱辛漫長。你知道自己修行了多少世?多少劫嗎?數不清、道不完!你知道自己至今為何沒解脫?沒成就嗎?皆因無智慧故!若想圓滿究竟覺,就必須明心開悟見道;自性佛一旦顯現,具足根本智,修行過程即當下成就的一切!

如何破除執著的心?當想破除之時,早已經住紮了它的根苗。若既不斷煩惱,也不取菩提,本來無事人一個,還有什麼可修的?還有什麼可參悟的?還有什麼可了道的?還有什麼可成就的?……

執著即心中的妄想,若真妄無存,原本無物,何來有此!

如何至達根源地?如何歸家穩坐?如何應世作為事?如何空行萬般了……若言破除執著的心,何須破除?只隨緣無住即可!否則,這破除之意起,明光暗生,念念如影隨形,相相紛呈前來,彼此同流合污,妄上加妄,不得閑歇安然時!若任它來去,不問生滅,點滴過往,了無痕迹,還有何能纏縛自己的手腳讓你不得放任自由?還有何能困住自己的身心讓你不得開心自在?

你越想破除執著的心,它就越在你身上顯現!你越想破除得徹底,它就越在你那盤繞得更緊!當勘破一切皆虛妄時,它瞬間像浮雲一樣飄然而去;當順應一切無所住時,隨做隨空,不受任何牽扯!

此執著心是如何造成的?

破,就有立;立,還要破;破立不盡時,你將永無寧日!

問:不破不立時如何?

答:寒潭清水月,古今還依然!

問:立破同時時如何?

答:大地盡黃土,腳下自平安!

問:無破無立時如何?

答:一曲清涼調,古今無知音!

問:即破即立時如何?

答:滿面百花開,春風自得意!

清凈原來地,煩惱本來無。

只因無明迷,累世歷劫苦。

愚痴執妄分,剛強難調伏。

昧心枉為奴,何時作得主!

——沙門海德·隨筆點滴

海德禪師 | 如何來破除執著的心

來源:【般若渡】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WID9K459cpqD0fTM5FPh9w

修行話題相關鏈接:

是修行,還是墮落

告訴你修什麼法最契機

明知是夢,為何不願醒來

如何才能不退失道心

如何跨越心裡的障礙

求福報,還是求解脫

路在何方


想擺脫自己的執著妄想心,這一念就是繩子套繩子,更不可擺脫了。

這擺脫的想法也是大妄想,以妄想心除妄想心,沒有這個道理的。

《維摩詰經》:彼有疾菩薩,為滅法想,當作是念,此法想者,亦是顛倒,顛倒者,即是大患,我應離之。

南懷瑾先生做過開示: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在任何時間,不起虛妄的幻想,此心就是那麼平靜就好了。假如真能做到了,這就是菩薩道,不須再念什麼咒,或是觀想、拜佛。這時就如蒼雪大師所說的:「南台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什麼是佛呢?心即是佛。什麼是道?平常心即是道。如何平常呢?平常就是不加任何的方法。「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非常平實,這是真正的觀心法門,正修行之路,這也就是禪,如來禪所標榜的法門。

但是,你說我做不到,還是有妄想怎麼辦?「於諸妄心,亦不息滅」,妄想來了就讓它來嘛!妄想自己會走,用不著急急忙忙拿個掃把去趕走他,他自來還自去。我在《楞嚴大義今釋》上寫了十七首詩,透露了用功的方法,其中一首:

秋風落葉亂為堆,掃盡還來千百回。

一笑罷休閑處坐,任他著地自成灰。

我們的妄念像秋天的落葉一樣,到處飄,到處落,想要去空他,想要去掃他,那就差了。你把第一個妄念去掉了,第二個妄念又來了,你把舊的樹葉掃乾淨了,新的樹葉又掉下來,這樣你一天到晚忙不完。「一笑罷休閑處坐」,不如我不掃了,不管了,「任他著地自成灰」。妄想用不著你去空他,他自然就空掉了。唐代的詩人杜甫有兩句詩,可以拿來形容妄想自性空:自去自來粱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佛告訴我們第二步,「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什麼道理呢?因為你很平靜坐在那裡,妄想來時,自己都知道。既然知道了,此時,妄想早已跑掉了。你能夠知道妄想的那個「知」,他沒有動過,他是「居一切時,不起妄念」的。

以上出自《圓覺經略說》

我的經驗來看,確實如此。


一心一意不急不歇做好每一件事,完了就不用掛心上了。


其實放棄想辦法去消除我執,也是消除執著心的過程。

世人總難免對某個人或事產生執著心理,一般是自己求而不得的,因得不到而生嗔恨心,因嗔恨心而生執著心,卻往往越想得到越得不到。

我認為,凡事順其自然,當你意識到自己對一樣事物的執著並且有意強迫自己去改正這種執著狀態的心理,本就是一種我執,那麼不如,想得到就去爭取,喜歡就依舊喜歡,放不下就承認自己放不下,不說反話也不做反事,只讓自己記得此時此刻求而不得的痛苦,當緣分盡了,自然可以放下。

不強求自己放下,即是消除執著心,順勢而為,一切交給內心。

最後,查卦打卦私


見性,唯有見性,才不會執著,若不見自己本性,本性者,本來面目,不明此性,有說不執著者,都是妄語,不得真實,知見一端,不得全貌,猶如盲人莫象,各說一端,非不說象,而實不說象,何以故,眼不見故,是此說彼,修行之人,亦復人如是,若不見性,不知真性者,如何修行,歷經千生萬劫修行布施,持戒,精進,忍辱,禪定,智慧,也與佛道無緣,此是人天福報,非佛法也,佛法雖見性,若人見性,即是佛子,即是佛道中人,如人懷孕,有種子故,若不見性,如無孕人,如何生子,若說有子,即是誑人,學佛亦如,若不見性,說是佛法,若非迷人,亦是誑人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