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全方面地介紹一下。


我用一個通俗的比喻來解釋哲學的意義。

假設你是一個DIY玩具倉庫管理員,在運輸途中包裝破裂了,所有的說具零件都混亂了,你怎麼樣才能把這些零散的零件變成有用的東西?

你有幾種辦法可以使用?

你可以先按大小將零件分成幾堆,也可以按顏色分成幾份,也可以按形狀分成幾類,分得最細就是將每個零件分成一份。

人類認知的知識就是一個個零件,哲學最初作用就是面對各種散亂的生活知識,自然知識,神秘知識等,從中分類剖析,將其中一些知識組合成一個有用的學問。

哲學最初的作用就是一根根線,將一些零散知識編織成一門學問,一門學科。當各個學科獨立出去後,哲學又試圖將各種學問為原料,將他們編織成一新的學問,或者將許多科的一部分編織出一門學問,邏輯學和形而上學就產生了。

哲學是將人類認知聯繫成一個有機整體,也提供了人類認知的基本邏輯結構。現代的各門學科的底層結構合理性基礎是哲學提供的,包括社會科學。


哲學始終有一個終極目標,那就是認識世界的本質。人類從未達到過這個終極目標,但是在追尋的過程中,卻逐步建立起來邏輯學、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天文學、倫理學、美學等。

從這個意義上說,哲學是一切學科的引導者和奠基者又同時是一切學科的總結者和提煉者。


這個問題建議您去百度或者閱讀書籍。

而不是在這裡浪費彼此的時間。


理由很多,只說一點,科學衍生自哲學。

牛頓寫的書名字叫《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phd全稱是哲學博士。


哲學對現實的意義

一、哲學的概況

1、哲學的概念

哲學是關於世界的本質、發展的根本規律、人的思維與存在的根本關係的理論體系。

哲學是對普遍而基本的問題的研究,這些問題多與實在、存在、知識、價值、理性、心靈、語言等有關

哲學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在於其批判的 方式、通常是系統化的方法,並且以理性論證為基礎。

哲學是關於宇宙整體的理論學說,哲學的理論具備最大普遍性,是極限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它與具體學科的區別是,具體學科研究具體領域的真理,比如物理學研究物理領域的物質規律,這些規律僅僅在特定領域成立,而哲學研究最普遍的規律,這些規律是從所有領域整體抽象出來的,在任何領域都成立。

2、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指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係問題。

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中第一次 對此作出了明確表述。第一方面是: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
為本源的問題。

對這一方面的問題歷來有兩
種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學上形成了
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兩大陣營、兩個基本派
別、兩條對立的路線。凡是認為
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屬於唯物
主義。


另一個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唯物
主義是在承認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的客觀存在,
承認思維是存在於反映的基礎上,承認世界是
可以認識的;唯心主義則把客觀世界看作思
維、精神的產物,認為認識世界就是精神的自
我認識。

也有一些哲學家如D. 休謨和I. 康德,
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認徹底認識世
界的可能性,他們是哲學史上的不可知論者。

3、 哲學的分類分支

哲學家通過問問題來進行哲學實踐,他們所
提的問題大概可以歸類為三類,這三類問題分
別形成了哲學的基礎學科,形而上學,知識
論以及倫理學。

由於研究領域的不同,哲學有
很多分支:哲學史、古希臘哲學、中世紀哲
學、文藝復興時期哲學、德國古典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生存哲學、倫理學、美學、形
而上學、現象學、知識論、死亡哲學、人生哲
學、心靈哲學等等。

二、美學、道德哲學和心靈哲學
哲學的分支有很多,但為了簡潔明了,也為了
能更好地表達哲學對現實生活的重大意義,在
此我只淺談一下美學、道德哲學以及心靈哲學
的一些相關要點和知識。

1、美學

美是什麼?這是美學這門學科所要探討的基本
問題。

每位哲學家對這個問題都有著自己的看
法。這也並非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通過它可以
輻射世界的本源性問題的討論。

從古到今,從
西方到東方,對「美」的解釋是複雜的。立普斯
認為,美是移情;俄國的車爾尼雪夫斯基說:
美是生活;畢達哥拉斯則認為美是和諧;維特
根斯坦提出:美是一種家族相似。中國古代的
道家認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美學與美學研究有各種理論的建構支撐,美學
研究有其對象,範圍和方法。

從形態論角度研
究,有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科學美、技
術美和人的美。從範疇論研究,則可研究崇高與滑稽、壯美與優美、悲劇與喜劇。從美育論
角度則有審美教育。

2、道德哲學

道德哲學亦稱倫理學,是研究善與惡、對與
錯、職權與義務等概念的哲學分支。

道德哲學
是對人類道德生活進行系統思考和研究的學
科。

它試圖從理論層面建構一種指導行為的法
則體系,即「我們應該怎樣處理此類處境」,
「我們為什麼又依據什麼這樣處理」, 並且對其
進行嚴格的評判。

道德哲學以道德現象為研究
對象,不僅包括道德意識現象,而且包括道德
活動現象(如道德行為等)以及道德規範現象
等。道德哲學將道德現象從人類的實際活動中
抽分開來,探討道德的本質、起源和發展、道
德水平同物質生活水平之間的關係、道德的最
高原則和道德評價的標準、道德規範體系、道
德的教育和修養、人生的意義、人的價值、
生活態度等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與經濟
利益、物質生活的關係、個人利益與整體利益
的關係問題。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
不同的甚至相互對立的倫理學派別。

3、心靈哲學

心靈哲學提出的問題是,世界事物都有物理的部分,但這眾多的物理部分是如何統合的?


如當我在閱讀時,眼睛在由左至右看,手指在
翻動紙張,大腦在使用能量,血液在輸送氧這
一切都是物理的部分,但這一切物理的部分是
如何統合而成為一次閱讀的經驗呢?身體死亡
之後,「我」是否仍然存在呢?心靈與我的大腦
是否是同一樣的東西?我是否可以用我的心靈
與別人的心靈溝通?

這些問題中最基本的一個
是,我們的心靈與身體的關係是怎樣的?


一般認為,現代西方心靈哲學是從笛卡爾開始
的。笛卡爾的關於心靈哲學的思想大致可以從
三個方面概括:自我意識、心身關係、人與機
器。

自我意識,笛卡爾的方法是以「懷疑」開路
的。他的形而上學的沉思的「第一沉思」就是
普遍的懷疑。我在懷疑,這也是在說,我在思
想。既然肯定我在思想,那麼就必須也肯定我
的存在。在他看來,「我思」必然依附一個主
體,那就是我。

因此,我是存在的。既然我是
存在的,那就必然佔有一定的空間,因此就具
有廣延的屬性,屬性又依附一定的實體,因而
就推出了「物質實體」。我是一個實體,這個實
體的全部本質和本性就是思想。

「思」就是以屬
性而存在的,和上面一樣又推出了「心靈實
體」。心身關係。他認為,「廣延」和「思」具有不可還原性,物質實體和心靈實體具有絕對的
區別,進而,他就提出了心身二元論的思想。

自笛卡爾以來,心靈哲學發展的歷史就是試圖
解決笛卡爾心身關係的窘境的歷史。哲學家們
紛紛將這個問題當做真正的挑戰,提出了各種
各樣的解決方案。

有唯物論和唯心論的身心關
系說,機緣論,身心平行論,預定和諧論,功
能主義等等。其中,杜威的心靈哲學越過了傳
統心身二元論的問題,以「活的生物」為基本出
發點建立起以反對笛卡爾心身二元論為主要
目標的一元論哲學,特別值得研究。

杜威認
為,人是處於經驗之中並與自然有連續性的,
在人的存在中沒有任何方面是處於或排斥於
演化過程之外的。心靈只不過是從物質中突現
出來的一種功能,它是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而
獲得並建立起來的。

三、人的問題

哲學涵蓋的論題範圍很廣,但它關注的問題始
終有一部分與凡人的生活相關:探討人生的目
的,意義和價值。

如何理解人生,以及如何度
過人生。
托馬斯·內格爾在他的《人的問題》中,論述
了荒誕、性行為、戰爭與屠殺、優先政策、平等、戰爭和政治權力的態度問題,引申出有關
人格同一性、意識、自由和價值等更為基本的
哲學問題,足見哲學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
關。

美國的約翰·杜威是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他
建造了實用主義的理論大廈。他的著作很多,
涉及科學、藝術、宗教倫理、政治、教育、社
會學、歷史學和經濟學諸方面,使實用主義成
為美國特有的文化現象。

杜威在他的著作《人
的問題》中也論述了人性的改變、人性與學
術、科學與哲學之關係是教育的基礎、 價值
與思維以及宗教、科學與哲學等一系列問題,
可見哲學與人性、科學、學術有著密切的關
系,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

四、哲學對現實的意義

1、哲學對現實社會發展的意義。當社會歷史
問題突現的時候,人們常常感到需要從哲學
的高度來反思現實,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
而且,哲學可以通過對社會、舊制度和舊思想
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思想。


外,哲學與人性、科學、學術有著密切的關
系,對社會各方面的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它
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上升到理論高度則能更好地指
導我們去認識世界和指導實踐,引領人們追求
美好的未來。

2、哲學對人生活的意義。哲學是指導人們生
活得更好的藝術。

哲學與我們所處的自然和社
會密切相關,並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著我們的
學習、工作和生活。真正的哲學可以為生活和
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具體實際的例子,
我們將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總結起來,先得出自
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再決定自己該怎樣生
活。

另外,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許多矛盾,很多
矛盾會讓我們生氣,影響我們的心情,如果
從哲學的高度去辯證地看待矛盾,可以使我們
少一些煩惱、多一些幸福,處理矛盾時會少一
些情緒化、多一些理智和從容。

以上來自百度文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