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首先说感光度是最后考虑的,因为画质差总比拍不到好,更何况还有Noiseware等软体、堆栈降噪等手段。

考虑的顺序是:

快门速度&>光圈&>感光度

其次,大家可以到官网嗖嗖自己相机的测光能力,日落以后弱光下,相机的测光功能其实是失效的。所以也要多看拍摄完毕回放。能用三脚架就用三脚架,如果拍摄人物,一定要加灯光,因为三脚架解决不了人体运动的模糊。

如果为了凝固或者虚化运动物体,要优先考虑快门速度。

一般光圈和虚化效果有关系、如果不为了虚化,就使用f/5.6或者f/8拍摄就好。


顺序可以根据使用习惯自己摸索,并没有刻板规范,但是根据拍摄内容不同应当有所侧重

不知道你是什么相机,因为目前佳能和索尼的CMOS有一些特性上的差异,使用起来略有一些差别。

先说限制最少的

1.使用三脚架拍摄静态图像,按照ISO原生最低—镜头选择全像场综合最佳解析度光圈—匹配相应快门速度,前两者顺序可以自由调换因为其实是固定值。比如使用D850+14-24/2.8G这套组合,设置就应该是ISO64、F5.6,快门速度根据测光调整+实拍检查直方图微调

2.光线充足时手持拍摄人像、动态物体,此时存在一个限制条件是快门速度不能过慢。当然了在这个光线强度下,安全快门还是有保障的。无论是快速运动的人或是动物,1/500-1/1000s的速度肯定可以完成定格,步行或者原地变化动作的人像要求可以更宽松一些。从画质角度考虑,应该首先开放光圈,因为此时全景深不是必要项,保障通光量/信噪比优先顺序更高。ISO依然维持原生最低即可。如果光圈已经全开而快门速度不够定格物体影像,再考虑提高ISO增益。如果光线正在变弱,比如在黄昏时段打鸟这样的场景,ISO要舍得往上开。为了保障快门速度的话3200-6400都可以。

3.弱光/夜景条件拍摄静态风光,这种情况和1操作是一样的,但是区别在于测光可能不准,需要依靠经验和多次拍摄调整曝光时间。这部分场景包含极光和星轨拍摄。

4.弱光/夜景条件拍摄人像,首先确定快门速度,在人物可以保持稳定和手持稳定的临界值里取相对更快的速度,保证不糊片。通常光圈是全开,而ISO跟随测光匹配。这里索尼三代机以后、尼康D750/Z6及以上的机型可以有一个任性操作,ISO可以保持在400(双增益机型保持在二段增益值起点通常也是400),后期通过直接拉动曝光值恢复曝光,从而尽可能保护高光。2ev的调整范围基本上不会有信噪比损失(相对于ISO1600直拍)但是高光细节保留充分。佳能机器则没有这样的操作空间。

5.极限低照度,比如星野(无赤道仪)萤火虫。三脚架是必须的,单说参数。无论后期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高信噪比,单帧素材的可靠性都是第一位的。首先开放最大光圈以获得最大进光量,佳能机器的ISO和不拖线曝光时间之间需要经过实拍检查做博弈,以6D2+16-35/2.8 III来说,F2.8 15s ISO6400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值。如果银河质量很高(环境干净无污染)可以用ISO3200。前面说到的索尼/尼康机器理论上仍然可以用ISO400,光圈和曝光时间通过实拍来调整,高像素机器对拖线的要求更严苛一些。当然了,后期缩图的话也可以放宽松,具体要看个人的后期流程。以我自己目前输出4K解析度为例,D800+14-24/2.8,F2.8 ISO800 15s后期+2ev补偿即可。如果有14/1.8这样星空专用镜,在拖线情况可以接受的前提下,降ISO而不要升快门速度。萤火虫可以把曝光时间全面开放,ISO通常800-1600就可以留下荧光轨迹,具体看镜头,F2.8的镜头可能需要3200。

总结,根据不同的照度和拍摄的对象,曝光参数是随时在动态变化的,没有固定操作规范。等到拍摄熟练之后会形成自己的一套手法、这里讲的更多是需要怎样的参数,至于谁先谁后并不重要。


光圈快门感光度的作用你知道了吗?

在快门感光度不变情况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画面越亮。

在光圈感光度不变情况下,快门越快,越能凝固瞬间,画面越暗。

在快门光圈不变的情况下,感光度越大,噪点越高,画面越亮。

首先根据需要的景深选择光圈,根据物体移动速度选快门速度,最后根据需要的曝光选感光度。

无论什么曝光模式都是按照这个顺序


首先是设置好快门,因为快门涉及拍不拍到的问题,如果有三脚架,可以使用慢快门长曝光(适合拍风景,如果拍人,拍光绘,就要和模特说清楚,拍摄期间不能移动)。如果是手持,就必须设置好安全快门(理论上是镜头焦距的倒数,实际上跟相机的防抖性能,拍摄者的手持稳定程度有关,每个人的安全快门会有所不同),设置好快门后就设置光圈,一般来说弱光下都会使用大光圈保证进光量,但如果是上架拍夜景,想将灯光拍成星芒就要使用小光圈,所以光圈也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最后就是设置ISO,设置ISO的原则就是在光圈和快门不变的前提下,能保证曝光正常的最低ISO。ISO越低,画质越好的前提是曝光正常,千万不要用低ISO拍一张欠曝的照片,然后试图用RAW文件后期提亮,这样子噪点会更多,特别是佳能用户。所以不要怕用高ISO,如果低ISO能搞掂一切,为什么相机厂商还努力提高相机的高ISO性能呢?


个人经验是没顺序,看拍摄需求。

如果画面中人、物不能有任何残影(或反之需要残影),则先确定快门。然后看景深需求,确定光圈。最后感光取正常曝光状态最小值。

如果景深在这张照片里最重要,就先确定光圈。然后依据照片中内容需要静态还是动态确定快门。最后感光取正常曝光状态最小值。

如果最看重画质,则优先控制感光,之后光圈、快门如上,看景深和是否需要残影而定。

极端状况下,无论在最后调节的是光圈、快门抑或感光,如果参数到了极限依旧过爆或欠爆,依情况使用减光镜、闪光灯、三脚架、拍摄多张后期合成等方法解决。

弱光环境同理,纯自然光情况下,能接受画质差一点儿就拉高感光,能接受影像稍微糊一点儿就降低快门,能接受强虚化就开大光圈。

如果因为环境太暗而加了闪灯或脚架,基本可以按问题一的办法取舍、判断。

不过如果加了灯,三要素就得和闪灯综合来设置。大体来说,闪光灯的曝光量由自身设置功率、相机光圈值和距主体距离(距离每增加一倍,光量削弱四分之三)决定,而快门高低只影响环境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