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我的理解,首先愛美是人的本性,其次,紋身者並沒有妨礙和傷害到別人,所以相對於因為別人紋身就對別人指指點點或者惡意中傷的那些人的行為明顯更惡劣。

每個時代,社會氛圍,文化氛圍對紋身的定義是不同的,不同階級,社會結構對紋身的定義也是不同的,不展開說了。我在奧地利呆了將近10年,那裡對紋身就是比較開放的態度,所以我是不會對紋身者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到時會覺得有些很漂亮,會欣賞一些姑娘的勇敢和熱愛生活,熱愛自由。奧地利社會非常穩定,大多數人安居樂業,既不會低三下四討生活,也不會追求奢華的生活,於是個人的空間和人格都會得到尊重,中國古時候有個句子:日出而作,日暮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 意思是我自食其力生活,皇帝又管我什麼事呢? 那裡也是這樣,我自己靠我的勞動掙錢養活自己,不靠任何人活著,不用低三下四對著上級,那麼我紋不紋身,把自己打扮成什麼樣子,誰又管得著我呢?

總之呢,個人愛好和自由,如果你有自立的能力,不指望傳統對紋身排斥的行業給你一口飯喫,同時也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你,那你隨意就好了。

不過啊,紋身和紋身又不一樣,怎麼說呢?——人都是會成長的,有句話說:成長就是一個不斷發現自己以前是個傻逼的過程。小時候你愛的不要不要的一個東西,長大可能就不喜歡了,小時候你全情投入的一個事情,長大就會覺得幼稚,誰都愛過個把人渣,都會有些不堪回首的往事、無言以對的故事,你紋了,然後成長了,有時候會後悔。

有一次我在維也納一家醫院裡住院,隔壁牀的6/70歲左右的老頭身上就有些亂七八糟的紋身,裸女和一些圖案什麼的,我問他疼麼?回頭我也去紋一個,他說你不要紋,紋這的都是sb,你看我,那時候我小,就是一個sb——我相信他是真心勸我的,而且6、70歲了頭髮全白了皮膚都鬆了,身上那些,的確是有些尷尬呢。

但是有些到老了也會覺得酷酷的,比如有些醫生,把部分的 希波克拉底誓言 紋在身上,我就覺得超級超級酷,即使到他們老了,雞皮鶴髮,也是一樣,那是他們一輩子的事業。這些有信念的醫生,可能會比那些把做醫生僅僅作為謀生手段的人來的更好。


能確定的只有一小部分。首先不同職業的人,紋身的可能性是不一樣的,像老師,書生,程序員,這些偏向知識的人,紋身就比較少,像運動員,健美教練,保鏢,等偏向身體的人 紋身的就比較多。所以它是跟品性有關,但又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品性優劣的。
謝邀 不一定 有些人文身只是出於喜歡 純粹的喜歡 就像有的人喜歡戴耳環帶手鐲一樣 只是為了好看 為了酷一點啊 錦上添花啊 所以並不能從一個文身就看出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可能他文的是什麼他自己都不知道呢但是 有的人文身也確實是想表達他自己的一種信仰 文身只是一個形式 關鍵在於寄於這個形式背後的意義可能很多人對文身還是有些偏見吧 因為他們文的是那個意義 而大多數不理解他們的人只關注到的是那個形式

以前說起文身 我想到的都是那種左青龍右白虎的幫派大佬 或者矯情的文上對方名字就以為能至死不渝的情侶

但後來我發現 我是把這些誤以為的冰山一角 代表了整個文身羣體 其實很多東西一開始都是極具他的意義的 那是真正熱愛的一羣人 只是後來流行起來 許多人喜歡跟風 不知道他的意義也不是真正的熱愛 就會把一件本來很好的事變得大眾化 爛大街 顯得愚昧至極 本來就不喜歡的人會更不喜歡 而以為那件東西真的就像那麼愚昧至極 人們往往看到的是流行起來後的樣子而不是他原本的樣子就像我們總是批判一些灰姑娘式的故事 可是當我小時候第一次看灰姑娘的這個故事的時候卻是真的喜歡與感動啊 灰姑娘的故事本來也不是要告訴我們可以一蹴而就做白日夢 人們總是吐槽瑪麗蘇式善良的女主 善良難道不好嗎 不 這本來是個好東西 灰姑娘的故事也是個好故事 只是在爛大街的模仿中變了質 但是人們不會去反思那個過程 而是連本源一起否定了 就像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 為什麼要因為有些老人訛詐的不良行為就把助人為樂的美德也否定了呢?所以對文身 不瞭解也要尊重 他總有他的意義 文在身上的一些文字 也許就是他的一種信仰與他的身體融為一體 與他的心靈同在 多麼叫人敬仰

一個人總有他的一個祕密 你不需要去了解甚至想要窺探 他只要他自己知道並且銘記


在有結論之前,你首先要學會判定他是真的紋身還是用的紋身貼紙。

我有些不明白題主的意思,我覺得跟品性無關。當然,不同的紋身審美會有一些體現。


不一定,有些紋身紋上的都是當事人自己明白的事,我自己都喜歡收集奇怪的擺飾品,沒法去比較他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