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有血緣關係的家臣嗎?還是用其他人,會用大名的後代嗎?


先寫一部分,之後慢慢更新

這個問題很好。根據我對幕政的觀察,簡單談談幕府的大致構造。

首先是幕府最高決策層,能夠左右幕政的大致上有三股勢力,分別是外朝(幕閣)、內朝(中官)和殿中(諸侯),三大勢力相互制衡,共同作為幕府的支柱存在著。下面介紹這三大勢力的主要成員。

決策層

外朝(幕閣、政府、政事堂)

幕閣議政

大老(丞相、執政、元老)

位在列相之上,總百揆,唯有德高望重之諸侯方可為之,苟無其人,可以從闕。原則上僅井伊、酒井、土井、堀田四家諸侯可以出任此職。理論上該職位擁有幕閣內最大發言權,然而不常設,即使設置時有時也僅為名譽性質,未必掌握實際權力。如彥根侯井伊直弼拜相時大權獨攬,能以己意任免閣老。然而其祖井伊直幸,重賄閣老相良侯田沼意次方得任此職,只知媚事意次,形同傀儡。

老中(列相、閣老、平章事、知政事)

列相負責統領天下政務,為幕府常設的最高官職,非諸侯不得任職,定員四至五名,採取月番制,輪番理政。其中老中首座與勝手方老中居特殊地位。

老中首座(首相)

列相之中居於首席者,負責統領幕閣,若無丞相,即可總百揆,幕閣中通常的最大權力者。通常由列相之中資歷長,門第高者出任。

勝手方老中(計相、判度支)

亦稱勝手掛,為閣老之中專管財政與農政者,勘定奉行的直屬上級,幕閣中權力通常僅次於首相。

若年寄(參政、參知政事、同平章事)

參政位次列相,諸侯方可任職,掌幕府麾下旗本、御家人之事,朝中政務決策皆得參與。此職為列相人選的主要來源。

御後見(太傅)

將軍未成年時的監護人,得與聞政事,然不常設。一橋慶喜,即末代將軍德川慶喜,曾出任德川家茂的太傅。

內朝(中官、中貴人)

隨侍的給事中

御側御用人(侍中)

簡稱側用人,原為輔佐將軍,傳達命令之職,由親信腹心諸侯為之,位階與閣老等。然而此職常成為幕府實際最高職位,雖幕閣之決議,不經侍中許可,亦無法上奏。著名權臣柳澤吉保、間部詮房、大岡忠光皆以此職執政。德川家繼繼位時年幼,侍中高崎侯間部詮房秉政,日夜居於宮中,甚至與家繼生母公然私通,年幼的家繼見高崎侯與其母相擁,不禁發出「高崎侯如王矣」的感慨。

御側眾(給事中、郎中令)

此職又分御側御用取次與平側眾,兩職皆將軍親信為之。御側御用取次三人,由側眾中特見親信者出任,可直接參與幕政,傳達命令。平側眾作為側近日夜隨侍左右,諸侯與幕臣皆可任此職,可以通過向將軍進言影響幕政,任此職者升為侍中,封侯拜相者甚多。

儒者(國子祭酒、侍講、學士)

儒學者,負責講授儒學,可以作為將軍的政務顧問影響幕政,也常直接參與政策與法令的制定。由於通曉漢學,也常參與外交事務。此職常為林氏一門壟斷。

奧詰儒者(直學士)

同上,負責講授儒學,可以作為將軍的政務顧問影響幕政,也常直接參與政策與法令的制定。由於通曉漢學,也常參與外交事務。此職多由將軍親信的學者擔任,如德川吉宗的顧問室鳩巢即任此職。

殿中(諸侯)

彥根侯井伊直弼,溜間諸侯之首

溜詰(特進)

亦稱溜間詰,居諸侯之中最頂層。嚴格而言並非役職。無職掌。溜間諸侯在江戶登城時,可於黑書院溜間面見將軍,有權力與幕閣共同參畫政事,因此幕閣制定政策時常須顧忌溜間諸侯輿論。列相退職時按慣例也會受封特進以示優寵。溜間諸侯之首為井伊氏,數度拜相。幕末時,井伊直弼作為溜間諸侯之首,就曾聯合溜間諸侯逼迫首相阿部正弘下臺,成功推舉同為溜間諸侯的堀田正睦就任首相。

此外還存在第四大勢力,即西城。然而江戶府朝西城勢力通常對決策的影響力有限,無法和前三大勢力相提並論。

西城

江戶城西城,現為皇宮

西之丸老中(西城相、太子太傅)

西城即江戶城西之丸,將軍退任後常隱居西城,太子亦居西城。此職由諸侯任職,位亞閣老,負責輔佐太子或退位將軍,因此可以通過太子或退位將軍影響朝政。任此職者亦多拜相入閣。例如太子太傅前橋侯酒井忠恭輔佐太子家重,家重繼位後,時任首相松平乘邑立刻倒臺,前橋侯忠恭直接就任首相。

西之丸若年寄(太子少傅)

此職由諸侯任職,位亞太子太傅,負責輔佐太子或退位將軍,主要職責為處理西城庶務。任此職者常升任太子太傅或參政。

幕職的兩層門檻

大名(列侯)

幕臣封地若滿一萬石,即拜列侯,建藩國,從此任官升遷皆不與諸幕臣同列,幕府決策層要職以及部分頂級行政職位只對列侯開放。凡為列侯者皆拜朝散大夫。

從五位下(朝散大夫)

凡列侯者即使不任幕職者,一但襲爵,皆為朝散大夫。旗本幕臣身居高位者亦有機會拜朝散大夫。大部分高級行政職位只對朝散大夫以上身份者開放。

關於封侯資格,可參照本人另一篇回答:

日本戰國結束,德川家康分封大名靠戰功和勢力來封,那和平時期德川氏憑藉什麼來分封大名??

www.zhihu.com圖標

常見的諸侯升遷路徑

謁者-太常-大坂留守-京兆大尹/參政/太子太傅-列相-首相-特進(退職後)

需要注意的是,西國諸侯由於承擔海防任務,通常無入閣資格。另外部分譜代諸侯負有監視外樣諸侯任務,通常也無入閣資格。因此也有某西國諸侯為了能入閣拜相,重賄閣老,不惜減祿移封至東國之事。

在最高決策層之下便是中層行政層,該層官員是幕府一切行政事務的實際執行者,職責不可謂不重大。以下按京官、外官以及執掌分別介紹,只介紹部分有較大政治影響力的重要職位。

行政層

京官

評定所(大理寺)

由大理三司與一名列相四人組成,設於江戶城辰之口,為最高司法機關,直屬於將軍。

三奉行(大理三司)

即寺社奉行、町奉行、勘定奉行。其中寺社奉行由諸侯出任,町奉行、勘定奉行由旗本出任。有寺社奉行四人、町奉行二人、公事方勘定奉行二人。三奉行除擁有司法權力外,另有本職,其執掌詳見後文。

禮司

江戶城松之廊下,赤穗侯淺野長矩刀傷大行人吉良義央

高家(大行人)

主管儀式典禮,負責與天皇朝廷往來,以及作為將軍使者參拜寺社。此職務由出自古代名門的固定旗本幕臣家族如織田、武田、今川、畠山等世襲,稱高家旗本,雖無實權,然俸祿與位階皆甚高。然而高家旗本不被允許出任其他職務,此職實際僅為保存古代沒落名門之用。

奏者番(謁者、鴻臚)

此職由諸侯擔任,負責禮式的管理,接收貢品,以及向諸侯傳達命令。 定員數一般為二十至三十名。雖然此職權力不大,然而其中四名謁者可兼任太常,且慣例諸侯欲入閣者必先經此職,故凡諸侯欲參與幕政者無不覬覦。如忍侯阿部正敏,襲爵時已五十一歲,恐年老難以得官,於是重賄閣老相良侯田沼意次得此職。

詰眾(奉朝請)

即對雁間詰諸侯的稱謂,嚴格而言並非役職,其責任為隨侍將軍。所謂雁間詰,即允許於江戶城雁間覲見將軍者,通常為小諸侯,然而因需要隨侍將軍而須每日登城,有較大希望獲得正式役職。

民司

江都尹大岡忠相視察

寺社奉行(太常)

太常定員四人,月番制,原則上由出任謁者的諸侯任職。管轄全國佛寺、神社的各項事務,也管轄連歌、音樂、圍棋等藝術事務。由於江戶時百姓戶籍由寺社管理,因此有權管轄百姓婚姻、移居、旅行的事務。同時亦為大理三司之首,審理全國訴訟 。出任此職者常入閣拜相。一個著名的例外是大岡忠相,忠相就任太常時並未封侯,亦非謁者,作為旗本為眾謁者輕視,甚至不被謁者允許進入詰間面見將軍。

町奉行(江都尹)

定員二人,分為北町奉行和南町奉行,共同統轄江戶地區民政。原另有中町奉行,後廢。由於亦為大理三司之一,因此同時掌握行政權和司法權。此職原則上由旗本出任,通常是旗本可以擔任的最高官職之一,任職者常拜朝散大夫。

財司

勘定奉行(司農)

定員四人,負責管轄財政與幕府直轄天領。其中兩人為勝手方,兩人為公事方。勝手方掌管錢穀度支事務,由計相領導。公事方則為大理三司之一,專理訴訟事務。此職由旗本出任,任職者常拜朝散大夫。此職同時管轄天下郡代、代官和藏奉行。德川綱吉時荻原重秀任此職,通過改鑄貨幣降低含金量,造成通貨膨脹,解決了幕府的財政危機,並留下「幣者,國家所造,雖以瓦礫代之,而且可行」的名言。

勘定吟味役(度支少監)

定員四至六人,主管財政,位次司農,然而不屬司農管轄而直屬幕閣。與司農同樣分勝手方和公事方。勝手方掌管錢穀度支事務,公事方專理訴訟事務。任何關於財政事務的決定皆需度支少監贊成方可執行。此職由旗本出任。

刑司

大目付(侍御史、大監察、御史大夫)

負責監視諸侯、高家、朝廷,防備謀反,監察幕臣不法行為,亦負責傳達幕命。此職通常由旗本出任,在旗本可以出任的官職中處於頂級水準,俸祿享受諸侯待遇,高達萬石,拜朝散大夫。

御目付(監察御史、御史中丞)

負責監視旗本、御家人,監察幕臣不法行為,為大監察下屬。有時也負責情報工作。此職通由旗本出任。此外諸侯與幕臣亡故,新家主繼承家業時,也需要由御史進行確認。

工司

三緣山增上寺,德川家歷代靈廟所在地

作事奉行(將作大匠)

定員二名,與普請奉行、小普請奉行並稱下三奉行,負責營造修繕相關事務。此職由旗本出任,任職者拜朝散大夫。通常任職者經此職後可以升遷為大監察、江都尹或司農。

普請奉行(中壘校尉)

定員二名,與作事奉行、小普請奉行並稱下三奉行,負責城池修築與河道疏浚相關事務。此職由旗本出任,任職者拜朝散大夫。

小普請奉行(內大匠)

定員二名,與作事奉行、普請奉行並稱下三奉行,負責寬永寺、增上寺修繕相關事務。此職由旗本出任,任職者拜朝散大夫。

此外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重大工程之時,幕府通常下令由諸侯助工役。

兵司

幕府軍

大番頭(大衛將)

幕府常備軍大番的統領,由旗本任職,俸祿五千石。幕府大番共十二組,駐紮於江戶城中,受幕閣直接指揮。每組軍官包含番頭一名,組頭四名,番士五十名,與力十名,同心二十名,加上普通士卒總兵力約四百。十二組大番總兵力約五千人。

新番頭(新衛將)

護衛將軍的常備軍新番的統領,由旗本任職。將軍出行時,由新番負責警衛工作。

御小姓組番頭(親衛將)

將軍親衛部隊小姓組的統領,由旗本任職。小姓組負責守護將軍人身安全,雖然名為小姓,實際上是作戰部隊。

御書院番頭(宮衛將)

將軍親衛部隊書院番的統領,由旗本任職。書院番負責守護將軍人身安全,和小姓組性質相當。

留守居(城使、巷伯)

定員四人到八人,負責江戶城警備,將軍不在江戶時負責留守。此職通常由旗本出任,享受諸侯待遇,為旗本能夠任職的最高官職之一,任職者拜朝散大夫。

以上官員負責掌管的是常備軍,然而在戰爭時期或者需要進行重要軍事行動時,幕府會徵召幕臣與諸侯的軍隊集結成軍,通常會另行任命諸侯或者高階旗本幕臣擔任統帥。

外官

平安(洛陽)

將軍位於平安的行宮二條城(局部)

京都所司代(京兆尹、京兆大尹)

定員一人,由譜代諸侯擔任,鎮守平安京,負責監察天皇朝廷,監視西國諸侯,統轄畿內地區民政與司法,也常負責幕府與朝廷的交涉,其辦公場所位於京都二條城北。京兆大尹為江戶府朝外官之首,近畿幕臣如京兆少尹、奈良尹、伏見尹等受其指揮。擔任此職者卸任後常入閣為相。

京都町奉行(京兆少尹)

定員二人,由旗本擔任。雖然直屬於幕閣,但是因任地的關係,接受京兆大尹指揮,負責京都、畿內天領、寺社領地的民政與司法,也負責徵收稅賦。如同江都尹分為南町奉行與北町奉行一般,京兆少尹亦分東町奉行和西町奉行。任此職者拜朝散大夫。

二條城代(二條留守、二條鎮使)

二條城乃將軍位於平安之行宮,二條留守由旗本出任,負責行宮警備,受京兆大尹管轄,此職於元祿十二年廢。

二條定番(二條副留守)

二條副留守定員二人,由旗本出任,原稱在番,每年輪換,後不再輪換,改稱定番。負責行宮警備,受京兆大尹管轄。

伏見奉行(伏見尹、伏陽尹)

定員一人,常由譜代諸侯擔任,鎮守京都伏見,統轄伏見民政,管轄宇治、伏見、木津川船舶以及京都御所的警備和監視西國諸侯往來。由於西國諸侯前往江都參覲交代之時不可進入平安城內,伏見便成為西國諸侯必經之地,因此此職為遠國奉行中唯一常由諸侯擔任的職務。

大坂(浪華)

大坂城(江戶時代)

大坂城代(大坂留守、浪華鎮使)

定員一人,負責鎮守大坂城,由譜代諸侯擔任,由於大坂為西國經濟中心,因此此職於外官中地位僅次於京兆大尹。此外大坂留守職權也遠及整個西國,不但負責監視西國諸侯,並擁有緊急情況下的西國軍事指揮權及司法權。

大坂城番(大坂副留守)

定員二人,由旗本幕臣擔任,負責輔佐大坂留守,並且擔任大坂城門的警備工作。

大坂町奉行(大坂尹)

定員二人,由旗本擔任,直屬於幕閣。負責大坂及周邊天領的民政與司法,也負責徵收稅賦。如同京兆少尹一般,大坂尹亦分東町奉行和西町奉行。任此職者拜朝散大夫。

駿府(靜岡)

烈祖家康陵寢久能山東照宮

駿府城代(駿府留守、駿府鎮使)

定員一人,負責鎮守駿府城以及監視通過駿府的諸侯,由旗本幕臣擔任,為旗本可以擔任的最高職務之一。駿府位於東海道要衝,且臨近府朝烈祖德川家康陵寢所在地久能山東照宮,因此還需要負責久能山的警備。任此職者拜朝散大夫。

駿府城番(駿府副留守)

定員二人,由旗本幕臣擔任,負責輔佐駿府留守,並且擔任駿府城門的警備工作。任此職者拜朝散大夫。

駿府町奉行(駿府尹)

定員一到二人,由旗本擔任,直屬於幕閣。負責駿府及周邊天領的民政與司法,也負責徵收稅賦和久能山的警備,同時與駿府留守共同監視通過駿府的諸侯。

其他遠國

長崎出島

長崎奉行(長崎尹)

定員二人,由旗本幕臣擔任,直屬於幕閣,為遠國奉行首座,任此職者拜朝散大夫。由於在鎖國體制下,長崎是外國人唯一可以合法登陸貿易的地點,因此長崎尹不但負責長崎天領的民政與司法,還管轄長崎貿易事務、對外交涉、海防警備、情報收集、防範基督教傳播和負責滯在的外國人管理,其責任可謂遠國奉行中最重大者,自然亦是外官第一肥缺。情報工作主要為收集風說書或稱風傳書,長崎只允許唐人和荷蘭人入港,入港船隻必須向長崎尹提交敘述海外新聞的文書。唐船提供的文書稱唐風說書,荷蘭提供的文書稱阿蘭陀風說書。從風說書中瞭解的海外情報內容由長崎尹直接向幕閣彙報,為幕府重要的情報來源。所有在日外國人理論上不可離開長崎,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居住在長崎外的外國人,只要沒有正式歸化或者接受幕府與諸侯任職,仍皆由長崎尹管轄,如果在長崎的外國人需要前往長崎以外的地區,也必須得到長崎尹的特許。舉例而言,巖國侯吉川廣家曾多次延請寓居長崎明國名醫僧人獨立性易治病,即使有巖國侯擔保,獨立性易每一次前往巖國問診仍需要向長崎尹申請,為此還曾經和長崎尹引發過矛盾。此外長崎尹實行特殊的交代制度,兩人分駐長崎、江戶兩地,在江戶者稱在府奉行,在長崎者稱在番奉行,每年輪換一次。長崎尹由於掌管經濟、情報等事務,轉任司農、御史大夫者甚多。

關於風說書,其情報可信度非常差,可以參見本人的另一個回答:

是否有自其他國家或民族的文獻中發現的中國傳統史書未記載的歷史事件??

www.zhihu.com圖標

奈良奉行(奈良尹)

山田奉行(山田尹)

箱館奉行(箱館尹)

郡代、代官(稅使)

列國

附家老(國相)


我以前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不知道為什麼找不到了。只好重新寫一下。

先說總體架構

江戶時期的幕府有那麼一點點像澳大利亞這種的聯邦型國家,天皇對應英女皇,下面由兩百多個大名領國組成。位於國家政治中心(非權力中心)的,是連同將軍的直屬家臣「旗本」領地在內,佔全國糧食1/4以上的德川將軍家系。包括御三家和御三卿(兩者主要區別是後者居住在江戶,不擁有領地,但可推舉將軍,緊急事件時,御三家能夠直面將軍,陳述意見),最後剩下的,就是以松平家的福井藩為首的17個德川其餘家系。

德川家系大名的外圍,大都是關原之前即跟隨家康的大名,即譜代大名,也是江戶幕府真正的權力核心老中若年寄所出。等會兒會做詳細說明。

外樣大名則是其餘大名,他們雖然一直受到幕府的提防和遏制,但隨著幕府末期控制力的衰落,諸如島津、山內等也通過各種方式影響著政局。

說回幕府內部,位於頂端的自然是將軍。但將軍是沒有精力事無巨細的,所以實際處理政府的,是將軍下面4-5名老中,他們在被稱為「御用部屋」的地方每月輪值,主持召開會議。通常按任職時間排座次,但實權一般掌握在負責財政和民政的勝手掛老中上。

老中下面還有若年寄,在另一地方辦公,商討政事,但意見一般不會被採納。他們主要的任務是通過下屬的目付(10人),監督將軍的家臣旗本。監督譜代和外樣大名的叫大目付,由老中直屬。目付和大目付都可以直接向老中甚至將軍舉報。

在若年寄的目付下面,是大概50人的徒目付,由御目見之下的武士擔任,再下面還有100多人的,小人目付,負責審查各地送來的文件。

若年寄下面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三奉行和遠國奉行,類似於政府裡面各部門的領導。三奉行包括管理宗教團體和設施的寺社奉行(5人),管理江戶治安的町奉行(2人)以及負責政務的勘定奉行(4人)。按座次看,在大名中選派的寺社奉行地位最高,而勘定奉行最具實權。町奉行居中,由高級旗本擔任。

勘定奉行分為勝手方公事方,公事方負責訴訟、仲裁,其餘的政務由勝手方負責。

勘定奉行下屬包括勘定組頭(12名),再下面是90名支配奉行和250名勘定,分別掌管各自事務。他們在被稱為勘定所的地方上班,江戶城和城外各有一處。除此之外,勘定奉行下面還有6名勘定吟味役,負責監督勘定所的工作。他們地位很低,但可以直接向老中陳述意見。3人負責接受訴訟,3人負責監察財務。

遠國奉行有點類似幕府領地內的地方長官,包括三個町奉行(京都、大阪、駿府)和十三個地方奉行(神奈川、兵庫、長崎、佐渡、伏見、山田、奈良、日光、堺、浦賀、下田、新瀉、箱館)。其中京都町奉行長崎奉行比較特殊,前者因為是天皇所在,奉行在京都所司帶的指揮下也兼任三奉行在江戶的職能。後者因為長崎是對外貿易港,所以也負責與中國、荷蘭等海外交往國的外交事宜。此外,除位於京都南郊,需要監視各地往來大名的伏見奉行外,其餘奉行大都由具備御目見資格的旗本擔任。

除開這些官員外,還有一些被稱為三番(大番、御小姓組、書院番)的軍事官員,屬於警戒部隊,地位很高,沒有實權。

所以從上面可以看出,整個幕府的決策中樞,主要就由勝手掛老中統轄的勝手方勘定奉行負責。

德川幕府秉承享祿者不掌權,掌權者不享祿的原則,所以老中和若年寄,絕大多數都是居於幕府架構中間的譜代大名,而且是石高較少的中小大名擔任。

這就是幕府中心大概的權力架構,接下來說說決策流程。

決策流程

當遇到重大問題,官員們通常分幾組接受老中的諮詢,分組的方式不確定,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各廳官逐一分別接受諮詢。

第二,寺社奉行和町奉行以租,勘定奉行和勘定吟味役為一組。

第三,在芙蓉間擁有辦公室的官員(江戶城大廳繪有芙蓉的房間,包括勝手方的勘定方,大目付、目付、遠國奉行)一組,屬於評定所的官員(公事方的勘定方,大目付、目付、寺社奉行、町奉行)為一組。

具體怎麼操作呢,比如有外國船隻進入長崎港了,希望開展貿易。首先,長崎奉行派官員過去了解情況,確認國籍。

接下來,長崎奉行把了解到的情況報告給江戶。江戶的長崎奉行接到報告後,交由當月擔任主持的勝手掛老中處。再由此勝手掛老中召集其他老中開會商議,這就是評議。

評議結束後,老中會命令祕書官奧佑筆(祕書處負責人筆組頭2人,祕書佑筆13人)查閱過去檔案尋找類似事件處理辦法,與此同時,老中也會通過將軍身邊的聯絡官御側御用向將軍報告情況。如果事情特別緊急和嚴重,老中會立即召集芙蓉間的官員,聽取他們的意見,以及奧佑筆的建議,然後老中再進行評議。

評議有結論後,老中會以書面形式向將軍報告,遇到重大問題,老中會親自一同前往面見將軍,以獲得將軍口頭同意。除了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外,老中的意見幾乎都是原樣批准。

得到將軍批准後,由老中共同簽署命令,奉書。然後把發給大名的命令交給大目付,旗本的命令給目付,其他決策交由奉行去處理。

哪位好心的網友把我以前回答過的這個類似問題翻出來了,謝謝啊。。。。。。。也附在背後,算是一些補充。

日本大將軍和天皇哪個有實權??

www.zhihu.com圖標

前面那位老哥已經說得挺明白的了,我就補充一個「京都代官」和「京都守護職」吧。

京都代官

代官最早指君主不在時或乾脆沒有君主時,代替君主主管領地事務的人。而在江戶幕府代官就是和郡代共同治理勘定奉行下的幕府直屬地與旗本知行地的官員。

而京都代官是江戶幕府在京都所設置的役職,在京任務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代行管理皇家領地,公家領地的,對領地進行租稅徵收,還負責領地內土木工程事務。

二、進行二條城的日常管理與維護修繕。

三、對京都內各寺院進行資金支持。

此外還負責管理近畿地區的幕府直屬地,河川要地的控制之類的事務,與京都町奉行平級,同屬於京都所司代管轄。

京都守護職

幕末時期江戶幕府為了維持京都治安以及皇宮、二條城守備而設立的役職,由會津藩主松平容保率領一千人左右的會津藩兵上洛擔任。

原本負責京都治安以及二條城警備的是京都所司代、京都町奉行。但由於幕末撙攘運動盛行,過激派藩士在京都肆意橫行,幕府控制力衰微,因此為了重振幕府權威,江戶幕府設立京都守護職,統領京都所司代、京都町奉行以及京都見回役,治理京都。

京都見回役配下的幕臣後來結成了見回組,之後新選組也歸屬京都守護職下共同維持治安。


第一個問題如圖:

後三個問題統一回答:

京都為幕府直轄城市之一,幕府在京都的代表為京都所司代,負責與朝廷交涉、京都治安與監視關西大名,役高一萬石,由三萬石以上譜代大名(即關原之戰前跟隨德川家康的舊臣)擔任。

京都町奉行,主管京都政務,由老中(幕府常設高級政務官)統領,由旗本擔任(石高不滿萬石的幕府直屬家臣)因任地的關係,在京都所司代指揮下執行職務。京都町政之外,也掌管畿內天領及寺社領之支配,所以形同兼管寺社奉行?勘定奉行?町奉行之三奉行的職務。定員2名,設置東西2奉行所。役高1500石、役料現米600石。配下有與力20騎和同心50人。

其餘重要屬官有二條城門番之頭,二條城御殿預、二條城鐵炮奉行、藏奉行、京都大工頭等。


幕府內部如何運作的回答很多,

至於京都嗎,可以看一下其所在的山城國周邊和內部就知道京都的天皇朝庭壓根就翻不起來,在滅亡豐臣政權後不久,將軍不斷在大阪平原以及周邊整合大量土地,僅這一塊將軍直轄地就高達百萬石,此外還有御三家的紀伊家、尾張家、支系的越前家和池田的島取、岡山兩家對山城大抵顯現包圍狀,山城國內還有佔有總領地四城以上的譜代山城澱藩與大大小小的私莊和飛地。而天皇朝庭表領不超過五萬石!


內部如何運作?咱們這些外行怎麼能搞懂啊,別說幕府了,就現在的日本政府如何運作,想把細節搞清都不容易

只簡單說個大概

在德川幕府時代,京都不再是政治經濟中心,而是江戶!也就是後來的東京,就是時現在的東京圈。

至於說對天皇的管理,主要靠奉行

和將軍有血緣關係的,不是天皇,就是公家,或者大名,怎麼可能是家臣?

幕府時代,會用御三家和井伊這樣的親德川家大名來主政。其他四十多名大名要常駐江戶,各國事務由家老來處理


實話說控制不了,在中世紀人類的能力有限,以人為主的政治沒辦法主導整個社會。

宏觀上,以前普遍的情況是宗教主導,在這一點上日本是正常的,當然在一堆不正常裡面日本這個正常的反而顯得特殊。


你這問題問得顛三倒四。令人無語。

幕府內部是如何運作的?哪個幕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