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感觉自己没什么灵感,画出来的设计稿都好普通,没有像同行那样充满新鲜感。求推荐一些app或者一些更好的建议 我太迷茫了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困惑,蹲在马桶上,葛优躺在沙发上,窝在被子里,紧咬嘴皮子紧皱眉头,试图从空空如也的脑子里憋出一个惊天大idea。

每每看到这种场景,我都会露出蜜汁微笑,仿佛他们是在便秘。

其实说白了也就两种灵感来源:

浅层的表象:大自然、人造物、宇宙等,

深层的意象:文化、经历、哲学、习俗等。

灵感源于浅层的表现,这里分享一些灵感来源于所见的作品,这个表象可能生活中到处都是,生活不是缺少美,是缺失发现美的眼睛,你一定司空见惯这样的作品,比如灵感来源于灼烧后的衣服。

利郎夏季系列

表象灵感蕴含丰富的万物,如山川、悬崖、海洋、天空、动物、人物、植物等一切,可以通过模仿形态、借用色彩、体现文化与材质展现等手段来完成。

即使从业多年,声名远扬的服装设计大师,灵感也不是空穴来风的,所以灵感的关键是靠积累整理,和有意识的训练,比如,收集好看的自然风景图作为灵感来源。

The Blonds F/W 2012 amp; Mountains.灵感来源于山脉与河流

Emilio Pucci F/W 2011 amp; Rainy Mountains.

灵感来源于海浪

大自然的肌理千变万化,把探索灵感的过程变成面料研究的过程,尽力把大自然那该死的魅力表达出来。

如果同学们离大自然比较遥远,那也可以用心去观察身边的物体,就会发现工业文明带来的秩序感,也是很有趣的灵感来源。

人造物的范围也非常广泛,有些甚至可以天天看见,比如建筑物、景观、产品、街道、油画等等,它们的共同特性是节奏感强。

认真观察生活,用不同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去探索所有的未知未见,你会收获满满哒惊喜。比如衣服灵感来源于油画,重新解构了油画的视觉效果。

说完这些浅层的表象灵感,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深层的意象灵感,说白了也就是无法用肉眼来对比参照物,一切的表达进入了思考领域,这时候比起衣服更像某个场景,更注重衣服表达了何种感受。

深层的灵感来源一般源于设计师对生活的思考,比如宗教、习俗、社会问题、环保、气候、个人爱好、某次体验等等,这种现象都是非常抽象的。

意象灵感无法依赖一两张图来表达清楚自己的概念,更不能导入到很深的思考里头,所以需要灵感版进行整理,这是你思维的推导与知识整合过程,并不是这么直接的1+1=2的表现与表达。

思维的推导与知识整合的过程最终要落在视觉化,才是灵感版的根本目的,要善用灵感版来整理信息。把一切热爱化作灵感,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

比如,这个项目是Gong的盲人按摩,一步步向观众展现盲人按摩师在艺术上的可能性。盲人不断重复用手按摩启发她选择用传统的纯手工编织。而且在对他们的采访中,那种敏感与积极的情绪,所以让他们尝试用按摩作画,并提取了他们在我身上按摩作画以及盲画的印花应用在最贴身的打底衣中。

再比如Gong同学的另一个作品Outdoor survival户外求生,灵感来源于在冰岛的旅行体验

在冰岛旅行时,强烈的颜色冲撞以及十分功能性的服装和元素给了她在国内从未有过的视觉和服装体验。通过拉链,绳索,登山扣等元素链接穿插面料,将新型材料与手工编织工艺结合,并且探索当代的编织图案。

后面用拉链将类似「U」型版片的连接就是主要的廓形发展,去探索运动元素与女性时装的结合。印花上,将户外的警示牌与野生动物纹路结合,进行更有趣而摩登的皮草和皮革设计。

抓住深层的意象灵感,用灵感版有逻辑地整理出来,最后呈现给大家一个完整设计作品。深层的灵感需要一些除了视觉效果以外的社会思考,这样深入的作品更加受考官青睐。

其实难的不是灵感的获取,是灵感的转化过程


别某某秀,某某时尚杂志之类的。

不整虚的。

淘宝,服装设计师的灵感来源。

怎么找呢?

比如说,你想设计一款连衣裙。

你就可以去淘宝找,最火爆的。

当然,最火爆,比较廉价,可能不符合你公司品牌风格。

没关系,咱们可以找对标品牌。

没有?没有对标品牌?

别啥了,朋友。

怎么可能没有。

肯定有同类型品牌。

看看他们的设计风格,用的面料,颜色已经细小设计。

从中,获取你的灵感。


灵感无处不在。

你迎著夕阳结束一天的工作,就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不远处矗立的全玻璃式大楼上,倒映著暖橘色的阳光,和仍然蓝得澄澈的天空。

你非常想把它记录下来,于是开始拿出手机拍照,可不管你怎样构图,都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最后你只匆匆拍了几张图,转身就把这件事忘在脑后。

直到有一天,你因为缺乏灵感开始百无聊赖的翻著自己的相册,里面存著好多四处保存的灵感图、拼贴板、服装作品等,一眼望去著实会让人产生马上就能得到灵感的错觉,可也著实令人眼花缭乱。

你看到的,都是别人将自己的灵感重组整合之后的完整作品,在可挖掘度已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你还能从中榨出多少灵感呢?

直到你偶然间看到之前拍的夕阳照片,又回想起那天看到的风景。

你想著反正闲著也是闲著,不如把它画下来。

然后你开始考虑构图,考虑元素构成,考虑表现手法,考虑色调统一,最后开始试著将它表现出来。

而这,就已然开始了你的灵感探索。

你可以从思考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扩展方向:从单一的线条,组成平面几何,再加上阴影使它有了立体感,你可以把它做成各种风格,简欧、宫廷、小清新、中式古典等等。

于是你又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扩展,例如中式古典的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特点?它的代表作都有什么?作者又是谁?

从你了解它们的过程中,你将又获得新的想法。

这个作者生平居然这么精彩,原来这幅作品是他创作的,原来他使用的颜色在当时居然这么昂贵难得。

此时再回到你正在创作的那副夕阳图上,把你刚了解到的颜色用了上去,于是画作的颜色有了意义。

你表达的手法借鉴了你喜爱的风格,于是画作的风格有了意义。

你从整个头脑风暴的过程中获得了超级多的元素,于是你逐个记下来,打算挨个为它们创作一套服装,使它们都有了意义。

而这整个过程中,最珍贵的不是你去疯狂的找图,而是你拥有了将这些图整合再重构的能力。

正确的过程是你在思考的过程中灵感涌现,才有了之后的图,去反哺你的灵感。

反之,你只不过拥有了无数个G的图片而已,看著好看,但也仅此而已。


灵感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服装的基础积累,如果一个服装设师只是会画画款式图,而对于服装结构及工艺不精通或根本不懂,那何来的灵感,就算是画出来的设计图也是没有延伸及生命力的。

服装设计师的灵感都是怎么来的?很多人对比了设计师最后的出品,和最初的创意,展示些大师们让人惊艳的作品。我倒是想聊聊过程服装设计创作,从0到100的每一步。

有一阵很喜欢在油管上看几个时尚的服装设计师,(Fashion teaching;Zoe Hong;Zyra Ba?ez) 展示她们的创作过程,从收集素材,到绘制草稿,到成衣的每一步。

从海洋生物和宇宙中获得灵感的过程。

一张图颠倒上下以后,画出两套不同的服装。

灵感,到底从何而来。

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灵感是风景,阳光下舞动的尘埃,深海诡秘形状的怪鱼水母,是风暴黑沉沉越过山岗,是旧电影,黄金年代那条缀满流苏的裙子,是纸上光影和惊鸿一瞥的缪斯,摄影画册里阴郁少女的侧脸,法国女伯爵裸露如凝脂的肩膀,是不同布料的触感和联系,羊毛包裹住身体的柔软,摩挲粗呢带来的颗粒感,丝绒温柔,雪纺娇嗲,丹宁倔强,是开启了灵思的眼睛注视著霓虹世界,看到的另外一层景象。

普通人看到的星空宇宙,花鸟鱼虫,但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设计师眼里,她们看到的线条,色彩和结构。他们有各自的设计理念,那是创意和灵思的基石,在不同的理解和立场,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你看Alexander McQueen的设计:怪,狂,颓废抽象又浪漫浪漫。

他的灵感是蝴蝶,骷髅,浮世绘,女巫,未来世界和死亡。

山本耀司,以充满力量感的黑暗为底色,将破坏视为创造,把女性从娇柔玩物中解放出来,赋予更多的可能和硬朗气质。

把朋克和荒诞发挥到极致的Vivienne Westwood,用粗鲁反抗平庸世界,将反叛形成新的性感。

除了这些已成经典的大师,还有一些初露锋芒的独立设计师

最近在关注的几个独立原创设计师,年轻锐意,设计里充满了各种灵思巧意。

25岁的Efisio Rocco Marras,义大利西西里的黑暗叛逆,和纤巧诡谲的东瀛文化融入在她的设计之中,以街头时尚风格为基础,创造除了让人过目不忘的全新风格。

还有义大利设计师,Angelo Cruciani,以文艺复兴时代的浪漫美学为基础,设计之中充满了华丽和趣味,巧妙地融入了运动风格,波点元素。

46岁的法国设计师,Eric Tibusc将古典童话视为设计的基础(一个把工作室的标志定位玫瑰刺,用睡美人来代表自己设计风格的服装设计师,大概是把浪漫脆弱和危险视为追求的极致了)

(图片来源网路)

充满聪趣味感觉的荷兰双胞胎设计师,Truus和Riet Spijkers创建的品牌Spijkers en Spijkers,将1920年代的画作流行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之中,创造出新的smart sexy,所有的设计都呈现出一种对女性身心的赞美,用清晰的几何图形,以强大和独立的方式强调女性身体,十分有趣。

伦敦设计师Andreea Badala,曾经获过「Elle罗马尼亚最佳设计师奖」,则是属于午夜的性感和幻想,玲珑有致的剪裁,凸显女性魅力的设计,把性感融入于线条。

其实还是鼓励大家去多看书,有时间研究你想买的每个单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总是嚼别人嚼了二三年的口香糖到底没什么滋味。这年头,时博太多,讲风格谈穿搭,写当代女性穿衣指南,推送今日是LV又涨价现在买就是投资,明日是新款的chole换了皮肩带更硬朗,次条仔晒个RV真是买买买几百双我都嫌不够。小女孩跟在后面亦步亦趋,拿花呗白条支付宝刷回一堆腰封网袜彩色靴子马鞍包。

买得多了,于是乎人人看著都有了套穿搭经验,张口就能说出框框道道,套身麻袋都能写得花团锦簇(当然了,很多女孩子们本就好看得要命):

这套look走Smart business风格,西装内搭t恤,时髦得豪不费力气;今天春日感满满嫩黄连衣裙,加了一条丝带打造法式风情;针织衫加连体裤里面藏了高跟靴,分分钟腿长两米不是梦……

只是一点,总觉得复刻公众号指南出来的女孩子,大约都长了相似的面孔。前些年要做尖下巴高鼻梁粉嫩嫩的处女脸,现在要做高级又写意的鲶鱼,大家扎堆顺著一道潮水而去,真真风格独特,冒尖儿的人其实还是揣著兜,站在沙滩上看书的那一拨人。

穿衣也是思想,愿你风情美貌有深度,把五光十色穿成你自己的模样。


时尚向:电影 戏剧 当代艺术展

商业向:当下流行(如 大火的综艺节目 动漫) 音乐风格(不同的音乐风格会引导不同的穿衣风格)

其他:自然 工业造物

网站的话 国内堆糖 国外pinterest (还有其他更小众的 但记不住名字)


除了看各种国际奢侈品牌的秀场之外,还需要多逛逛市场上的产品!多看,才是我们设计出更多作品的不二法则。


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天才式的灵感迸发而来,

底层都是你的学识,认知,眼界,个人涵养…到一定高度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有更多可能而已。

所以不要过分依赖迷信什么灵感,做好足够的准备多看多学,你一定可以的


可以抓住所谓世界的联系,主要指的是感觉上,比如说你想到雨天就会想到巴黎伦敦的阴雨和钢琴曲,或者江南水乡的美秀和鱼虾,这就是所谓灵感,当然越超脱越出人预料的联系,可以说就是好的灵感了。比如我觉得村上春树书中写道 资本主义可以训练便利店里的芹菜,让它们变得更难腐烂过期,所谓灵感吗?


多看一些艺术家作品,多分析打牌设计师的东西,现在网路很发达,少刷肥皂剧去实践走出房间去感受,去摸,去做,去感知。跟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在上海或者北京的话可以经常去看展看一些艺术家的作品,这样能遇到一些志趣相投的人也会更多交流增进一些想法碰撞。总结就是,多想的同时也要多实践。


服装设计师都很清楚,平时最常遇到问题两个:

一、没有灵感不知道怎么做

二、不知道如何打造爆款

即使从业多年,声名远播的服装设计大师,灵感也不是说来就来,所以灵感的关键是靠积累及有意锻炼!

我们服装设计师大多数经过正规学校或是系统学习过服装设计的,专业基础、绘画能力肯定是有的,但画的好坏是其次,重点是我们能把握市场趋势,设计出接地气,有市有价的衣服。

我是如何积累设计灵感的:

我们国内服装市场,基本状况都是日韩抄欧美,品牌抄日韩或欧美,批发抄品牌,这里并不是说抄就不好,毕竟人家的服装在版型、做工、细节、潮流上确实高于我们,但不是鼓励照抄。

每一年都有纽约、巴黎等时装周,集结了各大国际品牌最新最IN服装,自己多留心总结分析流行趋势,比如运用了哪些元素、工艺,主要颜色,然后小细节设计。

多看几场 多看几个品牌 就可以从中分析出差异

总结完毕后并不意味著就结束了,可以跟时尚杂志机构对比

看看专业杂志是如何分析,特别是有些采访,可以了解到设计师本人的理念,这样你的理解会更上一层。

光靠头脑想是不够的,最好把素材,自己喜欢的东西整理成库

分门别类,上衣、毛衣、裤子等甚至到领口、袖口,越细越好,收集一起,旁边备注好特色、理念等,方便查看。

总结完之后无疑就是要学以致用,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当中;但不要著手设计

你须了解公司的风格,服装定位等,这点不是每个设计师都清楚,很多花很多时间慢慢磨合才找对路,但是既耽误了老板的生意错过旺季,也让自己陷入苦恼。

?总之,以上三点算是一个循环,不断输入输出的过程,这样长时间积累,你可以很轻松看懂流行趋势,大大提高的你判断力。

有事没事就看看之前收藏资源,也许你就会灵光一闪!????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