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於做技術的同學選擇管理還是技術。

我從事運營工作5年了,做M崗也已經3年了,至今還是感覺自己做一件事的成就感和快樂遠大於我帶領成員去做成一件事

而且我希望我有一定的自由時間,不希望所有時間都跟工作相關。而做管理線不可避免的要為全盤考慮,找資源找人找方法。

想問問各位運營前輩,有和我想法一致的,或者曾經有一段時間是這麼想的,現在是怎樣看待/解決這個情況的


我先說一個事實吧,雖然確實我也不想承認,我也覺得很操蛋,但它就是事實。

35歲以上,非管理崗的運營,大概率是會被淘汰的,這是目前不爭的現實。

你首先要知道,職業規劃並不是針對職業的,而是針對你的人生的。

當專註於專業線不能保障你35歲的生活的時候,你必須,甚至不得不去面對管理線的挑戰,或許你不喜歡,但是你只能這麼選。

另外你需要知道,管理線既是為你在公司的長期生存做保障,也是為你日後可能不得不自己創業做準備。

所以,我必須反對你的想法,很理想,也很幼稚。


當然有啊,但是,我覺得你不用考慮這個事。

我剛去貓撲的時候,有次遇到一個小哥,在辦公室裡面說話聲音很大,我以為哪個不懂職場規矩的年輕人呢,後來我主管說帶我去見一個公司的技術大牛,一看原來就是他。

清華碩士畢業,總監級別(那時候的總監很實了),不帶人(其實也帶過,不擅長),這人牛到什麼程度?三臺電腦同時寫代碼,整個公司所有人都解決不了的技術問題,才會找他。清華時參加全球級別最高的程序員大賽,拿第二名的。人家只是長得年輕而已。

從那之後,我才知道很多大公司裡面其實都有這種大牛,專門解決難題,真正的p序列(bat的很多高p,在專業上可能未必專業,懂邏輯框架但並不懂實操)。阿里的很多業務,也可能只有一個人,但那只是一個點(而不是一個業務)、一個蘿蔔一個坑而已,一個人能操盤整一個業務的,反正我沒見過幾個。

當然你想做成這種人很難,天賦高,專註,刻苦,說白了在某些技能上處於遙遙領先的水平纔行,不止是領先。所以你不想帶人,那就得在業務上鑽的極深,並且做出了遠超周圍人甚至行業的成績纔行。

以我工作15年的經歷看,其實這種人極少,能到哪怕一半的也並不多見,程序員確定有的,但運營這個領域到那種境界的我還真沒遇到過。而且現在互聯網壓力巨大,講究一人多用,不見得所有公司都能包容這類人,給你機會往這個方向發展。

所以我建議你想清楚,不是不可能,是概率極低極低,低到你甚至可以不用去想。至少運營這個領域是。


看到類總和張亮老師的答案,我更加覺得管理崗方向是必然的。

我跟你的處境差不多,不過我想的不是不做管理崗了,我想的是如何讓自己更加遊刃有餘,更加的超脫於工作本身,去尋找自己人生的落腳點。

其實工作到了某個階段,就已經決定不了你人生的高度了,多關注自身發展,工作只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不是全部,努力讓工作遊刃有餘,有韌性,有空間,有發展,就可以了,不管是哪個方向,你遊刃有餘,有市場容納你,你就很好。


鍵盤互聯網運獵頭來回答一下

有 也沒有

運營不等同於技術崗 個體能力的提升 對比 團隊工作 在 績效方面很難有 以一當百

但隨著 協同工具 運營體系 組織能力的增強

在高成熟度公司中 還是有可能存在獨立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的

但不帶人 不代表是不要求 協調能力 和 領導能力

對怎樣通過沒有彙報關係的同學 拿結果 對以上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當然就電商運營來講 在品牌端來說 可以存在專家崗啊

p和m 並不對立

更多的是拿結果的方式不同


管理的本質是管事,而不是管人,是對事的結果負責,做管理就是要承擔責任,PC互聯網時代這種機會可以有,但移動互聯網時代幾乎是不可能了。

因為工具一直在升級換代,一個人待在一個公司一直做一線工作肯定工作量不飽和。

所謂的專家崗是在一個公司做了很多年的業務大拿,他跳到另一個公司不做管理,依然做專家是不現實的,因為現在的互聯網公司沒有所謂的顧問崗,專家到了另一家公司也要從最基礎的業務做起,如今的996風氣,你很難拼過剛畢業的實習生。

所以要麼做管理要麼自己創業,做管理就是對事情負責,一個員工在一家公司做了多年,也該承擔一些責任了,如果一直做一線運營,老闆都看不過去了。

職業生涯規劃還是要考慮一下精力和專長方面的平衡。


我一直認為運營工作從一開始就包含管理人員、協調工作的成分的。


我也說一下吧,這個想法的出發點是個人思考還是什麼其他原因?

如果是個人的職業規劃或者性格什麼的,你就先做,然後再說,沒準能找到第二增長曲線呢。

如果說是自己幻想,那就說到說到了。

運營是啥?是做減法的,也是做加法的。這個看你怎麼對標了。

一個人幹時間是有限的,一幫人幹效率是指數的變化吧。

好好想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