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子和艾米莉的童年都缺少親情,並且都是單純善良的,同樣堅持尋找真愛,但是兩位的人生走向卻完全不同,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


松子所做的一切都是渴望被愛,艾米莉選擇愛別人

松子是渴望被關注的,性格里有一定的表現型,這個跟小時候她妹妹的殘疾,她父親卻遷怒與她有著很大的關聯,她是希望得到大家關注的,所以她會委屈求全的表現自己,並以為以此能得到愛,並且她小時候確實成功了,做鬼臉,把父親逗笑了,所以她一直做鬼臉。邏輯是:我這樣做了,你該給我愛了吧,她的行為是求回報的,雖然那個回報很卑微,很可憐,她是希望站在舞台中央的人,並不斷的發出信號,一直在尋求回應。

艾米麗是性格狠獨立的,並且是非常內斂的,她不不願意受到關注,就像他做的好事,都是在別人不能發現她的情況下做的,她千方百計的想要躲開別人關注的目光。她的快樂是從心裡發出的,做成了一件事情就打心底里高興,是願意成就別人型的,她是一個小星球公轉自轉都是自己的事。


松子一直想有人能渡己,艾米莉主動真誠去愛人最終被別人所愛。只想依賴有人渡己者迷失,而渡人者終渡己。


同樣是忽視。松子是在對比下的忽視,父親因為生病的妹妹而不能好好對待自己的另一個女兒。艾米麗則是純粹的忽視,父親是因為沉醉於母親的死亡而消沉。松子的一生追隨愛,追隨一切能給自己愛的人。但是她只是為了得到這份愛而愛,她的愛盲目,不真誠,因為本來她為了這份愛的實質也是去彌補自己。所以這可能也是她一次又一次的受傷卻仍然去尋找愛的原因,其實她在這幾份愛中受到的傷害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她真的愛那些男人嗎?我不認為。

艾米麗的愛與松子大不相同。艾米麗的生命中也出現過男孩,也並非沒有機會去展開一段愛情,但是她並沒有因為缺少那份愛而盲目的去追尋。影片中戲劇性的情節無不證明著艾米麗對這份愛的認真。在最後當她誤會男主角在家中哭泣時,更能看出她誤會自己看錯了人,她是深刻的她是理智的。這份理智是愛的理智。

松子和艾米麗最大的不同在於,松子愛的是自己,艾米麗愛的是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美好。所以她們對待愛情的態度,和最終的結局也不一樣。松子的悲劇來源於童年,但是也來源於命運捉弄,畢竟,她從來沒遇到過一個真正的能夠救贖她,拯救她的人,而且幸運也從來沒光顧過她。這個影片給大多數人帶來的鼓舞是松子無論受了多少傷害仍然相信愛,但其實我們更應該考慮到底應該如何成為一個懂得愛的人。恰好,艾米麗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生活永遠無法和電影相同,大多數人不能成為艾米麗,但是更少會有人成為松子。幸運和不幸運大多數也都取決於我們的性格和想法。他們的結局是導演的安排,但是更多的是命運的安排,無論怎樣,相信只要我們是陽光下的人,總會有好的安排。

為了回答,把兩部影片看了一遍。為什麼人生結局不一樣?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

1.家庭。松子和艾米麗都被忽視,尤其是缺乏父愛。但是,松子渴望父愛;而艾米麗卻是中立的態度,就算沒有父愛也可以快樂。

2.身邊的人。松子和艾米麗都會做些匪夷所思、奇怪的事,可是她們身邊的人對她們的態度截然不同。從影片中可以看出松子身邊的人多是性格暴躁極端的人;艾米麗旁邊的人則會對她有鼓勵和幫助。

3.個人性格使然。松子做的一切事都是為了得到愛,儘管得到的有些是畸形的;艾米麗做了那麼多事情都是為了愛別人,從默默幫助中獲得快樂。從對比中不難看出松子的人生更令人討厭,其實生活中像松子這樣努力活著、努力快樂的人更多一些。所以,忠告大家也是對自己的告誡:努力+用心。

兩部都是超級喜歡的電影。

女主也都很愛

為什麼是兩種結局

我覺得吧,松子的愛更加炙熱,她的每一次愛戀都是用盡了全力,她在家裡太缺愛了,就希望在戀愛里填補這種空白,可能是越想得到反而造化弄人吧。第一個男人是作家,他愛松子,但選擇自殺,第二個男人不愛松子,第三個也是個自私的人,第四個不夠愛她。那個學生愛得太變態了,反正很可惜。如此渴望安定和愛情的松子因為執著於尋找愛卻沒有得到愛。而艾米麗她面對愛情會膽怯會退縮會猶豫,她寧願等待真正的愛而不是盲目尋找。總而言之,松子遇人不淑。

巴拉巴拉。


其實這兩部電影,都有通過主角來表達外部環境。

在天使愛美麗這部,裡面描述了很多很怪異的人,但是通過主角的接觸,卻發現他們一個個並沒有那麼怪異,反而都有可愛之處。

在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它描繪了一個不可能存在的單純主角,在一個真實社會的一生,如果我們反而來指責主角不切實際的愛情觀,不如多想想其他人是否「正常」。當我們覺得這個真實社會很「正常」的時候,還有把他變的美麗的想法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