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高漲,各國動亂


金融危機的第一步,是資產轉化失靈。

而這次危機,很可能從道瓊斯指數的大跳水開始,引發美股的資產轉化失靈。進而傳導到所有經濟領域。


我認為是的。我的理論是這樣的,應對產業週期性衰退,需求結構性不足:上策為技術創新和組織方式革新:優化產業結構,以及擴大市場規模,中策為改革社會福利,縮小貧富差距,增加購買力;下策為調整貨幣政策,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利率,使通貨膨脹,導致民眾不得不消費。綜上,每當下策出現,意味著危機不遠。美國的話,最近轉嫁矛盾這麼急切,內部可能有一些問題。


我覺得距離金融危機的距離至少還差一個A股的牛市。


感覺是的。

這是一兩天前的新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稱,全球經濟面臨19萬億美元的企業債務定時炸彈 (Global economy faces $19tn corporate debt timebomb, warns IMF)?

www.theguardian.com

IMF目前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將放緩至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www.imf.org

看看國內外的大咖科創公司的季度支出你會發現他們開始放慢腳步了。一些在金融界工作的新加坡好友也透露各國銀行解僱員工的節奏變快了很多。加上briext(英國脫歐) 越搞越爛——現在還是 no deal(無協議狀態),香港現在也越搞越複雜,bloomberg(彭博資訊)和各國媒體都預測它們將會是全球金融危機導火線之一。

中投網統計國內2019年上半年融資總規模達比起2018年驟降了54.46%。從國內一些朋友也瞭解到因為貿易戰國內很多人都把自己貿易公司偏低價賣了去買投資性保險早一步退休。

——————————————————————————————

以下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稱,全球經濟面臨19萬億美元的企業債務定時炸彈》的中文翻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稱,低利率正鼓勵企業承擔一定水平的債務,一旦全球再次陷入衰退,這種債務有可能成為19萬億美元的定時炸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半年一度的全球金融市場狀況最新報告中表示,如果經濟衰退的程度只有十年前的一半,那麼八個主要國家——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近40%的企業債務將無法償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央行提供的刺激措施具有鼓勵企業增加借貸的副作用,儘管許多企業難以償還貸款。

這家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組織的官員擔心,債務的累積會讓全球金融體系變得非常脆弱,並告誡成員國不要重蹈21世紀初的覆轍,當時市場可能崩潰的警告信號被忽視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鑒於全球經濟狀況,美國和日本的股價似乎被高估,而債券市場的信用利差——投資者要求的風險補償——似乎過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負責《全球金融穩定報告》的兩位高級官員託比亞斯阿德里安(Tobias Adrian)和法比奧納塔魯奇(Fabio Natalucci)表示:「金融狀況的急劇、突然收緊可能會暴露這些弱點,並給資產價格估值帶來壓力。」

阿德里安和納塔魯奇在與GFSR一起發表的一篇博文中指出:「八個主要經濟體的企業負債越來越多,償債能力正在減弱。

「我們著眼於實質性經濟放緩的潛在影響——其嚴重性是2007-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一半。我們的結論發人深省:無法用收益支付利息支出的公司所欠債務(我們稱之為企業債務處於風險之中)可能會升至19萬億美元。這幾乎是我們研究的經濟體公司債務總額的40%。」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對銀行的監管已經收緊,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風險已經轉移到其他地方,包括企業部門。它認為各國需要再次考慮減免債務利息,它認為這鼓勵公司通過借貸籌集資金。

阿德里安和納塔魯奇(Adrian and Natalucci)表示,央行採取的廉價貨幣政策在短期內有助於提振金融市場,但通過鼓勵投資者在追求更高收益率的過程中抓住更多機會,在中期內有可能出現不穩定和較低的增長。

「投資者將央行的行動和溝通解釋為貨幣政策週期的一個轉折點。約70%的經濟體(按國內生產總值加權)採取了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伴隨這一轉變的是長期收益率的大幅下降。在一些主要經濟體,利率非常低。值得注意的是,負收益率的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的數量已經增加到約15萬億美元。

他們補充稱,在過去的六個月裏,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等未被歸類為銀行的金融機構的脆弱性有所增加。以國內生產總值衡量,在80%的經濟體中,具有系統重要性金融部門的風險「升高」——與金融危機的高峯水平相似。

阿德里安和納塔魯奇表示:「非常低的利率促使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尋求收益率,並買入風險更高、流動性更低的證券來產生目標回報率。」。

「例如,養老基金增加了對私募股權和房地產等另類資產類別的敞口。可能的後果是什麼?投資基金投資組合的相似性可能會加劇市場拋售,養老基金的非流動性投資可能會限制它們在市場中的傳統穩定作用。此外,人壽保險公司的跨境投資可能會引發市場溢出效應。」

————————————————————————————————

以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9年10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

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2019 OCT)?

www.imf.org

報告100多頁我就不翻譯了,以下是一些報告中的線圖~


一隻腳已經踏進去了,另一隻腳正在踩下的過程中。

個人覺得,這次危機將是歷史書上濃重書寫的一次危機。這次危機持續時間會超過08年的金融危機。


不是進入,是始終沒有走出來


只能說,我們仍然沒有逃出蕭條的漩渦!


應該沒有危機,危機更多是人心,人心不恐慌。而且物價也沒有高漲。


2019是爆發期。


我看大家都挺樂觀的,有什麼危機呢?


謝邀~

2019年顯然沒有進入金融危機。

定量金融危機可分為:通貨膨脹危機、貨幣危機、貨幣減值。

定性金融危機可分為:國內債務危機、外債危機、銀行危機。

下面這張圖是我做的簡單說明,不太全面請大家諒解

目前我國的金融狀態不符合任意一種金融危機的特徵,所以並沒有發生金融危機。

另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金融危機有著天然的抗性,卡爾·馬克思除了是大家所熟知的思想家也是一名經濟學家,《資本論》正是馬克思洞悉了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危機之後的產物。同時事實也佐證了新中國成立之後確實沒有爆發過金融危機,見下圖。

中國近代的金融危機是國共內戰時期爆發的,所以並不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事情。

債務違約和重組仍然沒有中國。

2018就已經進入經濟危機了


早進入了,現在是暴雪之前。


看看今天新聞第三季度gdp6%,剛好超出目標5.9%,就知道有多不樂觀了



好幾年了,當初共享單車滿街跑,危機就有了,大家看不到而已。統計局、宣傳部都是忠心耿耿的戰士,怎會胡說八道。


看來要明年了


各種危險時刻都在,重要的是從中發現機會


還早,現在只是各種問題的醞釀階段,爆發期也就是金融危機估摸21、22年,十年一輪迴,就像太平洋十年濤動一樣


還沒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