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除了HIV、鼠疫、埃博拉病毒,我反倒一點也沒聽說過這些特別緻命的病毒。有一部分死亡率超過百分之五十的病毒都沒有像新型冠狀肺炎病毒那樣引起全世界的注意,這是為什麼?僅僅是傳染性、病毒適應環境的能力和致命性不同嗎?


舉登革熱例子說一下好了,不同病毒致病力、傳染途徑潛伏期等不一樣,造成了不一樣的爆發疫情。

登革熱最好理解。

第一. 它的感染一般很容易自愈,只有在第二次交叉型別感染時才容易引起重症。

第二. 登革熱的感染需要藉助蚊子作為中間宿主傳播。假如你身邊有一個人剛感染了登革熱病毒,需要有一個蚊子先叮他一口,並且時間上允許病毒在蚊子體內擴增成熟一把,然後再叮另一個人,纔有可能形成感染。

而只有上述兩個條件同時成立才會大幾率出現重症。

好了,現在想想如果身邊防蚊措施做得好就已經解決百分之九十問題了,其次如果不到處亂跑(通常一個地方流行的型別相對單一)也就不會感染另外的型別。

所以你很難看到登革熱在非東南亞、南美地區造成大規模爆發。條件太苛刻。

登革病毒傳染途徑

馬爾堡病毒可以類比埃博拉病毒,同屬於「絲狀病毒科」家族,並且具備同樣的高致死率特徵,主要傳播途徑是直接接觸傳播,尤其是和重症發病的人體液、血液的接觸。我記得之前看過一本書,這類直接接觸傳播主要是由於剛開始人們埋葬病死親屬導致的小範圍大量傳播。而如果能有效避免接觸,通常可以非常藥效地阻斷傳播。因此,和空氣飛沫傳播當然也是無法比擬的。


因為病毒的毒性(直接影響致死率)和傳播能力是成反比的,換句話說,就是病毒只有宿主或者的時候,它才能或者並繁衍下去,也就是說宿主死了病毒也得跟著陪葬,其次資源到哪裡都是有限的,對於單一的個體能夠給病毒利用的資源也是有限的,所以病毒要繁衍的第二個要素就是得有源源不斷的新宿主出現,那麼新去宿主的出現就需要宿主有足夠的活動能力和活動範圍纔能夠接觸到數量更加龐大的潛在宿主。如果病毒的毒性很強,致死率很高的話,宿主一旦感染就會因為發病快,癥狀重導致其無法大範圍的活動,從而限制了病毒接觸更多潛在宿主的機會,同時超過半數的宿主死亡,也就意味著超過半數的病毒跟著陪葬,所以這種烈性病毒,隨便沒有讓人談之色變,但是由於它毒性過大導致其傳染能力有限,一旦發現能夠很快的控制,隔離切斷傳播鏈,所以很難出現大規模的爆髮式的疫情,也就不會引起全球性的關注,但是這並不代表人們不重視這些疾病


它們傳染性沒新冠這麼強啊!還沒波及到你就控制住了!


主要是傳播方式不同


病毒的致病力和傳染性是矛盾體。流感病毒能夠長期與人共存,是一個長期互相選擇的結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