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無國界已經被錘得體無完膚了,那麼對於哲學,甚至宗教信仰,有無國界到底存在討論的意義嗎?(理性討論,就事論事,不要攻擊題主和其他答題者,謝謝)


可以在前面加國家兩個字的學問是有國界的,不能加的就是無國界的。

比如,中國的科學和美國的科學,說的是同一個對象,科學就是無國界,相類似的比如數學,生物學,考古學等等。

又比如,中國的科學技術和美國的科學技術,說的是兩件事,那麼科學技術就是有國界的。

我們來看哲學,中國哲學和美國哲學,說的是兩件事,哲學有國界。但是中國的存在主義哲學和歐洲的存在主義哲學研究是同一對象,存在主義哲學是無國界的。同樣是哲學分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歐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內容不一樣,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有國界的。

有無國界就要看學問是普遍受益受損,還是部分區域受益受損,一切以利益為判斷標準。

哲學所涉及的內容太多了,一些內容和分支全人類受益或受影響,另外一些內容只是部分人或局部人受益或受影響。

西方人認為只有西方哲學才是真正哲學,認為哲學無國界。東方認為東方文明也有大量哲學,但只能影響東方,所以哲學是有國界的。


當然有。「哲學」本身就有「同化外族」的效果,不然為啥一些哲學概念能夠宗教化?

你看,羅馬哲學皇帝「馬可·奧勒留」,好好的拉丁語不用,為啥非要用希臘語寫作?

分家後,希臘語還成了東羅馬的官方用語,這難道不是一種同化嗎?

我們中國人都知道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而「格律」最早是從古希臘語(μ?τρον-格律)流傳到拉丁語文學(metrum-格律)、英語文學(metre-格律)中的,這誰又知道呢?

希臘化時代(前330-前30年),馬其頓王國大力宣揚斯多葛主義(stoicism),尤其是其中「宇宙公民」、「大宇宙」的思想,以此來縮小其統治下不同種族間的差異、矛盾。

啟蒙運動時期,資產階級領導了反封建運動。一堆舊制度的批判者跳出來了。哲學沒有國界? 你看拿破崙打到德國,不把「黑格爾們」高興壞了? 真是像極了現在的某些人,ex。

隨著運輸能力和通訊技術的提升,亞當·斯密的「貿易自由化」理論成為了可能,受害最大的還不是殖民地土著? 尤其是非洲人,被賣慘了。

洛克、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也輸送到了美國,美國非常皿煮,於是屠殺了數千萬印第安人???

這是對於政治的影響,還是跨國的

連自己的東西是什麼樣都不知道,更別提文化認同感了。

這個時代是這樣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道德經》、《楚辭》、《墨子》、……《國語》、《左傳》、……《文心雕龍》、《爾雅》、……《人物誌》……《杜詩詳註》、……

都比不過一本《西方哲學史》。

然後我們拿西方的方法論,拆解自己的典籍,建立所謂的「中國哲學體系」。

這是令人心痛的。


科學無國界,哲學是科學之母,也無國界


本沒有國界,有power的人說有就有了


哲學是意識形態的範疇,每個國家都有特定的文化和傳統思想,這就是這個國家的哲學或哲學思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