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內忘記了所有人,最近不懂得吃飯。她的子女(4女2子)並不是養不起,都只是嘴上說得很孝順,都沒有什麼實際行動。一開始只有都是我媽拿早餐午餐去;後來找我堂大伯來談話,最後決定是我媽(媳婦)早餐,大姑午餐,二姑晚餐;而奶奶最疼的小兒子只說了句「他無能為力」。

是不是人到了老年,忘記了許多人許多事,就會被子女嫌棄?成為子女的累贅?

——————————————————————————————

原來有這麼多人都會關注這個問題,在這裡補充一下背景。(感覺我們家族的故事都可以寫成一部家族鬥爭衰敗小說)

爺爺家是城鎮戶口,家裡以賣羊奶為生。聽說那個時候家裡還算比較富裕,爺爺很勤勞、節省也很顧家,唯一不好的就是脾氣不好又大男子主義,經常打罵奶奶。

爺爺生有四女兩男,我爸排老四,算是家裡的長子。聽我媽說奶奶很討厭我爸,在我爸幾歲的時候有一次帶他到一個垃圾場丟掉,結果我爸自己跑回家了。我和我弟相差一歲,我媽生我們坐月子時奶奶都沒來幫忙照顧一下。以前我爸和二姑開的店鋪相鄰,我們家三個小孩,二姑家表姐表哥兩個小孩,奶奶都是去二姑家幫忙煮飯照顧表哥表姐,從來都沒多看我們一眼。

爺爺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過世了,聽說是因為肺癌,那時我爸才26歲,跟我現在一樣大,現在老爸都60歲了。從那以後奶奶就放飛自我了,家裡的話事權自然是奶奶,再也沒有人欺壓她了。或許,從此也奠定了家族以後的悲劇。

有時候我在想,是不是家裡沒有了頂樑柱,整個家都會塌掉?

六兄弟姐妹性格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點:超強的自我優越感。他們都很喜歡誇耀自己多牛逼多通情達理等等。大姑丈很有錢,在我們家那邊開了幾個廠,幾年前癌症過世了;二姑丈是派出所的主任;三姑丈做很小的生意,被奶奶、大姑看不起,聽說後來瘋了;我媽是農村人,聰明人但小學沒畢業,被我爸看不起;小姑丈爸媽都是老師,娶小姑後在做批發生意,後來小姑生了很重的病(就有了另外的故事);聽說小嬸只負責花錢不負責賺錢,小叔會跟奶奶要錢。

這六對人中,最最心疼的是我媽,嫁給我爸三十多年吃了很多很多苦。我媽其實聰明有勤勞,只是小時候不聽話不肯讀書,只能十幾歲時去我爸家打工,爺爺很喜歡我媽;我爸好高騖遠又自命清高,從商失敗、打工無長,不喝酒只吸煙,回家對我媽出氣,還經常跟外人講我媽壞話,站在女人的角度確實是比較失敗的男人,但畢竟是我爸。可是這麼渣的男人,我媽卻從她十幾歲就一直很愛他。也不知道我媽怎麼想的。

記得小時候我們的學費都是跟別人借的,高中住校一個月只有50塊錢,周圍的同學是一個星期100塊。所幸我們姐弟三人長大後都沒誤入歧途,真的很感恩我媽從小到大對我們的管教。我和弟弟在廣州互聯網100強公司,弟弟在wy,我在dy。弟弟性格開朗又勤奮,感覺那些家境比我們好表哥表姐都沒有我弟好!

雖然我們的起點比別人低,但我們依舊可以憑自己的努力過得比別人好。

(扯遠了,回來~)

我爸六兄弟姐妹各自成家後,爺爺的家就只剩奶奶一個人住了。在我們這一輩都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每周末都會聚到奶奶家,小孩子玩一起,大人聊天做飯。畫面似乎很其樂融融。

後來二姑做了手術,奶奶為了照顧表姐表哥,有一天在路上不小心摔倒了,好像是膝蓋骨裂開,要很久才能康復。很久很久後的一個周末,我們照舊去奶奶家家族聚餐,晚飯後我爸突然跟我奶奶吵起來,吵得很兇。我爸一氣之下走回家,奶奶在家裡哭得很大聲,小孩子們都被趕到領居家。後來我媽說是我爸一直心疼奶奶膝蓋骨受罪,怪罪如果不是大姑安排奶奶去照顧表姐表哥,奶奶就不會摔倒。揪著這點小事母子吵架了很兇,母子再也沒有聯繫過,似乎斷絕母子關係十多年,奶奶說她兒子不要她,我爸說她媽不要他。

大姑自然是坐山觀虎鬥,甚至在奶奶身邊講我爸的不是。其實大姑也是個很多嘴的婦人,不僅僅只有這件事,她跟二姑吵架,點評三姑家事,插手小姑家事。大姑看不起我爸,但經常跟我媽來往(半炫耀的相處模式),大姑還很會挑事,挑撥離間爸媽,但我爸巨傻老是被她忽悠。我媽當著大姑面沒說什麼但心裡明鏡似的,她總會教育我們:大姑巴不得我們家散掉,我們娘兒幾個更應該團結,不要讓人看笑話(我爸因為自大愚鈍經常被我們四人排外,從小到大我都提議老媽跟老爸離婚,這對人又有很長的故事)。

爺爺有兩處祖宅,一處奶奶住,另外一處給了小叔,我爸是長子,我弟是長孫。按照「長孫如尾仔」的說法,祖宅應該分成三份,我們家佔三分二。十幾年前政府拆遷,按照我們那邊的習俗應該都是由家裡長子處理,那幾年奶奶跟老爸慪氣,大姑唆使奶奶偷偷去處理並自己收起拆遷款。錢沒了,爺爺和曾祖母唯一的遺照也被奶奶燒了,愚鈍的老爸才後知後覺,卻也無可奈何。

在我們都讀大學後,我媽說她以前很恨我奶奶。那時老爸生意失敗,學費生活費全靠老媽做手工收入,奶奶一分錢都不肯給,甚至借都不肯。後來我媽也釋懷了,畢竟即使沒有靠拆遷款,我們姐弟也是二本順順利利畢業。

多年後的今天,談論往事每每得出的結論都有兩個:一、他們那家人很亂;二、要以他們兄弟姐妹為戒,姐弟三人無論什麼事情都不能吵架。「他們那家人」,當然是指奶奶和她的六個孩子。雖然小一輩議論長輩不好,但他們對我們的影響真的很深很深,有時真的忍不住吐槽。


奶奶70歲那年,我媽內退、我爸下崗,我讀書到高三。

那個時候,家裡窮的都快要揭不開鍋,我的學費和補課費都發愁,奶奶偷偷把自己當年出嫁的耳環拿出來賣掉,換了奶粉給我改善營養。我不知道原委,喝得噴香,奶奶看著我,眼裡滿滿的慈愛。

我爸知道了,一邊數落奶奶一邊流淚說自己沒用。

姑姑跟我爸打電話說,來東莞吧,做點小生意,總比在家餓死強。於是我爸帶著我媽去了,走之前,拿僅剩的一點錢買魚買肉,塞滿冰箱,千叮嚀萬囑咐奶奶,每天要都要炒著吃。我媽還是不放心,改刀成小塊,一一放進小方便袋,告訴她炒一次菜就用一袋魚或肉。

奶奶笑眯眯滿口答應。

我那會高考衝刺,一周只有半天假,回家吃兩頓。這兩頓里,我發現肉量巨大,每次都吃撐。我悄悄跑到廚房去看,發現奶奶來回數著七個袋子給我做肉。我高聲說她騙爸媽,要打電話告狀,奶奶扭捏地像個小姑娘。

我卻沒有想到,另外六天她是怎麼過來的。

爸媽在姑姑幫助下,開了一家小飯館;我去了北方上大學。我爸怕奶奶一個人在家孤單,接她來東莞照料,雙親為多賺點錢,從早點做到宵夜,我媽況且累得時不時眼皮子打架,奶奶卻一直跟著我爸一道起早摸黑。

我爸推她去休息,奶奶搖頭說,年紀大了,覺少。

我畢業進了施工單位,在鄂爾多斯幹活。春節因項目趕工期不放假,我就沒回家,大年三十那天晚上聚餐,我喝多了白酒,接到我爸的電話已經天旋地轉,我爸說大過年怎麼不給家裡打電話,我說你要我奶接電話,聽見奶奶聲音我就哭了,邊哭邊說奶奶我想你,我向南給你磕個頭吧。

初一大早,頭疼欲裂的我被我爸電話痛罵,說我害奶奶哭一晚上。

我爸原單位效益好轉,通知他去深圳項目上班,給我媽也安排了一份幫廚的工作;我跳槽來了武漢。奶奶身體每況愈下,她得了白內障,腿腳也不好,走都走不穩了。我爸還是想接奶奶去項目上照顧,我說你那辦公和住宿在一起,奶奶去了不方便,這事我來吧。

住進我在武漢新房的奶奶,開心得綻開一臉褶子,我覺得像開了一朵花。

我請了一位阿姨,負責給她做個飯,除此之外,她都不需要人幫助,每天只是安靜的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從早上看到我下班回來,再由我攙扶著去睡覺。到周末,我做她最愛的墨魚湯,陪她喝點藥酒。如果天氣不錯,把她輕輕放我的車上,去江灘散散步。

奶奶說我很乖,她有福氣;我說奶奶很乖,從不讓我操心。

奶奶的眼疾漸漸嚴重了,幾乎不能再視物,腿腳也支撐不起身體,洗澡和入廁都成了困難。我跟父母親商量,我媽決定辭職來照顧,她去找領導辭職,領導說,再招人需要時間,過一個月再走吧。我爸跟我回復,你去附近的敬老院看看,把你奶奶送去一個月再接回來。我找的敬老院的條件不錯,奶奶說她滿意。

她甚至還說,讓你媽別回來了,我就住這挺好。

住進敬老院的奶奶卻沒有等到我媽的照顧,她在住進去的第三周,於睡夢中離開了人世。我和父母親哭嚎自責已晚,只能一路流淚把她送回老家,把她和爺爺葬在一起,說來也奇怪,每次清明我們去看她,都不見雨紛紛,反而是藍天白雲,下山時,也吹來莫名的微風。

寫到這裡,我淚流滿面,我也不知道奶奶老了,我們到底是要她,還是沒有要她。我只知道,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會牽她的手,陪伴左右,就像我兒時,她照顧我那樣。

奶奶,我想你了。


有感而發的一個題目,希望更多人看見,謝謝。

高考真的能決定你的未來嗎? - wss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0160711/answer/634655996

補兩句本題吧,人老了,需要的不僅僅是吃穿、日常和疾病時的治療和照料,還需要關愛和陪伴。

現實是如果有長期或超負荷的大病開支,下一代可能無法承受,更別提照顧老人心情了。

請護工要錢,辭職照顧是錢,換工作到家人身邊也有經濟成本,錢不是萬能的,但它確實能解決很多兩難。

人老了,不想喪失尊嚴和選擇權,不想親情被現實沖淡,還是儘早做好打算。

鍛煉身體、定期體檢,小毛病早發現早治療,只要身體好牙口好,日子會過得比多數人幸福。

年輕的時候早做打算,為長遠計,做好養老金的儲備,做好大病和意外風險轉移,在交足社保的基礎上補充必要的商業保險。

對保險不太懂的,推薦一個我之前諮詢的 @小雨傘保險 ,1塊錢專家隨時提問,不光是可以避坑,還能量身定製家庭保障規劃。不管你是25/35/45歲,本著對自己和家人負責的心態,建議花上半小時,好好了解自己和家人最需要什麼類型的保險,各需要花多少錢,怎樣在預算範圍內把緊要靠譜的先配上。

1對1諮詢專業保險老師,幫你對比產品、協助核保、定製保障方案


我曾經不止一次地在知乎上說過,從醫這幾年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中國當代的老年人,生存質量實在是太差了。

前幾天,我們收治了一個老年女性患者,有三個子女但是都不在身邊,跟老伴兩個人相依為命,一個83歲一個87歲,基本上都喪失了自理能力。老太太患有嚴重的慢阻肺和冠心病,一到冬春季節就需要頻繁地入院治療,老頭子雖然體格比老太太硬朗一點但是腦子不太清楚。兩個人雖然一個是退休工人一個是退休教師,有醫保也有退休金,但是沒有人照料的生活過得一塌糊塗。老頭子身上穿的羽絨服,可能是哪個子女給買的,看得出來是個大牌,但是由於長久沒有清洗和護理,上面布滿了厚厚的一層油污讓它已經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了。身上的衣物、鞋子也都灰撲撲髒兮兮,一頭白髮和鬍子也很久沒有打理,亂糟糟的還散發著一股怪味兒。老太太身體很不好,走幾步路就要歇上幾分鐘喘息,身上的衣服比老頭乾淨一點,但是因為身體原因身上有一股刺鼻的尿臭味~

由於住的偏遠,這倆老人每次來醫院看病,都要互相攙扶著在烈日和寒風中等上十幾分鐘的公交車,下了公交車還要顫顫巍巍地走幾百米路最後再爬個山坡步行到我們醫院。我也有想過好幾次他們也不缺那點錢為什麼就不能打個車?可是問過之後才知道,這個時代,真的是已經把這些老年人給遠遠拋下了。老年人不會用智能手機,打不上網約車,計程車不在他們住的地方出沒,社交範圍又極其狹窄,身邊找不到什麼能幫忙的人,所以就只能靠自己。而他們自己呢,又什麼都不懂,幾乎是完全的跟這個世界割裂了。特別是老頭子給老太太要給陪護,但又睡不慣醫院的陪床椅,每天晚上都需要坐公交車返回家裡睡覺,早上又帶著保溫飯盒坐公交車回到醫院給老太太送飯,這其中的艱辛我們無法想像。

兩個老人,一個體弱的需要照顧另一個病重的,個中艱難實在是難以敘說。有一天我沒忍住,問了一句老頭子「你們的子女呢?讓他們回來啊」。老頭一聽我提到子女,瞬間情緒崩潰,眼淚就跟斷了線的珠子一樣噼噼啪啪地開始掉,一邊流淚一邊哽咽著告訴我,一個兒子在上海,倆閨女一個在成都一個在廈門,一年就回一次家,平日里也不怎麼打電話。87歲的老年人,脆弱地像個小孩子一樣在我面前嚎啕大哭,任我鐵石心腸看了也特別的於心不忍。但是我也無法責怪他們的子女,當代社會的飛速發展,逼著年輕人需要出去闖一闖,巨大的生存壓力讓我們都自顧不暇,很少有人能有精力回過頭顧及一下父母。再加上老太太一年要住十幾次院,再多的愛意和愧疚也會被消耗乾淨,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是我們的祖先用上千年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真理。

況且這倆老人,在外人看起來可能真就是什麼都不缺的類型。有房子有退休金有醫保,表面上看起來安穩富足,頤養天年,實際上生活質量極差,毫無尊嚴,完全就是在風濁殘年中苟延殘喘。雖然手裡握有大把退休金,可是他們根本沒有什麼行動能力花出去,甚至自己拿著銀行卡去取個錢都困難。雖然有醫保不用擔心住院費用的問題,但是他們最怕住院,因為沒有人照顧沒有人能幫他們,不會打車不會點外賣,什麼事情都需要自理,就連請個護工他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請,上哪兒請該找誰。

他們的子女是不要他們了嗎?我想未必,就兩個老人的描述來看,子女都是有出息在大城市裡紮根生活的人,不像是那種忘恩負義的人。可能在他們看來父母在老家養老過得舒舒服服,完全沒有想到父母在家活得這麼辛苦。可能是他們自己年紀也不小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子女,兒孫,在大城市的生存壓力下讓他們身不由已。也可能是這一代的老年人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接受不了社會養老的生活理念,不願意去養老院也找不到合適靠譜的保姆,只能自己辛苦的活著。

這倆老人在我接觸過的老人中還算情況比較好的兩個。據我觀察,但凡是住院的那些老人,只要子女不在身邊照顧,都是過得無比孤獨又辛苦,有老伴陪伴的能稍微好一點,獨居的那就只能用凄慘來形容。身體上的病痛和精神上的孤獨,讓他們情緒極其容易崩潰,又脆弱又敏感,經常只是開口問了一句「有沒有人照顧你?子女在哪裡?」,就能刺激的他們嚎啕大哭。有時候陌生人一點點微弱的善意,公交車上讓個座,病房裡臨床贈送一點吃食,小護士關心幾句,都會感動的他們老淚縱橫。他們有的人不缺錢也沒有什麼花錢的地方,只是太缺少照料和陪伴,關心和愛護。

那些住在城市裡有退休金有醫保子女不在身邊的老年人尚且如此辛苦,那些住在農村喪失了勞動能力沒有積蓄子女又不是身邊的老年人,他們的生活我更是不敢去想。因為這種老年人基本上生了病就去個村衛生室開點葯打個吊瓶,嚴重的疾病那就只能硬抗著然後等死,根本就不會進醫院,我也基本上接觸不到他們。

曾經收治過一個獨居的農村老太太,肺氣腫嚴重到幾乎不能喘氣了,才拜託她好心的鄰居把她送到醫院。相依為命的老伴早些年去世了,她一個人守著老屋和一點田地在村裡孤苦無依地苟延殘喘著。有兩個女兒早些年都嫁到外地,一年難得回來幾次。曾經也去兩個女兒家小住過幾次,但是因為自覺到太拖累女兒,住著也不自在就回老家自己住了。兩個女兒倒也不是完全不管不顧,定期給老人打錢,但是對老年人來說只有錢遠遠不夠?生活在農村裡的老人,取個錢要走好幾里路去鎮上的銀行,農村沒有計程車,公交車也只在鎮上跑。每次取錢要麼自己走一步喘一步地走幾公里去鎮上,要麼就低聲下氣地拜託街坊鄰居。可是即使有錢了也不怎麼能花出去,農村裡沒有大商場只有小賣部,採購生活用品要隔幾天去一次鎮上的集市,就他們自己的身體狀況來說完全做不了這個事情。如果生了病,那隻能去村裡的衛生室,頭痛感冒還可以治療到,像那些大病完全就沒有像樣的醫療條件。去醫院又再一次面臨著自己去不了,沒有人照料陪床的問題,所以他們的餘生就只剩下吃飯、呼吸和等死。

如果說我們每個人辛苦操勞大半生,年輕時疲於奔命不捨得吃不捨得穿,伺候父母養育兒女,到自己老了就只能過這種不想死但只能等死的生活,那我們活著的意義在哪裡?就是為了來這個世界上受苦的嗎?那可真是太讓人絕望了。

我看評論區很多人說人老了為什麼不進養老院?為什麼不找保姆?這跟晉惠帝何不食肉糜有什麼區別?在當代社會,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強的生存能力負擔自己和家人生活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在這個社會叢林里年薪百萬走上金字塔頂尖的。沒錢吃穿,不敢生病的窮苦人遍地都是。去養老院便宜的那種條件還不如自己在家,條件好點的要每個月好幾千根本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負擔得起的。我見過的很多老年人,他們很多牙齒掉光沒法吃飯,眼睛白內障到幾乎是失明,腰腿痛到走不了路,心臟難受到喘不上氣也不捨得花一點為自己看病,更別說花錢養老。

我們國家在09年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為鄉村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免費的體檢,我曾經也參與了一次這個活動,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和凄惶。那些祖祖輩輩住在村裡的老年人,前半生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討生活贍養父母撫育子女,一生都沒有什麼機會走出村子。後半生在子女長大後離開,他們自己也喪失了基本的勞動能力之後,他們的晚年生活完全就是在苟活著等死。物質上的睏乏讓他們的生活質量非常差,基本上是有口吃的餓不死就行。同時也面對著非常嚴重的健康問題,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從來沒有進過醫院,從來沒有檢查過身體,身上有不舒服的就是自己挨著靠著等著。他們最常吃的藥物村是衛生室給開的「安乃近」,頭疼發燒吃那個葯,腰腿疼痛也吃那個葯,因為便宜便宜又簡單粗暴。這個葯長期服用會有非常嚴重的不良反應,但是他們根本就不在乎這個,他們只需要緩解即時的痛苦,至於往後的生命質量,他們從沒想過。很多老人的血壓高達170以上,甚至有200多的,問他們這麼高的血壓平日里會不會不舒服,怎麼不治療?他們表示沒辦法也不在意。有的人有很嚴重的糖尿病,有的人胃潰瘍膽囊炎嚴重到吃不下飯,有的人因為中風後遺症腿腳不利索,有的人白癜風全身的皮膚都脫色了,有的人患有嚴重的阿爾茨海默病,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老人腰腿痛到無法平躺,睡覺只能弓著身子側卧等等等等。

在那些並不怎麼貧窮甚至可以說的上富裕的村子裡,我見識了各式各樣貧窮的留守老年人,他們健康癥狀也多種多樣,但是十分一致的是,每當問起他們有沒有去醫院看過,他們都會很無奈地說:「自己去不了,也不願意花錢」。因為自身的貧窮和閉塞,現代文明離他們很遠。他們世世代代守在村子裡,唯一的娛樂生活只有看電視,社交生活僅限於三五成群地蹲在太陽充足的地方聊天曬太陽。年輕的時候務農為生,到老了喪失勞動能力又沒有社會保障,兒女也指望不上的時候,他們的老年生活剩下的就只有等死。

可是這個問題該怪他們的子女嗎?我覺得也未必。子女一個個的從農村走出來,在城市的夾縫裡頂著壓力生存,為了能在城裡買套房安個家為了養育下一代,有的做著最底層的服務工作,有的在巨大的競爭壓力里拿著幾千的工資,支付著與工資齊平的房租,不敢生病不敢請假,一年只能回一次家,沒有半分喘息的空氣,家裡幫不上他們什麼忙,他們自己也不容易。可是那些留守老年人又做錯了什麼?他們就該被犧牲被拋棄嗎?他們不敢拖累子女,平日里省吃儉用,再多苦難也只能用年邁的身子生生扛著。我們不能因為老人問題就去折斷年輕人的翅膀,讓他們繼續複製上一代的生活,但是我們也不能眼睜睜看著曾經我們的上一代就過這樣的生活。所以這個問題我真的想不出來該怪誰,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在這個時代,我遇見過太多讓人心生憐憫卻又無能無力相助的人,沒錢看病被疾病折磨的孤寡老人,路邊擺攤賣過時手工品看著過往行人望眼欲穿的老婆婆,簡陋理髮室里一絲不苟穿著白色工作服卻等不來顧客的老理髮師,求情辦事仍被冷臉敷衍的茫然的農村鄉親,靠撿垃圾為生住在天橋底下無依無靠的老人??這個時代造就了太多跟不上腳步的人,卻不知該問誰來承擔過錯。

只盼未來社會的養老機制能夠健全一點,讓這些老年人能夠至少在社會機制上老有所依。也希望那些在外打拚忽視了父母的年輕人,多回過頭關心一下曾經辛苦養育我們的父母,他們真的很需要你們。


這是一位 75 歲老奶奶的故事,她在自己 6 歲那年,眼見著太奶奶吃完一碗「喜壽飯」,就再也見不到太奶奶了,這是一個關於「喜壽飯」的民間故事。


所謂喜壽,就是指年事已高,無病無災的老人壽終正寢時,雖然要辦喪事,但是喪事當作喜事辦,風風光光地送老人一程。


民間有諺語,「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這句話本身的意思,是有些長壽老人的自嘲,也就是活到這個年紀,就已經心滿意足,可以安詳過世了。然而就是這麼同樣的一句話,如果不是出自老人自己的嘴裡,而是從兒孫口中若有所指地說出來,就可能變成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意思了。


那麼,喜壽飯……究竟又是什麼呢?


給我講述這個故事的老人姓蘇,她當時已經七十五歲了。


她的身體很健康,有些弓背,但是精神奕奕,眼睛裡很有神,和我說話的時候聲音很響亮,家裡人都說,她這個樣子啊,起碼還能再活二十年呢。


可她說,她今天的這一切都要感謝黨,感謝新中國。


她說,如果不是時代變了,她今年也該輪到吃一碗喜壽飯的年紀了。


蘇婆婆六歲那年,剛好是新中國成立那年。

她的記憶很清晰,就在那一年,她的太奶奶——用我們家鄉的方言,叫做「老太」——在大年三十的時候,帶著她去市集上買紅紙。


那年頭,兵荒馬亂,剛剛有了點平安的樣子,雖然是年三十,可集市上的人仍然不多,大部分是提著幾個竹筐,賣剪紙窗花,或者賣熱騰騰的米糕。蘇婆婆小時候很喜歡吃米糕,家裡沒錢,她就總是站在攤子旁邊,對著熱氣咽口水。可這一次,老太卻出奇地掏出了幾角錢,給她買了一塊米糕吃。


狼吞虎咽地把米糕吞進肚子里,她才想起來,抬頭問,老太,你怎麼有錢了啊?


即使是小孩子也知道,家裡的錢,都是母親在管的,爺爺奶奶手裡或許還能偶爾攢下一點錢,可老太是斷然沒有的。


那個年代,人們成家立業、結婚生子都早,蘇婆婆的父母二十來歲,正是能幹活的精壯力;爺爺奶奶奔著五十歲去了,平日里也能空把手幫閑,賺一些碎錢;可老太已經七十歲了,終日只能在家躺著,眼花耳聾,說話都沒什麼人聽得清了,用蘇婆婆母親私下裡的話說就是:白吃乾飯的,凈剩下張肚皮了。


即便如此,平時家裡最疼蘇婆婆的,還是這個慈祥的老太。哪怕只有一口什麼熱乎的,寧可自己餓肚子,她也盡著蘇婆婆先吃,自己在旁邊看著,咧開嘴笑。


蘇婆婆知道,媽媽平時連給老太盛飯,都分少一點的,又怎麼會肯給老太錢呢?


老太平日里耳朵聾,但這一次好像聽懂了蘇婆婆的意思,笑眯眯地摸了摸蘇婆婆的頭,然後拍了拍自己腰帶上新縫的紅口袋,說阿囡莫操心,老太有錢呢,老太帶阿囡吃好吃的。


那一年的春節,是蘇婆婆過得最開心的一個春節,她有米糕吃,換了一雙新鞋,甚至還買了一塊繡花的手帕。她小心翼翼地把鞋子和手帕都包好,扶著老太,慢悠悠地在街上走著,覺得那一片晃眼的紅是那麼的喜慶,好像空氣中都是開心的味道。


從街頭逛到街尾,老太走得很慢,偶爾有幾個老相識撞見了,顫巍巍地走過來,和老太大聲地說些什麼,老太會拉著蘇婆婆,說這是咱家的囡囡,蘇婆婆就乖巧地低頭站在那裡,偷偷摸摸打量著新買的花手帕,心思早就飛到了家裡去。

奇怪的是,聊到最後,總有些老人的情緒忽然激動了起來,拉著老太的手,連連拍著,淚珠從皺紋斑駁的老臉上滑落下來,大聲嚷著一些蘇婆婆聽不懂的話,什麼「才這個歲數」,還有「不該吃」之類的,蘇婆婆就好奇地睜大了眼睛,抬頭看向老太。


老太的臉上卻帶著笑,平日里的大嗓門出奇的有些溫柔,操著鄉音很重的土話,連連說些什麼。


過了一會,她就和這些老朋友們揮手告別,讓蘇婆婆扶著她,繼續往前走。


蘇婆婆走了一會,忍不住回頭,卻發現那些老人都像是很消沉一樣,忽然失去了大過年的喜氣,佝僂著身子,站在原地,彷彿一株株枯木。


到了街尾,老太讓蘇婆婆站在原地不要動,她要去買一點東西。


蘇婆婆眼睜睜地看著老太扶著樹枝做成的木拐杖,就這麼慢慢地走進了一間黑暗逼仄的小藥房。過了一會,一個上了年紀的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52 篇內容

鹽選專欄

深夜驚奇:你不敢打開的睡前故事

北邙 等 回來看看 公眾號:北邙再也不拖更

¥39.00 會員免費


不是。

我比較傾向,大部分時候,是怎樣的因,就有怎樣的果。我姥姥是個特別好的老人,年輕的時候與人為善,性格特別好,很善良。而且是她把我領大的。

所以現在,我父母都很感激她。我媽媽家裡只有舅舅和她兩個人,舅舅照顧自己都困難,所以都是我麻麻在照顧,經濟上也是我家比較好,也是我家照顧。我爸我媽都對姥姥很好,我也經常會回去看她,我老公雖然和我姥姥認識不久,可就連他也覺得我姥姥特別好,都會願意去看她。

這都不是重點,我姥姥這樣的老人,連她的各種遠方親戚的兒女,以前單位比她年輕的同事,都經常去看她。因為她在困難時代幫助過很多人,大部分人都是記得恩情的,確實有一部分人再沒有聯繫了,可一個特別好的人,總會被記得。包括我舅舅的前妻,現在都時不時去看我姥姥。

別人可能沒有發言權,大家可以想想,能被前妻惦記的婆婆是怎樣的一個好婆婆。

今年我姥姥生病了,做了心臟手術,我很擔心,去看她和打電話的頻率更高了。而且我有了孩子,她很喜歡我女兒,我就經常帶女兒過去。累贅么?不,她現在是需要人照顧,可對我們而言,失去她的痛苦遠遠大於照顧她的痛苦。

再說一下我爺爺奶奶,也都是兒女養老送終的,我爸爸承擔經濟上的問題,但照顧他們是女兒照顧的,他們後來一直在女兒家,最後的房子也是給了我小姑,對他們而言,待在最愛的小女兒身邊是一種安慰。除了人老生病這些無可奈何的痛苦,他們也並沒有因此被嫌棄。

你反過來想想,這個事其實很好理解。如果你和你父母關係特別好,你想想他們白髮蒼蒼的樣子,你都特別痛苦,怎麼可能會嫌棄他們呢?我現在想想我姥姥,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我願意傾盡一切,傾家蕩產,我父母老了我肯定,會管我父母的。

因為他們也是這樣對我的,我們感情很好。

不是所謂的恩情,而是感情好。

孝順其實是個偽命題,人是感情是不會騙人的。比如我姥姥從小把我領大,不用別人提醒我孝順,我自己感情上就接受不了失去她。同樣的,我奶奶也很好,只是她沒領過我,領的是我表姐。那對我表姐而言,她和奶奶感情更深。我們都是外孫,可我們都更愛自己的姥姥。

很多人不孝順,為什麼,因為感情不深。

這些事其實年輕時候就能感覺出來,有的人一工作以後就對自己父母特別好,感情很好。有的人工作了很長時間,就很煩父母,多半都是因為迫於無奈讓父母帶孩子才住在一起。

別的不說,那些婆婆和媳婦面和心不和的,現在也不過是帶孩子啊什麼的可能還好,以後老人老了,完全不管也不可能。但管反正也顧及不到你的情緒,這是毫無疑問的。

說個題外話。

我表嫂生了個兒子,非要要二胎,再生個女兒。她說她去探望她舅媽,老人腦溢血癱瘓。躺在床上,身上都臭了。看到她們去的時候,眼淚簌簌往下掉。

我們去給她洗了澡,然後安慰她,陪她看看電視。

嫂子說,她當時就覺得,一定要有女兒。兒媳婦到底不行。生了兩個兒子,晚景太凄涼。

這個我不知道別的地方是怎麼樣的,我覺得我家這邊就是一定得有個女兒,父母有點財產都是留下來到時候很多都給了最後照顧自己的女兒。如果沒有女兒,絕大多數到老了就是兒媳婦照顧。那就完全憑運氣了,遇上題主這種好的還可以,遇不上好的就完蛋了。

你說兒子也有好的啊?

這麼說吧,很少有老人老了,兒子在旁邊端茶倒水做飯的,也很少有兒子給母親洗澡照顧母親的。當然可以請保姆,你試試保姆會怎麼對你。

所以吧,一分換一分。

想讓別人老了對你好,第一是自己好好鍛煉身體盡量別拖累兒女。第二是自己性格脾氣好,家庭教育氛圍好,搞好親子關係。你指望又打又罵還重男輕女最後養出來孝順你的女兒是不可能的。第三是有點財產,你也得考慮兒女現實的壓力。


我在我奶奶身上意識到什麼叫消耗掉所有感情。

我奶奶今年九十歲,我爸爸他們那一輩總共有七個孩子,奶奶時常說她是大戶人家,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家裡所有的叔叔伯伯都會從工作的地方回到奶奶家,那個時候爺爺還沒有去世,爺爺性格很好,兒女們也很孝順,爺爺奶奶會準備很多吃的,過年的時候我們小孩子都是擠在桌邊跑。那是我記憶中最溫暖的春節,小的時候我總覺得奶奶家那小小的房子是有魔力的。門前的香椿樹,屋後的花椒樹都是我童年深刻的記憶。爺爺去世很早,肺癌,很快。我爸傷心了很久,我那時還不懂事,只知道那個會在過年給我們發糖果,會把電視讓給我們的爺爺走了(爺爺很愛看電視,如果沒有我們這些小孩子的話,基本都是他一個人看到電視節目說再見,爺爺是家裡的頂樑柱,電視是屬於他一個的節目,如果不是他寵小輩,根本沒人動屬於他的電視節目)。

奶奶年輕的時候靠打零工補貼家用,沒有文化,甚至一個字都不認,除了人民幣,電話數字都認不全。但是奶奶的艱辛兒女們有目共睹,她的孩子們都記得那一個都不放棄的養育他們每一個人的偉大母親(當時的年代,如果太窮養不起,孩子送給別人很正常,但是奶奶硬是一個都沒有拋棄,全部健康養大)奶奶性格強勢,爺爺比較佛系,所以屬於家裡的這些事情都是奶奶說了算。

爺爺去世後奶奶失去了生活來源,於是兒女們就商量大家給奶奶贍養費。可是自從爺爺去世以後奶奶的性格就變了。好像沒了爺爺的安撫勸說,奶奶將她性格里的強勢全部發揮出來,奶奶認為自己一家之主,吃飯的時候必須所有人三催五請,然後她經歷過艱苦年代的人又捨不得吃,請到桌面上坐在那裡,兒女們吃完她再扒拉剩菜。沒有這一套程序就不高興,會當場發飆,摔碗之類的。有時候我們看到明明有新鮮的食物而她又在吃那些剩飯真的很讓人生氣。

奶奶文化程度低,電視有的也看不太懂,所以她的記憶永遠停留在她之前很有活力的那幾十年,但是客觀評價,奶奶不算一個好人,她有著所有那些市井婦女都有的壞毛病,喜歡看人家笑話,東家死人了,西家兒女不爭氣,有時候還會對一些鄰居惡語相向。在菜市場仗著自己是老太太,人家賣五塊的菜有時候她非要一塊錢買,賣菜的小商販怕老太太訛人,有時候都會給她(我們看到了肯定要把錢補給人家)。而她給我們聊天的內容永遠是她這些得意洋洋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在我們有了自己是非判斷能力以後,從來都是反感的。所以我們和老人之間的溝通永遠是困難的。

自從爺爺去世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年了,奶奶身體漸漸不好,她們兒女們會輪流照顧她,但是其實我的姑姑是在她身邊最久的,生活照顧到修房補漏,事無巨細,可是讓姑姑難過的是奶奶時常說不要你,我兒子多著呢,可是實際上包括我爸在內的四個兒子都在外地,平時照顧她的很少。而奶奶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家之主,不管我走不走的動,只要我嘴能動,你就必須聽從我的安排,有幾年姑姑在她身邊住,姑姑一個四十幾歲的人,去參加同事聚會,如果天黑之前不回家,奶奶都會吆喝到整個小區大家都知道,美其名曰我幫女婿看著你,別在外面出幺蛾子,這些理由真讓人哭笑不得。後來姑姑實在受不了她的精神控制,就搬出去住了,只有晚上回去看她。

我大姑,今年已經70歲了,還要無緣無故的挨罵,並且伺候奶奶的衣食住行,稍有不滿意就各種訓斥,其實大姑自己都有些吃力了,她也需要她的孩子來照顧她。

再說我爸,因為直到我上班之前,我們家都是我爸一個在工作,經濟條件不好,奶奶的強勢與勢力讓我媽和奶奶的關係一直不好(她嫌棄我媽是家庭主婦,並且覺得我媽媽出身不好),所以爸爸作為中間調節人都會在周末做八個小時火車去看她,那時候為了省錢且節約時間,我父親一般都是買晚上的硬座回去。熬夜一晚上去。再熬夜一晚上回來。我現在都很難這樣熬夜,可是我爸已經五十歲了,在我工作之前一直都是這樣,我們很心疼他一般來說都希望他到了先休息,可是用奶奶的話說就是要睡覺回你家睡去,來我這幹嘛來了,趕緊幹活。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直到現在我們這一輩條件慢慢好了以後會給她更多的錢。也給她辦了社保每月領工資。回家生活開支大家也基本都出了,她仍然會告訴左鄰右舍我的孩子們不給我錢,我過得很辛苦。讓大家認為我們家的孩子嫌棄她了,不管她了,她硬是在冰箱塞滿的情況下吃剩飯,她的箱子里很多嶄新的衣服和鞋子,而她身上的衣服永遠破破舊舊。包括我那個很孝順的爸爸,我們所有人跟這個90老人的話已經越來越少了,我們眼看著她宛如一株植物一樣的生活,越來越不好的身體和越來越壞的脾氣,我們能做的只能沉默,忍受她的無理取鬧,但是有些事真的有心無力的,因為那些惡語相向有的時候真的是刀,扎久了,很疼的。

你得承認,人老了不管你有多少孩子多少錢財你的生活質量總會下降,所以健康是第一位的。還有就是人活著是很累的,你要一生學習的,因為連學習如何跟隨世界去生活都是一種學習。並不是你年輕的時候辛苦幾十年,那這個世界就會為你停留在你的光榮榜里。還有就是我認為中國這種孝順的說法是錯的,並不是我生你養你,那你就欠我一生的債,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像戀人一樣,都需要靠愛來維繫,並不是一句你欠我的就可以支撐幾十年的。


這兩天有很多人留言,說奶奶是不是老年痴呆,或者小腦萎縮,可能是我沒有表達清楚,奶奶的壞脾氣擴大化是在爺爺去世後失去了規勸之人,她的行事作風一直沒變,只不過年輕一點的時候有爺爺在,平衡這個家,所以一切矛盾沒有那麼激化,那些家常理短可以在家庭中消化,而不是擴大化,而自從爺爺去世後變得變本加厲而已。所以奶奶會因為年齡增長健忘腦退化,但是卻不會是阿茲海默綜合征或者別的,其實我家父輩有當醫生的,奶奶一直都有定期在做身體複查。

也有人指責我母親那麼偉大養大所有孩子,如果不是她,哪裡有你在這裡開帖子指責老人,其實最開始回答這個問題我只是希望說一些我親歷的事情談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我絲毫不希望這個回答成為我吐槽家裡老人的地方,所以我匿名回答了,因為不管好與壞,她始終是我的奶奶,我並沒有絲毫把老人拉出來批判的意思。我在我的回答中說了,她的孩子們包括我們孫子輩,都記得她的養育之恩,可是恩情無法成為日常生活的伴奏,它只是你身上的責任大山。我也從未說我們的家庭不管老人。我們可以保證她盡量健康,盡量舒適,只是如何保證老人不孤獨,我看到我的父輩們努力了很多年,很遺憾,他們沒有做到。

或者也有人說你還年輕,你還不知道當母親的苦,等你感受過了就知道當媽的辛苦了,你就不那麼說她了,她現在這些小毛病你就應該忍受 。人大多會以己度人,自己體會之苦會是這世間最苦,自己體會當母親才知道母親有多累,可是即使知道你仍然會給你的孩子比你的父母要多的關心和愛,這樣說不過是希望將這種恩情理念灌輸給你的孩子,你認為你夠苦,他們應該足夠對你好。將這樣的恩情觀點一代代灌輸下去,成為老年的保證。

經歷了照顧我奶奶這些年的心力憔悴,我爸近一兩年產生了一個可怕的想法,他說:「如果我老了得了不治之症,或者老年痴呆之類的,我在清醒的時候可能就離家出走了或者自殺,到時候你不要怪自己,也不要找我,我是自願的,我不願意拖累你」。每次他提到這個想法的時候,我都覺得如墜冰窟,忍不住顫抖,我無法想像此生最愛的我人離開我,更無法想像這個人在生命最後的時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凄涼離開。我堅信他是愛我的所以我從不認為他的一步步衰老會慢慢成為我的負擔,我只是希望他可以更長壽,人生路上可以陪我更長久一些。我的爸爸媽媽從未說過老子生你養你你該怎麼樣的話,他總是把我對他的好珍之重之,總是不斷的回報我,買我以前愛吃的水果,離家多遠回來必定會去接我,這樣的回報對於現在可以獨立的我來說,可能很小,但都是他愛我的表現。那個人不管我是什麼人賺多少錢,他都是我的精神支柱,我怎麼可能捨得離開他,更別提不要他。

所以我還是堅持,人老了與子女要不要他會不會孤獨老去並不是前提和結果的組合,就連蘇大強,他作天作地作出銀河系,到最後,他老年痴呆以後記得要給女兒買練習冊,女兒都哭的一塌糊塗,還提什麼多年傷害不傷害,那些做錯的事早就拋到腦後了。任何一種關係裡面,付出都是希望得到回應的,哪怕微弱的一點回應。

在生命的最後時光,你的競爭對手你的死敵你的朋友種種都會離你遠去,留在身邊的只有孩子們。血緣會讓人住進一個屋檐下,只有愛會讓你一直住在孩子們的心裡,不是責任也不是恩情,而即使你垂垂老矣,行動能力變弱,也不妨礙你愛你的孩子,因為這種愛再簡單不過了,一粥一飯一句念叨一句關心而已。這才是不孤獨的最終方法。

在我國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上,除卻少數道德觀念偏斜的人,在成年以後與父母恨不得斷絕往來,有利益才會出現的奇葩和異類。大多數人都會贍養老人,可是人生大家都是第一次,不管你8歲還是88歲,活著就很辛苦了,想要攜手走下去,需要努力的不僅僅是晚輩們,長輩們也需要努力,請住在子女的心裡,而不是踩在他們的神經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