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好像走到了一個奇怪的領域。

關於我國的洪澇災害救災的問題,我了解的並不多,但是從2010年對巴基斯坦的救援和這幾年新聞報道的我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面對災難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變化,只是裝備隨著科研發展的進步更加先進,而賑災的過程中大家更淡定了(豐富的經驗)。

我想題主應該是了解的,災難多發地區的國家和人民對於災難的態度和發生頻率低的國家和人民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說日本和美國,一個地震災害彷彿日常,一個季節性的風暴席捲大陸。我國南方地區最大的自然災害除了洪澇(大多數在長江汛期出現,由每年降水量決定)還有從南海往內陸方向轉移的熱帶風暴,而對於這種大型自然災害,和地震一樣,人依舊是束手無策的。

98年的抗洪取得的巨大勝利,是人民解放軍齊心協力與人民的不懈努力共同實現的(當然還有賑災一線領導們的合理決策,不過沒有執行者上層建築如同虛無),這也一度震驚了世界各國,並且改觀了其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看法。作為一隻戰力優秀,人力龐大的團隊,如同我黨當年在戰場上團結勝利的決心,一步不動搖的帶著新中國的夢想走到了現在,所以對於抗震救災一線的士兵們,我是報以崇高的敬意與由衷的感謝的。

就實際而言,在我的關注中了解到,洪水這種大型(大規模,破壞性強)自然災害,人們最多只能是杯水車薪。與98年相比,如今的賑災隊伍中包含了更多的先進設備,比如08年在512地震中採用的液壓抬舉(或氣壓抬舉)的槓桿機關現已加入肯德基豪華午餐……哦不,是我國中學物理提綱。這東西真的存在么?大寫的滑稽。總之在賑災一線由消防,武警,人民解放軍組成的賑災對於在設備上還有依賴國外更為先進的小型設備,而由軍區提供的大型救災設備,如運輸型直升飛機(自主研發),偵查型的無人機(觀測地區災難狀況),軍用的物資運輸設備組,各類有毒物質探測器,生命探測儀(或使用動物探測,比如軍犬)等,再到賑災指揮部門,結合地質,氣象,水文等多方面的地理因素,配合我國部隊優秀的作戰指揮和強大應急應對能力,共同完成這樣的一場與生命和災難共進退的戰爭。所以實質而言,我們多的是豐富的作戰經驗和一些更為實用的設備。

有了這些設備,抗洪救災期間還需要幹什麼呢?控制水路的流動(小範圍)搬運沙袋,人體牆;救援在凈水域使用皮筏艇,或依靠人力和繩索解救被困群眾等等。而真的我們就只能做到這麼多的?我心裡的答案是,不能更多了。就算有再好的技術和經驗,歷年發生洪水等大型自然災害的時候,無法預測險情的情況較多,水文給出的數據只是短暫的,而現實場景是不斷變化的。前面也說了,這種杯水車薪是人們對於自然災害發生時的無力和渺小,洪水的救援效果始終不高,不過這件事不能以效果來評定,在災難面前,除非我們擁有能快速阻止災害發生的方法(預測方面和強制方面),否則我們能做到的只是小範圍的控制,而做不到預防(當然啦,還有一些其他原因,並不方便說,大家自己好好思考就能明白了,開墾什麼的)。

所以我認為,近幾年的抗洪救災與98年的抗洪救災相比並沒有什麼實質性變化,或者說並沒有辦法去比較,在災難中消耗的人力物力都是龐大的,有再好的設備,巨大的災難面前依然束手無策,而我們的設備和應對方式確實有了更多的進步,好的設備能夠更高效的協同人力進行作業,為解放軍提供優質的後台保障,豐富的經驗也能讓指揮者們從容的面對各類突發情況,但這都有個前提,就是災難正在發生。我們無法阻止災難,因為他對自然而言就是自然,只願災難中的逝者安息,讓更多的生命記住他們的存在。


謝邀。就我個人感覺而言,抗洪的硬體並沒有質變性的突破。98洪水以來,我國經歷了很多自然災害,在搶險上有了更多的經驗,然而在硬體產品,比如生命探測設備或者其他高科技救援設備的研製方面,據我所知並沒有非常大的突破。最近幾年水利也不再是郭嘉重點扶植的行業,工程類的行業都是要大量資金砸進去,水利又是公益類大型工程,近年來審查變嚴了,郭嘉不給支持,處處掣肘,行業發展沒動力。然而也有改善的方面。水文預測和預警系統這類軟體條件也是一直在提升,就我們單位來說(帝都水口事業單位),已經把應急預案和防汛預案的編製作為了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總體來說,水利行業是有非常明顯的地域性特徵的,這類預案的編製重點也是有所差異,經常請專家來進行討論,確實能夠完善管理體制。還有相關保障物資的準備,防汛值班等等,也是很重視。連對於帝都這個缺水的地方,各大(xiao)水庫的汛限水位和各種泄洪工程都是我們開會重點提醒的內容之一。南方的話,大中型城市也一定很重視,不過水利總與民生相連,如果洪水過大,會有需要犧牲的泄洪區,目前我國這種寸土寸金的意識里,泄洪區大概平時都用作別的了吧,真正需要發揮泄洪作用的時候反而阻力重重,這就不便深談了,希望民眾能了解泄洪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吧。總體來說今年的防汛抗洪形勢嚴峻,希望大家一心共度難關,希望郭嘉以後能給一個相對寬鬆的政策環境給水利行業以助發展吧。

98年洪水持續時間長,受災範圍廣,損失重大,根據查到的資料,當時救災的技術手段以及救援物資調配等遠達不到抗洪搶險的目的,印象中軍人跳下水當人橋轉運受災群眾,沖走的官兵不在少數。

本人只是在電廠工作,電廠在洪水到來時主要的作用是調節流量,讓洪峰錯開,最大程度的減少洪水對下游的影響,作為電廠工人,洪水來臨時需要24小時值班,確保泄洪設備以及大壩安全。

由於近年電力系統對應急救援要求很高,所以本人參加過應急救援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是應急救援設備的使用,例如破拆工具、應急照明、帳篷搭建、浮動碼頭搭建、衝鋒舟駕駛等。從救援手段和救援物資來說肯定比98年高了許多,更重要的是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應急救援意識的提高以及災害來臨時的救援能力的提高。

如果災民從洪水中被解救出來之後,那麼他們需要及時恢複電力、臨時住所、傷員的救援、乾淨的食品及飲用水等等,我想這些都能得到保障。

謝邀,也算是水利行業內的吧,但是對於抗洪這一塊了解的不多。

相對於98年,現在水利部門的信息化水平會高很多,很多水文站都有水情測報系統,可以測報水位、流量,並通過網路傳輸至水文局的信息中心,為防辦等部門調度決策提供依據。

但是,抗洪救災仍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行洪區、蓄洪區該啟用還得啟用,可能有些大堤還是得炸掉,蓄洪區的很多群眾還是要轉移。但是我認為國家現在的救災能力要比98年強的多!

ps:很多人說是三峽的鍋,請帶點腦子!暴雨區在下游,三峽能咋地,你讓洪水往上游流?

謝邀哈。

這個問題我平時接觸不到,期待相關專業性強的人回答。

不過我看到今年5月份新聞報道,這次厄爾尼諾影響較大,洪災會比98年更嚴重,我所在地的水庫一直在放水控制水位,提前準備。

水文局工作的同學能普及一下目前流域監測的方法,去年開始全國各水文局一直在做一項地表徑流計算的活,我有個同學一直加班、叫苦不迭,我想對提前應對洪災會有幫助,但其所在水文局的設備實在老舊,更談不上先進了。航空航天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對及時預測災情比98年要更先進有效。98年後新建的大型水庫也不多,三峽水庫的防洪功能此時就體現出來了,相比98年,長江的水災要減輕很多。面對自然災害,除了及時預測轉移準備,很難去抵抗乃至消滅它,所以搶險手段至關重要。更精確的GPS定位,更便捷的救援通道,更先進的醫療設備相比98年更具優勢,但即使有先進的探測設備,救援還是只能靠廣大人力去完成,從這點來講,和98年相比提升不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