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老師佈置太多書了,也不止當代文學史這一門課,書根本看不完,期末考試因為沒看書慌的一匹,怎麼辦


其實不僅是當代文學史,你會發現外國文學史,中國文學史,現代文學史,每個分類的書都看不完。

當時我以為是自己不夠努力,所以決定把文學史上的書買了全部看一遍。細到什麼程度? 我把廖崇羣的和陸蠡的小說散文都買了讀過了。你如果不看仔細一點,你都不會在《現代文學三十年》上找到他們的名字。

這造成的一個負面影響,就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因為我時間有限,但卻大把用在閱讀文學水準相對普通的作品上,對我並沒有什麼幫助。

所以,正確的漢語言學習方式,應當是:

1熟讀文學史教材(應付考試,瞭解文學的演變)

+

2閱讀文學經典(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

這裡涉及到幾個問題:

只讀文學史教材,足夠應付考試嗎?

相信我,絕對絕對絕對夠了。文學史是文學的歷史,是讓你瞭解文學的發展過程,而不是死記硬背的。很多文學作品能說的,都在文學史裏。所以讀上兩遍,過線是一定沒問題的。

怎麼樣在漢語言學習中拿高分?

如果你可以做好第二點,大量閱讀文學經典,就會形成自己對文學的認識。這也就是你自己的文學觀,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當你在瞭解文學歷史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學觀,就能自己對文學做出評判,而不是拾人牙慧,只會背誦教材上的句子。(你不再是一臺背書機器)

如果不按教材上的觀點答,會不會沒有分?

你邏輯自洽的前提下,一定有分,而且是高分。漢語言的論述題高分的要點就是你的觀點敘述有沒有煽動性。舉個例子,我曾在一場考試中,「論述中外文學的自然觀的異同」一題,答得和參考答案完全相反。(指定答題方嚮應該是湖畔派和(陶淵明)這一類的詩人代表。但我答了《一平方英寸的寂靜》《瓦爾登湖》與《昆蟲記》。)也就是說,回答和參考答案的方向正好完全相反。但那場考試我得的分數還挺高的。

所以,你的觀點不會成為低分的理由,只有對觀點的論述充分與否纔是決定分數高低的關鍵。

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來了,如何界定「經典」?能上文學史的書單還夠不上「文學經典」嗎?

還真不一定。

如果你上現當代文學的課,老師一定會讓你去讀茅盾的《子夜》,或者是林語堂《京華煙雲》之類的小說。並不是說這兩部小說有多麼不堪,但當時白話行文方式遠未成熟,這兩部小說在其他方面也錯在諸多弊病。作為剛進入漢語言學習的大學生,這一類的書實在不應該成為閱讀的開頭。退一萬步說,至少你《巴黎聖母院》《唐吉訶德》《莎士比亞全集》還沒有讀完。 當你的同學全部在埋頭苦讀左翼戰鬥文學的時候,你如果讀的全是真正的文學經典,相信我, 一個學期過後,你對文學的把握會遠遠超過他們。是真的。

那麼,什麼是文學經典?怎麼樣挑選文學經典?

簡單地說,就是關注作品的文學性,而不是作品的文學史價值。 我在另一篇回答中,有對怎麼挑書的問題做了詳細的解答。

希望能有幫助! 加油(? ??_??)?


人物關係畫圖列出來,劇情按時間順序簡記一下應付考試足夠了。


沒必要在短時間內讀完,好書還是要反覆細細品讀的。如果你為了考試的話,背,大量的揹人物特徵,藝術風格,寫作特色,等等。如果是自己想有所提高,細水長流,不要拘泥於當代文學,現代文學,外國文學,古代文學好多呢,都可以看看,睡前,公共課,與其玩手機不如投入時間讀書,利用這些比較散的時間,可以讀很多書。

如果是學術上的追求,讀文藝理論,概論什麼的,如果是個人興趣,建議先讀名著,有段時間,我也不知道我是怎麼想的,就是不想讀名著,看了很多暢銷書啊,不出名的小眾書籍,當然,它們也有值得思索的地方,但是,和名著比起來就像白米飯和麻辣燙吧,白米飯雖然表面喫起來不如麻辣燙那樣麻辣刺激有滋味,但人體真正所需要的確是白米飯,麻辣燙只是味覺上一時的快感,有些書就是為了刺激為了博人眼球為了賣出去而寫的,讀完名著以後,可能會對那些書產生嫌棄。

比喻可能不太恰當,大概就是那麼個意思,沒有任何針對性。


當代文學大多都是小說,一般大一會上這個課程,你保持每週看一本就行了。


百度百科+故事梗概+知網上面有關作品的研究文章,足以瞭解大概和應付考試了。

如果是真的想看,還是要留足夠的時間慢慢精讀。


抓住特點讀一些選本。比如現代文學史,除了魯迅這樣的幾個大作家,基本是些零碎的小作家,他們各有門戶,什麼文學研究會,創造社,太陽社,湖畔社,新月派……不要像有的同學一樣,專找陸蠡的書,不值,看他屬於哪門哪派,買一個該門派合出的選本,一本書就把一堆作家讀了,他們的共同特點也大致瞭解。


書永遠是讀不完的,理清作家之間的關係,找到共同點,有針對的去閱讀。其實很多書籍的思想情感是大同小異的


快速閱讀一本書——通過前言/序言和後記、目錄等內容,寬泛地掌握一下整本書,再快速閱讀,通過整理一些關鍵詞句大概掌握這本書,最後根據自己的疑惑或者不明白之處,再回去閱讀找到答案。

時間緊任務重,不要追求逐字逐句地去閱讀一本書,那樣會很焦慮。把握重點和核心,其他的視情況去填充


擇其重點讀之,其餘觀其大略即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