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邀自來,不得不說奇葩說第七季評分掉落到7.2是有道理的,人家看其他綜藝哈哈大笑,我每次看完奇葩說都在生悶氣,因為——這一季的奇葩說太讓人心寒了。

說一說這一季奇葩說讓我心寒的幾個點:

[1]垃圾海選,各種妖魔鬼怪,下一個選秀節目和脫口秀大會指日可待,看前幾期我一度想放棄。

[2] 可以不用太像辯論,畢竟奇葩說還是個娛樂性節目,那麼你就真的找奇葩啊?但是這一季的各類奇葩哪一個超出了肖驍首爾等這些人的範圍,全部在靠近,在模仿他們,那一聲「寶貝」真讓人尷尬,好不容易出來個喚俊,真奇葩而且思維反應特別快,話雖然搞笑沒禮但是點都在,結果竟然只有薛老師按了壯士留步??? 擺明瞭想讓節目粉絲出力在微博上投票。

[3] 然而這一季比海選更讓人心寒的還是辯論的結果

第一期陳銘竟然輸了?

席瑞VSsharry竟然輸了? 那麼高級的「邊界感」沒打動觀眾嗎?and第六期席瑞竟然又輸了?

第九期秋陽竟然輸了而且還只有68票???

[4] 辯題越來越沒意思,沒有一個我看了後會深思,還記得前幾季的博物館裡的貓和愚人水和要不要一鍵復活最愛的人嗎?

[5] 當這個節目越來越無趣,梗越來越多而內容越來越少,辯論的輸贏更在選手本身人氣時,這個節目最後的真誠在哪呢?

[6] 我為什麼還會繼續看這個節目呢? 因為梁秋陽,席瑞、劉擎和陳銘老師,要說真誠,節目最後的體面在這三位。我心中的的這季BBKING:席瑞 or 梁秋陽。

[7] 看節目前對楊冪就是純路人,甚至有點反感節目為了流量拉明星,但是節目中她提出的「能不能讓壯士留步席的挑戰晉級的,因為有些晉級的她不是很認同」and她對陳小雨毫無掩飾的欣賞讓我刮目相看,對她好感度upupup!

【8】最後小聲說一點,被罵太多的話我就刪了這點,畢竟可能是我對大佬的摸黑…這一季對熊老師好感度下降,這幾期看下來至少是到第十期,覺得老師有點勝之不武的感覺,尤其是在跟喚俊pk時,對對手的輕蔑表現得有點明顯。儘管後來有在互動和擁抱,可是辯論時那一刻的眼神騙不了人。就感覺熊老師的紳士等作風是由一套握手擁抱點頭等體系培養出來的,而不是像骨子裡的那種溫柔。

當然我還是愛這個節目的,畢竟現在認真做內容的綜藝也沒幾個……我尤其喜歡這一季的劉擎老師呀,真就一個關心社會心懷寬廣的文人孺子~~~


有句話這麼說:會唱歌跳舞的去選秀,懂點節奏寫詞去rap,啥也不會的去奇葩說。

不知從何開始,《奇葩說》變成了大眾印象中的「吵架、擡槓」節目,一羣不講武德的人,帶張嘴上去叭叭就夠了。

不過,雖然口碑在跌,但它卻辦到了第七季,儼然已經是個老牌網綜了。

那些現在還在看《奇葩說》的人,到底在看什麼?

實時追完海選和目前更新的集數,可以說,這季其實很能明顯感受到《奇葩說》努力的在有限範圍內做出新的嘗試。

第七季,導師陣容有了較大改變,除了馬東、蔡康永、薛兆豐這三位老熟人外,新加入了哲學教授劉擎,以及不知道會不會常駐的楊冪。

楊冪,可能大家都覺得「emmm來幹嘛」,實際上發揮不錯,能女明星營業又能毒舌,時不時的射出冷箭,看冪姐嘴人,還是很有意思的。而哲學教授劉擎的加入,則讓我感覺:「嘿,有點意思了」。

終於,在《奇葩說》的舞臺上,來了一個正兒八經的哲學教授了。

哲學和辯論都有著思辨性的內核,不會去糾結到底什麼是對的、否定什麼是錯的,更多的是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在兩種思考的交鋒中產生更新的觀點。

真的,這節目早該請哲學教授了。

而且學哲學的老會被社會大眾說是「無用功」、「學了這個能做什麼工作啊?」,對這個學科誤解比較多,顯然沒有學經濟的喫香。

所以,劉擎與薛兆豐,哲學與經濟之間的對撞就挺值得期待的。

節目組自然是知道這點,所以奉上了第七季的第一個爆點,讓兩位導師下場開槓。

辯論的話題是:哲學和經濟哪個專業更容易找對象?

且兩人是反向辯論,來為對方的專業站臺,這就出現了相當精彩、神仙打架級別的陰陽怪氣。

薛兆豐一上來,就明褒暗貶,哲學可以讓人看起來很淵博、講究語言的藝術能為自己的所作所為開脫、可以一事無成而問心無愧,走才子人設引起女孩的憐愛.....

劉擎老師就比較直接了:經濟學家更容易找到對象,而不容易保持對象。

把經濟學家找對象的過程當成一種效益分析,展示經濟學家萬事追求效益、麼得感情的AI形象。

最後,還凡爾賽式的誇了誇哲學,說薛兆豐現在能夠維持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是因為他身上有著自己都不知道的、深藏已久的哲學家品質。

嗨呀,文化人吵架,真是好看。

不過雖然很希望導師天天下場給我們整點熱鬧看,但《奇葩說》的舞臺還是給各路選手準備的。

這次,採用了新賽制,加入了海選環節「千人奇葩撈」。

好傢夥,看完這一段,才知道節目組選一些新奇葩出來是多麼難,因為現場的妖魔鬼怪實在是太多了,感覺來到了中國達人秀的奇形怪狀分會場。

快板、唱山歌、耍雜技的,都有,這是在幹什麼?

我真的在看語言類的、辯論節目嗎?

不過一千個裏選幾十個,還是能選到些能聽的,真的有表達的人。

有一些紅人, 東北石油小公主張踩玲。

一位因為疫情在家閑著沒事,上抖音發視頻把自己嘮成了一個小網紅的博士。

不少人也是沖著她來看的,剛開始有點緊張,期待後續的表現。

有一些年輕的學霸,雖然學霸在這個舞臺不稀奇,但是一位清新的、有觀眾緣的學霸就難得了。

印象深刻的有這位陳小雨。

剛剛高中畢業,雖然心繫匹茲堡的哲學系,但因為家道中落,生活所迫,暫時選擇給了自己獎學金的另一所學校,之後再準備轉學匹茲堡(另一所學校:有被冒犯到?)。

雖然年紀小,但是表現很鬆弛可愛,對自己的情況都大大方方的交代,可以看出是真的家境優渥的、接受過良好教育,思想開放的年輕一代。

還有來自生活的聲音,這位子寅,就代表了程序員,感覺近期的很多熱點話題都有他發揮的空間。

雖然是個穿著格子衫的刻板印象程序員,但本人並不刻板,辯論起來既有笑點又有觀點,能讓人聽得下去,討喜。

還有一位東北英語姐,這位大姐身上有著來自東北的「土氣」、能講流暢英文的「洋氣」,同時,還是個一把年紀了還不生孩子的中年女性,也是一個在職場上很有成果的一位職業女性,很多看起來矛盾的點都在她身上融合。

可以說,她是行走著的一個社會熱點和女性主義形象,但最後她被待定了。

這也讓我覺得很是可惜。

但,其實能透過其中看到,《奇葩說》對於這些社會熱點很多時候是又想蹭,又不敢蹭,畢竟語言類節目,大家知道有很多不能說的話,所以位置比較尷尬。

比如海選中有一位北大學霸女孩說到了「內卷」這個熱點關鍵詞。

本來我一下精神了,想聽聽這位卷出來的學霸是怎麼現身說法的。

當然,學霸的表現不咋滴,過於想表達了,忘記了自己是在綜藝舞臺而不是寫論文。

但幾位導師也對當下的「卷」沒什麼敏感度,覺得這是虛詞,淡淡的說:「以前也卷,甚至更卷」、「現在來反思卷不卷其實是一種機會」,都讓我覺得有點迴避和強行「無所謂」了。

現在來反思卷不卷並不代表是一種機會,它只是反思本身,而反思這本應該是一個辯論節目的內核,是應該被鼓勵存在,多去討論的。

不過,也怪我想太多。

也和這位學霸北大學霸一樣,以為這是辯論,而不是單純的綜藝節目。

其實看《奇葩說》這幾年的辯題就知道了,能說的東西越來越少

屬於我看到了辯題就不想聽的水平,還在圍繞著感情和人際關係打轉,說著主打多元文化,然而能辯論的題目就跟八點檔國產劇一樣。

不對,國產劇可能都不演這些了。

所以在有限的話題裏怎麼讓自己留下來,被大家記住,走一些嘩眾取寵、短時間高輸出的搞笑抓馬路線就是比較討巧的了。

於是,「肖驍」、「馬薇薇」類的選手層出不窮,每上來一個選手,都能看到不少老奇葩的影子,比如學肖少奶奶浮誇的颱風,學馬薇薇式的犀利金句。

然而往往說完「這是在學xx吧?」之後還要說一句,不如「老奇葩」。

誠然,我們總在說新奇葩不如老奇葩,一方面確實是這樣吧,同時也因為新人能發揮的話題變少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辯論有趣,不止是兩個觀點的對撞很有意思。

辯論還應該有意義,在值得討論,關注的問題上展開思考。

題目本身也應該是在激發選手的,而不是在榨乾他們有限的生活經驗。

所以,隨著能發揮的議題變少了,《奇葩說》自然也變得沒意思了,以前聽選手辯論,總是能學到什麼,給觀眾來點靈光一閃,現在更像是一檔熱鬧的下飯節目。

看著它下飯,一個個小嘴都挺能講的,蠻有趣,不會讓你噎住。

不看它,也不虧。

因為放心好了,如果有了真正值得討論的話題和片段,它一定會出現在你的社交媒體首頁上。


就非常快樂

不過不得不說奇葩說一季不如一季了 一方面是水平確實低了 不是奇葩中帶道理了 不是歡笑著聽觀點了 越來越多煽情了 看起來像嚼嚼過的甘蔗

我從第一季看到第七季,可能本身看的多了就疲勞了 需要更多新鮮和衝擊。

但還是很快樂,因為今天更新的部分,讓我快樂了起來,也讓我感動了起來,意料之中。

我們長大後 看過更多世界 見過更多人的快樂本身就很難了 對很多事情的標準也更高了 所以在一片黑暗中 一點戳中我讓我開心的笑的高光時刻也讓我覺得還不錯

這不是奇葩說的錯 是我的錯

今天部分比較開心的點是 喚俊的吐槽 臧鴻飛的悲慘經歷 以及梁秋陽的人性化

喚俊就是我比較喜歡的一種人 輕鬆的搞笑鍵盤俠 因為他的吐槽沒讓人不適 反而笑的不行 自帶喜感 太輕鬆了 這種狀態是我太久都沒有的了 就是輕輕鬆鬆的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了

臧鴻飛全網黑好慘 不過我沒有黑過他 因為我(曾經)煩他煩的懶得為他打字哈哈哈哈哈哈 不過他說的話還是很觸動我的 我見過大海我就沒法裝作沒看見 我看過更好的生活 更大的太陽就沒法和山洞裡的人描述火把有多亮 估計山洞裡的人就是曾經的自己吧

秋陽的變化就是 他不像機器了 不是說他是冰冷的機器 上一季他也很厲害 每次觀點犀利又直擊痛點 但是今年他變得更有人情味了 在我看來這個社會之所以溫暖是因為我們即使自己過得並不闊綽 並沒那麼美好 但是我們依然願意並且相信並且真正感受到來自社會和世界的善意 也能看到這個社會的疾苦 並在自己能力之內 不僅獨善其身並小小的兼濟天下

總之我所理解並且真正生存的生活 是充滿痛苦和不堪的 即使現在有很多負面新聞 有很多犯罪行為 有很多不道德行為 但是總有一些人他們是看到這些黑暗 依然保持發光的眼睛和發熱的心 堅信這個世界不是這個樣子的 這種力量小嗎 在看到美好的人眼中並不小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 就是看清了生活後依然熱愛生活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二十二歲了有時候想法還很幼稚天真 但我就覺得這社會就是很美好的 就覺得二十二歲不這麼覺得什麼時候應該這麼覺得 即使六十二歲 八十二歲我也依然這麼覺得

這就是奇葩說為什麼讓我快樂 因為我看到了星星點點的光 這就夠了


「如何找到更多新鮮的面孔,一直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課題。」

在米未的會議室裏,骨朵記者見到了《奇葩說》第七季(以下簡稱《奇葩說7》)的監製李楠楠。她對記者說,相較於前面幾季,《奇葩說7》做出的最大創新,是在開場加入了「千人奇葩撈」環節,這也是節目史上最大規模的海選,之所為這麼做,就是為了儘可能找到更多新鮮面孔。

作為老牌綜藝IP,《奇葩說》行至第7年,實屬不易。李楠楠回憶,差不多從第3季開始,外界就有人質疑節目已經到了瓶頸期,要走不下去了,但他們還是跌跌撞撞走到了現在。「市場和觀眾有這樣的看法很正常,這是老牌IP的必經之路。」李楠楠曾在採訪中說過,《奇葩說》每一季都當作最後一季來做,現在她依然堅持這樣的觀點。

任何綜藝IP都有自己的壽命,李楠楠和她的團隊都再清楚不過,「我們能做的無非就是每一季都盡量給大眾提供新鮮感,同時不斷優化內部團隊,讓年輕的小朋友進來,提供不一樣的想法。」

為了踐行不一樣的想法,讓這個把每一季都當成最後一季在做的《奇葩說》能在市場上存活的久一點,再久一點,《奇葩說7》就又搞了些不一樣的。

選手要新

從前《奇葩說》選人會從多個維度考量,也會到各大高校和辯論團體中選人,這一季節目組則採用「千人奇葩撈」的方式最大限度打破框架,對想要加入的選手只有一個要求——敢於表達。所謂敢於表達,首先是希望選手能夠說出大家平時和家人、朋友、愛人、同事等不敢直接說的話。其次是要說出最真實的自己,不說空話、不說虛話。「滿足這兩點,便可以入選。」

新人選手中年輕人居多,尤其是00後的年輕人。00後選手的出現,給了李楠楠不一樣的感覺,「他們的特點不止是年輕,這批孩子身上我體會最深的是安全感。他們比80後、90後更有安全感,根本不在乎外界怎麼看他們。對於自己觀點的自信和承受程度,非常驚人。」《奇葩說》一直堅持要做年輕化的內容,00後的及時湧入,無異於在推動著節目向前走。真正接觸這些年輕選手之後,李楠楠發現他們身上散發出的不是幼稚的戾氣,而是先進的、自成體系的成熟。

如今《奇葩說7》播出近一半,李楠楠認為「千人奇葩撈」的實驗算是成功了,至少在選人上是成功了。以前大家能夠表達自己觀點的地方很少,最初幾年,辯手進入《奇葩說》後需要長時間彼此瞭解和磨合。但是現在不一樣,大家能夠展示自己的渠道越來越豐富。比如今年「千人奇葩撈」,節目組之前就在網路上看過一些選手的內容,知道這個人的表達方式和個人特色,會在很大程度縮減雙方磨合的時間。重要的是,因為選手之前已經習慣了向外界表達自己,來到《奇葩說》適應的也會更快。「這些表現自如的選手對於節目和老奇葩都有了新的啟發。」

外界觀眾對於這場實驗的看法則和李楠楠稍有不同,整體評價分散在兩個陣營:有的觀眾覺得很有趣,看到不一樣的人,感覺回到了第一季,有的則覺得新的選手錶現不如預期,尤其是辯論水平上,和專業辯手仍有較大差距。「有爭議是好事,這也是《奇葩說》一直堅持的,接納每一種聲音,在此基礎上不斷調整和改進。」李楠楠說。

當然,《奇葩說7》還有很多熟悉面孔回歸,除了常駐選手陳銘、顏如晶、傅首爾等,曾經在《奇葩說》舞臺上消失過一段時間的臧鴻飛、馬劍越、歐陽超等也選擇在本季重新參賽。他們的再度出現,引起部分觀眾爭議,有人認為觀感疲憊,也有人質疑他們的實力。李楠楠倒不覺得這是困擾,儘管他們是「老人」了,一樣還是要根據節目流程經歷篩選、battle,「能留下還是被淘汰,要看他們自己的本事。

有人留下,有人離開。這季「千人奇葩撈」只有30位老奇葩選擇回來,大多數老奇葩並沒有選擇回到《奇葩說》的懷抱,「每個人都是要長大的。」在她看來,每個人不同的階段想要追求的東西不一樣,老奇葩們找到了生活中更能給自己帶來能量的東西,然後去追尋新的發展道路,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都會成長和變化,流動再尋常不過。節目一直是流動的,常流常新。」

嘉賓要鮮

「楊冪就是節目要找的人,她完全符合《奇葩說》的標準。」

在此之前,節目組曾看過很多楊冪參加其他綜藝的片段,儘管多是零散的表述,李楠楠還是斷定這是位聰明人,見人見事很有自己的想法,這種發現讓她驚喜,幾乎沒怎麼經過掙扎,《奇葩說7》就決定找楊冪做嘉賓,「事實也證明她確實合適。而且她還是女神,一舉兩得,不好嗎?」

楊冪的加入為節目前期帶來了很大的熱度,也為《奇葩說7》貢獻了多個熱搜,被問及當時是否擔心楊冪的聲量蓋過節目想傳達的核心內容時,李楠楠笑了。「不僅不擔心,還很開心。很多楊冪輸出的內容都來自節目辯題,這是一種正向傳播。」《奇葩說》本來就是一檔綜藝節目,綜藝最大的作用和意義就是給觀眾帶來快樂。反而李楠楠很害怕大家把節目只當作嚴肅的辯論,這並非節目的初衷。

給觀眾帶來歡樂是《奇葩說》7年不變的初衷,如果能在此基礎上再給大眾帶來些新的啟發當然更好。為此,《奇葩說7》除了找來楊冪外,還邀請到華東師範大學劉擎教授做嘉賓。「劉擎的特點在於他能夠將很複雜的哲學問題簡單表述,將古代的知識活學活用到現代,他的加入能夠讓節目在深層次問題探究上更加完善。」

當然這只是節目看中劉擎的一個方面,對李楠楠而言,選擇他還有個很務實的原因,由於節目中已經有了經濟學教授薛兆豐,薛兆豐經濟學相對代表現實主義,哲學更理想主義,劉擎加入後,兩位學者間能夠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從而增大節目看點。

導師李誕的回歸,也給了《奇葩說7》不少觀眾驚喜。李誕從第5季開始加入《奇葩說》,「就是李誕讓人看著開心,大家又喜歡看他,那就請他來。」而且,《奇葩說》最早策劃的時候就是希望做說話達人集合的節目,李誕過人的語言能力,也符合節目的硬性標準,更能將節目娛樂空間拉開,增加歡喜度。

隨著《奇葩說》系列和《脫口秀》系列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會拿這兩檔節目來比較,「這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沒有什麼需要特別去看待的。」李楠楠自己也是《脫口秀》節目觀眾,她認為《脫口秀3》的確表現出挑。在她看來,觀眾的比較,會推動節目良性競爭。「兩檔節目都像西西弗推石頭一樣,一季季做下去,當然很難,但是也不斷有新的東西出現。」

認知要準

「我們雖然號稱是一個『嚴肅』的辯論節目,但我們的目標一直是讓觀眾快樂。」

有人曾表示,《奇葩說》的煽動性要大於消解性,李楠楠並不認為這是什麼問題。「煽動或消解,我個人認為這二者並不矛盾對立。有人被煽動吸引,有人通過消解獲得,一種表達形式能帶給人的東西是多元的,而非片面的。」《奇葩說》沒有辦法承載沉重的社會使命,李楠楠也不想把節目變成一個教導年輕人怎麼看世界的手段。萬變不離其宗,節目就是希望疏解觀眾壓力。

《奇葩說》對於自己的受眾羣非常明確,從始至終都聚焦在18歲至25歲,以及25歲至35歲這兩個年齡段的人身上,區別只在於這兩個區間的觀眾希望從節目中獲得的東西不同罷了。「就像老奇葩到了一定時候選擇出走一樣,觀眾可能遇到了更感興趣的內容,更新的綜藝需求,離開很正常,吸引到新的觀眾也很正常。」《奇葩說》從始至終沒有想過要在此基礎上擴大自己的受眾羣,精準對標這兩個年齡段的觀眾,並服務好他們已經很不容易。「一檔節目不可能什麼都得到。

為了「服務」好觀眾,7年時間,《奇葩說》每一季都會儘力尋找創新點和突破點,這種創新及突破落實到具體細節上,除了選手、嘉賓的增補及變更外,辯題的設置也在不斷變化。

前3季的時候,節目的選題是自產自銷的模式,導演組自己擬定選題給到辯手。從第4季開始,節目組會開始在網路上徵集選題,結合大數據分析,來共同決定選題,目的是為了更直觀看到大眾最關心的議題是什麼。「現在差不多提前半年就會開始徵集網友們心中的困惑,準備時間相比從前要更長。」選題初步收集完成後,會進入漫長的篩選過程,「《奇葩說》篩選選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會優先關注那些一年內值得討論的題,而非必須幾年內都適用。」

今年,節目辯題#該不該阻攔媽媽瘋狂應援男明星#、#我堅持追星的理由#等話題引發過網路熱議。有關偶像和飯圈的話題,從前並非《奇葩說》重點關注的內容,關於今年這樣做的原因是不是節目有意向飯圈偏離的問題,李楠楠給予否認。「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向哪個圈層的受眾偏移,只是今年有很多飯圈社會性事件被人關注,我們才做這樣的選題。本質上還是為了尋求大眾共鳴,而非僅僅針對飯圈。」

走到第7年,節目能夠存活下來的主要原因,正是因為堅持討論大家關心的選題。「就像一年一度的老友聚會。大家來聊聊心中困惑。也只有保持這樣平常的心態,盡量著眼於生活中的小事,才能細水長流。總想高屋建瓴去教大家做事,多油膩呀。」只要和觀眾之間精神層面還有連接,節目就有生命力,這是李楠楠堅持的觀點,「選題其實有很多,層出不窮,但是最終選題能不能落地,我認為最底層的還是它是不是被創作團隊真誠地認同和喜歡。」

對於《奇葩說》未來的發展,李楠楠持觀望態度,也不想思考太多。假如市場上日後有跟《奇葩說》同類型的節目出現,她倒也不擔心,「更難的是那些節目吧,他們必須要更多的創新和突破,期待對手出現,我們一起進步。」

——————本文首發骨朵網路影視微信刊 原文標題:可以看不慣「我」,但是打不倒「我」|專訪《奇葩說7》監製


奇葩說追根究底它還是個綜藝節目,它追求的是流量,追求的是如何取寵於年輕人,畢竟網綜的主力還是年輕人,所以他們的辯題永遠是在找年輕人容易激動的點。

40+50+的人會考慮老闆的酒不喝?老闆的微信不回?我不想加班?

說笑了吧,老闆不讓我加班我還偷摸想加班呢,每晚3小時不夠的,週末再來一天唄。這都是錢啊,我們不把錢賺足了我們的孩子哪有勇氣不回老闆信息不喝老闆的酒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