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的內容有點長,大致分為三點:?題主的現狀,題主自身的改變過程,題主想要獲得的東西

1、題主的現狀

本人大二,就讀於某航空院校,專業機械工程(女生)

喜歡思考和反思,喜歡尋找有思辨性的真相(大概就是真正的真相無法找到,但是喜歡這個推敲的過程)

2、?題主自身的改變過程

出身於普通家庭,父母高中畢業,他們比較重視學習(成績)

?於是我直到高中畢業的學習模式都是分數目標式——為了考試而學習,學習知識都是為了考試,至於其他的基本上一概不管(現在表示十分後悔QAQ)

到了大學之後由於?分數目標式的學習思維招架不住課程的壓力(加上自己腦子愚笨,學習的時候容易鑽牛角尖),期間碰巧受到一位熱心朋友的及時引導,開始反思和改變自己的學習思維和認知思維(大概就是慢慢開竅的過程)

改變和反思的過程中漸漸就產生了構建對世界的認知的渴望

3、題主想要的東西

?想了解一些經濟學和社會學的知識(目的是想構建 社會是怎麼運轉的 思維框架)

困難:由於一些經典著作要放到合適的時代背景下去看待,所以可能又涉及到歷史的東西,感覺要了解的東西太多,沒有基礎的我無能為力orz

想了解一些心理學?

困難:同經濟學

想 想了解更多東西

題目有些龐大,我自己也不知道有沒有表達清楚QAQ(但是已經很努力辣)

真的萬分感謝各位的耐心解答!?


其實已經說清楚了,你要想表達的意思。

需要一步一步的來,不要著急。就是說你閱讀一本書,把這本書讀透,並且可以寫出來,因為你本身具有了總結和反思的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是難能可貴的。

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問題,什麼問題呢?有些書根本讀不下去,讀不懂,不想讀。

這時候可以換一本,換一本稍微容易一點的。

另一點就是,選準一個方向一個領域,比如說心理學或者經濟學,把這個領域可以從這個領域的簡史開始讀起,讀起以後呢,開始一本一本的專註的開始讀。

這樣,對某一個專業或某一個行業就會有深入的瞭解和研究。

現在最後悔的事就是當初讀書太少。

對一個行業特別懂了以後,然後你可以按照相關的方向做延伸。

對你來說,本身年齡還小呢,所以呢不用著急。

其中的一個重點是按照自己的興趣,把自己的興趣做一個充分的挖掘,慢慢你就成為一個領域的行家了,然後再沿著行家的方向向寬度拓展。

還有一點就是可以聽,聽書,現在有很多的聽書APP,還有解讀圖書的APP,我覺得都不錯。

儘早養成這個好習慣是一件價值無窮的事兒。


其實沒有訣竅,就兩點:找好書(經典都是有價值的),然後拚命讀。量變到質變。


認知世界的目的在於解釋世界。

建立起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即自己的一套對世界的解釋體系,所謂的「世界觀」。

建立自己的「世界觀」是終極目標,而支撐這個終極目標的次級目標有兩個:

其一,以自然科學的維度認知這個客觀世界。比如地球引力、加速度、摩檫力、能量轉化、物質循環、四季變化、晝夜更替……及在客觀物質層面認識世界,看看這個客觀的世界被用自然科學怎麼解釋的,如果以此能得出自己的一套客觀世界的解釋體系,會很偉大;

其二,以社會科學的維度認知這個主觀社會(同「世界)。比如社會規則、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法律法規、經濟制度、文化體系、衛民族傳統、生活習慣、個人喜好,直至延伸到人性。從社會羣體的規則,到個體的心理它們每一個體系都是一種對社會現象的解釋和說明,多瞭解以便可能全面的認識自己所處的社會。開始時一定是內容太多太多,逐漸的去表像而存本質,會發現一定匯聚在某一些點上面,之後自己以這個點展開來解釋遇到的任何社會現象,將會發現還都可以解釋的通的時候,你在這個維度上面的世界觀就算建立了。

如果有幸能把這兩個世界觀建立出一個雛形,那麼兩者之間在生活實踐中,通過不段的磨合,一個系統的世界解釋體系就會形成,這便是屬於你的世界認知體系,你也便會真正的擁有了自己的世界。


我讀了二十多年的書,研究生還研究的中國古代思想史,順便學了點哲學……

我發現都不如我在北京漂個十年 ,對我的世界觀建立幫助更大——性騷擾問題簡直不在方法論體系之內。

然後我就覺得在高校工作了一輩子的我父母太年輕太天真了。


樓主在大學便「自覺」地開始思考這個嚴肅的問題,很多人一生都沒有想過。樓主的問題本質是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更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但多隻是零散的知識,而不是系統性的。眾多學者一生夢想更是建立自己的知識系統,但真正能成為體系的很少,可見難度有多大。這裡,我想很提及王陽明,他在龍場這個地方悟道,當時他是36歲左右,這個過程也是一個及其痛苦的過程。這裡我只說自己的理解,他的悟道本質上是回答了「認識你自己」這個蘇格拉低的問題。然後以此為起點,走了自己的路。

「認識你自己」已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更大的挑戰是「正視你自己」。有多少人能有勇氣正視自己,直面自己的虛偽,自己的陰暗,承認自己的陰影?

經典肯定是要讀的,大學時代讀的越多越好,可以增加視野。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要睜眼看世界。讀到一定程度時,困惑自然就來了,這個時候便會想皈依某個學說流派,深入地沉下去。然後方又產生更深的困惑,這個時候自己就是向自己尋找終極答案的時候了,所有之前的各家之言都匯在同一個相似地方。

知識?思維?邏輯?語言?人性?西方的分析,東方的頓悟。

我亦苦苦思考了兩年,只想通二個地方:一是說話做事要講邏輯;二是語言表達要清晰。


世界可以靠讀書瞭解 就如同通過讀書你能告訴別人草莓 如何美味 甚至比種植草莓的人都能侃侃而談

書是一種方便的媒介也是枷鎖,很多事不是一個人能夠經歷的,但通過讀書,你可以瞭解那段經歷,沉迷於此,不可自拔, 要讀那種蘊含生命的書,等價交換你的生命,而不是拼湊的知識

歷史分三個級別,第一是當事人的敘說,第二是同時代人的旁證,第三才是後代人們編纂的書

金融亦是如此,最次等的纔是書

智慧掌握在那些沒空寫書的人手裡

與其向外看 不如多向內看

你自己就是最好的一本書


看這幾個回答,還有書單,真夠毀人的。。我不知道這位姑娘讀的哪所大學,學校的社科教育怎麼樣。最簡單的方法是去蹭課,如果沒這個條件就多聽一些公開課,小白千萬不要直接去啃名著,聽課也是要從基礎聽起。建議你聽課的時候去尋找自己的興趣點,再去進一步鑽研。社會科學,尤其是哲學、經濟學,一開始有個好的引路人是很重要的。我之前自己啃名著喫了不少虧,不希望你也跟我一樣~

最重要的一點:渴望知識的想法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東西之一,請你善待它。


我以為題主的中心目標是:想構建一個清晰的「社會是怎麼運轉的」理解框架,並引導自己的學習、鍛煉自己的思維、認知能力。

感覺這種方法挺好。「社會是怎麼運轉的」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可以囊括廣泛的內容,也可以集中火力到某個方面。因為每個人都已經有個自己的框架,自己的一些世界觀。以此問題為引導,不滿足、沉迷於遺傳的世界觀,再去探索非常不錯也不易。

首先要知道:社會(世界)是怎樣運轉的,至少到目前為止並不是個已有明確答案、架構的問題,這裡面有非常多的未知、信仰、混亂甚至謬誤,例如信仰神的相信世界是由神驅動的,馬克思說是生產-生產力.... 所以別設想去構建一個這樣的完善的框架,但構建一個這樣的框架是每個人都有的,只是有的人偏重遺傳和他人告知,有的人偏重於自己的思考。而通過自己的學習和思考去構建這樣一個框架,是智慧的學習和鍛煉。

所以不必恐懼涉及得太多,因為自己已經有個框架了,不要害怕時代背景,現代和以前是延續的,不很難理解。不要去設想完美,不要偏頗或輕視他人和現實,因為這樣的理解框架就是世界觀,必然指導自己的人生不斷地將自己的框架梳理清晰不斷地改善這個框架比較好。

一般來講,理解這個世界,有信仰、社會、經濟、文化這幾個主要的方面,每個方面都有其歷史也相互交融。這幾個方面都是必須的,否則這個理解就有基礎性的缺陷。但並不是每個方面都要去多麼深入,有個大概即可,可以先找幾本這樣的大略性的經典書籍看看,比如××通史(每個方面都有其歷史概覽性的書籍),用不了多長時間。

不建議從經濟學和社會學方面構建,經濟學研究社會活動中可以用貨幣計量的部分(單經濟學是無法理解社會的,一些社會形態中貨幣並非主要的力量),社會學則環境非常多的限制、扭曲,所以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不建議從這兩方面入手,出國的話還可以考慮,但可以閱讀一些經典書籍。

不建議主要依靠經典建立這樣的框架,再經典的書籍,也只是他人一時某些方面的認知和表述,這些認知、表述有其美好的引領、揭示,但也有其背景、侷限和不同的目的,可以去理解、甚至倚重,但還需結合自己親身、當前的體驗、驗證,這也正是自我思考的可貴。

總的來說,題主有自己的專業,不換專業的話,建議先選擇幾個方面,選擇一些經典閱讀,從通史概覽開始,注意閱讀的方法(可以看看《如何閱讀一本書》),先將自己現有的認識分別地列出、梳理、思考,梳理出一個大局性的框架,概要,然後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改進,得到新的方向,則必有所得。

參考:如何用小築做讀書筆記?


通過閱讀經典來建立理論,但是理論這個東西它不是特別先進的。有些理論它甚至是好多年前過時的,如果你要定性的建立起對世界完整的認識。

首先不是去學習以往的世界觀,而是去客觀的描述世界。在描述世界之中就蘊含著對世界的理論分析和世界的運行的理論。

如果要描述世界的話,就要牽扯一個問題,是用什麼語言來進行描述。如果要用自然語言進行描述是可以讀經典的。

但大多數經典都是當時提出的時代問題,其中蘊含的不只是當時的世界觀和對世界運行的理解,而是包含著一種對世界的探索和問答深究方法的思想。所以當你讀經典的時候,可能有些缺點,就是在達到目的的時候,你會提高一些思想方法,或者學習一些別的東西,通過對經典的批判,這是很花費時間的,能建立但並不能讓你很快的建立起對世界相對完整的理解。

如果你是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的,你反而沒有必要去讀經典,你只需要專門的去把專業的課程學好。因為專業的教材之中就是最公認的比較完善的成熟的理論。但這個科學理論有一個問題,就是它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它的靈魂在於實驗之中去用數據來證明它,這個的話只能做科研來建立世界觀。

最後說一下現代哲學裡面已經不傾向於建立完整的包羅萬象的體系化的世界觀,它更傾向於用一種方法,在某一個問題方面有專業深度的解答。這也能看出來為什麼現代思想普遍都是碎片化和環節化的東西。


系統思維一般人理解的「天賦、精明、格局、境界」,我們認為系統思維是能力,更是習慣;在學習專業的時候,我們認為我們是在學會一種工具的使用。在這之前,需要有某種判斷事物、解析/組合事物、模型構建(虛擬規則世界勾勒)大量訓練養成的習慣成直覺。如果沒有這個基礎,無論任何專業學習和實踐,僅僅是學習就學習了、做了就做了,混沌而愚昧。這個成長過程,是長期大量重複練習,直到養成為一種習慣、本能的直覺(直覺是建立的一種形成習慣的思維模式)。

系統思維框架建模關鍵在於:定義屬性標籤、屬性標籤連線、以及對連線後的修剪(推演、分析、通過實踐驗證)三個步驟。

...


知道經濟學和心理學的重要性,題主已經比大部分人厲害很多了呢!

閱讀經典著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不能以一來就讀大部頭,比如《國富論》之類的。

閱讀也像玩遊戲、通關打怪那樣,需要從新手教程開始玩起。然後一步一步,從小怪到你有能力了之後再去打終極大boss。

首先最重要的是,調動起自己對這們學科的興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從簡單有趣的讀物開始看起。

比如心理學的話就看《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怒推!!可以說是改變了我人生的一本書。

經濟學的話可以去看《牛奶可樂經濟學》,這是我高中無意間看到的書,讓我對經濟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原來好多簡單的現象背後並不簡單。

而不是一上來就是《國富論》、《資本論》、《心理學與生活》,這種書雖然非常經典,但是「非常難啃」,可能你沒讀幾頁就覺得:哇好難啊,我還是放棄吧。

還是要一點一點的,循序漸進。我通過一年時間的閱讀,已經可以開始看一些比較晦澀難懂的書籍了。

加油 相信自己也可以的。


給你最終的真相,但得自己探索自己看到

如鷹飛過:抑鬱自救三書(人生三書)?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看了你的問題,你是位很愛思考同時也善於思考的人,首先不否定愛思考是優點,但對世界的認知應該更多是先去觀察,去感悟萬事萬物。老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可不是走一萬裏,而是讓你去更多的去觀察與感悟這個世界。先不要著急去通過書本去找前人對這個世界萬物的看法,就算前人闡述的再詳細,也是道可道,非常道。去觀察與感悟吧。希望你早日找到內心中的那個答案。共勉。


思考,堅持思考、堅持結合生活思考。


我覺得主要有三個類別的書。

經濟學 歷史 心理學

書單我也是知乎找的,我個人感覺能大概瞭解這三個領域,整個人都會有質的提升。


經濟學的話可以學習網課。我在學薛兆豐的經濟學課,得到裡面的經濟學課我基本上都買了。

不是經濟學專業的話,我覺得這些網課對我來說幫助挺大的,也許對你來說也有用。

閱讀經典書籍的話,我並不喜歡閱讀了一些枯燥大部頭的書籍,更喜歡聽書。

可能沒有完全解決題主的問題,因為提出的問題我實在是沒有遇到過,從小到大都沒有這方面的困擾,不過希望能幫到你。


建議閱讀《毛澤東選集》,《中庸》,《道德經》,《被討厭的勇氣》,《烏合之眾》,《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基業長青》,《再造卓越》。

歷史不會重演,只是重複

講一個故事,你細品。

毛澤東主席在經歷長徵到達新的革命根據地延安後,幾年的時間裡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有三件事是極其重要的。

  1. 建立抗日軍政大學
  2. 開展延安整風行動
  3. 南泥灣開荒抓生產

你先想一想為什麼這三件事極其重要,我再給你分析。明白了這三件事背後的邏輯,你就能明白怎樣判斷一個企業的未來。


本人建築學普通本科畢業兩年,構建認知思維的過程比樓主會久一點。

  • 需要全面認知世界,就要全面接觸世界,閱讀是接觸方式之一。

大學期間,閱讀書籍是很好的方式,但不一定讀了就明白。特別是在缺乏自我思維架構的情況下,這點與通過閱讀構建認知思維出現矛盾。

所以我的建議是,多讀書,多做客觀筆記,把閱讀作為客觀的素材參考資料,以備他用。如何閱讀,如何科學做筆記,這些都能百度一下,思維導圖什麼的都可以利用,都是好工具,切記盡量不摻雜個人理解進行筆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