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学生一枚,因为疫情学校一直没开学。之前开学季社团招新,跟风加了两个社团,本来是希望充实一下课余生活,学点东西提升一下自己,可是现在社团基本也是搁置状态,成员们除了在群里聊聊天,也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

回想之前在学校的时候,社团虽然也组织了几次活动,但自己担任的角色更多是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组织者,有种「局外人」的感觉,付出了挺多时间精力,但是什么东西也没有学到。又看到很多学长学姐在这次疫情的影响下,找工作变得特别困难,就想学点实际的东西,未来可以帮助我找工作的。

想听听大家的建议,如果开学之后还是这样的局面的话,我要不要提出退社呢?大家都说大学应该加入社团历练历练,可是到底有什么用呢,真的能收获什么实用的技能吗?


不请自来回答一下,我大一大二的时候参加了校辩论队(后来退出是因为学业和实习,其实还是很想接著打辩论的),虽然说除了专业打比赛,很少会再有辩论的机会,但是这段经历真的非常锻炼人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如何从对方辩手的发言中迅速找到逻辑漏洞加以反击,如何快速整理自己的观点,等等,几场比赛实操下来,一定会有提升的。


建议大家结合自己学校的强势专业去选择社团,政法大学可以进模拟联合国、传媒大学可以进文艺部,体育大学可以进体育部,跟著身边的大神一定可以学到东西的。


或许大家知道学校里的报社吗?题主如果有编辑、文案这方面的才华,可以考虑一下哦~能长期在报社担任一部分工作绝对可以提升技能。

我有个朋友留学的时候发现学校只有英文报纸,于是加入报社办中文报纸,发刊量居然还不错。后来还因为这个突出表现接管了他们学校的传媒部。


题主想通过社团来提升自己,明确了这个想法之后,就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做一个规划,甚至提前规划未来的求职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比如想考公或者考管培,那进学生会肯定是首选;再比如想做和活动相关的,那加入文艺部没跑了,每年学校里最大的晚会——迎新晚会和毕业晚会,就足够你忙了。

总之就是,想著自己在求职简历上写什么经历,才能吸引面试官的注意,这样来选择社团就容易多了。


加入专业属性比较强的社团还是能收获技能的,我的大学是传媒院校,所以我加入剪辑社跟著学长学姐学剪辑,里面挺多大神的,一周一个剪辑作业,然后大家一起看哪里剪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著实收获了不少干货加入专业属性比较强的社团还是能收获技能的,我的大学是传媒院校,所以我加入剪辑社跟著学长学姐学剪辑,里面挺多大神的,一周一个剪辑作业,然后大家一起看哪里剪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著实收获了不少干货


传媒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一枚,作为一个正在找工作的过来人,诚恳得提醒一下学弟学妹们,大学不要轻易浪费时间。就拿我们传媒这个大门类来说,下面细分还有摄影、摄像、设计、剪辑、文案等等,找工作的时候都是要看作品的。如果能在大学期间加入相应的社团,争取多出一些作品,绝对会成为简历上非常亮眼的一项。


我室友曾经为了减肥加入过校晨跑协会,大家一起打卡、相互监督,减少偷懒的情况。一个学期下来,肉眼可见得瘦了。


滑板社让我收获了一身伤是真的(当然滑板还是很有意思的,是我技术不过关的问题)


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健身协会你值得拥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且健身房年卡和私教课这么贵,学生党完全可以利用条件一起组团健身


借楼许愿,我希望我们大学能开烹饪社团,真的很想学做饭了,尤其疫情在家我妈不让我点外卖,,,让我真正意识到学会做饭有多么重要


我挺推荐加入青年志愿者社团的,在大学的时候跟著青志去山区小学支教,真的是难得的人生经历


我是理科生,但是一直对写作比较感兴趣,所以大学的时候加入了学校的诗社,大家会定期分享读书心得,互相推荐自己看到的不错的书,也会一起搞一些创作,大学四年也能积少成多。

后来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面试一家公司的文案,这些都成了我的「作品」,虽然不是成熟的、成体系的内容,但也足够让公司对我的能力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所以我最后也顺利拿到了offer。

分享经历就是想告诉大家,参加大学社团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技能的机会,重点就是你要了解自己想提升什么能力,然后找到相应的社团。


选一个自己真的非常感兴趣并且明确可以获得提升的社团加入就好了,千万不要贪多,没有那么多精力的


虽然说努力了也不一定会有机会,但机会只留给做好准备的人,希望自己也能像桃子一样把握住机会


别的不说,像我这种师范院校的男生,不加入篮球社,想打球的时候都叫不齐人


虽然听起来有点扯,但是我参加过周易社团,学会了算命


能学到的具体技能,不同社团肯定都不一样,但是我觉得参加大学社团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前感受社会。社团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组织,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如何在一个组织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也算是提前演练、累积社会经验了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