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在手,不謝風流:笑傲江湖(廟堂)者誰?無情政客,抑或不羈隱士?

生命最真實的收穫,就像朝霞暮靄那樣難以捉摸,無法言傳。那是我們抓到的一點兒星塵,一片彩虹。

雲是這世間看客,月升月隱,落筆寫成溫婉小詩,夜深時順著星河漂泊。仙山縹緲,青鳥難覓,真能音訊相通?

夢想,徜徉在東海之濱,在陣陣海浪聲中,感受「煙雨莽蒼蒼」的氣魄。人生遼闊,放目四海,遊走天下,快意瀟洒。

扶春來,見山河不老;邀冬去,慶日月如初。也許,有趣的靈魂大抵如此,一絲醉意,生了浪漫詩意……

※處江湖之遠※

一劍在手,不謝風流。

從武俠小說來看,不同於對廟堂之高、人生疾苦都刻畫豐滿的《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結構並不複雜,場面並不宏大,沒有廟堂之高,卻道盡權力爭鬥中的百態;沒有具體時空,卻是發生於任何時代的循環。不談民族大義,看似遠離家國,卻實實在在描寫了一個武俠背景中正邪相爭、內鬥不斷的政治世界。

心地上無風濤,隨在皆青山綠樹;性天中有化育,觸處見魚躍鳶飛。——洪應明

正邪不定?內鬥不止?

以爭奪《辟邪劍譜》為線索,《笑傲江湖》書寫了以嵩山左冷禪為主導的五嶽派聯盟與任我行、東方不敗主導的魔教日月神教之間一統江湖的權力鬥爭,尤以兩派內鬥為甚,其間還包括少林武當、青城派、峨嵋派等派系。

靈魂若失去了廟宇,雨水就會滴在心上。

自詡為名門正派的五嶽派,包括恆山派定閑師太、泰山派天門真人、衡山派瀟湘夜雨莫大先生、嵩山派左冷禪、華山劍派岳不群;反派,日月神教,總壇位於河北黑木崖,掌控江湖上其他的各個細小門派,因教中之人行事詭異,多造殺孽,被稱為魔教,與五嶽派勢不兩立。少林武當屬於正派,但,其策略在於使五嶽派和日月神教達成均勢。

冷眼觀人,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

政客的江湖無分正邪。從五嶽派來看,其合法性來自於與魔教邪派的對立,以教派屬性定義正邪,所有的奪權、殺戮行為只需豎起匡扶正義、降伏魔教的大旗即可光明正大地進行。而從魔教來看,亦如此,其口號振聾發聵,「文成武德,澤被蒼生,千秋萬載,一統江湖」,同時卻用毒藥三屍腦神丹控制教眾。

心地上無風濤,所在皆青山綠樹;性天中有化育,觸處見魚躍鳶飛。——洪應明

向問天會不會成為下一個任我行

?左冷禪、岳不群一流又豈止一代

全書瀰漫著爭霸江湖的野心,卻對正邪兩派的正面鬥爭著墨不多,派內鬥爭構成爭霸的主要內容。比如,以左冷禪為首的嵩山派,企圖兼并華山派、衡山派、恆山派、泰山派而成為五嶽劍派,再行消滅少林、武當各派。

馳騁如閃電,刀出似飄風;兵甲如海,人群如山。

君子劍岳不群貌似一君子,可「那種江湖」哪裡容得下君子

岳不群的掌門之位本就來源於血腥與權謀。《笑傲江湖》中,華山派早年並無劍、氣宗之分,但因華山派弟子岳肅、蔡子峰在拜訪泉州南少林寺時偷看《葵花寶典》時各記一部分,由於內容不同,他們在注重劍法和注重氣功的觀點上產生了分歧,於是,華山派產生了劍宗與氣宗兩派,勢同水火,並相約在華山玉女峰一決雌雄,氣宗耍詐,將劍宗高手風清揚引至江南娶親,劍宗大敗,華山派也因此元氣大傷。

同時,一些正派為稱霸武林,一統江湖,手段也無所不用其極。

為獲《辟邪劍譜》,青城派余滄海直接屠殺林震南全家;華山派岳不群則是派人去福州窺探林家《辟邪劍譜》,無意解救林平之並收之為徒,看起來尊崇正義,卻同樣是對林家《辟邪劍譜》渴望至極。

兵鋒如火旌旗如林,月色悠悠的落下去,大地上鋪了一層銀色的霜,一些沉在夜色里的心事,每個人只有自己才知道。

另一派,日月神教的內鬥一樣精彩。

任我行知道《葵花寶典》的害處,便將其留給東方不敗,自己修鍊吸星大法,同時,也將政事交由東方不敗處理,卻被東方不敗一舉篡位,並被關押到西湖下梅庄。獲得教主之位的東方不敗,加倍優寵任我行的女兒任盈盈,以此取得教眾支持,獲得合法統治地位。

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那是無分今古的月光,那是寫盡悲歡離合的月光,那是渡過荒涼之河,於人世的金粉迷離中剝脫,永遠冷然遙照,不知世事疾苦的月光。

此後,機緣巧合,任我行復出並重奪教主之位,企圖消滅武林各派,實現其一統江湖的野心。而當任我行在朝陽峰會見五嶽各派掌門時,原五嶽各派的掌門早已死亡殆盡,任我行也在此會時病發身亡。

以前的人生,也是那樣的月光,冷而高遠,不屬於千帳燈火,不屬於平凡歲月,不屬於紅塵溫暖,他陷身權謀幾回合,恩怨翻覆如指間沙流過,大夢醒來身是客。

之後,接掌日月神教的任盈盈實行和平過渡策略,將教主之位傳給了並非野心之徒的向問天,這場爭霸才告一段落。

一襲青衣,染就一樹芳華,兩袖月光,訴說絕世風雅。

笑傲江湖者誰

?無情政客,抑或不羈隱士?

左冷禪、岳不群、任我行、東方不敗等等,這些人都被設定為政治人物,武林功夫固然厲害,但,策略和手段才是關鍵。左冷禪一開始還道貌岸然,後來就「真小人」地幹壞事;而君子劍岳不群、林平之、向問天、方證大師、沖虛道人、定閑師太、莫大先生、余滄海等也是政治人物,林林總總,形形色色,各有千秋。

一如風雷之烈,九萬里長空霹靂之震,一如夜風之疾,三千仞絕巔擺盪之威。夜色將至,明月將升,將升而未升。

有一種堅持和信念氣凌天地,鮮血為墨,蒼天作旗……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中,君主為了共和國的利益,權謀之術要用得流暢真誠,至於是偽善還是真善,那都無所謂,重要的是達成共和國的利益。

由此,參與政治活動,意志和尊嚴不得不有所捨棄。事實上,以道德標準衡量政治人物是欠妥的,因其必然以本派利益或者個人利益為重。

兩者之間的暗含機謀而又密不可分的聯繫,正如這四海棋局瞬息萬變,沒人能從某刻漫不經心抑或精妙布局的某個落子,推算出未來一國抑或一個江湖門派的風雲大勢的終局。

岳不群將令狐沖逐出師門,一是因為岳不群的權力基礎在於氣宗的正統性,在權力面前,必有紛爭;二是因為令狐沖和田伯光、魔教各派系交朋友,其「政治身份」十分敏感,易被左冷禪抓住把柄

政客與俠客不同,在變幻的時代下,政客必然沒有原則,當左冷禪不構成威脅的時候,岳不群就回頭拉攏令狐沖

神情很文人墨客,說話卻是半截斯文半截有辱斯文。

慾望之念想,那般的想……那般的想,兜兜轉轉輪輪迴回不可擺脫不可逃避的想。

若說岳不群是在權力的追逐過程中不得自由,需要保護自己的根基並在謀取武林霸主之位時,要小心翼翼應對各方勢力。那麼,人如其名的東方不敗,功夫已天下無敵,幾乎權傾天下,他,可有資格笑傲江湖

見人說人話,逢鬼……亂說話。有些交叉和邂逅,當事人不知,唯有命運知道。

東方不敗修鍊的《葵花寶典》,與正派爭搶的《辟邪劍譜》同出一處,由一太監撰寫。首句便是「欲練神功,引刀自宮」,但實際上習練之人若能控制慾望,不自宮也可。

琉璃般的眼神里,心事濤生雲滅,變幻萬千。這趟渾水,已經不是與虎謀皮或者與皮謀虎,這比讓一隻虎出家吃素還難。

東方不敗曾曰:「我初當教主,那可意氣風發了,說什麼文成武德,中興聖教,當真是不要臉的胡吹法螺。直到後來修習《葵花寶典》,才慢慢悟到了人生妙諦。其後勤修內功,數年之後,終於明白了天人化生、萬物滋長的要道。」

樹影浮動,花香婆娑。

後來,只知閨房繡花鳥的東方不敗,自己對魔教與江湖不再有慾望,將教內雜事交於男寵楊蓮亭,可惜教主之位的枷鎖還在,要麼維持,要麼被取代,別無選擇。

一門功夫越是厲害,對人生境界的要求也越高,所謂無欲則剛。

如如不動,金剛之心。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對於諸多的外境,心不染著,叫做無念。

再回頭看福州林震南一家,安分守己地做自家鏢局生意,卻因祖上所傳的《辟邪劍譜》立遭青城派滅門。而以名門正派自詡的五嶽各派、少林武當何曾將此事放在正邪的天平衡量?

方證大師和沖虛道長在懸空寺和令狐沖談起時也只是說道,「各派都有屬於自己的驚人技業,讓人不敢小窺,自然別說搶了。而林家有辟邪劍法,林震南的功夫卻稀鬆平常,就好比三歲孩童持黃金行於鬧市,引人哄搶。」

原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江湖,何來正邪?隱忍復仇的林平之也曾是摘人一果亦有愧不止的少年,後來的無情狠絕與所在的江湖不無關係。

權勢如刀,可悍然劈裂一切抵抗,也可以將如山高壘慢慢削薄;人心之詭,可翻覆世間一切風雲,可建立締造也可摧毀崩壞。

在後記中「金大俠」曾寫道:「人生在世,充分圓滿的自由根本是不能的。解脫一切慾望而得以大徹大悟,不是常人之所能。那些熱衷於權力的人,受到心中權力欲的驅策,身不由己,去做許許多多違背自己良心的事,其實都是很可憐的。

未央天,琉璃火。流光渡越,殺人無聲。

但,一個權傾天下的政客也不能為所欲為,為保住自己的權位,難有笑傲之傲;安分守己卻能力平平的尋常武林人卻是連生存業已艱難;那麼四處雲遊、瀟洒不羈的隱士能否笑傲江湖

對比郭靖那樣捨身赴難,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大俠,令狐沖則不是大俠,他是天生的不受羈絆,屬於陶潛(陶淵明)那樣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隱士。

一懷心事,半生掙扎,路在前方,心在彼岸。

黑木崖上,當任我行擒拿恆山派弟子以脅迫令狐沖加盟日月神教時,令狐沖並不似尋常正派弟子以邪教為由拒絕,而是說:「我決不願加盟神教,什麼『千秋萬載,一統江湖』,什麼『文成武德,澤被蒼生』這些肉麻話,我聽了就要作嘔。」任盈盈回應道:「我知道,所以我從未勸你一句……」。

令狐沖和任盈盈是在追求著「笑傲江湖」的自由自在。

彈一曲,禪心雲水,月貌花顏。

此二人對權勢無欲無求,可謂隱士無疑,但,細細推敲,他們本身也脫不開政治地位,更離不開其非凡的武藝。

一是來令狐沖本是華山派首徒,還曾任恆山派掌門,任盈盈本是日月神教聖姑,教主任我行的女兒,還繼承過教主之位,即便均已拋卻,仍不能忽視其江湖影響。

二是令狐沖的獨孤九劍已是無敵,任盈盈的也有絕技在身,這些都非尋常隱士所能及。

天地為幕,雲海為障,重門深掩,不見仙蹤。

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衡山派劉正風、日月神教曲洋以音律相知,視對方為知己,想要金盆洗手,遠離江湖紛擾。而左冷禪企圖成為武林霸主,容不得一丁點可能性的威脅勢力,他借口正邪不兩立,逼迫劉正風誅滅曲洋,而劉正風寧可自殺甚至被滅門,也義不相負,曲洋亦未相負。

二人臨終前在荒山月夜琴簫合奏:

水湄之上,誰家的輕舟上有人輕拂琵琶,拂落十里長亭繁密的桂花,那屬於漂泊旅人的曲調,如今聽來卻有分契合心意的觸動,如心上被誰的纖指撥了弦,長調如水流,共鳴聲聲。猶記當年初見。

忽聽瑤琴中突發鏗鏘之音,似有殺伐之意,但簫聲仍是溫雅婉轉。過了一會兒,琴聲也轉柔和,兩音忽高忽低,驀地琴韻簫聲陡變,便如七八具瑤琴、七八支洞簫同時在奏樂一般。琴簫之聲雖然極盡繁複變幻,每個聲音卻又抑揚頓挫,悅耳動聽……琴簫之聲又是一變,簫聲變了主調,那七弦琴只是玎玎璫璫的伴奏,但簫聲卻越來越高。令狐衝心中莫名其妙的感到一陣酸楚,側頭看儀琳時,只見她淚水正涔涔而下。突然間錚的一聲急響,琴音立止,簫聲也即止住了。霎時間四下里一片寂靜,唯見明月當空,樹影在地。

雖幽婉凄涼,意境卻曠達舒朗。

光明如許遠在天涯。手指手勢輕柔如穿花,又或是人間四月天里流過碧草的溪水,清澈悠悠從指間瀉過,又或是郊野高樓之上的簫聲,渡越關山悠悠拂到知音人的耳邊,從感覺到心靈都起了震顫,瀲灧的,熨帖的、溫存的,落花般的手勢,種花般的心情。

得一知己,可以無恨,二人高風亮節的品格令人折服,但其仍不能擺脫權力的控制,自由的代價就是隨時死亡。

若求自由,也需要一個正義的江湖。可惜,曲洋劉正風在的江湖並不是。

日月不昭,人心不寧。

幾千年來的政治鬥爭,戲碼不斷在歷史上重演,呈現的人性亦未有大改。在不正義的江湖中,無論是政客還是隱士,都不得笑傲於江湖。結尾處,正邪兩派新任掌門均非利欲熏心之人,但又怎料將來

「清風笑,竟惹寂寥,豪情還剩一襟晚照!」一曲《滄海一聲笑》,蕩氣迴腸……風動垂雲簾,滿一壺月色纏綿,推杯換盞,風月看遍。

那麼,政客們口口聲聲言之必稱的政治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要有政治學?

※居廟堂之高※

都有翻雲覆雨手,都有千絲萬縷謀。

政治學究竟有什麼用

對弈九天星宿探雲霧深淺。

政治學有三個研究路徑:政治哲學,旨在應然性(就是應該是怎麼樣的意思,比如,因果關係)建構;政治社會學,旨在實然性解釋(是指事物實際上就是這樣的,但不同於有合理性和客觀性等性質的現實性),比如實證性的政治科學研究;公法學,旨在把應然落實為一種制度安排,從而規範各種實然存在,即,把應然與實然通過一種法律制度連接起來。

政治哲學要處理的核心問題是什麼?為什麼要對人民這一概念進行理論性建構

仰流雲,俯川澤;風盡起長歌,八荒煙火澤。

現代國家的正當性敘述,都是人民主權論的結構,人民就是終極立法者。

進行理論建構,就在於必須為國家找到終極立法者這個正當性支點。

月上中天,取一抔陳年煮雪,觀這溫釅人間。

如果「人民」這個共同體沒有通過政治哲學的敘事被構造出來,則正當性所要匯聚的點就沒出現,也就是說,國家仍未進入法律狀態。這種狀態下,即便這個國家有著法律的外觀,但內部出現矛盾時,以規則決勝是小概率事件,以力決勝才是大概率事件。

人在草木間,以茶洗心,以茶入道。

在這種以力決勝的環境中,社會性原生的共同體,也會被暴力的環境給各種扭曲甚至消滅;因此,政治共同體的打造,是社會性原生共同體能否健康存續的一個宏觀條件。

橫玉笛,倚危闌,花開花落兩悲歡,壺中天地乾坤外,夢裡身名旦暮間。

人們在討論政治學問題時,為什麼會出現各種誤解與爭議

政治哲學本身有很多流派,同樣的概念,在不同流派中的意義有著微妙但非常重要的差異;另外,這些概念也存在於政治社會學和公法學,其涵義的差異更大。

因而,種種差異帶來了誤解,很多爭議也由此而生。

茶心禪心掬捧清風作伴;看水是水看山是山,彼見是我身我見亦然。

為化解爭議,我們不得不追根溯源,分析爭論各方在運用概念時,究竟是在何種問題、何種意義框架當中使用的,之後的討論才會更有生產力。

為什麼要進行政治學反思

易筋洗髓,處處皆可棲,無處不心安。

在人類對於秩序何以可能的知識探索中,政治學具有基礎性地位。

根本上來講,政治學是研究人類秩序何以成為可能的學科,而秩序的生成,便有著前述的應然、實然、連接應然與實然的制度安排等各方面的問題與場景需要思考。

舉個小栗子——地緣政治(劃重點啦啦啦。。。不專業代課老師的「專業」操作

伊斯蘭教做大的秘訣何在(地緣政治範疇)?

塵世間三千繁華未落,哪一種奪了魄……

伊斯蘭教,起源於阿拉伯半島,其擴張基本發生在人類信息交流極為不便的古代,卻在短短百餘年間便橫掃歐亞非,一舉成長為世界級宗教。而就其影響力而言,西至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葡萄牙),北至金帳汗國(俄羅斯),東至中國的西域,南及馬來半島、馬來群島(馬來西亞、印尼),都曾是(大部分現在仍是)伊斯蘭文明的勢力範圍。

在當時落後的文明發展水平下,一個宗教文明體系,竟能覆蓋如此廣闊的區間,伊斯蘭教的魔力讓人瞠目結舌、驚嘆不已。

草蛇灰線伏延千里的局……冥冥鬼神之筆,作畫血色江山……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伊斯蘭的擴張,並不是以拓荒者的姿態進行的,它始終是與當時的世界主流成熟文明正面交鋒,或逼退,或取代,可以說,伊斯蘭教是生生從文明體系的列強夾縫中野蠻成長起來的:

在北非和伊比利亞半島,他們驅逐了天主教;

在小亞細亞,他們壓制東羅馬的東正教;

在中西亞,他們徹底取代了襖教(波斯原生宗教);

在印度河流域與孟加拉,他們取代了印度教;

甚至在與伊斯蘭發源地極遠的中國西域,也成功取代了在當地已有一定積累的儒教和漢傳佛教。

紅塵蒹葭, 高台醉卧;錦歌萬里, 指尖繞墨。

中世紀所有人類主流文明,為什麼都曾不同程度的敗於伊斯蘭文明

有偶然性,更是其必然性。

1.偶然性。

在《地緣政治50:伊斯蘭教是為什麼會出現在這世界上》一文中,對穆罕默德創教時期的時代和地緣背景曾有介紹:

佔據中西亞的薩珊波斯帝國,與佔據東地中海與小亞細亞半島的東羅馬帝國長期爆發戰爭,使得地中海—小亞細亞——兩河流域——東方的傳統商路中斷,商人們不得不另闢蹊徑,開發出東地中海——西奈半島——紅海沿岸低地——東方的變通商路。

慢品人間煙火色,閑觀萬事歲月長。

紅海沿岸低地呈南北長條狀,各部分除了緊挨著的地區,與板塊內其他地區都交流不暢,天然存在分化的危險;經濟模式上,傳統的紅海沿岸是農牧混雜,相互間的交流需求不高,所以,也沒統一的需要。

但,商業改變了一切,商業天然的連通屬性打破了紅海沿岸一直以來各自為政的政治格局。當通過商業獲得的利益,遠遠大於傳統農牧業後,紅海沿岸的內部政治、文化整合便水到渠成。

反彈琵琶:風吹沙粒鳴,又見繁華景;掠影隨光現,和光動人心。絲竹和韻綿,音律入雲天;殊妙琵琶舞,見念嘆千年。

整合後,紅海沿岸的阿拉伯人勢力以及伊斯蘭文明體系,迅速對外擴張,奪取了阿拉伯半島中部和南部的全部荒漠化地區。之後,攻佔以兩河流域為核心的新月沃地,以及伊朗高原。

2.大勢所趨(歷史必然性)。

信因果,在真正的因果面前,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以前波斯和歐洲人在西亞打了一兩千年,阿拉伯人無機可乘,為什麼現在卻突然可以了?

人類文明發展水平的提升。

中世紀雖依然是農耕社會。但,歐亞大陸普遍進入文明社會已有一兩千年。一方面,生產力提高,人類征服自然的力量加強,交通工具和設施進步,商業流通成本降低;另一方面,人類社會財富總量的增加,歐亞大陸的財富積累大大增加,富人們更有慾望,也更有能力消費來自遠方的「奇珍異寶」。

商業需求增加,商業成本下降,商業蘊含的價值大幅提高,商人們有強烈意願開通紅海沿岸的新商路,因而,阿拉伯人從中獲得了足夠的滋養。

股股清泉,汩汩泓流,用時代的華表為之獻彰,用歲月的琉璃為之屏障,用時空的玲瓏為之圖章。

商業促進了阿拉伯人的內部整合,伊斯蘭教令他們獲得了屬於自己的意識形態體系,而伊斯蘭文明體系又是商業催生,因此,最大程度的謀取商業利益,符合阿拉伯和伊斯蘭的利益。

當物質和精神力量都已強大,擴張勢在必行。

商業擴張路徑

對阿拉伯和伊斯蘭來說,最大限度謀取商業利益,要做的無非就兩點:第一,儘可能的打破阻礙商業的藩籬,將商路控制在自己手中;第二,獲得最便捷,性價比最高的商路。

當時來看,地中海——小亞細亞——新月沃地——伊朗高原的傳統商路,性價比最高,卻因東羅馬和薩珊波斯的戰爭受阻。

因此,阿拉伯和伊斯蘭要獲得更大的利益,甚至,出於自保的目的(若東羅馬與薩珊波斯不打了,傳統商路一恢復,阿拉伯民族就會被打回原形,伊斯蘭文明也會衰落瓦解),必然要掌控傳統商路,這也決定了他們必須北上。

人生實如鐘擺,在痛苦與倦怠之間徘徊。具有偉大心靈的人,相對於他的心靈來說,永遠是王。

歷史上,波斯人控制的新月沃地和伊朗高原,地緣實力遠在阿拉伯人的荒漠綠洲之上,中西亞也一直是波斯人壓制阿拉伯人。即使有時波斯人衰落,還有來自東地中海的歐洲地緣勢力虎視眈眈——希臘、馬其頓、羅馬、東羅馬,總之,要麼波斯人,要麼歐洲人。

爭霸之刀揮起,落下,剎那穿越蒼莽大地,劈裂萬里疆域……

但,此時,不僅歐亞兩大地緣勢力多年火併,兩敗俱傷;阿拉伯人也在獲得了新商路的滋養後,實力大增。此消彼長,命運垂青,不僅薩珊波斯被阿拉伯人消滅,東羅馬也被阿拉伯人打的無力趁火打劫,連原先在亞洲和北非的地盤,也被阿拉伯人佔了大半。

商業造就了阿拉伯,打破了歐洲和波斯的壟斷,戰勝波斯,驅逐東羅馬,成為中西亞的王者。

王者的物質基礎與意識形態體系

阿拉伯,這種王者,與之前的王者,有著截然不同的物質基礎。中世紀的人類文明發展水平已能支撐相當規模,相當距離的商業貿易。人類的商業交流不再僅僅限於某一區域地緣板塊,而是除極寒北部外的整個亞歐大陸,以及北非。

走過這樣一條路,需要勇氣。走完這樣一條路,需要運氣。

而在古典時期,一是商業的能量不夠,所以不管歐洲和波斯怎麼打,阿拉伯人都只能臣服於二者間的獲勝者,然後老老實實在沙漠里與天地戰鬥;

二是利益驅策的動力不夠,地緣關係越疏離,控制的成本越高,收益越小(sha頭的買賣有人做,賠本的買賣沒人干,就是這個道理)。

長天月滿,仙山夢短,誰自夢想深處走來,飛白霧,駕青鸞?

商業之中,渠道為王。

阿拉伯興起的時代,歐亞大陸整體商業鏈條所蘊含的巨大利益,使擴張的收益遠勝以往(只要擴張方向是與商路走向吻合,那即便支出浩大,商路帶來的收益也能彌補)。因而,阿拉伯成了橫跨歐亞非的超級大帝國。

但,限於實力和地緣關係,阿拉伯雖最終沒有完全征服中國、印度、歐洲這三個亞歐大陸上最重要的農耕文明,卻掌控了他們之間的所有交流通道

簡言之,中世紀三大農耕文明的內部經濟交流仍由各自掌控,但對外交流卻必須經阿拉伯之手

風起於九霄之上亦生於青萍之末,在轟轟烈烈用「商貿」刀鋒卷過天歐亞大地的同時,也在以另一種方式進行著政治思想民心臣意的蠶食和侵吞,文武之道,剛柔並濟,政治亦如八卦圖,陰生陽及,生生不息,在具有豐富政治經驗的完美布局和圓轉手腕下,政局在極短時間內,基本實現了最平穩的過渡。

世界級宗教的誕生

伴隨著阿拉伯成了中世紀各文明間商業貿易的壟斷渠道商,伊斯蘭也獲得了成為世界級宗教的絕佳良機。

一曲杏花潤煙雨,三千勁旅舞星闌。

伊斯蘭是阿拉伯的原生文明體系,獲得了阿拉伯人的天然尊奉。但,更重要的是信仰的價值體系,否則,未必能保證伊斯蘭會隨著阿拉伯的擴張一道崛起。

例如蒙古,雖然成吉思汗的子孫也建立了一個規模空前的超級帝國,但,蒙古的原生文明體系卻並沒有隨之普及。西進的蒙古人後來紛紛伊斯蘭化,挺進中國的蒙古人,漢化程度也不斷加深。

歸根結底,文明體系終究是為現實利益服務的

蒙古人的原始宗教體系僅能適應蒙古高原這個自然條件極端惡劣的特殊地緣環境,擴張到其他地域,無法助蒙古政權維持統治,被拋棄也就成為必然。

而伊斯蘭教是商業催生出來,具有極強的商業基因。同時,紅海沿岸低地的地緣環境,決定了伊斯蘭對農牧生產體系也有一定的兼容性

風卷了華堂高檐,雪漫了玉闕金宮;三萬里天地一口鐘。萬物懵懂,身在夢中。

與之契合的是,阿拉伯帝國本身就是以商業為紐帶維持,需要一個商業基因極強文明體系。而以商業為主,以農牧混雜為輔,中西亞和北非的地緣經濟條件與伊斯蘭高度契合

物質基礎意識形態體系高度融合,使伊斯蘭在阿拉伯帝國的政治扶持下迅速壯大,成長成為與基督教、儒家並立的人類古典時期三大主流文明體系。經過約100年的擴張,阿拉伯人的國家成為地跨亞、非、歐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軍事大帝國,中國歷史上將這個龐大的帝國稱為「大食」。

扶搖直上,步步生連,九萬里橫渡,如畫江山。

後來,隨後突厥人、蒙古人、波斯人相繼興起,阿拉伯帝國衰落,伊斯蘭世界也因此四分五裂,再未統一。

遙寄耿耿星河,年年鐘鼓。

懵懂無知的小結

為什麼政治與軍事也總是相伴而生?「邀四海之朋友,戰天下之豪傑」我們所認識的軍事是真正的軍事世界嗎?

相關文章,詳見:一劍在手,不謝風流:笑傲江湖(廟堂)者誰?無情政客,抑或不羈隱士? 或者 青水:「邀四海之朋友,戰天下之豪傑」(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風雲起,滄海怒,只為一首天下長歌


謝邀,中國自大一統封建王朝建立以來,江湖努力全部遭到鎮壓與排擠……。封建王朝強勢時不允許有武裝能力得團體成規模,採用鎮壓與收編方式消除瓦解。著名漢代任俠孟劇郭解被朝廷清除。宋江被收編,方臘借摩尼教起勢,被鎮壓。狼牙教被宋太祖鎮壓,白蓮教被鎮壓……

當封建王朝弱勢,亂世破碎時,江湖努力則被各大軍事勢力利用與拉攏瓦解,瓦崗寨就分崩離拆,元末借明教起勢得集團被朱元璋收攏,小明王韓林兒被淹死……

近現代江湖勢力青紅幫,投靠了反動集團充當鷹犬走狗,站在人民大眾得對面……


謝邀,這得分人,在古今帝王將相以及為了仕途孜孜不倦的人眼裡,廟堂之高,高於一切。而在老莊武墨們的眼裡,廟堂又不值得一提。對於普羅大眾過的是江湖生活,心裡卻惦記著廟堂之高,這跟我國主流文化有關。在我眼裡,無論是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只要做到無愧於心,無愧於人,好事多做,壞事遠離就好!


打黑除惡專項活動了解一哈


以前看的一本鑽石乞丐裡面有首打油詩,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原創,現摘抄如下:

詩詞歌賦文章,不會。

金磚銀瓦富貴,受罪。

修仙得道成佛,太累。

王侯將相公卿,啊呸!

廟堂再高,入不了我的眼。要知道匹夫一怒,血濺五步,天下素縞。孺子帝里有句話,皇帝的權利在千里之內,五步以外


高不過啊,窮文富武,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古代有錢的不都是國家體質里的


小說里才有江湖,現實里只有廟堂,哪有江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