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宣紙上寫毛筆字總會多枯筆畫,加點水又會發,請老師指點!


首先,從筆考慮 如果你用的純羊毫,那可能會造成寫快了筆散開出現飛白的現象。建議用狼毫或兼毫類的筆。不過筆的影響相對較小。

然後是墨,如果你用的是一得閣之類的膠比較重的墨,會很不好寫,也就是會滯筆,不順暢,很乾枯,加點水又會洇,這樣的墨是不適合書法的,建議用紅星等日本法的輕膠墨,更流暢好寫,有條件的也可以研墨。

最最重要的,是紙,盡量不要用生宣!用半熟的紙,潤而不洇那種,古人是沒有生宣的,寫的字也都很小。生宣吸墨強,墨稀了會很洇,墨幹了又會很枯,總之,生宣是非常不適合一般書法的紙,有些特殊風格或許會用生宣。生宣用來畫山水倒是不錯。

練習的話,可以用毛邊紙一類的竹紙,創作的話,普通半熟宣,煮錘,豆腐宣,蠟染,粉彩等各種加工紙都可以用,盡量不要用表面很粗糙的紙,會產生不上墨而導致枯筆的問題(可以看看祭侄文稿)。


你用的應該是生宣。其實枯筆也是一種韻味。寫行書或草書可適當多加點水,寫楷書應少加或不加水,逐步摸索規律吧。書法的各法中如筆法墨法……等也包括水法。


以前開店賣過筆墨紙硯,你的紙是生宣,下次去買要挑半生熟或者七分熟的,比如豆腐宣,或者純手工蟬翼毛邊紙,另外,四川產的機制毛邊一般也不會太洇,跟你筆的水墨比例有關係


墨濃時寫慢點,墨淡時寫快點。生宣洇,換半生熟的紙寫。


寫完字之後可以用紙去吸乾水分 防止一直擴散 還有就是控水的問題了 多練習 初學可以用半生熟 或者是三分熟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