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很严格,因此价格成本也会上涨,而我们国内的天天特价、99包邮很受大众喜爱,国内的价格战太厉害了,国内大数人都喜欢价格低而且质量正常就行,只要不是太差。还有就是有些人一言不合就差评,而国外人群更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


我觉得亚马逊中国认认真真的做好代购才是王道。不要损耗自己的信誉真假掺著卖就行。

消费升级是切切实实的,消费升级不是无脑买死贵的东西,而是更愿意消费贵一些但是有品质的东西。手机市场就能看出来。价格为什么往上走,因为人民群众开始喜欢你贵一点,但是功能更好。

而无论京东还是淘宝,由于在蛮荒时代包括现在,都有假货掺著卖的情况发生。这种信用很难建立。

亚马逊使用美国标准,好好搞海外购。我觉得能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有很多公司都喜欢什么都做,期望自己能够独占所有市场,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就像淘宝把假货和山寨货扫地出门之后,不代表这个市场不存在了,而是潜入了地下,直到拼多多把他们从地下再一次拉起来。

淘宝为什么要把这块市场扫出去,因为你想要一些东西,就要放弃一些东西,任何组织都不可能所有市场都得到。

亚马逊如果认命,不要想著对标淘宝京东,什么市场都要占。而是专门盯著已经升级的中产,把资源投入到海外购上,而不是现在看到在自己网站上什么卖的好官方就去卖。是可以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因为他天生有一个优势,就是信任优势。至少正常人不会认为美国亚马逊敢卖假货。这个优势在消费升级的时代真的非常大,也不用担心自己海淘的产品被快递公司搞没了,无非多交一些进口关税,但是还是比国内同品质的东西便宜多了。无论是京东的海外购还是你自己找的海淘,都敌不过亚马逊这个优势。

另外还有个优势,就是海外购的时候大家等得起。你是25天到还是23天到根本影响不大

而是如果专注国内市场,人家江浙沪一天到,京东是到处物流中心,很多东西上午下单下午就到。你亚马逊一送就两三天,体验差很多,如果专注海外购。送货时间的影响可以大大降低。

想一想你通过亚马逊网站转到亚马逊美国买奶粉,和在京东海外购买奶粉。你觉得哪个更让你放心。

可惜了,亚马逊中国老是想做成一个淘宝或者京东。

————————————————

更新一下,昨天的新闻,亚马逊这就开始了,砍掉了中国电商业务,重点在海外购全球开店kinde更新一下,亚马逊这就开始了,砍掉了中国电商业务,重点在海外购全球开店,kindle 云业务。稳准狠!!


2018年9月4日,亚马逊市值曾高达10024亿美元,成为继苹果之后全球第二家市值破万亿美元大关的科技企业。十几年来,虽然亚马逊在全球不断疯狂扩张,来势汹汹,想「吞掉世界」,却始终拿不下中国的电商市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亚马逊在中国渐渐没有了存在感呢?

本土化能力不及格

亚马逊在美国市场推出的Prime会员服务很成功,根据公开数据,2015年全美成年人口大约为2.46亿,而当年亚马逊的Prime会员用户达到了成年人口的两成,这意味著亚马逊Prime会员服务已经覆盖了全美超过46%的家庭。

这让亚马逊尝到了甜头,于是,2016年10月,亚马逊开始了新的尝试,将Prime会员服务带到了中国,希望能把数百万海外商品卖给中国消费者。每年交纳288元会费,就可以享受免邮服务。

https://www.amazon.cn/b/ref=z_cn?node=1983204071 (二维码自动识别)

不过,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这并不具有吸引力,中国本地的电商淘宝、拼多多几乎都是无门槛免邮,其他一些电商满69或99免邮也很容易达到。因此,将近300元的会费让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放弃选择亚马逊。

2017年,亚马逊全球Prime会员人数超过1亿。但直到现在,亚马逊都没有披露过中国Prime会员的数量。可见,付费会员的发展可能并没有亚马逊中国设想的那样好。

另外,亚马逊的网站设计也不够本土化。亚马逊全网的产品信息,包括功能介绍几乎都是延续国外的网站风格,采用图片+简单文字的形式,并不具备产品的视频介绍功能。但是,近两年来,视频广告及宣传越来越重要,这已成为中国本土电商们最看重的一点。根据中国消费者的习惯,说明书式的产品功能介绍不如视频演示更容易让人理解与接受。

亚马逊中国网站截图

因此,亚马逊若不能尽快将自己融进中国画风,根据消费者的习惯作出改变,那么在本土竞争者不断加势下,前行道路可能将会愈来愈难。

竞争势力不断崛起

进入中国市场14年来,亚马逊中国并没有像想像中以气吞山河之势去占领中国市场,反而在华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传闻说亚马逊是在等中国消费者成熟,等中国电商市场变得理性,等消费者对亚马逊品牌的认可。

可是市场不会滞留不前,在亚马逊中国等待的过程中,国内电商企业们兴起了,并且势力不断壮大,阿里巴巴和京东就是最直接的例子。

根据今年9月的艾瑞数据统计,亚马逊中国的月度独立设备(该月使用过该APP的设备总数)为173万台,而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淘宝的月度独立设备数量达到了62927万台,京东为22496万台,后起之秀拼多多也高达25892万台。

由此可见,在中国本土电商的竞争挤压下,亚马逊在中国电商市场难掩落寞。其中一大原因还是其延续美国总部的战略,广告的投放不多。这与国内竞争对手们广告促销「连天响」的战线相悖。在目前的中国市场,各种节日的促销以及会员日的优惠等等都是电商营销的好机会,而低调并不见得会吃香。

其实这样的结果对今天的消费者来说并不惊讶。因为在市场不断更新与迭代的情况下,天猫与京东已经站稳电商第一梯队,唯品会及各种海淘电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比如网易考拉海购等),各方势力的生长都让亚马逊感到了爬坡般的吃力。

尽管亚马逊已经闻名全球,但是,亚马逊中国若继续执行从前的战略,不对自身的商品、设计、营销战略进行本地化调整,不重视对手在市场的排兵布阵,估计最坏的结果真的会要「凉凉」了。


前东家是亚马逊的服务商,19年之前逢年过节发放亚马逊中国站的购物卡。

我记得2019年1月份时候,公司开年会,我们深圳的要去杭州,提前查了下杭州的天气,有点冷,就打算用之前发下来的300块购物卡买件厚衣服。选了很久很久,选了一件Nike Pro的长袖紧身衣,加厚款的,打算当秋衣穿。等了一个星期,卖家还没发货,忍不住打电话问卖家什么情况,怎么还不发货。卖家那边先是客服接电话,但是她不明白是什么情况,然后换了经理,经理愣了一下,说他们忘了自己还有亚马逊中国站店铺了....那上面的产品是3年前上架的,早就没有库存了,没办法。经理加了我微信,然后在京东上给我买了件同款的寄给我了,这种购物体验,神奇........

亚马逊进了中国才发现,补贴跟本拼不过阿里京东,也从来没想到有刷单能一夜之间刷到排行榜第一的玩法。

整个公司从来没有什么有实权的华人中高层,中国区不断扩招的是各种招商和业务人员。

虽然落地了中国市场,但依然不接地气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