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有一個塑料模型,要製造出模具需要經過這幾個過程:

1,需要拿你的模型去抄數,也就是所謂的3D掃描,把產品的外形掃描成一個3D的文檔,一般存成xt,igs,stp等格式,這幾種格式用常用的3D軟體,如UG,PROE,SOLIDWORKS都能夠打開,抄完數以後檢查3D圖檔中的尺寸和你的模型是否一致,一般都會有小小誤差,在能接受的公差範圍內即可。

2,拿到3D圖檔以後開始做產品分析,主要分析產品的結構開模具時能否順利脫模,有無倒扣,脫模斜度是否足夠,膠口開在哪裡,是做成冷流道還是熱流道,確認這個3D圖不會再有改動以後,用3D圖轉一個2D的檔,做產品圖,各關鍵部位尺寸,公差都要有標註。等模具開好,產品做出來以後,就以這份2D圖檔為依據來做測數報告,以確認做出來的產品和原始模型的尺寸是否相符。

3,經過前面的步驟,現在畫2D的模具結構圖,結構圖會清晰的展示模具的整體結構,模具結構圖完成就可以3D分模了。依照2D來進行3D分模,3D分模完成以後,再就把各個部件逐一拆成散件,由3D圖轉成2D圖檔分發到車間做模師傅手裡。3D圖檔要發到數控加工部門,那裡的CNC編程員會把模芯,還有模具開框的走刀程序編出來輸入數控加工中心。

4,根據收到的圖紙,模具車間的師傅就開始加工模胚,鑽運水,頂針孔,螺絲孔。模胚一般是買標準的,LKM的最常用。

5,等到全部加工完以後,就開始把所有部件組立起來,組立完以後要飛模檢查模具合部位是否配合良好,配合不到位的地方還需要修理,等到合配OK,就可以上成型機試模了,第一次試模叫T1,第二次T2,依次類推,一般試3次就會OK,除非模具結構特複雜或是實在做得太爛了會試很多次,每次試完有不合格的地方都會檢討改善,修理以後再試。

6,試模OK以後,模具就合格了。

從塑料模型到模具的步驟就這些。

正常過程:

塑料製品材料選擇,據其形狀合理選擇模具類型,

分型面選擇,

製品製造模具總體結構,反復論證可行性,隨後製造成型零部件型芯,型腔,(凸模凹模),選擇模架,合適標準件

----------還有下相關環節-----------

確定塑料總體功能及選定總體方案產品構思及幾何造型 (各種幾何造型軟體CAD)分析計算優化 (各種分析計算機軟體)

設計圖 (計算機繪圖軟體)

設計評價 (設計評價及電子排班軟體)完成塑料
先根據產品模型做模具圖檔,然後加工製造模具,需要用到傳統加工和現代加工~如數控機床 放電 線割等等,模具做好了,需要把模具裝在成型機上 就可以大批量生產了

先佔個坑 等會下班回去答 如果還有網的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