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我自己。

本絲88年做互聯網、已婚。家庭收20多W每年包含公積金 (我和老婆)。 準備離開北京原因有以下1、北京買房無解。 我和老婆都是屌絲家庭,沒有條件拿出來幾十萬給我們首付。

身邊的朋友也借不到太多錢。

  回我們西安湊個首付不難,而且月供才2K多。  北京的話基本月供1W、同樣80平米的兩居室。 攢錢太難了,婚後用錢的地方太多了。2、租房問題。《租房住,經常會搬家的父母,如何解決小孩找不到固定玩伴的問題?》 現在租了一套3300塊錢的兩居室,房東最近說要漲700租給中介,又要考慮搬家了。為什麼租兩居室?老丈人、丈母娘冬天在東北沒事就來北京了。東北都是獨生子女、你懂得。3、北京搖號無解,從小就喜歡車,就想上下班開車。要求不高,能有自己的比亞迪F0或者長安奔奔就好了。北京搖號永遠無解。 單位在CBD的免費停車位咱都沒能力用上,哎鄙視一下。4、互聯網的工作流動性其實挺大的,身邊的人經常換工作,沒有交往太深的朋友。有時候覺得自己圈子太窄了,不是性格的問題,而且北京太大,朋友之間見面費勁,時間久就淡了。 回西安同學朋友沒事還能出來玩玩,比較開心。


可以不要臉的說一句:我一直享受孤獨。可是最近快享受不下去了...

我的觀點可能有點獨樹一幟,」會回三四線城鎮成為趨勢,但不是潮流「。

原因如下,大家看對不對。

一線城市冷酷無情,優勝劣汰充滿競爭 不了解別的城市,只說說北京。

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2萬人,下降0.1%。這是北京常住人口自2000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看過一個報道,關於自來水廠的一個報道,北京的自來水廠供應量大概是2000萬。這一對比,還有100多萬人怎麼辦呢?

消滅城中村和隔斷房

史各庄的城中村和通州的隔斷房我都住過,前者髒亂差,各種污水溝,破磚瓦,在我那裡你總能聞到一股子臭味,當然冬天好些夏天最重。在說隔斷房,隔音不好,改變房屋布局,容易滋生火災(曾經被大媽強制驅逐過,就是這個原因)

城中村要改造,說白了,把那些二層、三層、四層、五層小樓都要消滅掉。隔斷房全部拆掉,回歸到房子原本模樣。

那衍生出來個問題,房子消滅掉,這部分人呢?何去何從,這部分人,難道不知道環境不好嗎?只是沒錢租更好的地方。所以,他們大多的去向,塵歸塵,土歸土,回歸故里。這是不可抗力因素裹挾的,無視主觀意志的選擇。

再說一點,大城市化的趨勢勢在必行,擠壓鄉村人口,鼓勵農村包圍城市,帶動城市入住率,為房產接盤。當然,另一方面看,美國不就是很好的參考對象嘛(有了很好的參照物,拿來主義再結合國情就可以這麼干),等城市這邊弄好了,再建設鄉村,什麼時候城市和鄉村差不多了。進程就告一段落了。

個人原因

本人在北京發展多年,打拚了很多年,從開始的職場小白到晉陞到了中大型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這些年的風風雨雨,只有體會過箇中滋味的人才明了。

一種是被動的裹挾回去的,另一種是主動選擇有意為之。

被動的裹挾回去,就像北京城要洗澡,泥總會被清理的。即使你本身不是泥,但被市場定性為泥。這部分人群在北京和在老家乾的活大概沒有太大區別,本身從事充滿著替代性的職業,自身沒有什麼核心競爭力,在大城市畢竟工資起點高,在靠著省吃儉用,能攢下錢來。

這部分人群北京城洗完澡就被剩在髒水里了。

他們不回去也沒有別的選擇,回去之後,依然從事著充滿著替代性的職業,只是工資變少了,不用想家了。整體幸福感不得而知。

另一種主動選擇回去。

這部分人群應該是很少,主動不選擇北京,退居家鄉或者二線城市繼續發展。他們回去的原因也許是高額的房價,也許是高昂的生活成本,也許是異鄉的孤獨......總之,雞肋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他們還是很勇敢的一批,拋棄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生活。

我認識的朋友來看,大多數是處於這一類的,房租增長了,那就開源節流。他們不會活不下去,但是活的幸福感也不多,非常符合國人自古的品質——逆來順受。而且,時不時的還能給生活來點小驚喜、小浪漫,衝掉周圍的不快。

而選擇和大城市拜拜的這批人無疑很勇敢,他們將來的選擇是打工和創業。

這裡要說一點,小城市的互聯網+行業依然處於朦朧期(我的城市是四線,好多行業互聯網的思維幾乎為0),這代表著機遇,同時也代表得到人們的認同非常難。需要付出更多的資源也許才能拓展客戶,打開市場,形成品牌。

所以,互聯網+本地服務這個項目任重而道遠,估計得00後畢業榮歸故里,那時候改觀互大一些。

互聯網真正改變的是那一批人,經營著虛擬商品公司,賣著虛擬服務。他們的產品無視地域限制,只要有網就能做生意,選擇小城市開銷成本更小,他們是最熱衷回歸的那批人。

綜上所述,我談的主要是大環境的政策,以及從職業發展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這兩點來看,回三四線城鎮會成為趨勢,但絕不會是潮流,潮流就像要堅守在大城市扎堆,而大多數人選擇三四線是無奈的選擇。


空氣差交通擁擠生活工作節奏快。

以上複製粘貼。我沒錢,回答完畢。
基本同上,北京3年最大的變化是,我發現我確實能夠耐得住寂寞。然後變內向了。然後掙得比老家多,但是依舊沒有致富。發現家裡朋友似乎過的很快樂。----------------分割線--------------------截至2015年4月15日,依然還在北京的公司工作。相同的是:同一個公司,同一批人,同樣的銀行卡不足5位數,同樣一個人吃飯、睡覺、擠公交地鐵,忙呀忙。

不同的是:已婚,一娃,二娃年底出世。

如今我已經做好未來1-2年賴在北京的打算了。老家朋友的生活水平需要我在北京年輕一輩子或許才能趕得上。好失落。最後:求致富真經!----------------分割線--------------------2016.01.29更新二娃出生,對於離開北京,基本只是空想,因為現實會讓我理性的留下來,沒什麼大的想法了,真的只是奔著下月肯定能發的工資。想想真可憐。到今年4月北京就滿五年了。不過仍不會有任何改變。但是老家家庭生活條件稍顯變好,以北京收入,能在老家的孩子基本想要什麼玩具都可以隨手買下,給妻子動輒幾百上千的衣服也暫時有這個條件,這是唯一的欣慰。

我從05年4月至2014年4月,在京9年。一直在互聯網行業混跡著。如果不是一次偶然,我想我應該會依然堅持下去。

10年在京購房,雖然不大雖然五環外,但已可以安身。在30歲時買了一輛車,天天跑在五環上,70公里單程的路程也未必磨滅生活之心。當然也見多了那種人車較勁的環境。我開的是外地牌的車,所以搖號也成了必須。在搖了25次之後,雖然兩倍機率,但依然遙遙無期。

以上的一切只是一個普通外來者在京生活的一般寫照。

13年底,公司體檢,查出甲狀腺有一個小腫塊,1.2平方厘米左右,事情不大,大夫說是環境污染或是工作壓力過大再或是睡眠不足所致,環境問題不用說了霧霾的影響所有人看的見,呼吸的到。工作壓力也確實有一些,但工作近10年,這都不叫事。睡眠雖然挺少,但好在嘗試睡眠質量尚可。

雖然以上問題不大,但突然我會萌生是否換個環境的想法(離開北京能去哪呢?)。14年2月,一日獵頭找上門,有個工作機會在南方,是否考慮。第一反映是拒絕,但並不介意聊一下。聊過之後,覺得工作內容和前景我個人比較喜歡,隨後與妻說,有個工作在南方,是否要去呢?她給了一個肯定的回答,想去就去吧。

思考了三天,與妻的想法一致,趁還算年輕可以試試新的環境和機會。

遂決定同意麵試,自此,一輪兩輪,offer到手的那一刻,真正要走了,要放下北京的生活圈朋友圈,開始工作交接與告別。面對身邊朋友的不解以及佩服說走就走的膽量,我只有笑臉以對。

北京已再見一個月,妻兒已至南方一周。雖然好多朋友會說我一個北方人不習慣南方的環境,但我在這三周來,真的覺得很好。

工資肯定會比北京高一些。年薪30個以上吧。

這邊租房比北京便宜很多,住在市中心的邊上,離公司15分鐘的腳程,還有班車,實際10分鐘吧。吃的方面,那就是特別喜歡了。這裡海鮮豐富,早茶文化深厚。人文,也是一線城市,但包容性依然是OK的。我,在廣州,雖然沒離開一線城市,但相較北京,已變化很多了。

-------------------------------扯遠了拉回來------------------------------

離開北京的最大原因,求變的心理,輔之工作的變動外加到南方旅遊的心態,帶著妻兒感受不一樣的環境可以對家庭生活有調節的關係。所以我離開北京了。


太多傷心事,需要到新城市開始新生活,與那些傷心事作徹底告別


我是第一次來北京是被在太原的公司外派,當然也是靠自己的努力爭取的,所以10年10月就來到了夢想中的北京,除了因畢業返校之後考研的的近一年(一月考研,次年的3-5月份會出成績以及調劑院校等)不在北京,其餘時間基本都在北京,粗略算也8年或是8年出頭了。目前打算再過幾個月就離開北京,等我離開的時候就8年多了,我所有青春的重要階段都是在北京渡過的~

其實,我離開北京的原因很簡單,第一是因為我在北京沒有家人;第二是因為我在北京上班時間太長;第三是因為我對於金錢的慾望不是那麼的大,覺得夠我自個兒花就可以,而北京更適合慾望明顯的人,尤其是對處於銷售行業的人來說更是如此;第四是因為我是女生。

如果我是男生我有很大的可能性會繼續留在北京,因為至少在這裡收入還可以,說不準再好好奮鬥個五年就可以在這裡安家了。但作為女生的我,想想還是打算回老家了,因為我確實把太多時間花費在了工作上,而女生的年齡是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做出離開北京的決定還是有很多無奈以及不舍,但是也感覺有點兒開心,因為我終於可以有點兒自己的時間了,至少我在老家上班的話,工作時長會比北京的短一點兒,但卻也面臨著工資收入大幅下跌的問題~(?_?)

縱然所述我離開北京最大問題就是作為大齡女青年的年齡問題


不讓養大型犬,一刀切。

狗在家不叫不跑不擾民,親人。半夜才遛,遇人躲避,在外從不松狗繩,及時鏟屎,疫苗齊全,還是會被舉報被處罰被抓狗的恐懼籠罩。

有抓狗隊,收了管理費,但見不到比如遛狗公園這類顯然有助於緩解人寵矛盾的寵物福利設施,也見不到官方的流浪動物救助行動(倒是有流浪狗撲殺)。可即使是這樣的「保護費」,溫順安靜的大型犬還辦不上。

理想中的管理:

(1)養狗上證像考駕照一樣需要培訓考核,從根源上杜絕不負責任的擾民養狗及遺棄行為。

(2)狗證收費中一部分作為公共環境使用稅收,用於支付在文明養狗的前提下還是存在的一定程度上無法避免的佔用公共環境和帶來風險的負外部性,以及用於支付管理成本,其餘部分應用於公共寵物福利設施建設,比如狗公園建設,以及流浪動物管理(指收容、絕育、再送養、以及最終安樂,而不是撲殺!),以及公眾宣傳,如犬種知識,以減輕因不了解帶來的人寵矛盾。需要定期透明公開狗證費款項去向。

(3)關於可養狗範圍,應該根據狗品種特性劃定範圍,比如規定不可養烈性犬,而不是一刀切不允許養大型犬(很多烈性犬並不是大型犬,而很多大型犬是性格溫和的工作犬,如金毛、阿拉斯加、拉布拉多)。理想情況下,甚至可以針對每一隻城市新養狗做個體性格評估和基礎訓練,達標後可進入城市社區,當然這需要更多成本,可由狗證費承擔。

很遺憾,以上的這些理想,沒有一條實現,也看不到變好的傾向。懶政的城市,容不下這樣的美好的城市,規則一邊倒,因為部分人的不喜歡就可以完全無視另一群人的需求,沒有中間妥協地帶。很不走運,我是汪星人,這次我剛好是規則不庇護的那一邊。

這不是我嚮往的城市的樣子,很失望,只能選擇離開。


我在北京交了五個男朋友三個有性功能問題 ……

一個90年大廠程序員身高181每天去健身房的肌肉男,不能勃起,分析是被前女友和大學同學綠了不自信

一個83年前時尚芭莎男編輯知名帥哥身高183外強中乾吃偉哥差點死了,第二天無法上班,我分析是被空姐模特玩廢了

第三個86年北京本地人所在行業知名創業公司ceo身高178 開賓士但是一身的病氣管炎焦慮症心臟病風濕,還能創業我覺得挺勵志的,走一公里都受不了,那事根本不用想,他還跟我處對象我覺得他在耽誤我。

我受到了打擊離開了北京。

我覺得我這輩子有個願望,餘生致力於推動中國男子強制服兵役政策落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