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有證據證明?視頻照片都行。


自家養的 沒事就出來溜溜


參考資料:馬小星:《龍:一種未明的動物》 聖經等

在中國,「龍」的形象和傳說已經滲入到中國人的文化、社會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皇宮裡的雕龍、元宵節舞龍(舞龍燈)、二月二龍抬頭、端午節龍舟賽,還有龍的繪畫等等,都與中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

幾千年來,龍已經成為中國人傳統精神圖騰的重要組成部分,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龍」已經成為中國和民族的主要象徵之一,被部分國人當做神靈來崇拜。

我們會發現,雖然「龍」在中國無處不在,但卻又是那麼地撲朔迷離,「龍」似乎只停留在傳說和想像中間,許多人想當然地認為,龍作為一種可以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的超自然物種,在現實中並不存在,是人們想像出來的產物,充其量不過是各種動物特徵的大雜燴。

但如果我們擺脫固有思維的影響,就會發現事情的真相簡直可以顛覆三觀。

首先,我們會發現,不管是在繪畫中,還是雕塑以及文學描繪中,中國人對於龍的描繪極其真切,也極富細節,比如頭大、有角、有須、有爪、有鱗,而且身長數十米,可以飛,也可以游泳,《說文解字》這樣描繪:「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明朝的《本草綱目·翼》這樣說:「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這種描繪的細節程度就像親眼所見,而不是想像出來的。

在中國的「十二生肖」中,其它如鼠牛虎兔都是現實存在的動物,唯有龍似乎並不在現實中存在,這並不合理。很有可能的是,在設立十二屬相的古代,龍是可以見到的動物,甚至比較常見,只不過現在很難見到了。

其次,如果我們追尋龍的起源,會發現龍在古籍裏出現的次數非常之多,讓人驚訝。在中國歷代正史中,記載的有關龍的事件就約有三百多起,其它類型的文獻更是龐大。中國注重傳統,注重歷史,將歷史記載當做國家和社稷的命脈,因此記載非常嚴肅,可能有時會略有錯誤,但基本的事實通常不會錯。

在歷史記載中,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在那個年代似乎龍比較常見,黃帝和大禹都有駕馭龍,乘龍而行的記載。在中國古老的經典《周易》中,龍以各種形態出現多次,如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羣龍無首、龍戰於野。

在《史記》中,記載了這樣一段: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後氏德衰,諸侯畔之。天降龍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龍氏。陶唐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受豕韋之後。龍一雌死,以食夏後。夏後使求,懼而遷去。」

這件事也同樣記載在經典《左傳》中。大意講的是在腐敗的夏朝孔甲做皇帝的時候,天上降下來一雌一雄兩條龍,有個叫劉累的,從豢龍氏那裡學了一些養龍的技術,就來為孔甲養龍,沒想到學藝不精,把一條龍養死了,劉累把這條龍的肉獻給孔甲喫,孔甲不知道是龍肉,覺得好喫,向劉累再要,劉累已經害怕地逃跑了。

從這段記載和更多的歷史典籍中,我們知道,在上古時代,龍是可以像家畜一樣被馴養的,但並不好養。還有專門的家族,例如豢龍氏,掌握了馴養龍,駕馭龍的技術。

如果這些還可以看做傳說,從有更詳細的歷史記載的年代開始,關於龍的記載就越來越多,越來越詳細了,有許多是目擊記錄,通常有許多人圍觀,下面列舉幾條。

[漢朝]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正月癸酉旦,有兩龍現於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西南)延東裏溫陵井中,至乙亥夜去。——《漢書五行志》

[東晉]永和元年(公元345年)時有黑龍、白龍各一,見於龍山,皝親率羣僚觀之,去龍二百餘步,祭以太宰。二龍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大悅,還宮,赦其境內,號新宮曰和龍,立龍翔佛寺于山上——《晉書·卷一百九·載記第九》

[唐朝]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六月丁亥朔,舒州桐城梅天陂內,有黃白二龍,自陂中乘風雷躍起。——《舊唐書·憲宗本紀下》

[清朝]康熙七年(1742年)七月,鹹寧有龍遊於縣署前,雨霽,不能升躍,市人系其頸以遊於市。六十年六月,金壇學宮前懸一龍,腥氣逆鼻,焚香禱之,騰空而去。——《清史稿》

[清朝]癸亥夏(1743年),高州之北墮一龍,里人多目睹之,姚安公令駕往視,則已乘風雷去。其蜿蜒攫拿之跡,蹂躪禾嘉二畝許,尚分明可見。——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卷五·灤陽消暑錄》

[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年)夏,有龍降於樂亭浪窩海口,寂然不動。蠅蚋遍體,龍張鱗受之,久而斂以斃焉,因覆以葦棚,水澆之。如是者三日夜,忽風雨晦冥,雷電交作,龍遂昇天去。——光緒《永州府志》卷十一

這些記載越到近代越詳細。以最後一條為例,記載了蒼蠅蚊子等,由於龍的腥臭叮滿龍的全身,龍張開鱗甲讓它們鑽到裡面,然後忽然關閉殺死它們。這已經是非常的細節的描繪了,很難編造出來。

如果這些古代的還沒有可信度的話,還有兩個發生在近代的目擊事件:

1934年7月初,遼寧營口在田莊臺上遊發現一條活龍,人們用葦席給它搭涼棚、挑水澆,數日暴雨後它消失了。看見者說它與畫上的龍模樣一致,有四爪和鱗片,嘴上兩個長須,大眼睛凸出,身長大約10來米。7月28日,據當時《盛京時報》報道:日一條龍在營口的天空降而升,弄翻三隻小船,卷壞日資廠的房子,九人死亡,掀翻停在車站的火車。後來8月8日,在距遼河入海口10公里處的蘆葦叢中,發現一具與傳說中的龍特徵一致的屍體,腥味遠飄,有雙角且是鹿角式的杈角,鱗片裝了兩大筐,死亡前聲音如牛叫。此事在當時轟動一時,全國各地的觀者絡繹不絕,導致去營口的火車票一時漲價。(據百度百科「營口墜龍事件」縮改)

1944年八月左右在松花江南岸,有發生一次墜龍事件,當時周圍村莊有數百人圍觀,留下了許多目擊記錄,其中最為詳細的來自一位叫任殿元的老人,他對龍的描述大致如下:

黑色的巨型動物臥在沙灘上,身長大約12米,直徑一米,尾長5米。頸比身子細,頭像小牛腦袋那麼大,呈方形,上寬下窄,前額上長了一個扁鏟形狀的角,像牛角。身體像東北的大馬蛇子(蜥蜴),很像畫上的龍,長著7、8根長須子,又粗又硬,嘴形又扁又寬,有30多釐米長。四個爪子深深插入沙子裏,小腿比年輕人的胳臂還粗,後腿以後的部份是尾巴,細但很長。它全身是鱗,脊背鱗鐵青色,肚皮和爪上的鱗粉白色,鱗片約有兩三寸大。身上氣味極大,幾百米以外能聞到,像魚腥味。村長組織村民搭起棚子,挑水給它澆水。當天下午下大雨,到夜晚變成暴雨。第二天一早,它已不見蹤跡,只剩一條深溝,沙子裏還留有濃烈的腥味。(任殿元《我所看到的黑龍》)

總結以上的目擊事件和記載,我們大致可以總計出龍的大致特徵:

身體就像巨蛇或者蜥蜴,十來米到數十米不等,顏色多為黑白金;

有四爪,每爪有五趾,掌多為紅色;身上有鱗片,像是魚鱗,可以張合;

頭上有角,有的像是鹿角,有的像似牛角,為雙杈角;

有尾巴,兩腮側有兩長須;

雙眼凸出,大而有神,似人之神韻,聲如牛嚎;

腥味極濃,瀰漫很遠,體氣參天;

能在水中游泳,無翅而飛,但偶有墜地,有時致毀船塌屋人傷;

多出現在暴雨大風、龍捲風等極端天氣中;

極端親水,常出現在江河湖海或者水井中,沒有水幾乎無法存活;

出現時極度吸引水族,尤其魚類,似為水族之王;

性格既可以溫馴甚至可以讓人靠近,一旦入水則有時變得暴烈。

以上的特徵,不管是古代的記載,還是現今的目擊記錄,都是令人驚奇的一致。而且,聖經上定的案子,兩三個人的證詞就可以認為可信,而龍已經被成千上萬的人所目擊,並記錄下來,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龍並非傳說,而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活在當今的世界。

無獨有偶,「龍」這種生物不僅在中國存在,在西方也存在。在形象上,西方有的龍的種類與中國非常相似,但大部分的龍都是那種像是美劇《權力的遊戲》裏出現的長翅膀會飛,會噴火的龍。這樣的龍在中國上古也應該有,三國張揖的《廣雅》提到:「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大禹治水就是騎著應龍。中西方龍的種類有差異,對待龍的態度也有不同。

既然龍這種生物在世界各國的文化和宗教中都出現過,那麼聖經提到了龍沒有?

新約聖經中,直接提到龍的地方有十三處,而且全部都在《啟示錄》中: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啟示錄12:9)

在《啟示錄》這段經文中顯示,大龍、古蛇與魔鬼是一體的,都是邪惡之物。這個與我們的直觀印象是相同的,如果把龍的角、爪、須去掉,就是一條蛇。而且龍會分泌大量的黏液,發出巨大的腥臭,這也是邪惡之物的象徵。

不過,《啟示錄》提到的「龍」,似乎是一種「靈」,那這種靈到底有沒有真實的動物去對應呢?通常情況下,天上的靈物會在地上有對應的實體,就讓我們回到舊約找一找。

在舊約提到了一些奇怪的生物:例如貝西摩斯(Behemoth)、利維坦(Liviathan)、拉哈伯(Rahab),這些都是古代極其兇猛的巨獸,有的甚至有我們前面談到的龍的特點。

「貝西摩斯」出現在《約伯記》40章,是一種非常「強硬」的巨獸,有點兒像當今的河馬,所以和合本聖經將它翻譯為「河馬」,但很明顯,它比我們現在的河馬厲害得多。

你且觀看河馬(貝西摩斯);

我造你也造它。

……

它大腿的筋互相聯絡。

它的骨頭好像銅管;

它的肢體彷彿鐵棍。

它在 神所造的物中為首;

……

在它防備的時候,誰能捉拿它?

誰能牢籠它穿它的鼻子呢? (約伯記 40章)

「利維坦」也出在《約伯記》41章,是神向約伯提到的另一種怪獸:

論到鱷魚(利維坦)的肢體和其大力,並美好的骨骼,

我不能緘默不言。

誰能剝它的外衣?

誰能進它上下牙骨之間呢?

誰能開它的腮頰?

它牙齒四圍是可畏的。

它以堅固的鱗甲為可誇,

緊緊合閉,封得嚴密。

這鱗甲一一相連,

甚至氣不得透入其間,

都是互相聯絡、膠結,

不能分離。

它打噴嚏就發出光來;

它眼睛好像早晨的光線(原文是眼皮)。

從它口中發出燒著的火把,

與飛迸的火星;

從它鼻孔冒出煙來,

如燒開的鍋和點著的蘆葦。

它的氣點著煤炭,

有火焰從它口中發出。

……

它以鐵為乾草,

以銅為爛木。

……

它如釘耙經過淤泥。

它使深淵開滾如鍋,

使洋海如鍋中的膏油。

它行的路隨後發光,

令人想深淵如同白髮。

在地上沒有像它造的那樣,

無所懼怕。

梵谷大的,它無不藐視;

它在驕傲的水族上作王。 (約伯記 41章)

「利維坦」有一點龍的特點,但不完全像,更像當今的鱷魚,因此也被翻譯成為鱷魚。「貝西摩斯」在聖經中只出現一次,但「利維坦」還在別處出現了三次,其中一次包括:

到那日,耶和華必用他剛硬有力的大刀刑罰鱷魚(利維坦)-就是那快行的蛇,刑罰鱷魚(利維坦)-就是那曲行的蛇,並殺海中的大魚。(以賽亞書27:1)

從這段經文看,「利維坦」更可能是一種古代巨蛇。《約伯記》是聖經中最古老的經書,記載的是超過4000年之前的事情。而那時正是中國的上古時代,是三皇五帝、夏朝的時代,史書提到「龍」的次數很多。從神對約伯提到這些生物的語境看,在上古時代,像龍、貝西摩斯、利維坦這樣的巨獸非常多,並不罕見。

不過,這兩樣巨獸並不是龍,聖經中還提到另外一種怪獸「拉哈伯」,在聖經中出現了六次,其中一次在以賽亞書:

耶和華的膀臂啊,興起!興起!以能力為衣穿上,像古時的年日、上古的世代興起一樣。從前砍碎拉哈伯、刺透大魚的,不是你嗎?(以賽亞書 51:9)

這種怪獸「拉哈伯」,聖經並沒有具體描述,我們只知道這是一種海中的生物。拉哈伯的本意是「混亂」與「混沌」,有成為龍的潛質,但應該還不是龍,因為還有另外一種生物,可以肯定就是中國的「龍」,那就是與拉哈伯一起出現在上面經文的「大魚」,這其實是個翻譯錯誤,和合本翻譯為「大魚」的,其實不是魚。

從《以西結書》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魚」並不是魚:

人子啊,你要為埃及王法老作哀歌,說:從前你在列國中,如同少壯獅子;現在你卻像海中的大魚。你衝出江河,用爪攪動諸水,使江河渾濁。(以西結書 32:2)

這個「大魚」與《以賽亞書》的「大魚」在原文是同一個詞。很明顯,這個生物不是「魚」,這種生物有爪子,而且可以「衝出江河,用爪攪動諸水,使江河渾濁。」與我們上一篇提到龍是吻合的。

「大魚」原文的希伯來語「tanniyn」,音譯為「坦尼恩」,在聖經中出現了16次之多。第一次就出現在《創世記》神創世的過程中,是一種很重要的生物:

神說:「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鳥飛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神就造出大魚(坦尼恩)和水中所滋生各樣有生命的動物,各從其類;又造出各樣飛鳥,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創世記1:20-21)

這時人類還沒有造出來,「坦尼恩」-「龍」就被造出來了。從這段經文我們會發現,「龍」是一種很尊貴的水中生物,神將「龍」單獨拿出來,與水中其它動物並列,已經暗示了「龍」是水族之首,是統治整個水域的。

另外,在這段經文中,「龍」作為神的創造物開始並不壞,因為聖經說:神看著是好的。但「龍」後來墮落了,成為撒旦的幫兇,是在什麼時候呢?是在人墮落的時候。

在《創世記》我們讀過亞當和夏娃被蛇誘惑喫智慧之果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的那條蛇,就是古蛇,就像《啟示錄》提到的一樣,龍-蛇一體。那時的蛇更像龍,因為聖經的經文暗示,蛇沒有墮落的時候,是有腳的。聖經尚未明言,有可能蛇是龍的一種變體,或者蛇就是龍。

與龍一樣,蛇也是神造的一種重要生物。於是神造出野獸,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一切昆蟲(爬行動物),各從其類。神看著是好的。(創世記 1:25)這段經文裏,又有一個翻譯錯誤,這裡的「昆蟲」,實際上是爬行的動物,應該是蛇與蜥蜴一類,在這裡神將他們單獨拎出來,又是一種看重。

不論怎樣,當時的龍-蛇都是很尊貴的動物,聖經上說蛇是一種很聰明的動物,龍與蛇都是很有靈性的動物,很聰明,應該與人類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因為當時全地的統治權在人手裡,在亞當和夏娃手裡,這樣聰明的動物也是可以被人所用的,因此,撒旦可以借著「龍-蛇」接近人。

結果,撒旦不僅害了人,也害了龍-蛇,蛇被神咒詛,失去了雙腳,在《創世記》裏,失去腳的蛇成為地的統治者,開始繁衍傷害人類。而龍也墮落了,雖然繼續是海洋和水域的統治者,但由於全地的統治權已經從人轉給撒旦,於是兩者均身不由己,成為撒旦的幫兇,從受祝福之物成為惡物,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那樣。

因此,在人類墮落以後,龍和蛇均成為被咒詛的,成為神和屬神之人的敵人,成為神與人徵討的對象。於是,我們在後來的經文讀到,「坦尼恩-龍」被神殺死,刺透。

你曾用能力將海分開,將水中大魚(坦尼恩-龍)的頭打破。(詩篇74:13)

這段經文如果與《創世記》蛇的頭被打破那段對照讀,是很有意思的,更加說明龍蛇一體。」坦尼恩-龍」還出現在另外的經文中:

他們的酒是大蛇(坦尼恩)的毒氣,

是虺蛇殘害的惡毒。(申命記32:33)

你要踹在獅子和虺蛇的身上,

踐踏少壯獅子和大蛇(坦尼恩)。(詩篇91:13) 

被和合本聖經翻譯為「大蛇」的,其實原文還是「坦尼恩-龍」,它的身上發出毒氣,讓我們想起龍身上的腥臊臭氣,在這個時代,神讓我們踐踏這些撒旦的幫兇。這就是舊約屬神人們所做的事情。

那麼,龍為什麼跟其它動物很不一樣,似乎是超自然的,充滿靈性,能無翅而飛,能改變天氣,能與雷電同行呢?聖經並沒有向我們揭開這個奧祕,神有能力和權柄創造任何生物,只是我們的科學、知識、感官有限,無法領受而已。

——真相大白,龍這種生物原來隱藏在聖經中,被翻譯的原因湮沒了。

黃帝和大禹就是典型的例子,黃帝曾經乘著龍昇天,大禹騎著應龍去治水。而在中國古代,有許多人可以馴蛇,有把蛇踐踏在腳下的圖畫,也有君王的雕像是抓著蛇的。

故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以陰陽為端,以四時為柄,以日星為紀,月以為量,……,四靈以為畜。……四靈以為畜,故飲食有由也。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故龍以為畜,故魚鮪不淰;鳳以為畜,故鳥不獝;麟以為畜,故獸不狘;龜以為畜,故人情不失。《禮記.禮運》

在以上的典籍中,龍是被當做家畜來馴養的,馴養之人為聖人,是有通天之能的人。在那個時代,由於這些勇敢的神人,龍與蛇被驅使為人服務,因為駕馭了龍,就掌管了水域和天氣,就會風調雨順,掌握了蛇,就掌管了地,地就會出產豐富,這是古人統治的藝術,也是一個天人合一的美好時代。


先說結論:存在

1、如圖:

通過十二生肖有十一個存在而推斷出另一個必然存在是符號邏輯的,就好比《迪迦奧特曼》中的地球存在海洋、樹木、人類、狗、奧特曼,而我們生活的地球也存在海洋、樹木、人類、狗,所以既可推斷出奧特曼也存在,沒毛病。

2、古人不會平白無故虛構一個生物,古人又不蠢,他們知道自己看到的是龍。

大家都知道古人從小就看很多什麼動物百科這樣的書籍,電視更是二十四小時播放著《動物世界》,住宅也是以小區為形式的,所以人流密集茶餘飯後交流很多,讀的幼兒園也有老師教他們認識很多動物,所以他們真的認得清每一種動物。當他們在河邊看到一條鱷魚的時候,他們可以清楚認識到:哦,這是鱷魚。當他們在河邊看到一條龍的時候,他們也可以清楚認識到:哦,這是龍。

而我們現代人就比較可憐了,從小沒看過有關動物的書籍和電視,住宅也多是散點農耕式,這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渙散,對動物的認知極少,估計只認識圈養的牛、豬、狗、鳥之類的。對於龍只是零星的聽過,並沒有準確的形象。所以當我們在河邊看到一條鱷魚的時候,便誤以為看到了龍,從而激動得跑回村奔走相告,導致傳播了錯誤信息,誤人子弟,造就後世的一羣龍學家。

3、關於會飛的點,這很好解釋,如圖,我國著名龍學家@卡爾 先生已經說得明白了。

是因為有氣囊!這也是奧特曼也真實存在的決定性證據之一,很多人認為奧特曼會飛不符合常理,你們就不能想像一下奧特曼身體存在氣囊嗎?總而言之,當我們需要龍能飛的時候,它便有氣囊;當我們需要龍會噴火的時候,它便有甲烷;當我們需要龍會放電的時候,電鰻警告!

4、很多人說自己爺爺奶奶見過,告訴了他,大家都知道爺爺奶奶是不會騙人的,只有喜歡打著科學口號的意淫狂才會騙人,所以再一次佐證龍存在。

你們現在看到很多國畫有龍的形象,那是爺爺們當時看到龍畫下來的,他們當時只能畫因為沒有手機啊。等著吧,等我們這一輩成了爺爺奶奶後看見龍就可以用手機拍下了,相信真相離我們不遠了。

總結:相信看完這四點,大家應該相信龍存在了吧,遇到不相信的人也不要緊,只要我們打著科學的旗號、打著人要有想像力的旗號、打著當代科學推翻了多少古代常識的旗號,最後的勝利一定屬於我們龍王教!

從你聽到龍這個概念的時候就已經不斷地被洗腦,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這些,但是就是有人敢於質疑不合理的存在。你無法否定的事實就是真正的考古學者,真正的歷史學家是沒有人站出來支持龍存在的。你也無法否定,這個話題的證實足以讓一個碩士/博士在國際上聲名大噪,是一個諾獎級別的成就,可是至今甚至沒有人通過這個課題的做到最基本的碩士畢業。沉浸在過往牛蛇鬼怪的人,是無法領會到人類頂尖科學那種令人髮指的深奧。可還是有人用著初高中生硬的基礎物理化學知識,以及拿來主義的維度,暗物質這些自己都不懂的名詞來強行解釋,這難道不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麼?真理越辯越明,假設龍真的存在,它是不需要人類的故事和猜測去證明的。

對於龍的研究,請移步知網搜索---龍

下面是我找的到相關度比較高的一篇文章的部分內容。


以前我也覺得沒有 可是那一年去廣東 發小問我你知道一條龍嗎 我說不知道 就見他對我會心一笑 晚上我不光知道了一條龍 還被服務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