喫飯的時候和家裡長輩聊到這個問題,在我國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和儲備糧供應的基礎上,除去戰爭因素,我國是否還有可能發生大規模的饑荒?如果有,可能是什麼因素導致的?


你以為不會發生饑荒的原因是「科技發展水平和儲備糧供應的基礎」?

其實根本原因是分配環節,你看看中國歷史上的饑荒,哪一次不是發生在糧食分配環節?

我實話告訴你吧,我們根本沒有任何能力去確信我們不會發生饑荒,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希望能從政府、社會模式入手而不是科技。


謝邀,絕對有可能。

原來我略有計算過,中國每年進口的大豆、玉米、米、肉等食品,至少摺合三億多人的口糧,這意味著中國每年有三億多人的口糧缺口。中國人現在為什麼感覺不到這個缺口?因為中國可以滿世界進口這些食品,因為中國有外匯儲備,因為中國的貿易順差。

再多說一句,印度飢餓指數和朝鮮相當,但印度依然是糧食出口大國,就是因為工業化不充分造成的。

當年,中國人均糧食佔有不充分的情況下,中國仍大規模出口糧食,也是和現在的印度類似,中國搞工業化,需要購買國外的設備、技術、原材料,而直到1977年中國外匯儲備才9億多美元。假設有一天,中國工業化逐漸衰落,由貿易順差國淪為貿易逆差國,外匯儲備越來越少時,飢餓真的會再次降臨到中國。轉個數據。2017年中國糧食累計進口13062萬噸,較2016年增加13.9%,其中,大豆累計進口9553萬噸,稻米累計進口403萬噸,小麥累計進口442萬噸,玉米累計進口283萬噸;2017年中國糧食累計出口280萬噸,較2016年增加47.4%,其中,大豆累計出口11萬噸,稻米累計出口120萬噸,玉米累計出口8.6萬噸。


就說四個字,特大城市。其餘全是敏感詞,打不出來,試過了。自己琢磨吧。


請參照三年困難時期(即:原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縱觀歷史,饑荒從來不是因為缺乏糧食。

1.缺乏市場調節機制2.統治集團腐敗3.你說的動亂4.自己揣摩

個人感覺沒有,首先目前我國產糧區分佈廣泛從一年一熟到一年三熟都有。即使某一季糧食減產其他地方几個月後就會補充。其次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一旦出現饑荒國家實行配給制這部分浪費被杜絕足可以擠出幾個月的口糧。最後我們東南亞的鄰國都是產糧大國。你猜他們會出售糧食還是面對一個飢餓的核大國。


可以,只要非中央的某部做了假賬在土地上或中央某某某部長為。。。糧食出口過多導致分配不均。還有中國。。。的自然災害發生過於頻繁使糧食產量虧空。哦。對了。還有金融危機。


我不敢說完全不會發生饑荒,但是至少發生的概率很小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大規模戰爭對各國都沒有好處,沒有國家願意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

發生金融危機,最壞的打算也就是經濟倒退幾年和失業率爆增,不至於饑荒

不會。我覺著可能就是大家喫的會越來越少。


不知道。

不過我有個問題,

如果以後真的發生饑荒,人們會被限制出行嗎?


不是可能,而是必定。中國社會已經高度流沙化,這樣的社會抵擋不住任何外界變動

一定會 因為以前的人也會這樣想覺得不會發生 故事還是會繼續 只是誰來參與

慶幸自己還能有著富足的生活吧


饑荒的原因來自兩個大方面:缺糧食和分配不合理。是否缺糧食主要問題在於是否缺錢,從這個方面來講,應該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當然除非小金子跑我們這裡了(或許有可能啊)。另一個問題在於管理,管理的混亂,混亂的程度還是有可能的(參照蘇聯解體的混亂局面)

饑荒是不可能的了,就算來了饑荒,糧也夠你大把喫,只不過都是味道不好糧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