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毀滅他,誰也沒有不毀滅他。

真正毀了他的,是他自殺式的自我放逐。

他不曾經歷巨大的變故,家庭情況從不愁吃愁穿。但是你從小說開頭就能看到,在很小的時候他就終日惶惶不安到夜不能寐的程度。

有一類人他們從出生就缺少外界對情感的刺激,我們一般所了解的自閉症(孤獨症)就是這樣。葉藏雖沒有我們對於孤獨症的刻板印象,但是在情感認知上顯而易見是異於常人的。(例如局外人中的主角)你能說這樣的人不正常嗎?並不,他只是生來就和我們不同。

他無法去感受別人的愛,也無法去愛別人。因此他從小就非常的封閉,加上瑣碎的外界因素「嚴厲強權的父親」「身邊都圍繞著他看不懂的女人」「沒有朋友甚至親密的人」成長過程養成了他的封閉而虛偽,這也間接的導致他後來頹喪和糜亂。

接著是他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人,總是在他面前把自己丑惡的人性暴露無遺,崛木、「比目魚」、被他「氣質」所吸引的那些女人。讓本就「討厭人類」的他一次一次的看清人性。

在他的人生里,沒有人救贖過他,也沒有一次自我救贖。他封閉又恐懼,無法接受他人的好意和情感;懶惰又膽小,沒有力氣和勇氣去救贖改變自己。

其實導致葉藏「喪失做人的資格」的,有很多的因素。但最大的因素是因為他生而不同,所以他在這個世界定是格格不入的。他無法理解這個世界,他困惑人類的虛偽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對愛的不解和無能。因為他和世界格格不入,這個世界也無法容他。

他沒有錯,世人也沒有錯。如果非要說出一個錯來,那錯就錯在這一程他來錯了地方。


一個人毀不了一個人。而是一群人。

我挑我認為的重點講。

首先,是葉藏的父親。作為一個親人,首先有失察之罪。根本看不到別人陽奉陰違的嘴臉。一副唯我獨尊的形態,彷彿他就是世界上最正確的人。這導致管家比目魚對小葉藏故意不負責任不盡心的那種折磨,讓他飽受煎熬。而他的父親卻一點看不出端倪。其實如果一個家庭出現的葉藏的父親那樣的人,他的周圍環境就是小人生存的溫床。。但是一般生活中的這種人很難很難察覺自己的過錯。。。這是其一

第二,把葉藏毀了的。葉藏的老婆良子。。看到評論說良子是被誘姦,什麼單純啦。什麼信任啦。巴拉巴拉。。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確有這樣的事例。。。一個家有點缺錢,但是不至於家裡有老弱病殘揭不開鍋過不下去。女主人就去賣淫,說我為了這個家做了貢獻。我為了我的女兒有好的生活,我怎麼就不單純了。!?。。。。。。我實在無語。。。說白了,良子賣淫是為了有人可以誇讚他,誇讚他顧家幫夫吃苦耐勞。誇他無限光榮。誇他就是這個家的救世主,她應該收到她付出一切的回報。。

兩個人都是典型的做了事,但不盡責任。

有一句話叫: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

為什麼葉藏最親密的兩個看不到葉藏心裡的幽秘,無暇顧及葉藏的感受??那他們最在乎的是什麼?


沒有誰毀了誰,最初因為太善良,接受不了人性自私卑虐的本質,逃不開躲不掉也不正面面對,於是開始作繭自縛,如果經歷些苦難,觸底反彈,自我反思勇敢自救努力生活,他不會是後來的樣子

就包括我們自己也一樣,如果輕易就放縱了,也是這個樣子,經歷同樣的不好的事,有人變得善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人變得仇恨,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沒辦法評判,但能理解,萬事在一念之間


「都是他的父親不好。」她漫不經心地說道,「我們所認識的阿葉,又誠實又乖巧,要是不喝酒的話,不,即使是喝酒……也是一個神一樣的好孩子吶。

伊藤潤二畫的人間失格,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造成葉藏悲劇的原因。


我只想說,從一開始,當大庭葉藏抓了一把納豆放進自己嘴裡,討好式的看著自己的家人時,這個號就已經廢了。其實從開頭的描寫就能看出來,這是個聰明且可愛的靈魂被困在了僵硬的家庭中,在一次一次目睹了周圍人醜惡的行徑後,他形成了一種極度討好別人的人格。(我每次看到吃納豆這個劇情我就想到我去我奶家吃飯。。。)

當尚且年幼的他看到了僕人的兩幅面孔,他對人產生了一種深深的恐懼。進一步擴大了他在內心深處對人的忌憚。然後他以一種消極的態度進行自我放逐,給自己帶上了一副面具。也有兩次敞開心扉,然後挨了兩記重拳。

第一記重拳叫堀木,給他帶入了深淵裡,不斷蠶食他的錢包和精神。酗酒,嫖娼,都是為了尋找快感暫時填補自己需要的精神寄託。

第二記重拳叫良子,不要忘了葉藏是怎麼遇見良子的,良子的出現讓他看見了人生的希望,看見了人間還有這麼個天使,沒有兩面三刀,對葉藏完全的信任。葉藏對她更多的是一種保護欲。然後,悲劇發生了,葉藏進一步淪陷。

如果硬要說誰毀了他,我想是他的家庭,他的各個家庭成員。他們把本不應該展現給一個小孩看的,社會上的人情世故和虛與委蛇,撕的碎碎的,一點一點擺在這個孩子的面前,一步步誘導他走入這個深淵。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