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方集團軍羣不惜一切代價拿下列寧格勒,與芬蘭會和。

2.42年同意博克的意見在沃羅涅日消滅一部分蘇軍,並讓6集側翼掩護而不是去奪取斯大林格勒。


42年打防反纔行,德三佔領的西歐還沒消化掉,夠他喫個10年了,在消化西歐的時間裡打防反,擁有300萬精銳野戰軍的德軍防禦諾曼底,義大利,以及維持蘇聯戰線是沒有問題的。

為什麼打防反,因為能騰出更多的兵力去穩固佔領區,勒熱夫30萬德軍就能拖住200萬蘇軍,還對空軍要求低,能騰出來防禦西線的轟炸,42年的德軍做這些綽綽有餘,到了43年打防反,兵力勉強可以保證不會大崩。

列寧格勒戰略地位沒有高加索油田高,希特勒在南線打的是高加索,斯大林格勒只是個插曲,最後變成主奏,6集是可以不被包圍,甚至在包圍的前一個星期裏撤下來,誰知道希特勒要中心開花,結果沒足夠的兵力,希特勒想的是反包圍蘇聯,結果他連打通蘇聯防禦的兵力都沒有,坦克全在高加索上面賓士。打掉一部分蘇軍力量對於斯大林格勒沒有太大的影響,反而會浪費德軍進攻高加索的時間。42年東線制空權還在滴,非洲和西線的丟了。


芬蘭人不配合啊,打的算盤就是收回之前被蘇軍佔領的地區,之後不打算再繼續深入蘇聯領土了。德軍嘗試過要繼續推進切斷通往列寧格勒的鐵路線,結果在季赫溫站不住腳被蘇軍反推回去了,此時距離北面的芬軍還有很長的距離,而且北方集團軍羣的裝甲集羣已經去打莫斯科了,沒有機動兵力可用了。推遲進攻莫斯科造成的麻煩只會更大。

斯大林格勒更是死結,不可能不攻城。不佔領斯大林格勒就無法到達切斷伏爾加河航運的目的,而且拖拉機廠是主要的坦克製造基地,不佔領就會生產大量t34給南方蘇軍以重整時間。而且此時蘇聯最高統帥部已經察覺到德軍主攻方向在南方而不是莫斯科,兵力正往這個方向大量集中,在之前的沃羅涅日—伏羅希洛夫格勒戰役中德軍沒能殲滅大批蘇軍,此時一旦讓蘇軍贏得時間重整是非常麻煩的。


德國晚段時間打蘇聯,然後讓日本也夾擊就行了,

晚點打可以錯過嚴冷的寒冬,可以讓蘇聯大清洗再猛烈點,

坐看這個惡魔自己自殘多好


工業實力不足,就算換決定,也打不過T34和伏特加無限的毛子啊。


題主的意思是讓元首北線中線兩開花

南線佯攻輔助?

你這攤子鋪的比歷史上元首弄的還大啊?

德軍有這力量嗎?尤其是已經撲棱了好幾次的北線……


有什麼用啊。德國沒有總動員,面對總動員的英美蘇,德軍的戰役打的非常好。真正需要的是更加強大的實力。

希特勒可能是二戰領袖中打仗最行的,德國將軍們也很厲害,還要怎麼改呢?


他做的事情是非常不對的 最多就是地球的自然環境可能會比現在好點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