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覺得,新的信息可能會讓人覺得自己懂得很多,但對於一個人,在現實中不能造就很大的價值。現在很多東西,文章新聞,打的都是開眼界,闊視野的旗號,包括知乎也有,我想這是不是一個騙局,通過滿足你的焦慮來賺得利益。

題主有幾個想法

1.大量信息對於我們來說並不好

2.信息應該和能力相配

3.信息能利用的才有價值,不管是短期還是長期,有些信息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4.新聞從一開始就是上層社會的東西,雖然現在平民可以看新聞,但還是只有上層社會的人可以利用它

5.我們不需要那麼多的信息和價值,能力才是關鍵(但人脈在中國又意味這什麼)

問題:如果我們不需要那麼多信息,那們該如何過好我們的生活

希望大家淺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但凡了解點經濟學的都不會有這種憨憨想法,「信息不對稱」了解一下?

且不說靠信息炒股買房啥的賺錢了,擁有足夠的信息起碼能讓你少被人騙錢。

你缺少的是獲取優質信息的渠道和能力。

我教你個最簡單的方法:帶著目的去獲取信息,別讓有目的的信息來灌輸你。


提問者的想法是錯的。

從個人喜好來說當然是不需要,但實際上還是需要的。

我們都知道廣告幾乎都是在忽悠你激情購物,但是有的時候有些情況下的有些廣告確實是對你有幫助的。比如「細胞破壁機」這種東西,儘管是典型的智商稅,但是有些產品的廣告會確實的引用一些既有的營養知識,有時候也會提供一些應用的技術和國家相關標準,這些東西在大多數情況下並沒有什麼卯用,但就是能發揮較好的提醒作用。

再比如說手機,很多手機公司的廣告和宣傳稿在煽情的同時也提供了手機設計開發的邏輯和概念,有些人,比如羅永浩這樣的就可以迅速的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以更好的忽悠完全不了解的人。在2015年和16年的時候,有些人就跟著羅永浩,將其推出的白色手機吹捧為天下第一,像肖戰的粉絲一樣用盡辭彙去修飾和吹捧羅永浩新推出的白色手機是多麼的美輪美奐,結果其他人基於RGB顏色對照表之類的行業標準提出異議時,羅永浩及其水軍立馬語無倫次的抬起杠來。

大量的信息會考驗我們作為個體的能力,對信息的被動接受考驗我們的分析甄別能力和有意識的主動收集能力,比如有些信息對於女性是無效的甚至是有害的,但是對於男性就可能是有效的甚至是有益的。這就好比說,有些人看了強姦之類的社會新聞後叫囂與未成年女性發生不正當的性關係,哪怕被槍斃也值得。這種人就不會得到女性的青睞,也會招來其他男性的批評譴責。因為這種想法明顯是反社會的,變態男子爽到了,女性和正常男性的權益就會受損,這就是報道社會新聞對現代社會的道德意識塑造和法律知識普及起到的作用。這同時也證明新聞並不是什麼「上層社會的東西」,因為在社會新聞中的類似案件,主要的受害人就是平民,所以這種新聞以一個符合全社會利益的標準進行普遍報道,以達成普遍性的社會共識,儘可能的推廣符合所有人利益的現代社會的道德意識,以及提問者所謂「上層社會」為整個社會制定的法律。

新聞和信息的差異在於,新聞是由媒體細分種類的信息。社會新聞有助於人文科學出論文,經濟新聞有助於投機倒把,時政新聞就有助於我們所有人更好的了解我們身處的世界,比如不要相信美國政府致力於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即使這些新聞來自不被我們絕對信任的媒體,但同時也一定會提供核對這些信息的信息。難道我們不翻牆就看不到英語新聞了嗎?

所以我們是需要信息的,信息越多,你的能力越容易發揮價值,有的時候你甚至需要一個微不足道的信息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值。比如什麼時候高考,今年的某地高考語文卷用了什麼題目寫作文,你能寫個多少分的作文,又或是溫州紡織品的美國總統選舉宣傳用品接單詳情,實在不行你總得知道黃金價格受哪些條件影響吧,這可是硬通貨。


近代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李叔同先生,早年演繹話劇茶花女,風流倜儻,忽然一朝想明白,出家為僧,號弘一法師:

弘一在泉州承天寺講佛時所言,要求出家人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其中第六條如此寫

「不閱報。各地日報,社會新聞欄中,關於殺盜淫妄等事,記載最詳。而淫慾諸事,尤描摹盡致。雖無淫慾之人,常閱報紙,亦必受其熏染,此為現代世俗教育家所痛慨者。故學律諸道侶,近已自己發心不閱報紙。」

一念放下,萬般從容:李叔同傳 傳記 書籍京東¥ 20.08去購買?

許多所謂學習傳統文化的人,以修行人自居,這樣的內容,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人的潛意識裡,把新聞當作一個「接收新鮮信息的渠道」但同時,有不願意去思考、思辯信息。只會為了自己的慾望,恐懼感,好奇,獵奇,窺探的心裡,去搜羅信息。對於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幻,對正規媒體的微言大義,政策動向,計劃、方針、政策的改變,簡單的譏諷為「一家之言」。

人的潛意識裡,把新聞當作一個「接收新鮮信息的渠道」但同時,有不願意去思考、思辯信息。只會為了自己的慾望,恐懼感,好奇,獵奇,窺探的心裡,去搜羅信息。對於國際局勢的風雲變幻,對正規媒體的微言大義,政策動向,計劃、方針、政策的改變,簡單的譏諷為「一家之言」。

因此作為一個寫手,自然也寫過,為了流量,滿足人們窺探淫慾,恐懼色狼這一方面的內容,再起個扎眼的標題,因為他有閱讀,有流量,人家愛看。但我自己自然是不會去看這些的。

許多人不熟悉歷史,只活在當代,年輕人容易受到「對於在我出生以前的世界我並不感興趣」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彷彿大家生活在安寧的鳥籠里,在一個溫暖的房間與秩序中,看著一條新聞爆出,就會想,這個秩序現在可以隨意打破嗎?有人打破我的秩序怎麼辦?秩序可以打破成什麼樣。熟悉歷史你就知道,歷史遠比今天的生活,殘忍的多,殘酷的多!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比古人牛?我認為未必,整體看你的綜藝、八卦、獵奇新聞人就比古人牛了?

即便是閱讀信息,也要學會去分辨信息,思考信息,而不是急著看個標題妄下定論,妄敲鍵盤。

答題人想到《三年級A班》中的那句話:


對普通人來說不需要 。因為大部分的信息都與他的生活無直接聯繫,但由於媒介傳播的受眾細化,定位精準化,普通人又無法杜絕龐大的信息。缺乏媒介素養的人很難甄別整理信息,對信息的真假與整理歸類有一定的局限,經常收到新聞與信息的煽動利用。如何在龐大的信息中清醒就是要擁有媒介素養,要不斷地質疑懷疑,考慮到不同傳播者的立場,事件中的人的立場以及自身的立場;考慮到傳播者有沒有利用公眾共同的人性弱點;考慮到傳播者說了什麼,更要在意他沒說什麼。信息解碼者在具備一定媒介素養後再接受大量信息,才會有更好的接受效果。

媒體從業者 例如公關,宣傳部門需要龐大信息。他們需要掌控輿論,要時刻關注大部分人的聲音,他們要帶領自己的團隊佔領輿論高地,發出有利於自己的聲音,不然就會被敵人擊敗。

信息並非都是無用存在誤導的,我同意題主信息匹配能力,相同的信息在不同人那裡就是不同的價值


我們到底需不需要那麼多的新聞和信息?

不需要。

我們只需要最權威,最正確的信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