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特別的一年,我從年初開始斷舍離,在這個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做減法的樂趣。但是在執行過程中,我發現很多物品我都難以捨棄,總是糾結難以決定。所以想看看大家是如何解決的?有什麼實用tips可以推薦嗎?


沒有不忍心扔的,千萬不要為了斷舍離而斷舍離哦。

我自己的斷舍離是個挺長的過程,不是說某一天決定斷了就一下子全部斷乾淨了。我是慢慢來,慢慢把這個理念貫徹在生活里。

最開始斷一些零零碎碎的東西,慢慢觸及到一些無用的大件東西。如果斷的過程不是舒適的,是不舍的就千萬不要強行斷舍離,這個理念是服務生活的為了生活更美好更快樂的,如果過程中有很大的不忍那就不要強迫自己。

生活理念的貫徹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有一天真的把斷舍離運用到生活里,你會發現每一次斷舍離都是一次舒爽的清理而非帶著不忍和難過。


花了很多錢買的,但又不適合自己或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吧。

扔,捨不得,覺得花了錢。

不扔,每一次看見就後悔當初為什麼腦抽要買。


我曾經是個編織愛好者,幾乎是三十多年的編織史。特別痴迷編織時候的心流作用。然後前年我的頸椎不舒服,痛定思痛,我放棄了平生兩大愛好中的一項,編織(還有一項是讀書)。我把所有的工具,編織書送人,在斷舍離中也逐漸放棄了自己編織的衣服,配飾等等。現在偶爾會瀏覽一下編織網站,我的淘寶收藏夾中也有一位編織的原創作者。


總是被推送這個提問,那來答一下:

  1. 斷舍離早期比較初級的不捨得:確定沒有用的,但是有價值的。比如親友DIY做的漂亮的手工作品,或者我自己不符合年齡但是依然很喜歡的衣物。做法:轉送給身邊的朋友(如果他們喜歡的話)或者自己的孩子。如果是給孩子的話,玩壞了或者用壞了就能理所當然的扔掉了哈哈哈哈哈……
  2. 中級不捨得:喜歡的東西但是沒用過甚至標籤都沒拆過,或者很難收集到的資料書籍,可能以後才會使用。做法:如果不佔地方的話囤著備用也沒關係,我不是強迫症哈哈哈哈哈。如果佔地方的話,就轉賣掉或者送給親友。
  3. 高級不捨得:斷舍離到最後會變得很挑剔,看很多東西都覺得可有可無,不太滿意。但是必需品又不能不用,因為並沒有那麼容易能找到完美的代替品。我覺得在邂逅到更滿意的代替品之前還是不要讓自己那麼的強迫症哈哈哈哈,偶爾買一件扔一件就好了,不用一下子把所有不滿意的東西都扔扔扔。而且我覺得「湊合用到壞」也很環保啊,老是買買買扔扔扔其實挺不環保的。

畢竟,斷舍離的過程還是開心最重要啦!不開心的話就不要強迫自己斷舍離啦……哈哈哈哈哈……


我覺得斷舍離,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不是用一天兩天去完成一件大事情,而是一輩子的事,每天每天做一些小事情的事。

所以今天不忍心扔掉的東西,那便不扔掉吧,沒什麼打緊,因為今天不扔掉,不忍心,不代表你明天不忍心扔掉,可能你明天狠心丟掉它的。


真巧!前幾天清理了一遍房間,清理出幾箱很多沒什麼用,但是又有紀念意義的物品。

比如讀書時期的准考證、學生證、學生卡、筆記本等等……你說扔掉吧,這些都已經回不去了不捨得,不扔吧,確實也挺佔地方,並且是十年不會翻動那種。

又比如再小時候,瘋狂買買買的精品玩具、擺件、頭繩,別人送的禮物等小玩意,也是湊了一大箱……你說扔掉吧,都很新沒用過,扔掉感覺很浪費,不扔吧,也是十年不會翻動那種。

還有一時興起買的烘焙用品、手作織布用品、手賬用品等等……都還能用,但是好像你已經過了那個階段,不會再用的了……

總覺得這些玩意承載著我的童年和青春,所以一直都不忍心扔掉,只能是收拾起來放在床底了。不知道以後會不會翻出來給我的孩子看?


不忍心扔掉的原因是什麼?

價格貴?有紀念意義?我想就是這兩點吧。

如果是價格貴的、體積大的,好解決,放到二手平台周轉掉,一折也好。我曾經這樣處理過沙發和冰箱。告訴自己,這些物品已經在你的生活中發揮了它的價值,折扣部分是它的折舊,是很合理的。

可能更難的是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物品,例如孩子的嬰兒裝、可愛的小鞋子。送給親友是不錯的選擇,看到親友的小孩子穿上它們,漂漂亮亮,你會很開心,孩子也會開心。

玩具、看過的書籍,可以捐掉。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真的是沒有玩具可以玩的。捐獻後產生的價值感會大大減少你的不舍。具體做法可見我之前的介紹:

真心喜歡斷舍離和極簡主義的人,是怎麼生活的呢?

對於實在一時無法下手捨棄的物品,不如暫時留一下。我建議擺在你能經常看到的地方,而不是堆積在儲藏室。否則,再從儲藏室拿出來又是一番糾結,惡性循環。擺在日常可見的地方,增加你和這些物品「相處」的時間,減少「割捨」、「再也見不到」的失落感。「相處」也使你能夠觀照自己的內心,思考是否還需要這些物品。有一天你會豁然開朗,放它們到該去的地方。

以上。


2021.01.18更新

10000張照片

在我讀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後,我按照書中的方法和原則很快速地就處理了衣服和書籍,完成了物質斷舍離。然後,我開始進行精神斷舍離,在這個過程中,我首先刪減了照片,當我面對了三萬多張照片的時候,我是很奔潰的。數量太龐大了,完全不知道從何開始;每一張都是過去重要的經歷,記錄了我的大學生活、旅遊、留學生活等等。每一個都捨不得刪。

但是半年過去了,我已經刪掉了10000張照片啦!有三個刪除小技巧~

1、對照片進行分類

為了更高效地整理照片,我分了10個類別,包括美食記憶、運動記錄、留學生活、國內旅遊、國外旅遊、日常生活、打雞血勵志故事、心態調整、年度計劃、待整理圖片。這樣我就有了分類的依據

2、明確刪除原則

  • 重複、一模一樣的
  • 沒有明確主體的(不知道拍啥的,不知道是拍人、拍物,還是拍背景)
  • 主體拍得不好:不突出、不完整、不對稱、沒有看鏡頭、閉眼(除非是享受陽光照射,不然還是睜眼好看)
  • 背景:很黑、很白、很雜亂

3、制定計劃

接著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計劃,每月刪掉1000張照片,平均一天刪33張照片,這樣7個月下來,我順利完成了計劃,甚至還超額完成了5000張照片。

截止到2021.01.18號,我已經刪除了10000萬照片啦!

這個過程很有收穫,因為我放下了對過去的執著、放下了對未來的恐懼,活在當下,接納自己,更好地認識了自己!

而且我明白了什麼是好的照片:

一個場景唯一獨特、有明確拍攝主體、主體完整突出、對稱、看鏡頭、表情自然、背景乾淨明亮。


還有剩餘使用價值的東西


書!各類書


一沓舊報紙

小時候在農村,信息閉塞,接觸外界的途徑只有電視和報紙。農村裡很少有人訂報紙,畢竟能解決溫飽就不錯了

老爺爺是離休幹部,好像每年可以免費訂幾份,記得有一份是《河北廣播電視報》,可以提前知道哪個電視台幾號幾點演的節目,最後一頁是笑話和腦筋急轉彎之類的。每周三是郵遞來送報紙的時間,我放學後去小賣部拿報紙,然後和老爺爺一起猜謎語,是記憶中很開心的事情。

等老爺爺看完整本,我就會把最後一頁撕下來,拿到學校和同學們分享。經年累月也攢了挺厚一沓,這是多次搬家一直捨不得扔的


紀念性的物品最難取捨


感情,理智告訴我不合適的感情…


真正意識到我需要開始斷舍離是因為,租房又要搬家了。提前3個月房東告知我不會續租給我,我就開始覺得不能買大件了,因為搬家不好搬。

有意識的控制自己購買物品之後,就開始審視房間哪些東西可以捨棄,然後就走上了斷舍離的道路了。

最不忍心扔掉的物品:花大價錢購買的但是又沒使用過幾次的物品吧。比如在價格高點購買的破壁機,因為清洗難使用頻率極低。閑置處理價格又非常便宜捨不得,還特別沉,連同包裝盒一起留著就特別佔地方。有時候又覺得用來磨豆漿還是非常好喝,我至今還沒處理它。但是我想,終究有一天我能跨越K點捨棄它吧。


是做的筆記啥的

當年高考結束想著終於解放了想把所有學習有關的都扔了,沒想到一邊翻工工整整的筆記一邊黯然神傷

最後都沒捨得扔


具有紀念意義的東西。比如:朋友送的禮物 ,獎盃,獎狀,證書,或者是跟好朋友一起買的東西,自己動手的DIY,又或者是對自己有影響的一本書等等


書。

即使不看了,也捨不得。

因為書,是我最早的啟蒙老師,是我的朋友。我小學經常去家附近的書店看書;中學也常常去;暑假每天來回走路三四公里就為了去市裡最大的書店看書一小時。

我沒什麼成就,看書只是一種習慣,買書也是。就和買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樣,不可或缺,平平常常。所以買了很多書,看完或不看完,反正不需要的也很多。

可是,捨不得扔。

書給我帶來的美好的體驗、回憶,比很多其他東西都多,沒人會扔掉自己的幸福感來源。

那就養著這個愛好唄,還能有個熱愛,生活多好啊!


最不忍心扔的是爸媽給的東西,有時候我還會給爸媽電話錄音,很害怕分離,害怕那種再也看不見的分離。


貓從小用的籠子。

自己矯情了半天,想了想貓都沒我這麼矯情。。。


東西的話沒啥不舍的,只要確定了你不可能再用,那麼留著對自己來說就是垃圾,把垃圾放在家裡那家是什麼,垃圾堆。你覺得還能用的東西就送人或放捐物箱,也可以用乾淨袋子裝好放垃圾箱邊上,搞衛生的大姐會很開心。知道這些東西去別的地方發光發熱了也很開心,就不會不舍了。

最不舍最不容易舍掉是老公,有一段時間兩人因為家庭事務搞的感情不好了不開心,有想過要結束這段婚姻,但我們倆人互相還愛著對方,都不想分開,後來我們努力解決問題,又過上了開心的日子。

所以你覺得實在不舍的東西就努力讓它重新派上用場,如果實在沒有留下的價值了,就果斷舍掉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