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個人感受,僅供參考。

年輕的時候看,代入感很強。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黛西。

成長以後發現。

看劇如同警醒,對情感的過分執著會造成巨大的傷害,無論對誰。

是我們自己選擇了在舊情緒中糾結,而忽略了生活中其他的可能性。

以蓋茨比的才能,用來孝養父母,造福社會更有意義。

隨緣不攀,不卑不亢,纔是逍遙自在啊。


當你想批評一個人時,需要記住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具有你所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這句話奠定了全文的主要基調,即即使主人公尼克總是對事物持保留看法,卻還是忍不住去痛批那個繁華時代下掩蓋的虛假、偽善和虛幻。

作者對蓋茨比是持欣賞態度的,肯定了其堅持追求夢想的真誠和執著,但是對其追求的事物「黛西」卻是批判的。「黛西」是繁榮資本主義時代一切美好物質的代表,是一個物化的幻夢。

通過蓋茨比追夢的故事,傳遞出了菲茨傑拉德敏銳的觀點:我們終其一生、傾盡所有追求的事物,是否真的值得我們去追尋;通過追求某種物質來企求獲得人生幸福註定會是失敗的。

不過這種人生真諦,對於普通人,可能要歷經百折千回,在長久的歲月浮沉中才能最終領悟獲得,而對於一個目光敏銳的才子,人家在二十三的年紀就參透了時代和人心,真可謂才華橫溢。

致敬斯科特·F·菲茨傑拉德!


很多評論都在說蓋茨比添狗的的事,正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捏碎給你看,如果蓋茨比一個窮小子發家致富,娶得少年時代的女神,你會覺得很爽,不過你肯定不會回味,也不會有很大觸動。

蓋茨比是個沒有魅力的人嗎?明明一大堆女人想和他上牀,畢竟人帥錢多。但是作者一直強調的是蓋茨比閃光的心,什麼心,就是一個堅定的理想主義者的心,理想主義者會去草粉嗎?理想主義者只會去做別人的粉,或者說想像中的人的粉。

蓋茨比是個內心很富足,也堅持自己理想的人,為了自己內心的追求發家致富,為了愛的女人建了座城堡,每次看到小李子舉著酒杯邀請各位貴紳共飲的場景我都幾乎熱淚盈眶,為了自己愛的事物可謂費盡周折,真tm是個酷斃了的男人,關鍵還沒不良嗜好,就像金庸小說裡面除了韋小寶的武俠主角人物一樣,性格是沒的說。至於值不值得看,我反正蠻喜歡的,是個比較純粹的理想化角色形象,就像現實中永遠不可能有令狐沖,郭靖,喬峯,但是看了他們的影視作品都覺得他們的形象也許會有吧。


第一次看《了不起的蓋茨比》電影時,被出身高貴的黛西打動,驚為天人的長相和三分魅惑七分漫不經心的聲音,完全就是我心目中高貴富家女的典型,此時只看到他們的愛情和美輪美奐的場景。

後來經過道長介紹,好好看了臺灣譯本的《大亨小傳》,用審視的眼光一點點去品味蓋茨比這個人物形象,在電影的基礎上又多了一點點不一樣的感覺。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理想,階層,慾望的交織,最後回歸到虛無主義,人的一生都在不斷追求,結果最後你還是一無所有

黛西是蓋茨比理想的一個具體符號,她不僅僅只是一個美麗高貴的上流社會女子,還代表著一種上流社會的文化和階層,贏得黛西就代表著蓋茨比可以被上流社會認可。所以蓋茨比不惜花費大量金錢舉行一場又一場奢華的晚會,只為博得美人歸。書中還有這樣一個細節,黛西的房子旁邊有一盞綠燈,蓋茨比總是望著綠光,然後一步一步靠近黛西,我覺得這個「綠光」就代表著蓋茨比的理想,他想要融入上流社會,而不是隻是當一個有錢的暴發戶,所以他不斷的修正自己,改變身份,學習配套的知識和禮儀,努力跨越自己的階層。

狂歡過後,只剩下漫天的虛無。在《大亨小傳》中,裡面關於宴會有大量描寫,各種社會名流來到蓋茨比的私人城堡,大家熱情的相互攀談著,儘管他們彼此互不認識。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應酬」和「人脈」,小說寫作於美國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正是美國經濟轉型蓬勃發展的年代,享樂主義佔據主流,人們沉浸在狂歡中。現在的中國歷經改革開放的三十年,經濟也得到迅速發展,所以開始出現各種「精緻主義」,物慾橫流,喧囂不停,人也越來越浮躁。

走在路邊,看著太古匯、正佳廣場來來往往的年輕男女,不禁沉思:這份繁華,於我又有何干?我來或走,繁華依在,我只是一個過客,買買買的快感只能填充一時,可是之後是無窮無盡的空虛。

反思,未果。

經過不懈努力,蓋茨比拋卻世俗道德,終於抱得美人歸,即使這是一份見不得光的愛情,他也甘之如飴。小說的結尾頗具戲劇化,黛西開車撞死了丈夫的情人最後一跑了之,蓋茨比成了替罪羊甘願赴死。人們口中傳奇的蓋茨比就這樣離世,讓人堵得慌,卻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或許作者菲茨傑拉德只是想告訴我們:我們窮盡一生所追逐的功成名就,最後只是一片虛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僅此而已。

最後想用《紅樓夢》中妙玉最喜歡的一句詩作結: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如果先看《了不起的蓋茨比》,那沒什麼看點,如果在看《蓋茨比》之前把菲氏的短篇小說集《清晨起牀號》《爵士時代的故事》《那些憂傷的年輕人》都看過了,那《蓋茨比》就精彩多了。

如果讓一個從來沒看過漫威電影的人去看《復聯4》,那他肯定一頭霧水,同理,你必須要進入菲氏創造的爵士世界裡去看《了不起的蓋茨比》。

個人見解,或許實際情況有所不同。


1.為了抱著一個夢太久而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他一定透過可怕的樹葉仰視過一片陌生的天空而感到毛骨悚然,同時發覺一朵玫瑰花是多麼醜惡的東西,陽光照在剛剛露頭的小草上又是多麼殘酷

2.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你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3.有一個道德觀念:在人出世的時候就分配不均。

4.你們是否老在等一年中最長的一天,到頭來偏偏還是會錯過?我老在等一年中最長的一天,到頭來偏偏還是錯過了。

最後推薦我小李子演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裡面的插曲 young and beautiful 也很值得令人回味。


時隔多年我終於理解蓋茨比了,不過我的理解可能不是真的理解,可能只是我對我自己的解釋...

不過我真不喜歡蓋茨比的品味...


不談戀愛 屁事沒有 以及

舔狗再優秀舔到最後依然一無所有。

是關於人性這種討論不清楚的東西的一些思考吧。浮誇又極為現實。


我覺得沒什麼看點,大概就是蓋茨比對心上人的執著,還有一些婚外戀,正常點的也就書裡面的「我」和那個女運動員,看完後感覺像看了個狗血劇,原諒我不懂美國社會,只能看懂這些


電影 《了不起的蓋茨比》

很好的電影 真實真實真實真實真實

很熱鬧 場景的設置 戴茜的水晶珠裙 很漂亮 表情 美

蓋茨比 當真的要見黛茜時 又很焦灼 從門裡逃出去

倆人在別墅裏扔衣服 戴茜跑 蓋茨比看 令我感到意外的一句話 「她讓這裡蓬蓽生輝」

或許 夢終究是夢吧 我們不能把現實當成夢(電影)

這種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原著的作者 他們的人生

什麼是愛呢 蓋茨比對戴茜 她是他自己目標/理想中的一部分 兒時的執念 他讓她看他的財富 「而黛茜卻只想著私奔」 他 失去了自己 想要找尋自己 綠光見了不見了 他卻怎麼找也找不到 「So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逆水行舟)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或許這只是作者的想像罷了 而非現實 糊糊塗塗 紅樓夢「滿紙荒唐言」

必然有我們自己的影子 每個人都想快樂 不一樣的人生 奇奇怪怪

想要找尋真實真理永恆快樂

外星人「通過心靈感應溝通交流」 「不需要進食與排泄」都長得差不多


以社會背景為骨架

以經典愛情為明線

以滄海桑田為感嘆

以紙醉金迷為批判

以階級問題為暗線

以人文情懷為感傷

以真實 聯想為共鳴

萊昂納多他不香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