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如何再次拿起書》。

《30歲前必讀,讓你受益一生的書單》《你不能錯過的寫作書單!》《看懂這份書單的人,能改變世界》《想要成為時間管理達人,這些書你一定要讀!》《後悔!沒有早點讀到這5本書》……

看到這些文章標題,你會點進去看嗎?在閱讀方面有困惑,想要進步的人,多數會點進去看。我也不例外。而且,自己有時候也給別人列書單。

週末閱讀《如何再次拿起書》,書中的幾個觀點,對我啟發頗多。

1.這第一個啟發就是該不該向別人請教書單,該不該給別人推薦書單。

作者認為,如果我們彼此的認知程度如何,並不曉得,那談書單這個事兒,就顯得無用和魯莽。如果你想要讓別人提供對你有用的書單給你,你應該這樣說:「這裡列出了我最喜歡的10本書,你能幫我推薦其他幾本我可能會喜歡的書嗎?」這麼一說,自然好過上來就問:「你可以給我推薦幾本書嗎?」前一種提問方式,在索要書單的同時,你其實已經同步說出了自己的喜好。

190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作家魯德亞德·吉卜林曾說:「除非一個人非常瞭解另外一個人,否則他就無法向對方薦書,即使是推薦最好的書。如果一個人很想看書,他應該虛心求教於那些瞭解他人生經歷的年長者,並聽取他們的建議,尤其重要的是,跟對方多聊聊當初最吸引自己的那些書。」

2.隨興而讀也是一種讀書方法。雖說,讀書就一定要有某種責任。

作者在書中批判了閱讀方法領域的經典書籍《如何閱讀一本書》,認為書中給到讀者的責任太多。讀到這裡有點小竊喜,因為自己也不怎麼喜歡《如何閱讀這本書》。

3.想要愛上閱讀,請你重視裝模作樣!

因為裝模作樣最終可能會成為現實:我們所渴望擁有的品味常常會成為我們自己的品味。(對威士忌、香煙、毒品、羊雜碎,還有書籍的品味都是如此。)「成就來自模仿」這句話是真的,而且非常重要。「裝模作樣也可以帶來其他結果。」這句話充滿了智慧。

4.專註力可以讓你心滿意足,沉浸於興緻所在。

為什麼注意力值得培養呢?不只是因為它對你有好處,或者它可以幫助你「搭建自己的世界」,還因為這種入迷的感覺會讓人深深地心滿意足。這實際上就是興緻的全部所在,就是興緻的最終目的。

5.讀書需要安靜的環境,即便你深處嘈雜之中,你必須學會建造自己的「沉默之牆」。

外界環境越是吵鬧,我們就越是要被迫變得沉默。特別是在今天,安靜彷彿成了一種正在不斷縮減的自然資源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學會建造自己的「沉默之牆」。要不人們怎麼經常說「讀書就要克服困難」呢!

最後,想用書中的一句話作為結尾,說明讀書這事兒,再難,也必須得做!「在書中我與逝者重逢,在書中我預見未來之事,在書中有戰事紛爭,在書中有和平安定。萬物都隨時間腐化,星辰隕落,季節更替,一切繁華終歸塵土,然而上帝讓這一切在書中得以重現。」這句話出自大概700年以前,理查德·德·伯利(一位英格蘭僧侶、圖書館館長、藏書家,最終成了達拉謨教區的主教)。瞧,讀書這件事兒從古到今,都是一件值得做的事兒呢!


和尙有和尚認為的好書。教師認為他教的課本是好書。什麼是好書?因人而異吧。如果你要成為一個世界一流的科學家,我以為,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科學元典是好書。


很多啊,比如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唯物辯證法大綱

苦難輝煌

十一家注孫子

三國演義

明朝那些事兒

道德經


好書多了去了,關鍵是要適合你。先說說你要什麼樣的書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