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说bose出新降噪耳机了,bose 700和Sony1000xm3哪个好?主要看降噪效果,其次音质舒适性续航等方面。哪个更值得买?


9-2补图,WH-1000XM3和QC35II的降噪曲线对比,感谢Rtings的测试图:

  • 打开主动降噪后,1000XM3全频的降噪能力都是超过QC35II的
  • 高铁,飞机,地铁这三项交通工具实际体验完毕,打开主动降噪后,在音乐播放的前提下,基本算与世隔绝了。无音乐播放的情况下,人声部分是可以听到的。所以隔绝人声,靠音乐就可以了,哪怕是小音量下。
  • 主动降噪的最大意义还是在于低频噪音的隔绝。

QC35II(红+橙)VS 1000XM3(蓝+紫)

8-21更新下BOSE700和QC35II的降噪曲线对比,依然感谢Rtings的测试图。

  1. BOSE 700在不打开主动降噪功能的情况下,100hz以下的物理隔噪能力相比QC35II有很大的提升,范围值为12-20dB的隔噪能力的差距。
  2. BOSE 700在不打开主动降噪功能的情况下,中高频的隔噪能力相比QC35II是降低的。
  3. 但是当两者都开启主动降噪后,降噪能力基本是类似的,互有小胜负,这也是之前说这次的升级部分不在主动降噪这块的原因。
  4. 主观感受对于BOSE 700而言,带上耳机就已经有不错的低频段隔噪能力,打开降噪后,低频段变化感受不明显,高频做了大幅降噪(人声,高频噪音之类的)。比如地铁通勤场景,XM3和QC35II会有比较明显的轰隆轰隆低频杂音的隔绝变化,而BOSE 700对于这个变化的感受是比较小的。

BOSE700(蓝+紫)VS QC35II(橙+红)

考虑降噪为主要需求,最后自己还是买了XM3,最近在纠结tws耳塞了,又是漫长的选型试听过程。

降噪选型的时候,纠结过QC35II,WF1000XM3,QC30,。

  1. QC35II的质感还是松垮了点。同事有使用超过1年的,惨不忍睹,但是XM2就比较良好。
  2. WF1000XM3降噪还是差了点,而且在耳机面前,无线的塞子基本都是菜鸡互啄…
  3. QC30后期的续航略崩,之前一副出现了只能续航3小时的状况

回归主题,借Rtings的图一用…放2张BOSE700和1000XM3的原始频响

BOSE 700 原始频响

只说下数据结果,低频段整体声压输出高5-8dB,中频两端略微抬头,看著略凹,5Khz来个大谷,9khz开始滚降,之后10khz补了回来,然后从12K开始快速滚降衰减。嗯…怎么说呢,相比QC35II,高频段有所退步,从原始频响的平滑度来说,QC35II更加出色一些,BOSE 700主要是低频段以及中频段偏下盘的整体抬升,以及5khz频段的波谷,附上QC35II的原始频响。

BOSE QC35II 原始频响

然后是大法的WH-1000XM3,还是先上原始频响图

SONY WH-1000XM3 原始频响图

低频段的整体声压输出偏高,中频段其实和700比,优势也不大,唯一也就在高频段没有出现BOSE 700的大谷。9Khz快速滚降…但是之后10Khz并没有再补回来…高频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这会让听感上觉得偏暗…


结论:反正无论是700还是1000xm3都要靠EQ,音质你真要说谁秒谁,都不至于。

至于说XM2比XM3有优势的,其实中频段的表现,XM3反而更好,当然是EQ后的…XM3的问题还是低频的过量和高频的平滑度问题。

主动降噪的能力,1000XM3目前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BOSE的700相比QC35II,主动降噪没有提升,多的钱都在外观做工上了,但是牺牲了音质和便携度。对了,700的麦克风提升巨大,看你是否需要了。由于是新品上市,从降噪和听音乐作为主要需求的话,目前来看700的性价比就不如QC35II了。

要舒适度和音质平衡度的,可以选QC35II,要主动降噪和做工的,选1000XM3。虽然和我自己的认知也有差别,但是QC35II音质的平衡程度,真的比大法的1000xm3要好…当然了,也许并不一定是你所喜好的听感。有问题再聊,以上。


2019.8.26再次更新

今天坐普快回家,候车加火车6小时多点,全程戴著bose700,中途低头多了会有轻微的头梁往下滑戴不住的感觉,大概全程有两次吧。

佩戴感是非常棒的,最后出站拿下来,完全没有戴beats和sony时耳朵的痛感。路上旁边一个新手妈妈带孩子声音很大也被耳机过滤到到只有一点尖锐人声部分,随便放个歌也就完全听不到了。触控功能又让我跳过了qc35II回到了两年前玩mdr1000x的感觉,控制方便。总之,吹爆就完事了。


更新一下,之前有些急事,结尾写的有些著急,bose700的开机声音和打开降噪的过程比他的前辈qc35II都要好上不少,开机关机的音乐(应该是大提琴?我古典乐器白痴);和开降噪时没有那种瞬间安静的不适(有一个一秒左右逐渐提升降噪水平的过程)

此外,不知道是不是充值影响了我的心智,这个耳机降噪就是比qc35II好得多,一耳朵区别,拿曲线说事的大佬们别喷我。

毋庸置疑,这两方面带来的用户体验是比qc35II好很多的,更像是一个注重用户体验的成熟商品了


这是我写在bose700的回答里的,佩戴感受应该有一点参考价值,个人觉得佩戴感受还是bose好一点,不过性价比,哈哈哈这个700确实现在还有点贵


第一个sony 是在mdr1000x出了接近半年后,趁爸妈去欧洲旅游的机会,让他们给我带回来的(然后国行价格一路坐滑梯),那是我第一个降噪耳机,简直为我开启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那种安静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 。

当然,那个耳机作为第一代缺点是无法避免的,长时间佩戴,耳朵实在太痛,(不过比起反智Beats的各系列都好一些)仔细观察发现是耳罩设计不够厚,给耳朵预留的空间不够深,底部会很轻微的压到耳朵,短时间没事,但长时间影响耳朵血液循环(戴几个小时实在有点太痛了)前段时间玩过朋友的xm3,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已经好了不少。

(ps:这和个人的耳朵形状和大小有关系,不能拿这个衡量耳机的好坏)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亮点极多。各种牛逼黑科技。音质,触控操作等等。完全抵消了我对耳朵痛的那一丢丢不满。

之前这个耳机爆出大量用户的头梁塑料材料发生严重断裂的情况(不保修的话那个头梁当时要800块)。很幸运,我的一代没有发生严重的头梁断裂问题,仅仅是有一个小裂缝而已(这和我日常使用习惯有关,这是我第一个两千以上的耳机,用的太小心了,轻拿轻放完全不夸张)

不过换个角度思考,即便用耳机爱惜如我,依旧裂了,这耳机设计或者说用料确实有问题。

据说这个问题在后两代被完美解决


接下来说说bose qc35II

黑色国行,购于淘宝一个第三方的店,1900 现在1500左右

说实话刚拿到是有点失望的,先说包装,挺薄的一黑纸盒子,推拉设计,特软。

再说耳机本体,第一眼看上去,有些一言难尽的设计(略显笨拙,有点像bose的那些飞行员用的那种耳机)和之前的米色mdr1000x相比,一个是比较文艺,清新的设计,这个就可以称得上是硬汉.粗线条.朴实了。(用了一个月就真香了,感觉这种朴实的外形比较适合我)

不过这种设计和深色版本也是有他的好处的,简单的说就是极其耐造,我这一年的重度使用下来,没有一处磨损,几乎是全新的。仅仅是耳机盒子内衬和头梁的内衬有一点脏。当然前提是和之前用sony一样,用完该收纳的收纳,不随便扔。

再说说佩戴感和功能,这个耳机对我这种巨头人士来说是十分友好的,可以说完全不夹头,耳罩足够深,给耳朵留出的空间够大,不会因为长时间佩戴出现耳朵很疼的问题。

功能嘛……怎么说,降噪不需要对比。因为这几个耳机降噪最差的对我来说都够用,乘坐交通工具,泡图书馆啥的,只要放音乐,基本啥都听不见(只要没有熊孩子高声尖叫,或者大佬满音量刷短视频)又不是拿来开飞机,我个人认为两个品牌都足够好。

在操作上嘛,说实话比sony是差一点的,只有中规中矩的按键操作啥的。(mdr1000x捂住右耳罩可以方便快捷和别人对话,右耳整个面板可以触控操作,这几个功能实在太厉害了。)


接下来就是bose700

和上一个耳机一个店买的,国行,之所以在第三方店买是因为有优惠

先说说我为啥要买这个耳机,结合之前两个降噪耳机的使用体验,我期待在bose完美的佩戴感上再加上sony的触控黑科技,提升使用感受。

降噪效果的提升与否,讲真的我没什么很高的期望值,目前qc35II的降噪效果虽说在一代代固件更新下来后差了非常多,但对我来说还是基本够用的。上个月月底拿到的,用了也有个20多天了,简单说说我的使用感受吧

拿到手,盒子就不一样了,高端哈哈哈,和之前sony的包装一样,巨大,厚实的一个黑色的盒子(听说有余文乐的脸。我的也是国行,但没有余文乐的脸在上面哈哈哈)盒子不在身边,没法拍照片

打开就是这样的一个收纳盒

比之前qc35II的收纳盒大一圈,但好在厚度下来了些

这个耳机的耳罩部分,呃,确实有点像sony的这个中端款

但也不存在像某些喷子说的直接抄,毕竟头梁和耳罩的连接方式和伸缩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脑喷去买个看看就知道了,云测评是真的看谁都像抄的。

接下来分享一下这些天来的使用感受,这个新耳机保持了之前一代产品的对大脑袋的友好,长时间佩戴也不会出现耳朵疼的问题,很开心。(也可以说有那么1%的下降,原因在于头梁上的内衬换了材料,稍微有点滑,戴的靠下的话,可能摇一摇头会滑下来一点,正常戴没什么影响)

对眼镜党依旧不够友好,我觉得sony和bose都差不多。

加入了期待已久的触摸操作,真的好用,切歌不用掏手机,摸耳机就完事了哈哈哈。

虽说我对降噪水平的提升没有太大期待,但是我还是要说,这个新耳机第10档降噪确实是比我更新到最新版本固件的qc35II要好上很多很多。

比起sony前两代,boseqc35II,这个耳机在各方面的提升是有的,有的方面多一点,有的方面少一点。买或不买,要看使用者在耳机素质的提升,和那相差接近一半的价格之间是如何权衡的了。如果有入手降噪耳机的想法,觉得这个bose700价格太贵的话,xm3和bose qc35II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第一次用降噪耳机,是真的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算不上发烧友,甚至爱好者都不算,顶多就是个对降噪耳机有重度依赖的菜狗。我写的这点东西,不谈发声单元,不谈降噪晶元(也不懂哈哈)仅仅就是个人的实际使用感受的分享,不保证一定客观,但我在写的时候还是尽量回忆当初的感受,不被现在用的设备影响。

对了,新耳机最大的亮点据说是通话降噪功能不过尴尬的是,我到现在还没戴这个耳机打过电话。


目前索尼Sony1000xm4都已经上市了,我个人觉得拿Sony1000xm3、Sony1000xm4和 bose 700相比较。

马上双十二了,先给大家发一波红包福利,运气好能中1212元。购买耳机能省不少钱

双 12 · 淘宝超级红包12.05 - 12.12?

已失效

从降噪上来说:

索尼WH-1000XM4和BOSE 700无疑是目前头戴式降噪耳机阵营中的出色头戴式耳机,它们都拥有非常出色的降噪效果,且都支持可调节的降噪等级(索尼WH-1000XM4为20级,BOSE 700为11级)

从佩戴舒适性上来说:

索尼WH-1000XM4和BOSE 700的佩戴舒适度也都不错的,它们的重量(约254g),基本上一样重的

索尼 1000XM4的头梁皮垫很柔软,而BOSE 700的头梁皮垫相对较硬一些,如果长时间佩戴的话,那么索尼Sony1000xm4会更舒适一些。

索尼WH-1000XM4三频均衡,整体声音特点也比较宽松,音乐富有线条感,对于各类乐器的重放很真实。

个人觉得1600元的预算选择Sony1000xm3,

2000元的预算选择bose 700

2500元的预算 选择Sony1000xm4

索尼 WH-1000XM4京东¥ 2899.00去购买?

Bose 700 无线消噪耳机-黑色 手势触控蓝牙降噪耳机京东¥ 2999.00去购买?

索尼 WH-1000XM3京东¥ 2599.00去购买?

陈媛媛:100-2000元头戴式耳机推荐,头戴式蓝牙耳机推荐选购指南?

zhuanlan.zhihu.com图标

看了下其他的回答,简单补充一下我特别在意的一个点: 底噪

bose 700的底噪比1000xm3要干净,对于在安静环境下也习惯开降噪的使用者,比如我一般上自习时使用,这一点很重要,尤其是对底噪特别敏感的人来说,有可闻底噪是耳机致命的缺点。

还有降噪个人比较下来还是觉得bose 700要更胜一筹,不知道是不是700戴上去比较紧的原因。

两个耳机都不完美,1000xm3的触控冬天会失效,佩戴体验一般松松垮垮,黑色的丑到爆,有可闻底噪。。BOSE 700银色会变色,容易误触,音质一般,app体验差,降价快黑色已经降到2100左右了。。。

只能说各取所需吧,单纯通勤使用追求音质顾及售后买sony,追求外观炫酷和纯净降噪有连接两个设备的喜好买bose 700。


排个雷,也不算是排个雷,个人有关耳机体验,仅供参考。在我和女朋友买了一个多月之后,终于有了第一次交换体验。

分享一下我的感受(以下bose代指bose 700,索尼代指1000xm3)

bose和索尼都是比较著名的耳机品牌。首先是在降噪方面,美国品牌bose700和日本品牌索尼1000xm3两款都是主打降噪,我根据自己的听力,感觉降噪水平是差不多的,基本持平。然后是音质方面,在原来购买之前,两款耳机音质就是差不多的,所以,我也听不出来什么差别。再然后就是通话,经过刚刚和女朋友测验了通话,我感觉bose说话的声音比索尼略清晰,但是相差也不是特别明显。还有就是在续航方面,当bose还在为自己的20小时宣传的时候,索尼已经达到了32小时,还有就是在APP功能,bose音乐的功能只有单纯的降噪等级,但是索尼的headphones功能更加丰富,也可以看出索尼的耳机自带的功能更加丰富。还有就是在快捷键方面,索尼是有两个按键,一个电源一个是开启关闭环境音,bose相比之下有三个,这一点相对不错,一个是有关降噪等级,一个是电源,一个为语音助手(个人感觉这个键实用性不大,而且当耳机戴在脖子上时,耳罩相碰刚好碰到这个键,而且这个键也很容易被开启,会影响手机的使用)。以后就是在触摸板方面,bose的触摸板更加小巧,但是,比如在调节音量的时候完全凭手感,索尼是在每一次音量改变会有嘀的一声,在切歌时也有嘀的一声,bose纯靠手感。再者,蓝牙连接方面,不知道是不是手机的缘故,bose 700偶尔出现开机连不上的时候,需要重新手机设置打开蓝牙连接,而且bose music的APP经常连不上耳机,由于使用索尼时间较短,不做评价。还有就是舒适度方面,bose因为是一体式设计,所以会头梁有点压头,耳罩的舒适度尚且可以,索尼的戴起来很舒服,舒适度强于bose。还有,索尼是可折叠,携带比较方便,而且正常佩戴耳罩朝里,个人感觉比较美观,bose是耳罩朝外,个人感觉不是很美观,而且不能折叠,携带不方便。最后,价格方面,bose售价2999,bose700由于是新品,即使在双十一,官方也未打折,索尼标价2899,活动时基本2000左右可入手。综上,bose 700的性价比确实不如索尼。最后,颜值比较,完全根据个人喜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