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回答内容与此回答同步:

如何评价 9 月 3 日正式发布的 11 代酷睿 Tiger Lake -U 处理器??

www.zhihu.com图标

回答中的部分图片来自英特尔官方PDF,这个PDF应该有不少人都拿到了,不涉及NDA

本回答分为四节:

(1)Tiger Lake-U处理器有哪些规格?

(2)Tiger Lake-U的预期性能表现怎么样?

(3)Tiger Lake-U的发布,会对轻薄本产品带来多少影响?

(4)有哪些即将上市的Tiger Lake-U轻薄本?


(1)Tiger Lake-U处理器有哪些规格?

(标*的现在暂时没有,要到明年提供)

i3一共有三款,两款双核四线程、一款四核八线程。i5和i7全是四核八线程。

TDP分为两档,7-15W的超低压和12-28W的低压。

最大睿频方面,无论单核睿频还是多核睿频,相比Ice Lake-U有了明显提高。

核显方面,仅搭载32EU的G1核显消失,G4依然是48EU保持不变,而G7核显提升到了两种:80EU给i5,96EU的给i7,相比去年的64EU最高提升了50%。

并且i5和i7的所有处理器全部搭载G7核显,加上现在i3在笔记本市场中的高度弱化,这意味著主流价位英特尔处理器的轻薄本核显性能都有一个巨大的提升(尤其是i5,因为之前主流价位的十代i5大多是i5-1035G1)。


(2)Tiger Lake-U的预期性能表现怎么样?

CPU部分:单线程性能非常强,多线程性能依旧处于劣势

其实Ice Lake在引入Sunny Cove新架构之后,同频率单线程性能上相比传了五代的Skylake架构已经提升了18-20%。但是频率上的劣势导致最终的单线程性能表现并没有比Comet Lake-U强。

Tiger Lake针对这一点做了明显改进,主流的i5-1135g7提升到单核睿频4.2g、多核睿频3.8g,i7-1185g7单核睿频更是来到4.8g。这也让Tiger Lake-U成为目前单线程性能最高的笔记本处理器。

即使在近些年AMD宣传喜欢用到的cinebench上,i7-1165g7的R20单线程跑分都可以达到560cb,对比R7-4800U、i7-10710U和i7-1065G7都有明显的优势,甚至超过了自家的Comet Lake-H十代标压。

跑分对比来自Notebookcheck

根据英特尔的PDF,在PCMark调用Office 365模拟办公和WebXPRT 3调用Edge浏览器模拟浏览网页等场景中,Tiger Lake-U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牙膏的PDF,看看就好

但是多核方面,因为Tiger Lake-U目前最高仍然只有四核八线程,在CineBench等对多线程优化良好的跑分软体中相比AMD依然会落于下风,这是可以想像到的必然。

不过由于睿频的提升和同频性能的提高,1165G7的跑分甚至已经追上了把PL1设定到45W的i7-10710U(图里的10710U跑分来自微星 Prestige 15)。虽然这个1165G7是把PL1拉到28W跑的,但这个分数还是显示出了Tiger Lake在IPC上的优势,毕竟四核打六核。

核显方面,3DMark的表现也很显眼,Fire Strike和Time Spy跑分都超过了MX350, 也明显领先于4800U的Vega 8。

而根据Intel的PDF,游戏方面1185的G7核显也超过了Vega 8,和MX350互有胜负。

不过必须要注意的是:英特尔这个宣传用的是最高规格的LPDDR4X 4266MHz内存,而AMD平台用的对比机型是小新Pro13,搭载的DDR4 3200 2BG内存,这个对比本身并不严谨。

实际中端超极本会有不少搭载DDR4 3200MHz内存的机型,量产的笔记本大多也不会像Intel内部测试机一样使用激进的性能调校,这都会导致核显性能的降低,务必注意。

至于PDF里描述的很多基于AI的性能提升,其实仔细看就能看出它们和实际应用场景还存在距离。

Topaz Gigapixel AI是一个第三方软体,同时提供了可在PS本身内部调用的插件,但这并不是PS软体本体的功能。Nero AI Photo Tagger是一个采用人工智慧给照片智能分类标签的软体,这也不是目前应用中的主流

虽然未来应用引入AI做处理是一个趋势,但就目前的普及度来看,过分强调AI的提升而脱离实际场景未免显得太超前,「战未来」也不应成为影响购买PC选择的重点。

AVX-512的宣传同理。


(3)Tiger Lake-U的发布,会对轻薄本产品带来多大影响?

之前我在另一个回答里是这么描述的:

如果以性能作为宣传角度,Tiger Lake并不能在目前一片AMD YES的舆论中实现翻身——因为它的最高规格还是只有四核八线程,在一众充分压榨多线程性能的测试软体中跑分可以预见地仍然打不过这一代6核、8核的APU。

因此如果一台6000块以下的中低端本采用了Tiger Lake+核显的配置,那么它并不比同型号的锐龙版更香。消费者大多是贪婪的,尤其是预算相对不高的用户——谁不希望在同样价位拿到性能上限更高的处理器呢?(虽然四核八线程实际上并不会给日常应用带来瓶颈)。高端轻薄本(如戴尔XPS13、联想Yoga的S9xx系列、ThinkPad X1 Carbon等),不出意外还会继续采用Tiger Lake低压处理器,毕竟这种面向高端商务办公人士的机型也不需要以性能作为主打。

Tiger Lake-U的单线程性能提高,对于主流应用更多偏向单线程的场景来说还是很实用的:

在写这篇回答之前把牙膏的PDF导出成PNG图片,整个过程只有一个线程在满载

同时在PS、PR等软体逐步不单纯依赖CPU性能的改变下,AMD多核带来的提升远没有跑分展示的那么明显,有时候甚至会有落后。

(1、2两张图为PugetBench对比1065G7+核显和4800U+核显的Photoshop性能,3、4两张图为PugetBench对比1065G7+核显和4800U+核显的Premiere性能。内存均为LPDDR4x 4266MHz。)

(这个测试脚本是公开的,大家可以自己下载)

PugetBench for Photoshop?

puget.systems

PugetBench for Premiere Pro?

puget.systems

但AMD能在近几年席卷市场的原因绝不只是性能,价格反而是更加关键的因素。

虽然Renoir的IPC比不过Ice Lake,虽然在MX350当道的环境下Vega 8的实际游戏性能还打不过满血MX250,但是它很便宜,比Intel的机型便宜了几百甚至一千多块。

个人认为,Tiger Lake-U想要在中端市场找回场面,需要做的是联合厂商推出一些价位更实惠的核显本,缩小与同定位AMD核显本的价格差,依靠更强的核显性能来竞争。


(4)目前有哪些即将上市的Tiger Lake机型?

1、戴尔灵越14 7000

虽然戴尔近两年在主流市场中的产品声音并不大,但新品上市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包括去年Ice Lake发布之时,戴尔也是第一批上市开卖的厂商之一。

戴尔今天已经在微博上预热了新机器——灵越14 7000,相比上一代除了更新11代酷睿低压之外,还更新了一块定制的14.5寸100%sRGB色域全面屏,屏占比达到了91%,并支持物理防蓝光特性。

这也是继XPS系列之后戴尔第二个采用16:10比例屏幕的机型,未来轻薄本普及高屏占比和非16:9比例已成必然趋势。

2、华硕灵耀多款产品

华硕今天也在微博上预热了自家的多款灵耀系列产品:

(请允许我再一次吐槽这个国行命名,除了灵耀14s和a豆之外,另外三款机器从命名里基本提取不出有用的信息,尺寸、定位、卖点光看名字一个都了解不到……)

换成全球的真实名字之后,就清晰的多了

除了最右边的ZenBook Pro 15之外,其他机型都会搭载Tiger Lake-U处理器。

ExpertBook B9属于华硕的高端商务系列,ZenBook S(灵耀X纵横)则是高端家用轻薄本系列。它们的定位都是高端超轻薄,并不追求性能。

ZenBook Flip S(灵耀X逍遥)是个360度翻转屏笔记本,配了OLED屏幕。

ZenBook 14(灵耀X凌峰)则带了个MX450独显,属于高端全能本。

3、联想Yoga系列多款产品(国外已宣传,国行暂未宣传)

Yoga系列也要在后面更新Tiger Lake-U处理器,并且国外也开始了预热宣传。

Yoga 7i是14寸翻转本,C740的后续产品,主打360度翻转和手写;

Yoga Slim 7i应该就是之前国区预热的Yoga Carbon,走高端轻薄路线,配2560*1600解析度的16:10解析度屏幕,91%屏占比,推测和小新pro13是同款屏;

Yoga Slim 7i Pro是14英寸,并且配mx450独显,会成为S740的后续产品,屏幕有两种选择:2880*1800和2240*1400,并且同样会打高性能释放(海报里宣传单烤35w以上,双烤20+25w)

(2240*1400的版本屏幕面不覆盖玻璃,猜测这款有可能会做成小新pro14出来卖?)


看了一圈回答,几乎都在拿著PDF的数据说性能,我个人倒是对TGL如何实现高频很感兴趣。这个其实也在PPT中进行了介绍,个人认为这是100多张PDF最有价值的部分。

如图,官方PDF宣称TGL实现了高达4.8GHz的频率,同时,Willow Cove的电压却要比Sunny Cove低不少,如何实现的呢?官方PDF给出了简单解释:栅极改进+晶体管改进,也就是所谓的SuperFin技术。

栅极改进包括三点:

  • 额外的栅极间距,以通过更大的电流。
  • 更加先进的栅极工艺/制程,以提高载流子迁移率,从而实现施加同样电压下得到更多的电荷,或者说相同电荷所需的电压更低。
  • 「增强型」的外延源级/漏级,以减小电阻,同时减小两级之间的漏电率

晶体管改进包括两点:

  • 使用高-K栅极氧化物,K出自希腊文Kappa,用于衡量材料储存电荷的能力。高-K材料在拥有良好绝缘性的同时,也要在源级和漏级之间拥有良好的场效应。但其实,高-K栅极氧化物在45nm制程时就被引入了,这回TGL上,英特尔将不同的高-K材料堆放在一起,做成几埃厚的「superlattice」,进而做成MIM电容器,这也就是官方所说的「超级MIM电容器」,最终达到的效果是比一般电容器有4倍的性能提升。
  • 更薄的金属栅极。金属栅极更薄可以在相同电压下,拥有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但相应的,漏电率也会提高。前文提到的对源级和漏级的改进,以及更多高-K栅极氧化物的使用,正好解决了漏电率的问题,也使得晶体管金属栅极可以做到更薄。

这一系列的改进,使得Willow Cove频率突飞猛进的同时,所需电压更低。用最简单的话总结,TGL提频无非就是减小电阻,增大电流,不过它拿晶体管开刀了。最后,我预计这代TGL发热会更加厉害一些,一方面是频率大提升,另一方面是10nm制程的副作用,这点在7nm的移动端Renior APU上已经体现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对比TGL-U 和ICL-U的CPU架构图可以发现,Core部分面积增大了,也许有这方面的考虑吧。


CPU方面,核心规格都没有变,最高也只有4c8t,老样子。

工艺方面,Tiger Lake-U采用增强的10nm制程工艺(10nm+),从10代最高3.9Ghz到这代最高4.8Ghz,看来intel打磨了一年还是有点成效的。

缓存方面,11代低压比10代提升了一些,i7拥有12MB三级缓存,i5拥有8MB三级缓存。

这次主要提升的是GPU,GPU核显部分是全新的Xe LP,是Xe架构首次登场,i7系列都是G7 96个单元,i5系列都是G7 80个单元。据说性能直逼MX350,这也是老黄挤出个MX450的原因,再挤牙膏怕不是打不过核显了。

总结一下11代TGL-U:

  • 缓存规格增提升
  • CPU规格没变,提升了最大频率
  • 核显规格大幅提升,i5也都是G7
  • 内存最高支持提升到LPDDR4 4266Mhz

总的来说,显卡提升很大,其他方面提升很小,以后的轻薄本可能不需要搭配独显使用就可以获得还不错的网游体验了,其他没啥好说的了。


看了各位大佬的回答,都非常硬核~

简单说一下英特尔的第11代Tiger Lake -U 处理器,我个人的看法:

宣传方面非常强势,真机表现如何建议等等实测。

本次英特尔发布的低压处理器可以说是在AMD的巨大压力下,再一次「挤牙膏」。英特尔的发布会的各种PPT大佬们应该也分析的差不多了。

英特尔的新LOGO挺好看的~

我个人也说一下比较实在的关注点:

价格

AMD今年完全翻身的情况,我认为靠的根本就不是自己家核显比英特尔或者MX250相比有多少的提升。AMD完全是靠价格便宜取胜的,因此把整个笔记本电脑的市场份额给切走了一大块蛋糕。

英特尔的11代Tiger Lake -U,今年全线更新10nm处理器在主流消费级市场能不能便宜,这一定是决定出货大头的地方。

除了第二台,其他都不推荐

性能

根据英特尔发的PPT,核心显卡性能和单核各种锤,对于消费者来讲意义很小。让AMD开发布会其实也一样,把自己优势的项目全部拿出来比比,欢呼一下就完事了。

我个人更在意的是在笔记本电脑端,高分屏开始进一步普及的情况下,英特尔的核心显卡是不是能流畅的运行。

续航方面,在英特尔的各种「改进」下综合各种场景的使用,是否能够比之前有较大提升?这点还需要等等实测,如果有同样的机型搭载AMD和英特尔也可以对比一下。

最近测试的机器R15

发热

今年测试的联想拯救者R7000P,就是因为AMD的7nm的发热过于集中导致实际功耗上不去,最后只能选择以满血显卡来撑散热的门面。

对于主要搭载这些11代Tiger Lake -U 处理器的轻薄本来讲,10nm制程的处理器还是有一定压力的。毕竟作为一台轻薄本不能像游戏本一样,增加厚度和提升风扇转速等来换取更强的性能。

毕竟作为一台轻薄本,在兼顾性能的情况下把便携和体验做好还是比较重要的。

图为R7000P的双烤表面温度

英特尔如此著急的发布11代处理器,不知道这一波操作能不能让AMD正眼瞧一眼它?


图有点专业,先给小白一些直观的信息:

  • 这一代比10代酷睿强了很多、很多,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 这一代的功耗有可能会比前一代要高,至少肯定会有一部分型号比前一代要高。所以轻薄本有可能会比上一代要烫。
  • 核显的性能非常强,绝大多数网游都无压力,你甚至可以试试核显吃鸡。
  • 未来会有其他一些协议和介面的更新,这一代酷睿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然后来说说我想到的几个点:


1.关于名称:此前的10代低压酷睿ICL-U,命名规则是四位数字+G+数字,也就是1***G*的形式,其中前四位的最后一位对应TDP,而G后面的数字代表核显级别。如1068G7代表TDP为28W,G7核显(即 Iris Plus 940)。1035G1则是代表TDP为15W,G1核显(即uhd630)。

但是这两个规律在这一代都被打破了。首先是28W的TDP不再只属于最高级别的核心,而是所有核心都存在有浮动功耗。也因此第四位数字失去了功耗对应意义,最高级别的那颗核心也就没有像大家所预想的被命名为1168G7,而是1185G7。另一方面,G1核显不复存在了,而G7核显也不再对应一个确定的规格。因此G后面的后缀也不再有太大意义。


2.关于规格:按照惯例,2c4t的i3是个没有任何价值的丐中丐。那么刨去这个之外,剩余的所有TGL-U都是4c8t的规格。显卡的差异后面再说,单论性能,从频率来看,并且基于牙膏厂不具备老黄刀法的过往认知,可以推测这一代的性能差距仍然不会很大。i7仍然会面临「高价而性能拉不开差距」的问题。

这一代i7相比i5最大的区别在于L3缓存,相比起i5的8M增加到了12M,平均每个核心为3M。三缓大小很适合作为高低端的区别,但是考虑到低压U的用途,L3对于实际体验的影响是不明显的(尤其是牙膏厂的架构还没有zen那么高延迟)。因此对于这个「刀法」,我个人持保留态度,这个东西不足以支撑起i7的溢价。

比较有意思的可能是那颗4c8t的i3,1125G4。对比一下1135G7就可以看出,两者除了核显之外就只是频率的区别。内存支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买i3的也不存在高频内存一说。这颗i3如果顺利的话也许可以威胁到1135G7的地位。我前面说了i7不足以支撑起溢价,于是按照往常i5可能会是性价比最高的。那么这颗「近似i5的i3」,其意义就不言自明了。或许这才是intel选择让它「available 2021」的原因?


来说说重头戏,核显

TGL-U让人忍不住怀疑intel是个显卡厂商

首先,这一代最大的亮点就是核显,这毫无疑问。96EU的最高配Xe核显终于反超AMD的vega,甚至干掉了前一代的mx350,把老黄也卷入了战争。要知道mx350的TDP是25W(实际上没有TDP,但是大多数本子设定都在25W),而TGL-U整颗核心的最高功耗也仅仅28W,核显还只能分走一部分。这种情况下干掉MX350,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intel的xe核显,很成功,很强,这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很不幸的是,这样子强大的核显碰上了可能是Intel最困难的时候:对面现在已经是8核的Zen2,IPC大幅上升的zen3也在虎视眈眈了,可是自家这边仍然只有可怜的4核。于是,本来顶级核显的作用应该是给强大的CPU「锦上添花」,然而目前来看他更像是给TGL这一代雪中送炭的「救世主」——甚至连区分不同级别的「刀法」这件事,都只能交给核显来完成了。可问题是,纵使再好的核显,真的能担当救世主的重任吗?

机缘巧合的是,A、I两家最近几代,谁的CPU强,核显就一定会弱。所以,核显到底能不能当救世主,我想AMD肯定比谁都清楚——想想移动zen2出来之前吧:在那个intel还是uhd620的年代,带著更好的vega核显的3500U、3700U,卖出了多少?真的威胁到intel的哪怕低端市场了吗?

而且别忘了,这还是定价从不膨胀的AMD。

再联想一下intel一贯的信仰定价法……Xe核显大概率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


关于核显,还有一件重要的意义——刀法。而这,是我很想喷intel的地方。

可以看到,96EU的Xe核显与64EU的Xe核显都被冠以了G7的后缀,这是个毫无疑问的大坑。在ICL-U中,核心并不对应固定的核显,如i5-1035G1、i5-1035G4、i5-1035G7都是可以买到的型号,但每个核显都指向唯一确定的规格,你很确定自己买到的是什么。而来到TGL-U这边,同样是G7后缀,你买到的核显实际上可能差了十几组EU,存在著20%以上的性能差异。这样一来,如果核心仍然不对应核显,G7后缀就会成为一个乱七八糟的坑蒙拐骗之处。

老黄的1650D5、D6已经够坑了,但至少还有迹可寻。你的G7核显有多少组EU这种事,不开机你能知道吗?

而如果核心对应确定的核显,那为什么还要标G几呢?说明白i7就是96EU,i5就是80EU,这不就可以了吗?

如果说牙膏厂搞出了6.7个规格的核显,挤在一起了,那么命名混乱还可以理解。但是最后发现这一代还是就3个,48EU 80EU 96EU,那你把他们分别命名为G1.G4.G7不是正好?非要G4.G7.G7这样吗?

说白了,这么弄的小心机一眼就能看出来,不就是想让小白以为i5的核显和i7一样好吗……真的有意义吗?怕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做个总结:

  • 这一代是Intel自从8代以来提升幅度最大的一次,打自家以前的低压u完全暴打。综合看打移动4代锐龙稍占上风,打5代锐龙(zen3)目测不占优。
  • 综合售价的话,结论仍然是那6个字母。

每次说6个字母都有人发NVIDIA(???)这一次想发就发吧,要是代代都能70打上代80ti还不涨价,我也愿意天天喊NVIDIA yes(??ω??)

  • 核显很nb,强无敌,但是只靠个核显是抢占不到市场的。
  • 拿核显来充当刀法是不稳当的,因为核显不像独显,边际那一点性能并不是必需品,市场很可能不买账。而故意混淆视听的做法更是智障行为。
  • 那颗2021年上市的i3可能有惊喜

突然意识到这是墨鱼姐姐的提的问题&>_&<

那最后的广告位一定是要有的:

@墨鱼 墨鱼姐姐快女装!(??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