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坐标魔都,每天上班路上时间3小时,运气好能坐到座位,不知道算什么水平?有没有一些推荐路上可以做的事情?


说真的,真没什么可以认真做的事情。

通勤时看手机,玩游戏机,看书等等这些需要用眼睛以及集中注意力的事情,最好都不要做。先不说注意力难以集中,通勤路上这些用眼的事情都会损伤视力的,还会对颈椎造成伤害。

那么能做的只有用听力的事情了。有一副好点的降噪耳机,你就能听各种东西啦。

然而,依据我通勤的经验,最实用的只有一件事:睡觉。

通勤时间比较长的人,基本不可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所以在通勤中学会补充睡眠才是最实用的。


通勤一族的最优时间管理法,该建议选自《时间管理手账》:

正如上一节所说,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一种精力管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知道,时间管理也是一种资源管理。

我们每个人对于时间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小时候我们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大人一个午觉的时间我们都觉得非常漫长,长大后反而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一天活还没干完,天居然都黑了。现在城市里交通时间过长,很多人上班都需要花费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这部分时间如果用来睡觉,醒了就到站下车,或者是玩玩手机,都能很快打发掉,但如此一来,我们也相当于浪费了自己的通勤时间。

一般而言,通勤时间是上班族碎片时间中最长的一部分,无论是公交还是地铁(自驾除外),这部分时间内,我们不仅处于相对静止的空间里,时间也是连续性的。换句话说,除了不在办公室内,通勤时间完全是一个大型的公共办公时间,每一辆车都是一个办公场所。

如图所知,通勤时间发生的时间段基本是工作时间前和工作结束后,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认识到,通勤时间虽然是在封闭的车内,但公共交通实在不是一个安静的场所,很难专注去学习,我有一段时间每天乘公交,原本打算在公交车上学英语,后来发现除了背单词之外,跟读复读压根没可能,实在太吵了。除了考虑到这一点之外,我们还是要贯彻利用碎片时间的关键原则:单一有目标的时间管理。

上班通勤:

1、 一天工作前的准备工作,如计划表制作、时间规划梳理

2、 个人充电型工作,如行业案例阅读、工作流程优化

下班通勤:

1、 工作总结,次日工作计划

2、 碎片时间学习,能看的话就看书,不能看就使用听书软体

单一有目标的时间管理,在通勤时间这种碎片时间上的实际运用,就是通过5分钟、10分钟的碎片时间,不断推进,把30小时完成的工作一步一步去完成。

除此以外,通勤时间更是时间管理的缓冲区,有人觉得一天工作已经非常劳累,在车上还继续工作学习,精力跟不上,那么通勤时间就可以当作休息时间。有人在车上睡不著,休息不好,可也看不下去书,那么就需要减少缓冲区时间,更换住所减少通勤时间。

这样可能会加大生活成本,比如租房成本的上升,但对我们的时间管理和生涯规划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过长的通勤时间,尤其是无所事事的缓冲区时间,既不能休息,又不能工作学习,客观上是一种资源损耗,个人本身的精力也难以承受,非常心累。

所谓的通勤时间的最优选择就是找到自己合适的缓冲区大小。

内容选自未铭图书策划新书《时间管理手账》,京东有售

您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未铭图书」,分享更多有意思的图书内容

蔗糖派,一家很有特色的读书会。了解选题策划背景,原创作者分享创作意图,带你了解更多行业知识。


练好睡功,争取做到那那都能睡,有空再练练腿毕竟有些地铁腿脚不好的挤不上去。


我每天通勤单程不小于120分钟,早上主要是闭目养神以弥补睡眠的不足,下班可以听听英语啊,音乐,小说都可以呀……

通勤时间单程60分钟,每天都是在班车上睡觉的


去年报了PMP考试,每天来回能听完一节2小时视频课程,就是没法做笔记,关键时候只能截图然后下去再记笔记。

如果有毅力或者地铁条件还行的话可以搞搞学习


当然是睡觉了。众所周知睡觉是一种时间穿梭术,能把两个小时的车程缩减到十分钟的感觉。


睡觉,别看书学习,再不济就听东西,莫要劳累眼睛。曾经通勤时间来回5个小时的默默路过,车上眼睛不断对焦会导致眼疲劳,早晚是个隐患,提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保护眼睛,人人有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