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第一次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看《路邊野餐》,已經是夜晚十一點的場次了。已經看了一天電影的我十分疲憊,但看完之後卻渾身通泰,好像吃了大還丹,體力滿格恢復。

簡單來說,相比較一般中國電影的寫實主義的風格,畢贛感性而意識流的迷離影像風格,成為一種講述「夢境」的新語言。

在藝術上,創造新語言是很難的,這是畢贛的特別之處。


路邊野餐確實讓人覺得生活就是這樣,而不是小時代那種日子


因為真的很裝逼呀,貴州王家衛,凱里侯孝賢,塔可夫斯基,不是白叫的。但是真的是有天賦,有自己的想法和鮮明的影像風格。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王家衛的就是他了。


中國當下娛樂圈浮躁大環境使得娛樂圈從業者(投資方,演員,電影出品公司)對稀缺的有才氣的新創作者無比看中。一時間所有資源,創意團隊向他靠攏。娛樂從業者對好作品的期望太高,訴求過猛。

娛樂圈湧進的熱錢給畢贛以及電影投資方造成壓力,以及中國娛樂圈已經形成的「至少大家自認為的成熟商業運營模式」,使得投資方對商業運營模式過於自信,導演在大量投資成本下也背負很大票房壓力。不得不過分商業宣傳。


因為是一個有天分的年輕人


處女長片《路邊野餐》,是讓他名聲大噪的開始!

迷幻、夢境、魔幻,在很多文藝片都很常見,例如《長江圖》,《瑞士軍刀男》!

但是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影片中43分鐘的長鏡頭,一鏡到底。以說這樣的長鏡頭打破了以往人們對於電影視聽語言的的常識,電影講求蒙太奇的手法,通過對不同的畫面進行剪輯拼接,去除多餘的畫面,或隱喻或直接講述一個故事。但是這樣的一鏡到底的長鏡頭,打破了這種傳統,43分鐘的長鏡頭,中間不需要剪輯拼接,不需要太多修飾,就我個人目前所知的電影中是沒有這樣的先例的!正是畢贛這種敢於打破傳統規則的常識,讓他的處女長片《路邊野餐》獲獎無數,在國內也漸漸聲名鵲起!

當然他能這麼火,也離不開新片《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宣發!在各大平台上成功的宣傳,讓他個人也再火了一次!

(以上全部都是個人見解,如有錯誤,請諒解!)

前作《路邊野餐》個人非常喜歡,所以這部《地球最後的夜晚》個人還是蠻期待的,已經買好下午五點的票了!!!作為單身狗提前規避跨年情侶(手動滑稽)


相比於大罵《地球最後的夜晚》的「小鎮青年」,我覺得畢贛的狂熱粉絲們的言論才真正讓人刷新三觀。最早只是說這是小眾文藝導演里最重要最不可估量的,說歐洲三大電影節遲早有他的一席之地。到了後來就成了把賈樟柯、張藝謀他們這些中國第六代、第五代遠遠甩在後面的人,什麼一點不輸大衛林奇之類,和塔可夫斯基、阿巴斯之類並排座位……什麼中國能擁有畢贛這樣的導演是中國的榮幸……到了後來又看到說畢贛是發明了長鏡頭的人,他之前的電影都是蒙太奇都是剪輯出來的,我看現在只差說畢贛是發明電影的人了。要是真這樣,那麼你只要不喜歡畢贛就一定是電影藝術的門外漢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