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象。

2018年就要過去了。

史無前例的,今天的電影院屬於一部藝術片,《地球最後的夜晚》。

很難想像,這麼小眾文藝的片子居然能一天拿下兩億多的票房。我查了一下附近的電影院,幾乎是場場爆滿。

(感覺賈科長都要氣到吐血了,為啥我拍了這麼多年就不行???)

賈樟柯

藝術片能第一次在院線取得這樣的轟動效應,當然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

但相信這也必定會造成兩級分化的口碑,可能有一大批不了解電影調性的觀眾,片子放到一半就要爆粗口了。

因為根本看不懂啊!

的確,藝術片本來就屬於小眾的產品,《地球最後的夜晚》這次的票房逆襲,一定算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個大事件,但也肯定會引發大量對文藝片和商業片之間屬性上的討論。

當然,難懂也並不是藝術片的一個共同屬性,藝術片之所以小眾,有的可能是因為難懂,有的可能是因為悶。

但對於很多觀眾來說,畢贛的電影可能是又悶又難懂。

看懂畢贛的電影確實沒那麼簡單,兩年前的《路邊野餐》就把人看的一臉懵,這次的《地球最後的夜晚》也不會好多少。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畢贛和他電影的調性,對看懂《地球》有所幫助,今天解說的電影就是《路邊野餐》。

這部電影很早就看過兩遍,這次寫稿子又看了一遍,所以這期視頻是我三刷之後的理解,這要再沒講清楚就說不過去了。

好,話不多說,上節目,接受檢閱。

視頻封面

23分鐘深度解讀《路邊野餐》A 視頻封面

23分鐘深度解讀《路邊野餐》B

可能很多人了解畢贛,但更多的人應該是不認識的。

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一下。

畢贛是誰?

這就要從今天解說的電影《路邊野餐》說起。

《路邊野餐》是畢贛三年前的一部作品,片名取自一本前蘇聯的科幻小說。

畢贛的偶像塔可夫斯基,曾根據這部小說拍了影史經典《潛行者》。

《潛行者》

但《路邊野餐》也不是電影的原名,本片原名叫《惶然錄》,取自佩索阿的同名詩集。

從這些比較陌生又洋氣的名字來看,導演畢贛的形象,大概是個趣味極小眾的高階文藝青年。

但其實,真正的畢贛是個矮胖的農村小伙。

在拍這部電影之前,他已經考了爆破證,之前還干過婚慶攝影。

後來在老師和家人的幫助下,弄來了十幾萬的投資,又找來了幾個同學,準備在自己老家凱里拍一部偉大的電影。

由於預算有限,整個劇組基本上就是個草台班子,主角陳升是畢贛的小姑父,黑幫老大花和尚是畢贛的外公,這樣的畫風也讓《野餐》很像是某個傳媒系學生的畢業作品。

畢贛外公

電影在院線表現一般,累計票房只有600來萬,這樣的成績和當時國產電影動輒幾億甚至幾十億的票房相比,九牛一毛都比不上。

但這只是從商業層面來看,如果從純藝術層面來說的話,《野餐》就是個很炸裂的存在了。

電影在上映之前,就已經在國際影壇拿下大小獎項幾十個,獲得了鋪天蓋地的盛讚。

當時才27歲的貴州農村小伙畢贛,也一下被各國媒體推到了世界電影大師之列,妥妥的少年天才橫空出世。

這樣的國際反響,哪怕是賈導當年的《小武》問世,也都差點意思。

《小武》

電影受到這麼多的追捧,當然自有其原因。

首先是畢贛只用了十幾萬的資金,就拍出了這樣的視聽和完成度,而且電影的形式讓人耳目一新。

第二是電影的劇本寫的太好了,它的特點就是複雜而又精緻,燒腦同時還有詩意,這其實是兩個互相矛盾的特點。

比如昆汀的《低俗小說》,它在敘事上和《路邊野餐》其實有點像,都是拼圖一樣的電影。但它的節奏非常快,跟詩意毫不搭邊。

而比如就像國內的賈樟柯吧,他的電影節奏緩慢,有詩意,但跟燒腦就完全沒關係了。

如果接著比的話,《路邊野餐》有點像大衛·林奇的《穆赫蘭道》,但畢贛比大衛·林奇顯然更加詩意,內心也更加柔軟。

所以說畢贛的出現是一個很獨特的存在。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野餐》到底要講什麼?我覺得可能有兩個關鍵詞:

告別和尋找。

電影中一共講了三代人的愛情。

首先是老醫生和她的情人,然後是陳升和他老婆,最後是成年後的衛衛和洋洋。

這三段愛情最終也都是同一個宿命,就是永遠的錯過和分別。

同樣告別的除了愛情,還有親情。

電影還呈現了兩個喪子的故事。

一個是老醫生,她的兒子在九年前被酒鬼撞死,她從此不再信任醫生,於是開了一家診所。

另一個是花和尚,他的兒子在十八年前被人活埋,於是他退出江湖開了一家鐘錶店。

為什麼會有這麼愛情和親情上的離別?

這可能就跟畢贛自身的家庭有關係了。

畢贛從小在離異家庭中長大,所以父母之間的關係也正和電影中一樣,經歷著長久地錯過與離別。

另外父母離異後,畢贛一直與父親聯繫較少。

電影中則一共刻畫了三位父親的形象,一個對衛衛不負責任的老歪,一個浪子回頭父愛如山的陳升,一個喪子之後心如刀絞的花和尚。

這三個形象中,或多或少都是在致敬自己的父親。

所以《路邊野餐》更像是畢贛獻給父輩與故鄉的一封情書。

它裡面有數不盡的鄉愁,也有少年的敏感和孤獨,有童年有垂暮,有生也有死,所有人都在其中大夢了一場。

在盪麥的那42分鐘里,陳升回到了過去又去往了未來,如同度過了一生。夢醒之後,他又再次啟程。

就像電影好像講述了許許多多的告別,但另一邊,它的主題又是一個關於尋找的故事。

或許之所以會告別,就是為了新的尋找。

我們的一生,也正是在這種不斷地告別和尋找中度過。這個過程時常讓人疲憊,但也從來不乏沉醉。

就像畢贛的那句詩:為了尋找你,我搬進鳥的眼睛,經常盯著路過的風。

好啦,本期的《路邊野餐》就說到這了。

下期我們來聊一部經典犯罪驚悚片《沉默的羔羊》,感謝大家多多支持,我們下期不見不散,拜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