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後的夜晚》創票房跳水紀錄,影史上還有哪些首映日後快速撲街慘案?

不寫影評梁鵬飛

1小時前

2018年最後一晚,電影市場上貢獻了最後一個大新聞,一部文藝片居然首映日票房超過2.5億。這個開畫成績,國產片裡面一般只有春節檔《美人魚》、《捉妖記2》這樣的大片才會出現,能夠開出如此規模的首映票房,基本上都是此前經受過考驗的電影品牌才能做到,比如像周星馳,比如像《唐探2》這樣的續集電影。

要知道,就連《戰狼2》、《紅海行動》這2個影史票房冠、亞軍開畫成績都沒有超過2億啊。《地球最後的夜晚》的票房奇蹟也助推當日票房超過5億,這也是歷史上12月份單日票房紀錄。

那麼這部晦澀的文藝電影為何首映票房能夠超越大批響噹噹的商業大片呢?原來背後都是「一吻跨年」的營銷戰略立下了大功。

所謂的儀式感,就是讓某一天某一時刻顯得格外不同。影片的這個營銷活動在抖音短視頻上意外火了。加上電影主演湯唯之前有過成功的愛情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經歷,很多觀眾都以為這是一部浪漫的愛情電影。於是情侶相約去看該片,讓這部電影預售階段就破億。

事後證明,這實在是一個誤會。大量不了解導演畢贛的觀眾,進入電影院才發現這是一部略顯沉悶的文藝片,根本就沒有想像中的浪漫愛情啊。其實這個事兒,倒和導演沒有什麼關係,都是影片宣傳方和各大影院想要票房心切啊。

但是這個手段實在有點「欺騙」的意味,於是憤怒的觀眾在貓眼等平台上紛紛發泄自己的不滿。影片第二天的票房也大幅跳水,從單日冠軍下滑到第6名,預計今天最終票房不會超過1500萬。

這意味著《地球最後的夜晚》次日票房縮水了95%,這個紀錄未來估計很難打破了。那麼影史上還有哪些首映後票房大幅縮水的例子呢?說起來,都和愛情電影有關,看來戀愛中的情侶果然是最容易被騙的。2014年的情人節,《北京愛情故事》電影版上映,這部電影是受到《將愛情進行到底》電影版啟發,專門為情人節定製的愛情電影。情人節當天票房破億,第2天票房就只有4600萬,縮水近60%。

2016年的情人節,又一部瞄準情人節的定製電影《奔愛》也在2月14日上映了,首映票房3600萬,第2天只有400萬,跳水幅度達到88%。是《地球最後的夜晚》之前縮水幅度最大的電影。

大概是看到情人節當天上映愛情電影已經騙不了情侶,所以這兩年春節檔基本就沒有愛情電影出沒了。2018年的情人節《西遊女兒國》的主題是愛,加上大概片方估計大年初一競爭不過《捉妖記2》、《唐探2》等對手,這部電影提前在2月14首映,意圖吸引情侶觀眾,先撈一波票房再說,結果提前暴露了自己的口碑,所以2月16日首映成績雖然沒有大幅跳水,但也很快失去了票房競爭力。除了這些情人節定製電影容易出現跳水慘案,影史上還有一些宣傳過度的電影,也在首映日後迅速被打回原形。最典型的就是2018年暑期檔《愛情公寓》電影版。這部電影打著同名電視劇的名頭,在預售期間就吸引了一波粉絲,有此情懷加持,首映票房居然破了3億。當然後面的故事也是如出一轍,這部打著《愛情公寓》名號的電影,其實和劇版沒有什麼關係,結果是個盜墓遊戲,讓粉絲們也大倒胃口。第2天票房縮水60%,之後票房就基本不值一提。

這類案例還有《捉妖記2》,營銷廣告做到了除夕夜,春晚之前30秒黃金時間都被片方花錢拿下,大年初一票房一舉突破5億,是目前中國電影單日票房紀錄保持者。

但是後面的票房也是快速跳水。

其實首映票房出色,第2天就大幅跳水的情況,反映的是我們時代的進步。這說明哪怕營銷手段再厲害,最多可以騙到第一天的票房。現在網路社會,資訊非常發達,一部電影的口碑如何在當天就可以傳播出去,知道真相的觀眾馬上就會用腳投票,後面的票房就騙不到了。如果放在以前,電影口碑擴散的速度沒有這麼快,那些爛片往往可以騙第一周的票房。而且以前越是爛片,觀眾罵得越響,反而越是能激發不明真相的路人觀眾進去瞅個熱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凱歌《無極》了,當年上映以後,引發《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瘋狂吐槽,倒是吸引了更多觀眾買票進場。所以,還是那句話,如今的電影能不能拿到高票房,全靠口碑。

首發於:觀察者網user.guancha.cn/main/co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