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很喜欢看各种各样的喜剧类节目,相声小品喜剧类综艺,可以说近几年的比较火的喜剧类的能在网上看到的基本都看过了。。

可是慢慢的发现找不到以前看节目的那种快乐了,由于看得多了,好多笑点包袱梗啊什么的都知道了,就导致笑点增高了,好多节目包袱还么看出来了,我心里已经知道后边发展结果了,所以很难出现捧腹大笑的时候了。以前听老郭相声笑的合不拢嘴,现在听著他相声睡觉当催眠曲。。以前看「郝建」的小品觉得特别有意思,最近刚看了麻花的羞羞的铁拳,旁边人都笑疯了,一直哈哈哈哈哈哈,笑的我都影响看电影了,我却全场笑了三四次吧。。感觉和电影院其他观众格格不如的样子。。至于什么岳云鹏啊东北f4啊只会耍贱卖俗可以说是很无感了,作品连让我感到有意思都没有。。最近蛮喜欢贾玲拍的那个无剧本即兴表演的综艺,结果就笑了前几集,后边的感觉套路一样了,笑点也没什么了。。然后说下我平常说话什么的,就比较容易带出各种梗,经常和我聊天的人很容易都笑疯了,可是我却有种虽然能get到你为什么笑,但是我却不为所动。。旁边朋友都说你说话太逗了,听你说话就和听相声一样,我却。。(逗笑你们大家开心当然很好,问题是我没觉得我说的哪儿好笑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我本来超级超级爱笑的。。现在很痛苦啊。。


谢邀。据我自身的经验,应该不存在笑点变高这一说法,连续看两遍觉得很搞笑的喜剧电影,隔一段后面再看一次,自然就会感觉没刚开始那么好笑了。但是对于一部新的还算及格的喜剧作品,如果就你一个人觉得一点都不好笑(注意这里是觉得一点都不好笑),那可能就是你自身的问题了。

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你笑点变高了,而是说明你已经慢慢在丧失从喜剧中发现乐趣的能力。而且你甚至已经为此困扰和痛苦,说明很可能你已对身边的大多数新鲜事物正在失去兴趣。

所有喜剧都来源于悲剧。

这话其实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解析,所有的笑点其实都来源于某个悲剧点,如抓瞎出丑,事与愿违,剧情反转等。作为一个国家级段子手,我觉得每天都有很多新鲜的事情发生,不管是娱乐,新闻,社会事件,不管是正面和负面的,不管是严肃的还是污力滔滔的,都有很多可以吐槽和搞笑的地方。正因为生活中有很多负面,我们才需要幽默来撑起自己的乐观,来发现更多身边的乐趣。如果你是一个完全不懂幽默的人,那注定你将是一个悲观的无趣的人。

《羞羞的铁拳》中一开始两人用电棒互戳对方时的笑点其实是比较尴尬的,但电影中还是有不少好笑的桥段是值得肯定和笑出声的。另外在电影院观看喜剧的效果,跟一个人在家看片是不一样的,电影院里哄场效应的带动性也会让电影的某个场景显得更好笑,开心麻花的话剧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有这些隐藏的笑点跟你的兴趣点息息相关。

你经常关注娱乐新闻,你就觉得薛之谦与李雨桐的撕逼大战很搞笑觉得肯德基找个代言怎么就这么难。你时常关注社会热点,你就会觉得网易轻松一刻里那些无厘头的配图也很好玩。

所以朋友,不要再纠结于自己是否笑点变高了。你应该仔细想想自身的问题并尝试做些改变:

是否是因为自己现在过得并不如意,而觉得身边的事物都是那么索然无味。


谢邀。

都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其实题主看过这么多节目,应该不难发现,很多喜剧节目有极严重的同质化。而且题主活跃于各大喜剧平台,频率过高,很多时候见怪不怪、见笑不笑了。

另一方面,个人浅见,是喜剧制作与受众没有匹配的缘故。现在各大平台推出的喜剧节目,都属于快餐文化,茶余饭后博一笑而已。这类节目的匹配到的观众是什么样的呢?或者说,会匹配到观众什么样心情?

同样属于开心麻花出品的影片,《驴得水》比《夏洛特烦恼》有深意,《夏洛特烦恼》比《羞羞的铁拳》更耐看。这是我对这三部影片的一个看法。也就是说,目前我的状态,跟《驴得水》这样的影片更匹配。

匹配带来的一个问题是,自身欣赏水平和市场流行喜剧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各个领域都是存在的。譬如说,文风。知乎上有人问,问为什么网文没有出现像金庸、古龙这样的大家。因为网文同样属于快餐文化,网文作者没有时间去精雕细琢自己的作品,那这类作品自然达不到金庸古龙作品的高度。金古作品在武侠小说领域自然是扛鼎之作,但放在小说文学领域,其地位又存在诸多争议。而在严肃文学领域,有人会觉得钱锺书的文笔很有幽默感,而完全感受不到武侠小说的文字魅力。这就是随著自身欣赏水平的提高,匹配到的文学作品也不一样的缘故。

我中学的时候,最早读的金庸古龙的小说,后来才读的梁羽生以及其他的武侠。但除了金古,再读其他武侠,都觉无味了。及至读大学的时候,发现更多有趣的领域,就不会对金古那么推崇了。毕业后,更喜欢看哲学类的了,对于通俗文学,又不敢兴趣了。这是随著年龄和阅历,匹配到的东西也会随之变化。
联想到前几天在知乎上回答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著名的戏剧天才都是内向的? 我个人的观点认为喜剧天才是掏空了自己去创作才博得了观众的认可,而作为观众你是被动地去接受,你已经被喜剧的元素填满了,如果没有更强有力的冲击力是无法打开这个突破口的。一个正规的喜剧行业的发展思路应该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来满足大家不断提高的审美,所以我觉得应该还是对未来的快乐充满期待,或者某个综艺或电影出来以后,先不要急于去看,稍微放慢一些,看看评论再去看,可能会好一些。


我觉得你笑点高了不是因为喜剧作品看多了的问题吧,我也特别爱看喜剧,尤其是国产喜剧和香港老喜剧,一些美国喜剧也能看的哈哈的,平时吃饭不知道看什么就会打开夏洛特烦恼或者星爷的食神看一遍,各种小品也是刷了又刷,但真的没有笑点变高导致笑不出来的问题在我身上出现。

其实我个人感觉,乐不乐的起来很多时候都是心理问题,关键不是看别人逗不逗得乐你,而是看你自己想不想乐,我看喜剧的时候是最放松的,比如看羞羞的铁拳的时候,很多笑点是真的能看出来,但真演出来了就是觉得特别乐,比如副主任躲进衣柜里被里面的艾迪生吓得一激灵,看的时候心里想的完全是卧槽这个人的表情哈哈哈哈哈哈,跟我同学二刷出来他说你第二遍看都能笑哭了?那个剧情不都在周星驰的电影里有吗?我说有就有呗,又不是所有笑点都必须要新的才能逗乐我。

个人感觉,不能代表所有人哈。


谢腰

一般我都是和小盆友玩,然后每天写段子逗自己开心。

你觉得笑不出来,不是因为你笑点高,而是因为节目本来就同质化很严重而且品质有限。

现在扎堆儿出现的这些喜剧节目,不论前台还是幕后,其实就那么几拨人,制作时间还紧,走的都是快餐加工模式,好比你跟开封菜吃的21天鸡,味同嚼蜡还真不是因为你嘴叼。

觉得不好看了,就换点儿其他的看,国内的看腻了看国外的,新的看腻了看老的,电视电影看腻了看点儿文字的,现在资源这么丰富,自己摘喜欢的花插著看呗。


找个女朋友吧

创作水平下滑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另外,以前的喜剧人,一门心思研发作品,观众也只去品评作品的好坏。

现在的观众,追的是星,而不是作品。喜剧人也很把自己当回事,错把粉丝的口味喜好,当成观众的口味喜好。

比如:宋小宝上台一定要说:损色,台下观众一阵爆笑,于是他就频频使用这招,全然不顾很多观众早已腻烦。

这个坏习惯应该是从冯巩老师开始,每次上台都说: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其实观众早就不想他了。

真正有艺术追求的人,绝不会重复自己。

大导林兆华曾说过:打死不与人同,打死不与己同。搞艺术就怕雷同。你看老一代的艺术家们,赵丽蓉、赵本山、陈佩斯等,一个作品是一个作品,可曾有重复的套路?而当下的喜剧人,最喜欢做的就是重复,老梗使起来6的很。

说白了,都是粉丝惯的。

更多喜剧研究分享,请关注公众号[喜剧杂货铺],公众微信号:hahadu666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