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路過奶茶店買了杯奶茶,回來的路上奶茶不小心掉了摔破了,旁邊有一群小孩,其中一個小男孩大喊了一句錢沒了,我沒在意,我想著要馬上把破掉的奶茶丟到垃圾桶里,當我拿起奶茶跑過去垃圾桶那

里丟掉的過程中,奶茶在破掉的洞洞留出來了,然後那小男孩又大喊了一句說撒尿了撒尿了,我聽完想嚇唬嚇唬他就輕輕的打了下他的手,突然這個時候他說我是渣男,我說我是女的,他就開始大喊渣女,然後跟他在一起的小夥伴也開始一起大喊,我當時很無語,因為那條路上有很多人,我想走的時候他們跑過來跳起來去扯我的頭髮,我當時有點生氣,心想現在的小孩子怎麼都這樣了?!!?但是鑒於在一條隨時有車經過的道路我大喊臭小孩們快回去,別亂跑,這裡會有車經過的,然後把他們趕走後我就走了。

就這樣,那時候我突然覺得我小時候可真是個聽話的乖寶寶。


現在鍛煉素質可比以前昂貴多了。

我爸10歲的時候負責趕集,要跑到好幾個村子之外。他騎著自行車出發,遇到岔路口就問路,最後找到目的地。有的時候需要買面,有的時候需要買菜,有的時候是買豬肉。如果見到了緊缺物資,也可以自己做主更換採購目標。

這裡有幾個要點:

1、那時候沒人拐賣小孩。

2、那時候街上也沒汽車。

所以當年一個10歲的兒童可以承擔家庭責任。換到現在,出於安全考慮,則不太可能。也就是說現在孩子承擔家庭責任的年齡被社會的發展強行延後了。可能需要等到12~15歲,才能做到類似的事情。如果是女孩子,則需要更大的年齡,估摸著她至少可以在幾句話之內避開人販子,才敢於放她出去做類似的事情。

我小時候,還偶爾能夠看到12歲以內的兒童獨立到菜市場採購,但現在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看到12歲以內的兒童獨立採購了。

之前兒童培養團隊合作能力,扔外面草叢裡面互相打去就可以。現在培養兒童團隊合作能力的代價就非常高了,幾乎沒有無長輩監督的環境給兒童了。


怎麼評價?

為什麼各種視頻平台要推出青少年模式?

為什麼各種小說網站會進行整改?

為什麼國家會大力進行整治?

就是為了整治教育,以免對未成年人造成【過多的不良影響】

然而很多人還不以為意,認為這種限制太蠢,認為這種東西對小孩子沒有影響。

看看祖國的花朵們,在這種網路與信息泛濫的時代,被影響成什麼樣了。

還沒有影響?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二次修改,補充幾句。

1.環境對人的影響未必是巨大的,但它絕對是潛移默化的。——家長放養孩子,把孩子交給手機看管,能落得好結果嗎?

2.老名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話乃真理,仔細理解。

3.可能有些人看不懂、不理解國家的政策和措施,這只是因為這部分人知道的太少,所以看不懂。

這些人要是能看得懂,他們就不會有什麼奇葩意見了。

正因為這些人看不懂,所以才會覺得有很多問題/不合理。

知道的越少,偏偏越以為自己的見解是對的,別人是錯的。


當社會浮躁到只有「成功」才能被人膜拜、艷羨的時候。

如何「成功」便變得不再重要了。


先看看什麼是素質:

綜合評價,素質教育一代比一代好,這是事實。

別說80不如70,90不如80,00不如90。那是些片面的論調。比如有人說現在小孩都要接送,以前的小孩都能自己回家,事實上做家長就明白,現在接送孩子也不為回家,接完就是奔赴課外班的路上,家長陪同,一解決人身安全問題,二解決飲食健康問題,三節省與孩子溝通的時間效率,四能面對面向老師了解孩子情況。時代不同背景不同,不同的社會現象就不能相提並論。

此案例並不是說課外班不好,導致孩子學業壓力大,家長耗費時間多。恰恰相反,課外班很好,專業人做專業事,輔導班幫家長減輕了輔導擔子,幫孩子解決了課堂問題,興趣班教家長引導培養,讓孩子在突破自我中充實生活,沒精力去幹些打架鬥毆,抽煙賭博的蠢事。

家長也是一代比一代好,從育兒觀念就能看出端倪。最早教育觀是「聽老人/別人說學這個對孩子好」,發展到「讓孩子減負,快樂成長是對孩子好」,到目前的「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讓孩子為獲取成就感到快樂,是對孩子好」。

家長對孩子能力的焦慮感也逐漸減輕了。從最早的「別人家孩子」式攀比,多才多藝才算優秀,到現在的佛系育兒,越來越多家長開始理解「十指有長短」這事,幫助孩子正視缺點發揮優勢,不求做大做強,只盼堅持愛好。

家長開始理解凡事兩面性,教育不需要一杆子打死。以前家長都強制孩子,不準說髒話。現在的教育,說髒話沒關係,誰沒說過呢?首先得分場合,公共或正式場合說髒話就很低俗,其次得分性質,用髒話激怒對方,就是愚蠢,把髒話說得對方想笑,就是幽默。有個看來的例子,五歲閨女抱著爸爸的頭說:爸爸,我真TM愛你!

最後從教育方法的日新月異方面來談,除去比較早一點的「培養口才」,「培養興趣」,「培養記憶力」等方法,現在更有「培養想像力」,「培養核心力量」,「培養邏輯思維」等方法。這些學習對腦力/體能的幫助是事半功倍的,以前不存在這些概念,根本沒法對比。

素質,本就不僅僅是遵守公序良俗這麼簡單,有了同理心自然有公德心,同理心也僅僅是素質教育的冰山一角。近幾年育兒教育方法如雨後春筍般湧出,社會反響熱烈,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素質教育,越來越好。

PS:冒死針對詞義杠一下。

許多人對「素質」這個詞的理解很片面,其實是個綜合性很強的辭彙,我們可以期盼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高,卻不至於要求他人綜合素質高。

可以說他人「沒修養」,「沒文化」,「沒公德」,「沒情商」等等等等……

但,「沒素質」這個句式殺傷力太大,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是有素質的,「沒素質」三個字將一切歸零,跟罵人「豬狗不如」旗鼓相當了。

所以,個人認為,既然是談素質教育這麼寬泛的話題,憑几個孩子的幾件事就評價當代孩子綜合素質低,是不合適的。

畢竟哪個年代都不缺熊孩子,當代上新聞的熊孩子多,是由於當代通訊發達造成的,以前的熊孩子,只是媒體找不到/去不了/傳播率低,才沒能獲取群眾關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