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來是的,雙積分政策和補貼退坡都有緩緩的風聲,應該是給各車企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空間。不僅是電動汽車,燃料汽車(氫氣、甲醇等)、太陽能等也是國家目前在大力發展的新能源汽車


從現在來看是這樣的。但是以什麼形式進行,純電、混動還是氫能源或是其他的,只能跟著時代發展發走。但是根據科幻電影裏的來看,純電,貌似是未來的最終形式。


目前而言是大趨勢無疑!

從2010年至今,國家在新能源汽車上的補貼已經過千億。

本來2020年補貼將要取消,由於疫情影響,前不久又出臺新政策繼續補貼:

將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

可見推廣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是堅定的,充電樁和新能源已經成為新基建的重要部分。


19年初,特斯拉落戶上海,僅用時10個月完成廠房建設;

10月24日,第一輛國產特斯拉下線。

這速度簡直驚人,很難想像這是一家剛剛來華的外企。

18年底,上汽大眾在上海安亭投入170億,建設現代化新能源工廠。

也只用了一年時間,19年11月,這座面積達40.56萬平方米,年產量30萬輛的工廠落成。

就在這兩天傳出消息,大眾汽車耗資7.4億美元收購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國軒高科30%的股份。

國軒高科2019年裝機總量國內排在第三,雖然份額不大,但也算是top3選手。

大眾這時候收購國軒高科,一旦擁有了自己的電池產能,便可以撒開膀子競爭電動車市場份額。

可見,頭部車企都在搶時間,想要佔領市場先機。

資本不會騙人,哪裡有便宜往哪蹭。

這一塊大蛋糕,必然是比想像的要大得多。


附上主流車企新能源工廠規劃:

小米無線車充車載支架標配點煙器適配器 20W大功率京東¥ 189.00去購買?


個人觀點:是。

從近年的趨勢來看,碳排放法規要求越來越嚴格,這就要求燃油車持續提升碳排放技術,從而帶動生產成本持續提升;而新能源車會通過技術的不斷成熟實現部件降本、規模化生產不斷降本,盈利能力是趨上的。

其實現在從歐洲多數地區已經實現電動採購平價就能看出來,在使用經濟性不斷提升的情況下,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斷提高,新能源同理。

現在大家對未來電動車不看好的原因可能主要有兩個,但是我覺得並不算是問題。

一是化石能源枯竭對於我們來說好像是個非常遙遠的事情,目前燃油車技術成熟,使用成本也不高,產業鏈成熟,市場穩定。但是化石能源總有一天是要用完的,但是化石能源總有一天是要用完的,但是化石能源總有一天是要用完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用完了不就要轉向新能源了嗎,早晚而已。

二是新能源車本身技術不成熟。

電動車:電池安全性存疑,續航能力不足,受溫度影響大不耐極寒,充電慢,維修成本昂貴,回收產業鏈不環保不完善;

氫能源:安全仍然是問題(畢竟車下裝了個高壓炮彈誰坐著也不太踏實),存儲成本高體積大,能源原料生產成本也高又不環保,總之就是貴;

核能:我開玩笑呢。

但是這些都會隨著技術壁壘被突破而一一緩解甚至解決的,畢竟瓦特蒸汽機剛出來的時候效率不過3%,科技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再或者,化石能源枯竭的那天技術壁壘還沒被突破,你就不用新能源了嗎?貴就貴點吧,誰還不是個韭菜咋滴。


會是中國的發展趨勢,國外我就很難說,特別是美國,因為美國搶了別的國家那麼多石油


目前來看是這樣的。

國內:

所有傳統車企,新造車車企,合資車企。都在努力研發生產和銷售自己的新能源汽車。

所有的政策,都向新能源汽車偏向,尤其是純電動車。包括:補貼、年購置稅、牌照不限等

國外:

歐洲各大車企,絕大部分已宣佈禁售燃油車的時間。不賣燃油車,賣啥?當然是新能源咯。

各大主機廠:紛紛重金投入新能源汽車研發製造,力爭下個風口穩住腳跟。唯有佈局在前,才能應對突然的轉變。

篇外:石油是全國戰略性儲備資源,國內依賴石油已很多年。一旦石油儲備無,將無法運轉這個大社會羣體。所以,發展新能源能夠緩解因儲備資源不足的壓力。

汽車是製造業的高端集成,幾乎所有的科技,汽車業都能包含。如果想要成為製造強國,勢必要大力發展汽車。傳統車已經發展了二三十年,和國外百年車企的經驗和品牌來看,難以超越。唯有變道超車,正好,新能源是一契機。


節能減排必然是國家以後的發展,新能源就是這一時代的產物。


如果不是趨勢,等石油用完了難道都改坐馬車嗎?


基於新能源汽車比汽油車更環保上,無論是不是趨勢,個人認為應該支持新能源


最初汽車是電池,後來逐漸演變為當今的汽油車。

趨勢是實打實的優勢演變而來的。

而如今的電池車,相比汽油車根本談不上優勢!靠污染轉移,靠一點加速能力就想獲得趨勢,實在是人造趨勢。

幾乎就相當於水果刀不用不鏽鋼,改用黃金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