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感覺奢侈品的高價格不屬於資本家對勞動者的剝削,一定的門檻本身就是奢侈品的價值所在。


沒錯!就是因為【剝削】才那麼貴。

……傳說中「妖精」由動植物幻化出來,比如一棵大樹,變成「樹精」。「精」可以幻化成人形遊走世界,但不管「精」走到哪裡,老家那棵樹永遠都是它的老巢,是它命脈,如果找到併除掉了那棵樹,那個樹精也就跟著一起灰飛煙滅了。

奢侈品就是一個樹精,它在人間流連風光,而它老家隱祕的那棵樹正是「剝削」。

—————

奢侈品的特徵是天價但無用,也就是性價比 必須極低。

得同時有兩個維度,1.天價 2.無用。當然這個無用指的是相對無用,不是絕對無用。

一個造晶元用的光刻機十億美元,它符合了第一個條件,是天價,但是不符合第二個條件,光刻機太有用了。所以光刻機就是再賣的更貴,賣一萬億美元也不能成為奢侈品。

奢侈品就得是一根牙籤賣兩萬這種。一根牙籤確實能掏牙,不能說完全沒用,但相對於兩萬塊錢的價格來說,真的很沒用。這才能成為奢侈品。

拿魚翅舉例更醒目一些,魚翅是鯊魚的鰭,成分接近於人類腳後跟的臭腳皮屑,並且魚翅還容易堆積重金屬,不僅毫無營養反而有害健康,正常人會喫這樣的東西嗎?但這恰恰是魚翅能成為奢侈品的關鍵,更有用更有營養的豬腿肯定成不了奢侈品。。

奢侈品的本質就是一種「試圖」自我認同的身份符號,一種階層區分。資本家不需要奢侈品本身的使用價值,資本家需要的是用奢侈品來跟窮人劃清界限,對窮人進行無聲的嘲諷,建立優越感。

因為窮人還是有可能會買昂貴但有用的東西,比如全家族砸鍋賣鐵再加幾十年的貸款去買天價的學區房,比如華為在創業困難時期發不出工資,反借員工的錢,燒錢購買價格幾十萬幾百萬的研發設備。

但窮人肯定絕對不會買昂貴又沒用的東西。

所以資本家買昂貴又沒用的東西就是跟窮人劃清界限最好方法

,,,,

以前課本上有個故事:鋁現在是稀鬆平常的金屬材料,生活中到處可見,手機殼,汽車輪轂,零食包裝袋等等到處都有,並且是一種有微毒的金屬,

可法國國王曾經使用鋁碗喫飯,而大臣卻都用金銀的碗,用現在的眼光看,不能理解,事實是國王並不是要勤儉持家,並不是覺得覺得鋁好,只是因為鋁的價格當時比金銀還要更貴,國王只是拿鋁和金銀的價格差來彰顯自己身份高貴。

…………………………

原始社會,所有人都喫不飽,都要辛苦勞動,得通力合作,打了獵物要平均分配,不可能去搞奢侈品,因為搞奢侈真的會餓死。

封建社會,生產力提高,有人可以自己不勞動,剝削別人的勞動就能過活,這時就有原始奢侈品或者雛形了,主要是精美的服裝、器皿、餐具、工藝品等等。之所以說原始或者雛形,是因為那些物品本身還是比較有價值的,還不夠無用。

資本主義下,資本家剝削能力遠遠大過封建地主無數倍,一個大地主幾百里良田,剝削幾千人上萬人就夠大的了。。但是一個資本家,開廠子可以養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工人,間接涉及千萬人來剝削。頂級金融資本家可以剝削到上億人口。

資本家剝削出來的財富實在是太多了,貧富差距巨大,資本家在揮霍財富過程中,也就催生了奢侈品的出現。

奢侈品買的就是一種金錢的浪費,考驗你捨得不捨得浪費。

普通勞動者是不捨得的,自己的錢都是887用汗水生命辛苦勞動換來的。而剝削出巨大財富的資本家就捨得,因為他的財富是剝削來的,不用自己辛苦勞動,相當於白來的,怎麼揮霍浪費都不會心疼。

所以奢侈品是不是智商稅?要分情況:

如果某人買奢侈品一買就是一屋子,同款全色系買全,而且買完用一次就扔,甚至一次不用就扔,這就不是智商稅,因為這就是奢侈品的正確購買姿勢,買的就是浪費,以前不是有個故事,南美大毒肖,淋雨了覺得身上濕乎乎的陰冷不舒服,就把車上帶的幾麻袋美元現鈔當柴火點著取暖祛濕,一共燒了幾百萬美元現鈔,這是智商稅嗎?並不是,因為他浪費的起。買奢侈品的正確姿勢就是應該像這樣看齊。如果達不到就別買。

而有的人,節衣縮食去從牙縫裡省的錢買了一個奢侈品寶寶,買回來當祖宗供著,偶爾用一下,小心翼翼不敢磨損,珍藏一輩子,那這樣的就真的是智商稅了。

奢侈品的價格並不受一般價格規律限制,,其價格是遠遠超過其自身價值的,決定奢侈品價格上限的是全社會資本家們剝削的平均情況,剝削的總財富越多,奢侈品價格就越高,如果資本家剝削的財富變少,那奢侈品的價格也會下降。

奢侈品本身就是剝削帶來的副產品,二者是相生關係,

「剝削」幻化成了「精」,便是「奢侈品」:

先有了剝削,然後就有了奢侈品;

剝削的越狠,奢侈品越興盛、價越高。

剝削萎縮,奢侈品就會萎靡。

如果沒有剝削了,奢侈品就會消失。

奢侈品的價格和銷售總額體現的是全社會貧富差距或者那個「基尼係數」。

在社會主義及以上,物產極大豐富,沒有窮人,沒有剝削,沒有貧富差距,沒有區分資本家和窮人的符號的需求,也就沒有奢侈品存在的土壤了, 這相當於剷除了奢侈樹精老窩的原形樹,斬斷它的命脈, 奢侈品那時候就會消失。

——————

那些說奢侈品是純商業行為,賣多少錢都跟剝削無關的人,那是被人形「妖精」迷惑了雙眼,看不透它原形的肉身凡人。

那些說什麼奢侈品是手工做的,必須得價格貴才能收回成本之類的,這類答案太低級太膚淺了。那是很本沒搞清優質商品和奢侈品的區別。

質量或者價值從來就不是奢侈品的核心內涵。

奢侈品廠家也很清楚自己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很清楚奢侈品的買家們並不是真的去買什麼工匠精神,不是去買高質量的,不是去搞藝術欣賞的,不是去搞文藝薰陶的,不是去細品幾百年歷史,不是跟古人靈魂溝通的。

所以那些品牌故事吹吹就好,千萬別真當真,誰當真誰傻,這就是一場純粹的金錢和虛空精神的交易,沒有情懷。一切以盈利為目標。

所以越來越多的歐洲奢侈品廠商都為了降低成本把生產外包給中國越南之類的東南亞地區的很低級的血汗工廠,能上機器的盡量上機器,工廠環境惡劣臟臭,盡量榨乾每一分錢的成本。

但是產地標籤寫「MADE IN東南亞製造" 這樣確實會沒面子,包括東南亞本地的資本家富豪,也不會喜歡。

所以都是東南亞做完大部分工序,海運回歐洲,在歐洲再做最後一道最簡單的組裝和包裝工序,雖然這樣會浪費一到兩次跨越半個地球的運費,但這樣就可以堂而皇之的打MADE IN歐洲製造的標籤了,得到歐洲級的品牌溢價遠大於浪費的運費。

只是這歐洲廠的工人還不是歐洲本地人,本地人太貴,是從福建浙江廣東之類地方找的工人去的。掩耳盜鈴。

所以也會出現某個明星去歐洲親手買回來的奢侈品包因為拉鏈生鏽被嘲笑是假貨的故事。

所以未來可能會出現新的超奢品牌不僅僅要寫明產地,還得寫明製作人,必須是「Made by純種鉑金髮藍眼珠歐洲日耳曼人」。

回答評論

寒森進化的評論:77萬年薪的華為程序員,一年買一兩個包不成問題吧?大廠的基層程序員是剝削了誰?月入5000買耐克,月入1500買匹克,奢侈品只是區分收入水平,沒必要非扯到剝削上

。。。

回復:你這是偷換概念,這裡討論的是定價體系,你偷換成了某一個消費者和他的某一項消費。

你的問題回答裏都有答案。

奢侈品從來沒把剝削兩字刻在腦門上,銷售是對所有人開放的,華為員工可以買,民工也可以購買,只要能付錢就行。

但是奢侈品的顧客只有程序員嗎?你覺得奢侈品是按華為程序員收入定價的嗎?

首先華為就是一個特例,它的高科技附加值高工資是中國唯一,再沒有第二個華為了。而且即便是華為,華為程序員掙的再多,也只是勞動換錢,只要沒有剝削收入,那他的工資就永遠追不上真正奢侈品的價格體系的。奢侈品定價在剝削時代會永遠高過任何勞動報酬體系。因為剝削的收入遠高於華為程序員。

一年77萬,假定不喫不喝,不買房不買車,全部攢下來買兩個包,再多算3萬,也就是平均一個包四十萬,這個價位的包也就入門款,屬於智商稅的層次,最近有個影視劇演過這個場景,某太太想加入富豪闊太太的圈子,第一次拿了一個入門的包,結果去了以後都不好意思放下,闊太圈也沒接納她,後來她只好狠心買了一個百萬級別的包這纔算有了那個闊太圈入場券,一年77萬,連入場券都買不到,77萬的包,在現在已經不能算真正奢侈品了,因為它在能剝削的人的圈子裡已經不具備社交價值了。

一個百萬的包僅僅是闊太圈的入場券,前文寫過了,買一個包當祖宗供著並不是買奢侈品的正確姿勢,每次闊太聚會社交,不能總拿一個包,買就得買一系列,還要常追新,除了包還有其他物品其他消費項目,身上每一件衣服,也很貴,77萬不喫不喝攢兩年,只能買個入場券,就像遊樂場,入場以後,還有很多很多的巨額消費項目,只買入場券進去,乾瞪眼看著,不再消費裡面的其他項目,這感覺也很尷尬。

所以綜合算下來,真正能達到可社交級別的奢侈品消費是遠超華為程序員工資的。

只買一兩個拿回家收藏,這買的不是真正的奢侈品消費,這買的是智商稅。

華為程序員已經是靠勞動獲取報酬的最高級別了,最頂級的腦力勞動,最肯給高薪的公司,最辛苦的加班勞動。

可那些闊太不勞動就能消費的起,她們每天喫喝玩樂,她們進行奢侈品消費的錢必然只能靠剝削纔行。


再說更多,資本主義剝削這顆老樹,並不是僅幻化出奢侈品這一個樹精,還幻化其他很多精,比如學歷歧視。那個就更隱祕了……

其他相關回答:

資本家將人換成機器人之後,他剝削了誰,他還是資本家嗎?https://www.zhihu.com/answer/1436057424


不光是資本家的剝削,在資本家出現以前也有這種現象。可以說,奢侈品之所以昂貴,本身就是源於剝削。

人類個體的差異並不大,能夠在數萬年激烈自然競爭中生存繁衍下來的人類種羣,在基因的優劣上已沒有根本差別了,當然,個體特例除外。也就是說,無論是採集狩獵,還是原始形態的種植業,按理說只要處於相同的環境中,個體的產出差距絕不可能太大。那為什麼會出現後來的個體資源佔有量的巨大差異呢?其主要原因還是社會性的。

人類在發展過程中,由許多人結成的社會結構,相對於個體或小規模團體,可以為這個羣體提供安全、物資、效率上的競爭優勢。因此無論自發也好,有意識的也好,優勝劣汰下,社會規模擴大乃是大勢所趨。而個體在這個結合、協作的過程中,是自發讓渡了一部分權利的,否則這個羣體的組織、管理和分工就無從談起。

個體在這個分工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差異,因為生產力發展,規模擴大,則生產資料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從漁獵時期的器具,到農耕時期的土地,以及後來的礦產、設備乃至基建,生產資料的先天或後天佔有者自然而然地在這個過程中擁有了越來越大的權力:因為相對於勞動力的普遍性,生產資料具有更大的稀缺性和獨佔性。於是,剝削這個概念逐漸產生並清晰起來。

剝削,即一個個體將另一個個體的勞動產出的部分或者全部進行或顯或隱的無償佔有。需要說明的是,剝削不一定完全是針對無產階級,一些自耕農,本身擁有少量的生產資料——土地,不屬於無產階級。但當其依靠這些土地在當時生產力條件下的勞動產出無法完全應付自身的生存需求時(災害、戰亂、苛政),更大的生產資料佔有者對他的剝削也必然發生:通過借貸等方式提供更多的生產資料給被剝削者,從而佔有其超額的產出或者將其一部分生產資料佔有權剝奪。而且這種剝削必然導致生產資料佔有的愈發集中——在農耕時代表現為土地兼併,在資本主義時代則表現為大資本對小資本的併購、壟斷。因此,剝削產生於差異,且必然導致差異的擴大,是一種典型的正反饋,在沒有外力的干涉下,絕不可能自發的走向平衡。

剝削,對生產力發展的影響我們不多作討論,對消費能力方面的影響則是顯而易見的:隨著生產力加強,剝削加劇,被剝削階層的消費能力將越來越弱,並集中表現在獲得生存基本保障的產品上。而剝削階級會擁有越來越強大但無法足夠釋放的消費能力。即使通過反抗、政變和社會關係演進等洗牌手段出現階級的更迭,新產生的另一波剝削關係也會沿著同樣的路線再次發生和發展。

與此同時,商業的出現和發展,使得消費的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剝削階級如果僅僅佔有大大過量的生存產品是沒有意義的,他們本身無法消費掉這些產品,同時諸如糧食、衣料、獵物等這些會隨著時間發展變質腐壞的生存產品,其價值自然會隨時間產生大額度的折損。不願意自身財富貶值是人之常情,因此,不易變質的金銀珠寶等一般等價物以其足夠的稀缺性和保質期獲得了得到一致認可的交換價值。

到這裡,奢侈品的誕生已經出現了一些端倪,但金銀珠寶,尤其是金銀,本質上作為衡量交換價值的一般等價物——貨幣,還不能算成是完全意義上的奢侈品,儘管有以金銀珠寶作為炫富手段的實例。我們現在討論的具有現代商業意義的奢侈品,我個人總結起來具有兩大特徵:一是其生產所耗費的勞動(社會平均勞動時間)與其交換價值差異巨大,二是其使用價值在其交換價值形成過程中幾乎不具備影響,也就是其用處相對於其價格簡直可以忽略不計。

那麼,我們可以發現,一種奢侈品的推出,必然先產生於具有極大消費能力的剝削階級內部,被剝削階級幾乎沒有主動消費奢侈品的任何內在動力(當然,現代社會,某些處於整體水漲船高的國家內的,消費能力相對較強的被剝削階級,在被商業廣告洗腦後會產生這種慾望,但很顯然這是人為引導的,既不合理更不值得推廣的)。奢侈品的出現對於剝削階級有三點好處:1 作為消費品滿足剝削階級將自身區格於被剝削階級的心理需求 2 作為貨幣、生產資料以外的另一類保值物如古玩字畫等 3 作為商品,利用商業包裝炒作手段獲取額外的利潤,加劇剝削本身。而剝削階級所需付出的代價僅僅是釋放掉一點點多餘的消費能力。可以說是完美符合了剝削階級的需求。

把眼光放到今天,我們會發現身邊越來越多的出現了諸如「全手工」「大師製作」「有溫度的…」之類價格高昂的商品。我們可以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一件衣服,一個包,手工製作真的就比機器加工的好麼?全手工的勞斯萊斯比國產車使用價值高300倍麼?人的手會比機器更精準麼?其耐用性、安全性、美觀性一定會高於流水線產品麼?為什麼人們的思想會逐漸認可品牌、手工、大師這些概念,並把數千甚至數萬倍的價差視為理所當然呢?是否有些暗示和引導存在其中呢?

最初,機器加工、社會化大生產、自動化是有利於資本增殖的,因為其可以在市場競爭中使得同樣的產品供應者付出更低的成本。但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會出現「生產過剩」,這種「過剩」並不一定是指多到超出全世界所有人需求了,而是指多到超出能夠消費得起這些產品的人的需求了。那麼,這個時候,資本主導的剝削者們,一定會大量減少這一類的產出,並推出「差異化」產品以期從另一個羣體來獲取讓他們滿意的利潤,這也便是奢侈品發光發熱的時刻。

沒有利潤,資本便不會行動,而沒有剝削,則沒有利潤。當一個產業所需的人力越來越少,則單個個體受到的剝削會加劇,一旦完全脫離人力,則會被資本所擯棄。這也是為什麼說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在未來終將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緣故。


奢侈品最大的意義是用來劃定小圈子,彰顯所有者凌駕於普通人的金錢/權勢。

多說一句,在資本主義遠沒有興起之前,也是有奢侈品的。


我不知道應該如何評價這種言論。

首先這個問題就不應該放在卡爾-馬克思下面。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解釋不了消費社會,包括他的核心論斷幾乎都會面領前所未有的挑戰。什麼剝削這些更本都不存在了。

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是斯賓格勒鮑德里亞

《西方的沒落》

《象徵交換與死亡》

《消費社會》

看完這三部著作你就明白,奢侈品的崛起,唯一的作用就是摧毀人類社會。

簡單的邏輯:奢侈品虛構的社會意識形態將使人類動物化。

知乎 - 有問題,上知乎?

www.zhihu.com圖標

具體的理論邏輯看上面這篇文章。

阿瘋:如何看待孫正義向日本人提供100萬份免費新冠肺炎檢測,卻遭到日本人民抵制??

www.zhihu.com圖標

具體的實際例子看上面這篇文章。

奢侈品的價值在於它的符號屬性,符號的價值是滿足意識形態需求的,而奢侈品的意識形態是虛構的。

奢侈品只是一個符號。

簡單的說你想成為現實中的他↓

當是奢侈品可以給你一個虛構的符號讓你感覺成為了他,不過現實中的你卻是這個樣子↓

奢侈品的價值在於滿足你的意識形態需求。

但是奢侈品文化會使人類動物化,動物化最顯著的一個特質就是濫交。社會對奢侈品文化的崇拜程度,以濫交的泛濫程度是成正比的。

奢侈品文化能夠麻醉社會,最終人類社會走向滅亡。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

這句話可不是什麼假大空,而是重要的歷史意義的。現在的社會進入了一個不崇拜真實的英雄,而沉醉於虛構的幻境的社會。

所以這個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


奢侈品賣得貴不貴,與勞動者被剝削有什麼關係?

奢侈品不是壟斷性質的必需品,賣什麼價格,完全是商業行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