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性情中人


我見過性格剛直,稜角分明之人。

也見過外圓內方,善於迎合,而又內心堅定之人。

我見過舉止豪爽,不羈世俗,快意人生之人。

也見過安靜沉穩,卻會為了一個陌生人傾囊相授之人。

這些都是性情中人,千萬不要把性情中人給臉譜化,人有千面,星有萬種,他們不在於「形」而在於「心」。

不管用什麼方式活著,不違本心之人便是性情中人!

回答者


墓誌銘

胡安·赫爾曼

曾經,一隻鳥住在我身體

一朵花在我血中旅行

我的心是一把小提琴

我愛過,或不曾愛。

不過總有人愛我。

我也喜歡

春天

牽著的手,快樂的事。

我說做人就該像個人樣!

這裡躺著一隻鳥。

一朵花。

一把小提琴。


冰激凌的甜味,甜得舌頭都發顫了。

「我喜歡這幅畫。」

少年說的是一幅以暗綠色、大象及樹為主題的工筆畫。

「我有一種古印度總是初夏的感覺。」

——江國香織《杜克》


「我想她的出生預示了一個新時代春天的到來,」他說,「她是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秋天裡的最後一隻花朵。」

從他書桌的抽屜里老人拿出一些零用錢遞給小女孩,打發她出去了。

「你看我留著一條辨子,」他把一邊用手縷著辨子,一邊說道,「它是一個象徵。我是古老中國的最後一個代表。「

接著他用更為平和的語調同我談起很久以前的哲學家。那時他們同弟子周遊列國,向可以教化的人們宣傳自己的學說。各國的國王很是善待他們,或是邀請他們出將入相,或是任命他們主治一方。他學識淵博,談鋒犀利,講起他這個國家的歷史事件來繪聲繪色,娓娓動聽。

我禁不住想他是一個悲劇性人物:他覺得自己有能力治理這個國家,可是卻不再有皇帝能夠任用他;他覺得自己才高八斗,有能力施教誨之責,他渴望人們會成羣地追隨他,更渴望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他們,可是前來聽講的卻寥寥無幾,而且還都是些窮困潦倒,食不果腹,獃頭笨腦的鄉下人。

……

據傳這位老先生,無論何時只要手頭積攢一點錢,總是要揮霍在煙花巷裡。他的大兒子是這個城市裡一個頗有身份的人。對其父的行為感到惱火,覺得受了屈辱,若不是由於這種父子關係的存在,他早就會對這種浪當行為大張撻伐了。在我看來,這種不檢點的行為對於其子來說是一件滿難於啟齒的醜事,但是對於研究人類本性的學者們來說則是一件需以平常心來對待的事情。哲學家們個個都極善於在研究中闡明自己的理論,並根據別人的生活經驗得出結論;可是在我看來,哲學們若能夠親身經歷人生的各種事情,他們所寫的著作會更有價值。對於我自己,我是能以寬容的心來對待這位老人背地裡所過的放蕩生活。或許他只是在尋求去闡述人類幻想裏最不可思議的事情。

——毛姆《哲學家辜鴻銘》(題目為雜誌編輯所加)


如果看過古龍的小說,你就能感到什麼是真正的性情中人。

大俠西門吹雪,冷酷無情,練就了自身舉世無雙的劍法。但是卻只有陸小鳳這麼一個朋友。為了幫別人復仇,追蹤至千里之外,只為了替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伸張正義。

陸小鳳尋花問柳,飄忽不定。卻因為「愛管閑事」的毛病屢次破獲奇案,為了本朝的江山社稷,心繫天下蒼生。確實不失為一代大俠。

而葉孤城,因為陸小鳳拆穿了他的陰謀,故意輸給西門吹雪。只為了死在惺惺相惜的對手劍下,而不是被草率的午門斬首。

皇帝由於陸小鳳與天下第一神偷還有西門吹雪的功勞,便設宴款待他們。四個不同領域的天下第一坐在一塊侃侃而談,交言甚歡。絲毫沒有礙於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性格等,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有一個善良灑脫的本心。

或許古龍,就是個性情之人。

為了兄弟,可以兩肋插刀。為了感情,可以不為前程。為了最喜歡的酒,可以不顧他人相勸,大醉三天駕鶴西去。

這所有的角色,包括古龍本身,都是樂觀灑脫、敢愛敢恨、廣闊善良、為了熱愛的東西可以獻出一切,哪怕是生命。

生活中有太多人優柔寡斷,考慮事情瞻前顧後。可是這並不是真正的性情中人。他們只是害怕結果而不敢開始,只是一個猶豫不決的人,敢愛敢恨,哪怕犧牲一切纔是真正的性情中人。

記得伊能靜在《靈魂的自由》一書中說道「生命中因為有了一個可以堅定的信念,並且不再害怕。」

面對人生的挫折我們應該說「來吧,我不怕!」而不是說「為何老天總是折磨我?」

面對性格不同三觀不正的人,應該抓住與他們的一點點共性,去維護關係。即使不能,我們也應該互相尊重,各自安好。

就像某個作家說的:

你策馬揚鞭仗劍天涯,我在路邊賞我的花。。。


結局不太好的人,大多是性情中人

劉備輾轉神州,望髀肉復生而泣,惶惶漢室難興。赤壁烈火,漢中退曹,折而不饒,再續炎漢。

明知時不我待,而不忘初心,矢志不渝者,可謂性情中人。

關羽報效曹公,掛印封金,千里尋兄。坐鎮荊州,北拒曹操。兵發襄樊,羣盜響應,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明知富貴無依,前路難泯,不負恩情,心如明鑒,知恩之禮者,可謂性情中人。

白帝城託孤之武侯,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不越君臣之禮,不忘先帝之志。以一州之地周旋天下,連年運作,漢業盡乎可興。

明知天命難違,大夢難成,為一諾言,畢其一生,俯仰之間不愧天地者,可謂性情中人。

但最終.....

百折不撓的劉備,火燒連營,季漢累二世而亡。

不負恩情的關羽,敗走麥城,身首異處裹革臨沮。

俯仰之間不愧天地的諸葛武侯,秋風五丈原,漢室無力再興。

如果只看結果,這些性情中人的結局都不太好?可人生難道真的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嗎?

絕不是!

如果劉備不是性情中人:

恃才傲物的陳登不會說劉備是王霸;

身陷魏庭的黃權不會說劉備是明主;

一生之敵的曹操不會說劉備是英雄!

如果關羽不是性情中人:

諸葛亮不會贊他「絕倫逸羣」

陳壽不會誇他「國士之風」。曹操更不會說他是「天下義士」。

如果武侯不是性情中人:

降將姜維何故繼丞相遺志,九伐中原?

司馬懿憑何誇其「天下奇才」,漲敵人威風?劉禪又為何一語「肝心若裂」,盡表心傷?

這就是性情中人,不斷的堅持自我,不斷的感染別人,讓生命的痕跡,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


愛之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

仁者愛人,只求心安,此謂之性情中人。

原文: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