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次大語文楊老師評價諸葛亮之後,又出現了「孫臏治兵」的故事,該怎樣評價這個機構老師們的水平?


一般上課,老師們多少總是要備課的。

這位老師的備課,總給人感覺不夠爽。

稍微備過一些課,也不至於把孫武說成孫臏。

至於孫臏、孫武是不是一個人,讓歷史學界去研究去考證。

老師雖然不用考究,也不至於硬說成孫臏。

畢竟這故事一直流傳的都是孫武。

再往下看,已經不是備課不足的問題。解讀故事也略顯膚淺。

孫武殺了不守軍紀的女人,固然有殺雞儆猴的成分。

但主旨肯定不是殺雞儆猴。

他是在向吳王推銷軍事主張啊!

吳王:你這個產品怎麼樣?有沒有你說的那麼神啊!

孫武:你不是不瞭解、不看好嗎?我展示給你看!

軍令令行禁止,整齊劃一。

不管你是女人,販夫走卒,地痞無賴,還是阿貓阿狗。

只要我來掌軍,不管他是什麼人,都給訓練得嗷嗷叫。

只要是我來掌軍,軍隊就有戰鬥力!就能打!就能槓!

吳王一看,我滴乖乖,確實牛逼!

視頻中的老師,對故事的理解可能沒有深挖,流於表面。

自己理解沒什麼,這樣也就行了。

給學生講解。。。是要傳道授業解惑的!

真TM遺憾~


有人認為歷史上孫臏和孫武是同一個人,如果把孫臏換成孫武來說可能就理解了,老師只是借一個例子來引出課題罷了,不用過於執著去糾結人物事件是否正確。

託古、仿古、編造 本就是中華傳統。


對於語文老師來說,是孫臏還是孫武對他來說不重要,他只是要講這麼一個中心思想。

但是中心思想他也說錯了,孫武訓練宮女而殺吳王的美人,這不是什麼殺雞儆猴,無奈的辦法。而是在毫無軍事素養的宮女身上迅速建立令行禁止,賞罰分明的軍事準則。以彰顯孫武練兵能力出色的體現。

唐朝的軍事家李靖有一句話叫:史官鮮知其克兵。意思是史官不怎麼懂軍事。而語文屬於文學範疇,文學看歷史,這越了一層,透過歷史再看軍事,又越過一層。文學喜歡講故事,多有感情色彩,藝術加工,這點就已經與追求中立嚴謹的歷史相違背了。所以文學教授,語文老師講歷史往往錯漏百出,歷史都已經講錯了,再通過錯誤的歷史再講軍事,那更不靠譜。

但是這個老師最不應該的是搞錯主角,是孫武而不是孫臏,這種白紙黑字寫明白的都搞錯,說明本身治學的態度就很不認真。


語文老師講歷史不就是這個水平嗎


該怎麼說呢。如果我是家長,要麼學校讓他走人,要麼直接教育局說話。

誤人子弟


他說了個孫臏在吳國我就知道要講什麼故事了,故事人物錯了也就罷了,內容講的也是稀爛。

首先這個百八十人的意思應該是一百八十人吧。不到一百人是個什麼鬼?學語文不學文言文嗎?

然後那幫婦人是在那裡笑,不是對著幹。

於是鼓之右,婦人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復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婦人復大笑。

這幫婦人只是沒當過兵好奇,不是腦子不對路。

後面孫武和吳王的對話也沒說。

吳王同意孫子練兵,沒覺得孫子要把他兵殺完。

於是闔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

故事都沒怎麼講對,主旨跑偏的更遠。誰都知道這是突出孫武練兵能力強大的,到這裡變成了一個不是很好的治兵辦法,不說了,這老師肯定有更好的辦法。

話說是一個機構的嗎?上一個黑諸葛亮,這個黑孫武,這個機構不是教書是專門黑人的吧。

最後,這個遠交近攻跟長平之戰有什麼關係?下面還寫的白起?我范雎不配有個名字嗎?


孫子是孫武,和孫臏不分,就沒往下看。


有時候人們看的資料不準確,有時候會記錯,文史地理等知識本來就零碎,誰都免不了知識錯誤。

語文老師在講歷史故事或者引用典故前應當先查對以下資料,避免出現明顯的錯誤。

小孩子接受知識的性質很強,從小聽說的知識會牢記在心,一旦接受了錯誤知識,以後很難改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