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自由體新詩


《嘗試集》是我很喜歡讀的一本詩集。

很多沒有讀過《嘗試集》的人,可能只知道《嘗試集》的「白話嘗試」的味道,可是你要是認真讀一下,就會發現裡面也有很多有深度的篇章。嘗試能嘗試到這個程度,著實不容易也。也可以看出胡適之先生是認真「嘗試」了。


一開始提出詩界革命的是梁啟超。以舊風格改新意境。

胡適最早推翻這個主張,畢竟他是主張白話文代替文言文的。就要求詩的散文話,作詩如作文。早期白話詩也是一種嘗試,胡適是最早嘗試的。所以他的詩集也叫做嘗試集,裡面還是有很多傳統詩歌的影子。他的新詩特點是注重白描寫實,明白而平凡。缺少個性化和想像力。這個很能理解,畢竟是新詩的創建者,他的目的是推翻舊詩創造新詩。而郭沫若他是改造新詩,通過新詩內部的否定來向前發展。郭的新詩注重抒情和個性,非常有想像力,有自由精神。和之前的白描寫實平凡有很大的區別。這個怎麼比較呢,這是一個新詩產生,從簡到優的時間線。兩個人都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胡適是新詩開創者,郭是新詩奠基者。但是如果光從藝術角度來看,那肯定是郭沫若啦!


兩部同是新文化運動之後幾年的作品。

《嘗試集》有名字可知,是新文化白話詩的嘗試。想像平常,言辭樸素,幾無意境,它的文學史意義高過藝術價值。

藝術價值的話當然《女神》更高,郭沫若是那個時代魯迅千呼萬喚纔出現的摩羅詩人。集中如《天狗》那樣的詩篇,迸進的想像,沖裂的情感,都是那個年代的最強音。可惜郭沫若最後淪於政治,雖然再有創作高潮,卻再沒有《女神》時期的天才和熱情。


謝邀,不好意思,本人才疏學淺,上邊兩本書都沒看過,只看過《金瓶梅》。

就文學意義來說,《嘗試集》開一代先鋒,具有開創意義,肯定比《女神》更有價值,後者是在前者基礎上升華,所謂錦上添花,這就論證前者開創意義重要性。就思想內容來看,前者思想比較歷史客觀,後者如激情澎湃文學青年,呼喊表達愛國情感。就歷史角度來看,前者講究客觀歷史,後者用「失事求似」觀點利用歷史典故和人物。文學欣賞來看,這個就見仁見智。前者比較平淡,但思想有深度,後者比較激情,詞藻比較考究。


郭沫若的作品恕我難以評論不是因為水平高低

而是因為人品如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