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夫一枚

活該被刺


典型的暴君征服者形象,最後被刺,真是報應。


拓跋燾,15歲做皇帝,剛一上位就勵精圖治,使得北魏國力空前鼎盛。18歲親率大軍攻打胡夏,兼而賞罰分明,個人勇武,常常親冒矢石,帶頭衝鋒,所以一年之後就打到了胡夏的國度——統萬城。三年之後,再征胡夏,盡奪關中之地,胡夏名存實亡。此後八年,北魏在拓跋燾的帶領下,又相繼使北燕、北涼臣服,十六國亂世局面就此結束,北方諸胡除柔然和吐谷渾外,盡被北魏統一。

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方面都有著不俗的成就,但由於常年戰爭,所以民怨四起,而且晚年經常衝動殺人,刑罰國重,還曾下詔滅佛,因此北魏幾經混亂。

前半生崇佛,後期暴力施行「滅佛」運動,在南北朝時期到達了第一個高峰,北魏中期遭到了太武帝拓跋燾古今未有的暴力滅佛。

拓跋燾身邊有個太監,叫宗愛,跟當時的太子拓跋晃不和。拓跋晃為政精明,有賢主之風,因宗愛的讒言挑撥,加上權力的衝突,拓跋燾殺了不少人,拓跋晃憂憤而死;拓跋燾事後知道自己犯了錯,而宗愛害怕事發被殺,公元452年,弒殺拓跋燾,立拓跋余為帝,半年之後,又殺掉拓跋余。拓跋濬即位後,宗愛被滅三族。


太武帝拓跋燾,十六國亂世的終結者、元嘉盛世的毀滅者。

十五歲那年,他父親明元帝拓跋嗣去世,拓跋燾正式執掌北魏大權。

當時的中國北方,十六國分正在紛爭已經將近120年,除了北魏之外,還有北涼,北燕和胡夏。

拓跋燾先滅胡夏,再滅北燕,最後攻滅北涼。

完成了十六國時代的統一,使得北方有了一個比較安靜的內部環境,同時多次帶兵重創附近的外族,使得北魏國威揚名塞外。

在內政上,強力推行漢化改革,整頓吏治,親近士族,使得北魏國力愈發強盛。

為了統一天下,兩次率軍攻打劉宋,但是都功虧一簣。

他晚年為了整頓財政,有了滅佛一事。所謂的「三武一宗滅佛」,本質都是為了整頓財政同時收攏人心。

而後又發覺士族尾大不掉,於是發動國史之獄,引發士族強烈不滿,再加上性情愈發暴躁,最終身死於宦官之手。

總得來說,是一個文韜武略、過河拆橋、心狠手辣的皇帝。他心裡想的是他的北魏天下,用的上的時候就用,如果你威脅了我,那麼無論你功勞多大,都要收拾你全家。

最後,歡迎各位老鐵點贊。

敬請關注微信公號:觀史鑒道


【拓跋燾評價】

拓跋珪:「成吾業者,必此子也。」

魏收《魏書》:「世祖聰明雄斷,威豪傑立,藉二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齣,周旋險夷。掃統萬,平秦隴,翦遼海,盪河源,南夷荷擔,北蠕削跡,廓定四表,混一戎華,其為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業,光邁百王,豈非神睿經綸,事當命世?」

沈約《宋書》:「佛狸篡偽,彌煽雄威,英圖武略,事駕前古,雖冒頓之鷙勇,檀石之驍強,亦不能及也。西吞河右,東舉龍碣,總括戎荒,地兼萬里。」

李延壽《北史》:「太武聰明雄斷,威靈傑立。藉二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齣,周旋夷險。平秦、隴,掃統萬,翦遼海,盪河源。南夷荷擔,北蠕絕跡,廓定四表,混一華戎。其為武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業,光邁百王。豈非神睿經綸,事當命世。至於初則東儲不終,末乃釁成所忽,固本貽防,殆弗思乎。」

【拓跋燾簡介】

拓跋燾(408年—452年),字佛(音「必」)狸,鮮卑族,明元帝拓跋嗣長子,母明元密皇后杜氏 ,北魏第三位皇帝(424年―451年在位),同時也是優秀的軍事統帥。

拓跋燾出生於平城(今山西大同),422年被立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燾自幼就表現出過人的軍事天賦,十二歲時就遠赴河套抗擊柔然騎兵,迫使柔然不敢入侵。拓跋燾繼位後重用漢族大臣崔浩、高允等人,整頓吏治,勵精圖治。 拓跋燾善於使用騎兵,親率大軍先後攻滅胡夏、北燕、北涼,伐柔然,征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渾,取劉宋的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滑台(今河南滑縣東)等重鎮要地,最終統一中國北方。

虞世南:「太祖、太武,俱有異人之姿,故能闢土擒敵,窺覦江外。然善戰好殺,暴桀雄武,稟崆峒之氣焉。至於安忍誅殘,石季龍之儔也。」

張大齡《晉五胡指掌》:「而太武雄才大略,威服四夷。」


還真寫過一篇關於他的文章。

總的說來,屬於一代梟雄,在紛爭的亂世中,帶領北魏四處殺伐,最終統一了北方,並擊敗了宋文帝元嘉北伐,為後來後來就東西魏乃至北齊北周奠定了基礎,可以說,他是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要人物之一。


鮮卑建立的北魏在拓跋燾時代曾多次南侵,最甚的一次是劉宋文帝元嘉二十七至二十八年(公元450-451年),劉宋第二次元嘉北伐失敗後,拓跋燾乘勝南下,一路勢如破竹,攻到長江邊的瓜步,揚言渡江滅宋,這就是所謂「胡馬窺江,城狐社鼠」的「佛狸祠故事」,若非臧質等在敵後死守盱眙,加上鮮卑兵水土不服,不得不北返,後果更不可設想,即便如此,此次北魏南下導致江淮之間大量人口、財富損失,《資治通鑒》說北魏兵在當地「丁壯者即加斬截,嬰兒貫於槊上,盤舞以為戲。所過郡縣,赤地無餘,春燕歸,巢於林木」,「自是邑里蕭條,元嘉之政衰」,造成嚴重破壞。


代 @巴西太守 答

北齊魏收《魏書》「史臣曰」:「世祖聰明雄斷,威靈傑立,藉二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齣,周旋險夷。掃統萬,平秦隴,翦遼海,盪河源,南夷荷擔,北蠕削跡,廓定四表,混一戎華,其為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業,光邁百王,豈非神叡經綸,事當命世。至於初則東儲不終,末乃釁成所忽。固本貽防,殆弗思乎?」

唐代某貴族「公子」(有學者認為即登基前的唐太宗李世民)與世族虞世南的對話:「公子曰:『魏之太祖、太武,孰與為輩?』先生曰:『太祖、太武,俱有異人之姿,故能闢土擒敵,窺覦江外。然善戰好殺,暴桀雄武,稟崆峒之氣焉。至於安忍誅殘,石季龍之儔也。』」

北宋司馬光:「(北魏)繼以明元、太武,兼有青、兗,包司、豫,摧赫連,開關中,梟馮弘,吞遼碣,擄沮渠,並河右,高車入臣,蠕蠕遠遁;自河以北,逾於大漠,悉為其有;子孫稱帝者,百有餘年。左衽之盛,未之有也。」《資治通鑒》: 魏主(指太武帝)為人,壯健鷙勇,臨城對陣,親犯矢石,左右死傷相繼,神色自若;由是將士畏服,咸盡死力。性儉率,服御飲膳,取給而已。群臣請增峻京城及修宮室曰: 「《易》云:『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又蕭何云:『天子以四海為家,不壯不麗,無以重威。』」帝曰:「古人有言:『在德不在險。』屈丐蒸土築城而朕滅之。 豈在城也?今天下未平,方須民力,土功之事,朕所未為。蕭何之對,非雅言也。」每以為財者軍國之本,不可輕費。至於賞賜,皆死事勛績之家,親戚貴寵未嘗橫有所及。命將出師,指授節度,違之者多致負敗。明於知人,或拔干於卒伍之中,唯其才用所長,不論本末。聽察精敏,下無遁情,賞不遺賤,罰不避貴,雖所甚愛之人,終無寬假。常曰:「法者,朕與天下共之,何敢輕也。」然性殘忍,果於殺戮,往往已殺而復悔之。拓跋珪:「成吾業者,必此子也。」 沈約《宋書》:「佛狸篡偽,彌煽雄威,英圖武略,事駕前古,雖冒頓之鷙勇,檀石之驍強,亦不能及也。西吞河右,東舉龍碣,總括戎荒,地兼萬里。」李延壽《北史》:「太武聰明雄斷,威靈傑立。藉二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齣,周旋夷險。平秦、隴,掃統萬,翦遼海,盪河源。南夷荷擔,北蠕絕跡,廓定四表,混一華戎。其為武功也大矣。遂使有魏之業,光邁百王。豈非神睿經綸,事當命世。至於初則東儲不終,末乃釁成所忽,固本貽防,殆弗思乎。」李燾:「元魏之強,無如佛狸,其臣之賢,則有崔浩。」 張大齡《晉五胡指掌》:「而太武雄才大略,威服四夷。」

最後加一點個人看法:

1.按《宋書·索虜傳》,他的住所被雷劈,但次子晉王拓跋伏羅沒有悲傷,他竟然發怒賜死了這個能領兵打仗的親生兒子;太子拓跋晃在太武帝反攻南朝宋期間擅自抄掠營壘的事被太武帝知道後更圖殺太武帝,太武帝回軍時就詐死騙拓跋晃前來迎喪,並派人在迎喪路上抓住他,回平城後用鐵籠囚禁他,不久更殺了他。《南齊書·索虜傳》亦有載拓跋晃因謀殺太武帝而被其殺死。

司馬光於《資治通鑒考異》中又引《宋略》言「燾既南侵,晃淫於內,謀欲殺燾。燾知之,烕而詐死,召晃迎喪。晃至,執之,罩以鐵籠,捶之三百,曳於叢棘以殺焉。」但表明這些記載皆「江南傳聞之誤」,故《資治通鑒》全面取信於《魏書》的版本。但近代有歷史學者卻認為這些「江南傳聞」卻有可取信之處,如與《魏書》諸傳所載結合顯示到拓跋晃為當時鮮卑代人大族勢力的首領,並與崔浩世族力量的政治對立情況,並成為崔浩因國史之獄而被誅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這亦顯示拓跋晃監國之下已經建立到一個以其為首的政治集團,並與身為皇帝的拓跋燾政治力量出現矛盾。又據《魏書·世祖紀》載太武帝回軍時於二月駐魯口時有「皇太子朝於行宮」的記載,至三月「車駕至自南伐」時已回平城,時間上可印證《宋書》所言屬實可靠,僅「大加檢掠」一事應當置於拓跋燾回平城後。

太武帝是真的殺了兩個兒子,還是南朝胡說八道,大家自己判斷吧。

2.大臣們幹掉宗愛,迎立文成帝的時候,竟然沒把「弒太武帝」作為宗愛的罪狀,這又是為什麼呢?


 拓跋燾(408年—452年),字佛(音「必」)狸,鮮卑族,明元帝拓跋嗣長子,母明元密皇后杜氏 ,北魏第三位皇帝(424年―451年在位),同時也是優秀的軍事統帥。

  拓跋燾出生於平城(今山西大同),422年被立為太子。423年登基,改元始光。拓跋燾自幼就表現出過人的軍事天賦,十二歲時就遠赴河套抗擊柔然騎兵,迫使柔然不敢入侵。拓跋燾繼位後重用漢族大臣崔浩、高允等人,整頓吏治,勵精圖治。 拓跋燾善於使用騎兵,親率大軍先後攻滅胡夏、北燕、北涼,伐柔然,征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渾,取劉宋的虎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滑台(今河南滑縣東)等重鎮要地,最終統一中國北方。

  拓跋燾在歷次戰爭中,常親自率軍出征,決策果斷,部署周密,講究戰法,指揮靈活。或分道並進,輕騎奔襲,或誘敵出城,設伏圍殲,因而多獲勝利。治軍嚴格,賞不遺賤,罰不避貴。在生活中,樸素節儉,威武豪邁,剛毅自律,直爽坦率,從諫如流。但是在晚年刑罰過於殘酷,誅戮過多。

  452年,拓跋燾被中常侍宗愛殺害,時年四十五歲,謚號太武皇帝,廟號世祖。


拓跋燾(408年—452年3月11日),鮮卑族,北魏第三位皇帝(424年―451年在位),同時也是優秀的軍事統帥。

魏太武帝拓跋燾,雄才大略,聰明雄斷。在位期間,借二世之資,奮征伐之氣,遂戎軒四齣,周旋險夷。掃統萬,平秦隴,翦遼海,盪河源,南夷荷擔,北蠕削跡,廓定四表,一舉統一了中國北方,使西晉末年以來北方地區的割據混亂局面得以結束,為北方社會經濟文化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當時也是大魏武功鼎盛的時期。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在中國歷史也極為罕見。此外,他廣泛搜羅漢族士人,整肅吏治,修訂律令,督課農桑,崇尚儒學,推動了魏朝的封建化進程。

他比起上一個統一中國北方的前秦苻堅來說確實算是個暴君,但是客觀來說不是這樣一個暴君的出現中國北方諸部落的長期割據恐怕也沒那麼好解決。太武帝拓跋燾滅佛客觀上也解放了北方的生產力,這都是他的功勞。但是國史案大肆屠戮士人,南征劉宋時仍像寵信太監宗愛不僅害死年長的太子,更使自己慘遭不測。誰能想到年僅四十五歲的拓跋燾竟然是北魏活的最久的皇帝,一眾早逝的皇帝使得北魏一次次陷入動亂的漩渦。

拓跋燾是個梟雄,但拓跋家作為一個梟雄倍出的家族一直在等的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後來的孝文帝元宏倒確實算是個英雄,可也就僅此一人,缺少英雄的北魏終究背不起整個天下。

按人民史觀來說在北魏王朝一個半世紀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社會生產力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北魏統一北方後,經過各族人民長期的辛勤勞動和共同努力,生產關係得到了調整,生產有明顯的發展。不得不說太武帝拓跋燾客觀上為中國的南北統一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公主收藏家,娶了三國五公主,皇后赫連氏是胡夏公主,赫連勃勃之女,左昭儀馮氏是北燕公主,馮弘之女,右昭儀沮渠氏是南涼公主,沮渠蒙遜之女。另有兩位赫連夫人是赫連皇后之妹。此項目拓跋燾是中國史之最。

其它功過是非留給別人評說吧。


先定個基調:秦始皇式的人物(個人認為)

原因:

是一位英勇的開拓者。

在位期間,攻滅胡夏、北燕、北涼,征伐山胡,降伏鄯善、龜茲、粟特等西域諸國,驅逐吐谷渾,北逐柔然,南擊劉宋,一統北方,飲馬長江!(「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說的就是他和劉義隆的事)

卻不是一位合格的守業者

在位前期尚能重用崔浩等名臣,改革官制,整肅朝野,賞罰分明,推進法治建設,後期逐漸就開始殘暴了,殺害三朝元老崔浩,逼死拓跋晃(雖然宗愛也有很大責任)。

總的來說毀譽參半,不過最後結局卻令人唏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