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講者的問題,還是聽者的問題?

是講者不能投其所好?是聽者的鴕鳥頭埋沙,避首不避尾?

是講者的實在與執著,還是聽者的抗壓能力小與逃避?

還是這只是貓與魚的牛頭不對馬嘴,兩個不同世界的人?

舉幾個例子,比如講到這些,相對真理的問題(請以哲學的眼光來審視,而非宗教):

1.人間是一個騙局世界,欲界是騙鏈所構成的偉大生物鏈、悲慘世界,所以世界的本質是苦、無常。

2.大家都要法滅盡,時間問題。人生下來即是等著被宰剁成灰燼的命定,屠夫若非他人,必然自己焚滅。

或講到相對現實的問題:

1.人得財無外就是用自己擁有資源攫取社會資源。——自己擁有的資源貧薄,憑什麼來大財?

2.孩子,記住,畢業走上社會之後,你一定像野獸一樣被撕咬。

3.人生幸福與快樂多是來自內心慾望多寡強弱的表現,慾望超過人的技能極限,人多痛苦。慾望持平於人的謀生能力,幸福感自會偏強,如謀生能力普通平凡,就應減少慾望,降低人生目標。心高能低之人必有福薄表現,人不要咬牙切齒和自己過不去 ??。

講到以上這些相對真理和現實,對方就覺得好喪。


你也明白這些所謂的真理和事實是相對的,你卻要求他者的完全認同,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和反諷。

唯有否定真理,才能被稱之為愚昧。然而,除了極少數的數學原理,大多數人類的知識和意見都難以被確定下來。

你認為對的那些想法,換一種溫和的方式去描述,少一些自以為是的語氣,人們更容易去思考反省。而如果強行告訴他人,這是真理,你為什麼不接受現實?那麼,在你如此肯定你的意見為真理時,你就已經走上了愚妄之路。

人,關於意見和觀唸的肯定性表達,絕大多數是一種自我生活的覺醒;極少數是志同道合者的探討;幾乎不可能是作為真理的普遍有效的規勸。

不要試圖去叫醒他人,就像他人亦無法喚醒你的心靈。將自我覺醒的生活,表達為文字靜靜安放,某時某地某一人,歷經生活的之後,自然能夠看懂你在說什麼,當然若有此心態,也不會再奢求他者的認同。

人,總體來說是孤獨的。


這些描述不能叫做「真理」,應該叫做「對客觀事實的諸多描述方式中的一種」。

最近在思考性善與性惡的觀點。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揚雄主張性善惡混同,韓愈主張人性各個不同,有上中下三等。

到底哪個對?這個哲學問題現在也沒有共識,每個說法都有很多人贊同,也都有很多人不贊同。

題主所提出的幾個主張也是一樣。

你可以說社會就是弱肉強食的,確實,這代表了一部分事實。你也可以說社會上有很多人是助人為樂捨己為人的,這也同樣描述了一部分事實。但是兩種描述,給聽者傳遞的能量和潛意識是不同的。

如果你認為世界以惡為主,是弱肉強食的叢林,那你會更加警惕甚至敵視周圍的人,如果你是醫生,在火車上遇到了忽然發病的人,你的第一反應很可能就是如何免責,如何不要被人碰瓷,甚至於幸災樂禍:既然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喫與被喫,那麼別人有難,對你就是好事。

如果你認為世界是以是善為主,人和人之間是相互扶持和幫助的,那麼你會更溫情地相信別人和對待別人,你看到地震、海嘯,會為他人祈禱,會去連夜排隊獻血,甚至奔赴災區去救死扶傷。


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人不只是被世界帶著走、不是隨波逐流的一片樹葉。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當然不是,中國的智慧早就說了,陰陽魚,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太陰生陽,太陽生陰。

所以善是不會消失的,「陽無可盡之理」;反之亦然,陰亦無可盡之理。

人是萬物中具有最高的自主意志和最高主觀能動性的。人不只是身處於善惡之中,人也在引導世界向善或惡的方向改變。

最後,我並不喜歡題主所提及的幾種描述方式。如果你想描述社會的黑暗,可以看看這一句話: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顧城

我也有一句話:這世界有很多黑暗的地方,我們自己也並不完美;但我希望你相信光明,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你以光明的姿態度過這一生。


這個問題為啥這麼多人想我回答呢?

說真理的人自己什麼是真理都不知道,你想別人怎樣應對你。舉個真理牌子自己就代表真理了?

我理解的真理是不以不隨時間、空間、人物、機緣等等外在條件下存在和改變的道理名為真理。

題主所舉的真理,我看不明白。請問五千年前,題主所舉的真理存在嗎?地球存在了45億年,宇宙存在時間更是無窮盡。區區幾千年內產生的東西就成為真理了?拉倒吧。再請問,就五千年後,題主能保證所舉真理還存在嗎,還能稱為真理嗎?

非要說只能是題主認為的真理,這些真理只對題主自己有用,對其他人沒用不是很正常嗎?


題主假設的聽者的各種態度,可能都有,但我只針對某幾種態度給一個解釋:

1 你講給他的和他親身經歷的有出入,存在信息不實或片面,因而對他來說不是真理。你用你見到的現實講給他聽,但是你把這個現實的理解擴大到你所認為是某個普遍真理的程度,必然引起反感。他認同的是這麼一個現實例子,但不認同你對這個例子抒發的普遍觀點。

面對一張半拉餅,你說:「有張半拉餅。」

「嗯,是的。」對方沒理由不認同。

悲觀的你接著說:只剩半個餅了!會餓死的。樂觀的他說:還有半個餅哪!餓不死。對這張餅,兩種人由於各自親身經歷、思想境界的不同,導致對同一事物不同認識和處理方法。而你把自己的認識強加於對方,讓對方放棄更多積極的處理手段,纔是引起對方不快的原因。

2 還有一種:出於各種原因你沒有徹底向對方講清楚情況,自然不能引起對方認同。

打個比方:

河裡很多魚,河岸很陡下不去,河邊有根釣魚竿。會釣魚的你是不會錯過這個絕佳機會的。不會釣魚的人來到後望魚興嘆,不得不離開,因為會釣魚的你只告訴他能得到魚,卻沒告訴他釣魚方法。

3 還有一種: 或者你不知道對方是個無臂人,你把他叫來後,他以為能下河裡哈腰用嘴叼到魚,他叼魚的本事還是可以的,萬萬沒想到連河都下不去。無臂人本來就低效率的時間也被你浪費掉,重新退而求其次了。

4 聽者極其懶惰消極。他同意你說的一切,就是哼哈答應不行動。沒有特殊或強制手段令他行動起來,他就這麼消極下去。如果你是這樣的人,必須有一位能身體力行帶你飛的朋友拯救你,話又說回來,對於懶惰消極者,很少有這樣熱情四射的朋友的。


瀉藥。

真相誰都觸碰不到,科學也不能夠。

哲學家說我們生活在一個相對真的世界裡,還說其實人類只要有這個相對真就足夠了。世界是否虛假,這個問題並不妨礙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對於生活在這個三維空間裏的人而言,真實感其實是一種信賴感,每個人的大腦裡面都固化了一套底層模型,人對這個底層模型深深的依賴。

因為信賴,所以真實。

這套模型的建立不僅僅是從生下來對外界環境體驗與知識學習這麼簡單,還包含了幾百萬年進化篩選留下的基因信息,因此打著難以磨滅的印記。

這個印記幾乎與人類文明共生,刻在人類基因的鹼基鏈條上,你說你憑著幾句話就此認為比這個基因鏈還厲害?

其實不用你跟他說,百年來人們對科學的信任逐步加深,他也相信經驗到的只是表象,相信蘋果落地背後的萬有引力看不到。他也疑惑或許真的可能有一個楚門世界,但這些認知僅僅是存儲在他的思維裡面,也就是他的大腦皮層裏。

在他的思維底層,他的直覺腦與爬行腦可並不這麼認為。

在大腦的那部分意識裏,依然是山河大地,喜怒哀樂,依然物競天擇,懼怕著死亡,渴望著愛情,既有契約論的生而自由,也有烏合之眾的獨立清醒、自私基因的利他,什麼都不缺少。

即使你跟他說這一切就是一個故事,他也允許自己開放突破面向未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也願意恰當的時候無聊一下,讓子彈飛一會兒。但這些也僅是在大腦裏過幾下,感動一下自己,撩撥一下情緒之弦,像看了場電影做了個夢或喝醉了酒,更多的作用是放鬆一下。

當他認真工作了,為了升職加薪忍辱負重之時,這個時候你把他找來跟他說,非常非常非常認真地跟他說,你一直生活在一個夢裡,你說他是不是會覺得你很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