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最好附上理由。


我早已經想到肯定有人要質疑周邦彥的地位。

所以。

我投趙佶一票!


誰是宋詞第一

建議首先排除坡仙、白石老仙等


稼軒,美成

一個是在詞中盡情揮灑抗金救國熱情的時代最強音。辛是將軍武人出生,不同於一般的文官文人詞,能將自身的軍營經歷,英雄氣概匯入詞中而形成獨樹一幟的沉鬱頓挫清剛的風格,如《沁園春·少年握槊》等,他的詞作又有婉約搖曳的一面,如《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等。稼軒詞相比於蘇軾詞思想題材上更進一步,用語造句也沒有了失之粗豪,句讀不葺的毛病,且能引經據典。經史子集信手拈來熔鍛入詞並能圓融渾化,詞的地位到了他這裡已經完全擺脫了酒宴助興,詩餘的歷史局限,而完全成為了與詩並駕齊驅的文學體載。稼軒詞唯一被人詬病的是一些詞作用典過多,一首詞往往一個接一個的典,這些典有的出自《易》《史記》《詩經》等,令人目不暇接,讀書很多的人一下子也不容易搞懂。

另一個是在章法方面首個有意識的安排,在音律方面,嚴謹講求格律四聲形成規範。在語言方面,大量使用書卷氣息的辭彙入詞。將詞從花間里巷的曲子詞,詩餘進一步雅化,讓詞的藝術地位上了一個台階的,後世稱之為詞家之集大成者的詞作家。周詞內容上主要有詠物,羇旅,懷人,懷古,身世之悲,兒女情長等。除了題材多樣外,在詞的聲律上講求四聲諧美,意境上追求通融渾化,語言上表現為去市井氣的富艷精工,周詞整體藝術造詣很高,寫了很多雅詞化很成熟的作品。為後來南宋雅詞的百花齊放樹立了優良的範本。夢窗,白石,周密等脫胎於周詞自成一家。梅溪,王沂孫,張炎,又受姜詞影響,南宋詞人對周詞的標榜學習,進一步奠定了周的詞學地位。常州詞派有學詞「問途碧山,歷夢窗,稼軒,以還清真之渾化」之語,意思是周詞能將各種藝術技巧運用到詞中結合情景所達到渾化程度,是學詞之人最後所要達到的境界。周被人詬病的地方在於題材內容與思想境界上相比前人沒有太多的開拓,有些懷妓詞被指責為非「君子詞」。如「只為當時,一晌留情」「天便教人,霎時廝見何妨」被張炎所咨議。個人倒不認同所謂「君子詞」「淑女詞」「娼妓詞」的高下之分,詞作為表真實之情,抒所遇之感的文體,硬生生貼上聖人標籤,終然也會顯得面目可憎。不過卻也不大喜歡他的小部分詞,往往總是上片境界闊大,下片轉的也好,到最後總是落筆到男女情上,苦抹一把眼淚結束,如下面兩首:

塞垣春(大石)

暮色分平野。傍葦岸、征帆卸。煙村極浦,樹藏孤館,秋景如畫。漸別離氣味難禁也。更物象、供瀟洒。念多材渾衰減,一懷幽恨難寫。

追念綺窗人,天然自、風韻嫻雅。竟夕起相思,謾嗟怨遙夜。又還將、兩袖珠淚,沈吟向,寂寥寒燈下。玉骨為多感,瘦來無一把。

霜葉飛(大石)

露迷衰草。疏星掛,涼蟾低下林表。素娥青女斗嬋娟,正倍添凄悄。漸颯颯、丹楓撼曉。橫天雲浪魚鱗小。似故人相看,又透入、清輝半餉,特地留照。

迢遞望極關山,波穿千里,度日如歲難到。鳳樓今夜聽秋風,奈五更愁抱。想玉匣、哀弦閉了。無心重理相思調。見皓月、牽離恨,屏掩孤顰,淚流多少。


文無第一,確實不好說哪位是宋詞第一人。

個人認為,是辛棄疾。

蘇軾確實才華橫溢,而且體現的很全面,也因此,不好把他和專心寫詞的文學家比。

辛棄疾勝在英雄氣概,格局視野,胸襟膽識。正因此,他把本屬兒女情長的詞寫出了另一番氣象,這一點,全宋詞人,無出其右。


文無第一,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表白夢窗玉田。

如果非要談一談綜合了文學意義、風格題材、音律創作的第一人,應在東坡、清真、稼軒三選其一。個人認為稼軒>清真>東坡。

從對後世特別是詞壇影響看,周邦彥大於辛棄疾;從內容形式和思想內涵看,辛棄疾大於周邦彥?最後決定還是投給稼軒。因為《中國文學史》第三卷裡面說:辛棄疾的在兩宋詞史中地位最高。

東坡較稼軒而言是開一代之風氣,而稼軒是集大成者。

東坡較清真而言,對後世的範式之功較弱,且以純文本的意義來進行創作,影響不及清真。

再談那些被排除在第一檔次的選手:

柳永本有開創之功,也精通音律,但作品質量參差不齊,低處實在低的沒邊,總體質量被拉了下去。

大晏和永叔的詞有五代餘緒的感覺,很多名作與馮延巳還產生了版權糾紛,不及小晏。但小晏體裁單一,如果評選第一小令選手,那我投他一票。

淮海、方回、易安要再差一點,就不細說了。

南宋這邊白石夢窗可謂格律派雙壁,但也都是清真的徒子徒孫。這幫格律派詞人我覺得可以用「問途碧山,歷夢窗稼軒(客串一下)、以還清真之渾化」概括。最後再特別提一下白石,以稼軒白石為分野,南宋詞從南渡詞人逐漸轉移到格律派下,詞風也從豪放轉回婉約。其中白石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