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一度很喜歡張維為和李世默,後來長大了步入社會開始挨打,分清了故事和現實的區別,然後就沒那麼蠢了

想起一則蘇聯笑話:

勃列日涅夫在工人大會上發言。

勃列日涅夫:「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為了我們的未來重建蘇聯!」

一名工人對另一名工人說:「看啊,領導同志把咱們當未來。」

另一名工人說:「不,我們是『代價』。」


我覺得不應該只關注他的論證和觀點,這不是一個學術節目,關鍵還是看他們說的對不對,好不好。

我堅決支持四個自信 中國發展到今天這個水平,覺得過去七十年我們做的不如別的國家好是絕對沒道理的,我們這七十年的進步說世界第一大概不過分。

但你問我怎麼看這個節目?這個節目我認為有值得警惕的惡果。大概是第二集在節目開頭那幾個二逼的討論中居然說出了不要民主,我國沒有選舉這種話。這讓我對他們的智力水平和立場產生了懷疑。我們堂堂一個社會主義民主國家,天天講民主法制建設,被他們說成這個樣子,我覺得真的是離譜!張教授或許是有水平的,但是這個節目組部分人的智力令人擔憂。不,他們的智力應該不是問題,一個個都成功人士,成問題的是他們的道德。我不憚以最惡毒的惡意揣度人,我認為這是鑽營。

你當然可以說現階段我們輿論太吃虧了,所以需要這樣的節目,可以、是需要的。但是孔子說了,不是什麼人都喜歡你才好,好人喜歡你才好,壞人喜歡你未必好。就是這個道理,正確的稱讚中國的言論是好的,瞎吹中國的言論是要避免的。

你說什麼中國現在太吃虧了,所以只要吹就行?冒犯地講,這種就是小民的報復心態。你無腦吹成風到時候打算怎麼收場?你這個節目是改變的恨國黨多還是增加的無腦吹多?這些你不要考慮的嗎?你是覺得我們一定講不好中國故事所以非要靠這種方式?

毛主席既駁斥必敗論也駁斥速勝論,現在連躺贏論都出現了。你還說只要是說我們能贏的言論就是好的,冒犯而論,這就是只顧著心裡爽不在乎最後能不能贏的小民心態。

我熱愛我的國家,我們的國家基本上是世界上目前最優秀的國家了,但我們的國家不是完美的。實際上最優秀沒有意義,讓全部中國人都過上好日子才是最大意義。這就是中國,那麼6億月收入一千以下的是不是中國?這也是中國,但是這也不是一個多麼慘痛的事實。我們以前飯都沒得吃,現在大家都吃得上飯了,人均能收入一千的話其實在一些農村跟以前比很不錯了。但我們依然希望這些人能賺的再多一點,生活再好一點。我們需要看到成就,更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對自己國家錯誤的認知一定是不好的。


在我看來,張維為實質上並沒有通過這個節目"證明"什麼。

因為張維為的關注點從來就不是什麼「中國好」,「中國制度好」,「中國的政黨好」。整個節目的目標不是為了「證明」某種觀點,而是向觀眾展現「什麼是中國」。

「中國好」,「中國制度好」,「中國的政黨好」不是證明出來的,是由人民的切身感受得到的,是不需要證明的。

每個人都能說出來中國不好的,但是每個人也都能說出來中國好的地方。好,與不好是客觀存在的,你不能因為存在不好的就去否定好的,也不能因為存在好的就去否定不好的。

好與不好是無法證明的,甚至是沒有標準的。

《這就是中國》這個欄目實際上做的就是,把中國好的一面展現給觀眾,不去深入涉及「不好」的方面,留給觀眾自己做對比,避免無意義的爭論。因為不支持的自然就不會繼續看了。

一個人代表不了一個組織,一個組織代表不了所有的人,中國的好與不好,不是一兩個人的觀點可以證明的。如何把佔全球人口1/6的這個超大型的國家給治理好,根本不是一代人能夠做到的事情,如果我們這一代人成功了,只能說是僥倖的踩在了前輩們的肩膀上。張維為無非就是把我們曾經做的以及正在做的事情給拿到了前台讓大家看到了。他不是為了證明什麼,他只是為了告訴我們「中國人,你們要自信」。


現在這些《眉山論劍》《這就是中國》都是優秀的紀錄片。

可惜不是記錄2020年中國經濟政治發展的片子,而是記錄思想流變的片子。

這些視頻和他們的彈幕以及爭論,才真真正正代表了2020年中國的一點特徵。


節目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民族自信,所以要謹慎接受。

你以為我會這麼說?張維為教授的觀點一向嚴謹,他的觀點就是建立在客觀事實上的合理推斷。這是接受可信信息的一個渠道。

可要是無腦吹捧,腦子一動不動人云亦云,那節目本身的意義就沒有了。說到底,即使是提升民族自信,教授的目的也是通過提升自信的角度,讓民眾獲得更加客觀端正的態度去看待問題。學會接受更多信息渠道,在看待中國成就時更大膽點,在看待國際關係時把中國分量再提升一些,獲得一個更積極、更客觀、更明晰的視角,這就夠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