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蒙娜麗莎的微笑,梵高的向日葵


【1】藝術史背景

【2】圖像學引入案例分析

【3】【情結與詩意】


【1】藝術史背景

就東西方早期判斷作品價值標準而言

1) 藝術的最高標準——古意西方:瓦薩裏《藝苑名人傳》提出藝術的最高標準:米開朗基羅溫克爾曼的《古代藝術史》提出藝術的最高標準:古希臘藝術的崇高與靜穆中國: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提出藝術的最高標準:文人與古意

總結:上述三人是藝術史論書寫的開山鼻祖。他們首要討論的是藝術標準的問題,而古意是早期東西方藝術標準討論的重點。(相同性)

2)對傳統藝術的態度與其自身價值

西方:全盤否定式的大起大落、反反覆復是我們對西方藝術史的一個模糊認知,這個觀點有一定道理。西方在反叛傳統這個話題上可謂大刀闊斧,而中國藝術史(現代藝術以前)從未出現這樣猛烈的藝術改革。

舉例:例如同為19世紀新古典與浪漫主義的矛盾、印象派與西方傳統油畫的矛盾、未來主義的全盤否定、杜尚的五大反叛。

中國:老蓮(陳洪綬)可謂是中國人物畫體系中的一大反叛者,其變形主義人物畫易圓以方、易整以散、寧拙毋巧、寧醜勿媚。然而他對傳統的態度,是全盤否定的嗎?並不是。「學宋者失之匠,何也?不帶唐流也。學元者失之野,何也?不溯宋源也。如以唐之韻,運宋之板;以宋之理,行元之格,則大成矣。」——陳洪綬《寶綸堂集》

類似的思想也出現在四王中,四王的歷史地位此處不展開,且提王石谷(王翬)如何看待傳統問題: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

中國山水畫的審美境界,每個朝代有不同的取向,唐人尚巧, 北宋尚法,南宋尚體,元人尚意。這種去粗取精的思想貫穿了中國藝術家的思想脈絡。連近代齊白石的衰年變法,也是從揚州畫派中的黃慎得到開悟。五十七歲的齊白石提出「獲觀黃癭瓢畫冊,始知餘畫猶過於形似,無超凡之趣。決定從今大變。人慾罵之,餘勿聽也;人慾譽之,餘勿喜也」 這便是在陳師曾的幫助下,白石老人衰年變法的真正標誌。

由此可見,藝術品的價值在不同時期有不同標準。受時代背景(拿破崙時期大衛的歷史題材作品,文革時期中國繪畫作品的「紅光亮高大全」),藝術自身發展規律(格林伯格對美國抽表藝術的理論支撐),科技對藝術的衝擊(19世紀印象派與現代主義探索繪畫在完美寫實與記錄性這兩項攝影可以完成的功能以外更多的可能性)等具體條件影響。

就當代而言有強調觀念弱化技術的趨勢。即觀念先行的藝術審美傾向。不過也不乏不同藝術家對自我獨立判斷的堅持和守候。


【2】圖像學引入案例分析

美術史論學家潘諾夫斯基在20世紀中期提出了關於藝術作品內涵的三個層次劃分,也稱「圖像學方法」。

第一層次:圖像階段。即作品呈現的視覺形象、事件和形象、場面、形式所表達的氣氛,情緒。

阿爾諾菲尼夫婦像-楊·凡·艾克

《阿爾諾菲尼夫婦像》一畫中莊重的訂婚場面,畫面上方懸掛的吊燈點著一支蠟燭,意為通向天堂的光明;畫的下角置一雙拖鞋表示結婚;腳邊的小狗表示忠誠;女子的白頭巾表示貞潔、處女,綠色代表生育,牀上的紅顏色象徵性和諧;牆上的念珠代表虔誠;刷帚意味著純潔;而窗臺上的蘋果是聖經中的禁果,代表著警告;畫面中間帶角邊的圓鏡代表天堂之意。所有這些象徵物既有基督教的信仰,又有世俗的觀念,畫家都一一收入畫中,作了極為細緻的描繪。

顯然,《阿爾諾菲尼夫婦像》是符合圖像學第一層含義的,在康德以前的藝術批評屬於趣味批評。在這個階段,我們從圖像中獲得的信息往往來源於藝術家的具象表達。

第二層次:圖像志階段。美術作品中的形象都不是隨便或者偶然畫上去的,是與特定文化中對相關主題的形象表現習俗密切相關的。比如說中國畫中「四君子」形象,就是用四種植物來形象喻示人生哲理。再比如說畫面中的晚餐往往被理解為最後的晚餐,出現的戰爭場面往往被識別為滑鐵盧戰役。

滾塵馬-趙孟頫

知道趙孟頫是書法家的人似乎比知道他是畫家的人要多,馬有渴求伯樂賞識的暗喻。

第三層次:圖像學階段。作者基於自己的審美理想、藝術追求去觀察社會生活、提煉藝術形象,在作品中表現個性化的藝術創作效果。

神奈川巨浪-葛飾北齋

本想用畢加索、塞尚的例子,但已經被濫用得很厲害,再者如果你本人不畫畫的話很難體會。因此我想用神奈川巨浪的例子說明圖像學第三層中關於提鍊形象的部分。

(PS:舉例並沒有暗指圖像學的發展是西方-中國-日本的邏輯,僅僅是舉例。)

3【情結與詩意】

何多苓老師從小對蘇聯文學與音樂的喜愛,使它的作品散發出蘇聯情結的時代性特徵。技法層面早期受安德魯懷斯影響深遠,這和當時內陸藝術閱讀環境有很大關係。

在一次訪談中何多苓老師說,08年以前我的畫(價格)被捧得很高,經濟危機之後又有無人問津的一段時間。他們說我的畫太邊緣,不當代。而這正是我所追求的,我希望我是邊緣的,這樣纔有我開闢的一塊個人天地。

他總能發現你的美 也總能表現你的美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www.bilibili.com圖標

商業價值與藝術家個人的堅守比起來顯得浮躁易變。但這一切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面目清晰,作品背後的學術價值與歷史價值逐漸顯露。站不住腳的藝術作品遲早被時間沖淡,留下來的經典所反映的那個時代,讀起來常常比歷史更加真實。


碼字有點累,西方現當代部分暫不展開,格林伯格的《前衛與庸俗》瞭解一下。

無論西方藝術作品還是中國傳統花鳥人物,阻擋你看懂畫的要素往往不是「用心去體會」、「睜大眼睛去感受」的這些很入門的說辭,而是美術/學史、文學史以及哲學史的修養。


繪畫技巧,繪畫背景,作者,繪畫內容,繪畫影響,其中的思想感情


樓裏已經答得很全面了其實評判藝術每個時代有不同的標準,有沒有價值就看符不符合這個時代的標準。

比如樓主舉例的蒙娜麗莎,大家都知道這是達芬奇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文藝復興時期推崇的是什麼——人性和科學,蒙娜麗莎這幅畫裏的透視關係,漸隱法的運用,還有世俗的題材都符合當時的審美要求。

而梵高的向日葵屬於後印象派時期了,印象派已經將繪畫裏的「再現」走到了盡頭,後印象派到了梵高塞尚他們那兒就開始用繪畫表達主觀感情而非客觀自然了,所以我們可以體會到梵高畫裏噴勃而出的感情,我們說他偉大。到了當代,很多人發出「繪畫已死」的聲音,為什麼,就是因為繪畫所有技法和可能的表現方式都窮盡了,於是我們有了行為藝術、觀念藝術,但是這有點偏離樓主說的「歷史上的名畫」了,就先不說這麼多。以上我的意思其實也和題裏有人回答的一樣,一件作品在美術史的地位決定它的價值,當然這只是一方面,但也是我看來最重要的一方面。達芬奇、倫勃朗、梵高、塞尚、馬蒂斯、杜尚、博伊斯、安迪沃霍爾……美術從宗教的副產品到表達自我的工具,從只能是「美」的藝術到「醜」的藝術,正是因為這些先鋒者的存在才推動藝術的巨輪一點點往前走,這就是作品的價值所在。
欣賞畫作的第一不在於繪畫技巧 在於對美或者說並不覺得是傳統意義上的美 稱得上是怪但趕不走你反倒想多看幾遍細細端詳的潛意識裡覺得花時間觀看是有價值的的就可以稱得上是在欣賞 就可以叫美了蒙娜麗莎的表情是純粹的嗎 你看第一眼可能覺得溫婉 僅此而已 是個不太標誌的美人 第二眼美女吧 再看就發覺到更多意味 不只有笑 眼神 眉宇 嘴角都透露著不單是笑的情緒向日葵在那個年代的畫風中不是主流 但他很熱烈奔放 迷幻浪漫 有攝魂力 能深深的抓住你套牢你 線條和色彩的運用讓你忘了他只是一張紙一片顏料對畫的解讀有太多角度了 深入淺出吧

以歷史影響力判斷。

他們都是承上啟下的作者,沒有第二個答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