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謠言指刻意編造事實或者誇大事實。假新聞也算。但無心的比如誤報不算。

一個人明確的知道自己在對公眾說謊,但他去說了。而且從微信微博的情況看,同一個人還會孜孜不倦的一直說下去。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謠言的編造。在我看來,應該一群活在社會最底層,一事無成毫無存在感,生活的特別失敗的人為了博得眾人眼球進行的一種自我安慰式毫無意義的反抗。

他們編造後轉發到各個群里,在若干年後,在看到另一個群里看到自己編造的謠言被轉發出來的時候,會有一種特別容易被滿足的賤。


一個女孩兒領著弟弟去外婆家,半路遇到一個不認識的老太婆,這個老太婆就自稱是他們的外婆。這個女孩和她弟弟也沒見過外婆,然後姐弟倆就跟老太婆回家了。到了晚上,三個人睡一張床,女孩聽見老太婆咔哧咔哧吃東西的聲音,女孩就問她「外婆你吃什麼呢」,老太婆回答說「吃棗兒」,然後也遞給女孩一顆,結果接過來一看,是一根人手指。女孩嚇壞了,說要上廁所,逃到了屋外的樹上。這個老太婆看她不肯下來,就去找幫手,女孩就趁這個時候逃走了。過了一陣,老太婆領來兩隻老虎,老虎發現女孩已經跑了,就把老太婆給咬死了。

不知道你小時候聽過沒有,姥爺經常給我講的故事,只是把虎外婆該改成了狼外婆。

今天我們覺得這個故事荒誕,在當時可是真有人信的。在古代,老虎傷人的事件經常發生,人們相信老虎具有魔力。這個老虎外婆的故事還有變種,比如有的謠言說,老太婆到了八九十歲,如果長出新的牙齒來就會在晚上跑出去吃嬰兒。

因為有這個謠言,很多人家到了晚上就把老太太鎖在屋裡,這麼做,既是為了保護嬰兒,也是為了減少嫌疑,保護老太太自己。

根據考證,老虎外婆最早是「麻胡」或「麻鬍子」,意思就是臉上長滿麻子的胡人。麻鬍子這個詞在南北朝時期就出現了,原型是歷史上的一個相貌兇惡、性格殘暴的將軍。在民間謠言里,這個將軍吃小孩兒,所以被大人們拿來嚇唬兒童。在西方歷史裡也有很多類似現象,遠到漢尼拔,近到拿破崙,都被西方家長們拿來嚇唬兒童。

後來,麻胡的形象就和鬼怪合到了一起了,變成了一種男性妖怪,在民間還有相應的驅邪儀式。

當這個故事跨越文化地域時,會根據不同地區做適應性的改變。老虎外婆,在東北叫老虎媽子,在北京叫媽虎子,在西北叫吃人婆。

人們為什麼會製造這些荒謬的故事呢?

在古代,夜間非常安靜和黑暗。人們半夜醒來會很恐懼,老覺得在暗處有妖怪。妖怪的形象被形容成怪鳥或狐狸等動物,就是因為人們常常在夜間受到它們的驚嚇。而且古人沒有什麼獲取知識的渠道,也不知道外界發生了什麼。人們需要為恐懼和未知尋求解釋,不信謠言還信什麼呢?

人的大腦渴望簡單,形象化地理解周圍的事物,特別是情況未知的時候。而能滿足這種需求的謠言,就會持續存在。(龍王,風婆,雷神)

(1) 痤瘡是因為青少年陽氣旺盛,在皮膚表面堆積無法外排,需要性生活。

(2)痤瘡成因複雜,一般是因為內分泌變化導致睾酮水平提高,睾酮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皮脂腺發育,從而分泌大量的皮脂。同時毛囊皮脂腺導管的角化異常造成導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礙,形成角質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種微生物尤其是痤瘡丙酸桿菌大量繁殖,痤瘡丙酸桿菌產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遊離脂肪酸,同時趨化炎症細胞和介質,最終誘導並加重炎症反應。

如果你學識不高,又沒有時間仔細研究,但是又需要迅速理解痤瘡成因,哪種解釋可以迅速滿足該需求?

肯定是第一種傳統醫學上的解釋。

「陽氣旺盛」「上火」等,非常形象化、容易理解(即使沒有證據證明其存在),從而滿足了大眾的「認知需求」。

別看謠言的內容荒誕簡陋,它的傳播性和持久性可是非常強的。

在農業社會的家庭,人們很少有獨處機會,幾乎一天24小時都呆在一起,謠言就在這種親密關係里大量滋生,然後在集市等公共場所擴散。很多謠言成為了地方記憶,在千百年里反覆出現。

中國謠言的傳播是以口頭為主的,幾乎不依靠文字。在世界範圍里,這是比較特殊的,比如,17世紀的英國人就是通過寫信來傳播謠言的。在中國古代,作為社會精英的文人會在筆記文學裡記錄謠言,他們稱為訛傳,但不會構成社會性的恐慌。

有了報紙以後也還是這樣。比如,在19世紀南京爆發的一次謠言里,上海《申報》報道這則謠言內容時,社會上並沒什麼反應,非得等到一個多月後,謠言以口頭形式傳到了上海,才引起社會恐慌。

另外,謠言還有一個意想不到的功能,它會形成全球文化交流。你可能早就發現了,剛才那個老虎外婆的故事和《格林童話》里的小紅帽故事很像。不僅是在德國,在法國、義大利和日本、朝鮮,都有幾乎完全相同的故事。這些小紅帽型的故事,最初都起源於中國的「老虎外婆」,而且能肯定,它就是通過口頭傳播的方式傳遍世界的。

註:可控第三者現象。(娛樂圈的作用在於,我們空閑的時候,有東西可以聊)

剛開始,我們說的老虎婆子,其形象從男性改為男妖,從男妖改為老太婆,有著重要的意義——替罪,由無辜者承擔罪責,接受懲罰。

謠言引起大恐慌以後,人們總得做點什麼,於是,他們就自發地尋找一些對象,指控他們是恐怖傳聞里的罪魁禍首,再對這些人進行迫害。這就是替罪現象,是幾乎所有謠言里都會出現的情況。

註:人類需要掌控感,參見習得性無助。

在古代中國謠言事件里,哪兩類人最容易成為替罪對象?

第一類替罪對象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在剛才說的那個「老虎外婆」的故事裡,為什麼吃小孩的妖怪的形象,會從男人變成老太婆?就是因為在古代社會,女性是弱者,最好欺負,尤其是老太婆,既不能再生育,又不能再勞動,更是弱者中的弱者,最適合充當替罪羊,緩解民眾的恐懼。

在古時候,如果出了丟孩子的事兒,人們可能不查證、不核實,就直接殺害那些獨居,看起來有點兒怪的老太婆。

有份清代的記載,說在廣東新豐鄉下有個老太婆,由於終日勞作,長得特別黑,總是蓬頭垢面的。有一天,她挎著蔬菜籃趕集去賣,有個放牛小孩說「這簡直就是個老虎媽子」,老太婆聽了很生氣,就說「你再說我,我就吃了你」。那個小孩兒跑回村告訴了大人,引來全村人來抓這個老太婆,把她打得半死,還扭送到縣衙門,告訴縣官說她是妖怪,要求用鎖鏈穿她的琵琶骨,也就是鎖骨。老人怎麼受得了這種折磨?沒穿到一半,她就死了。歷史上,類似案件的記載還有很多。

我們可以推測一下人們相信這類說法的原因。把老年人,特別是老太婆當成替罪目標,是一種集體無意識。由於厭惡衰老,人會本能地不喜歡老太婆形象,在有些人的潛意識裡,也暗暗希望推卸掉贍養老人的責任,有嫌棄的心理。再進一步說,為什麼在這個故事裡是外婆而不是奶奶呢,因為在宗法社會,外婆屬於另一個家族,更加邊緣化。那些謠言里最可怕的怪物在現實世界的替罪對象,常常是最可憐的人。註:思想是行動的兒子。

第二類替罪行為的主要對象是外來的陌生人。在現代都市,幾乎每個人都是陌生人,我們不覺得陌生人有什麼大不了的。但古代農業社會是熟人社會,陌生就代表著可疑。

明代的商業比較發達,背井離鄉的人越來越多,在當地人看來,這些人幾乎都是威脅。欺負外地人,當然也是從最軟弱的開始。

比如說乞丐吧,有一類恐怖傳聞是說流浪漢和乞丐會偷小孩兒,割掉他們的器官來做成藥,或者把他們弄瞎弄殘之後讓他們去乞討。你可能會說:「我也聽說過,這就是真的!這叫採生折割。」

我們當然不能排除個案的可能,但這麼嚴重的指控,總得有偵查和證據吧?可是明朝人覺得沒有驗證的必要,只要爆發這類謠言,他們就會直接將一群外來乞丐抓起來處死,沒有記載表明,人們曾經核實過傳聞的真假,或者拿到過什麼真憑實據。

還有雲遊的和尚、尼姑,也經常被當成妖術謠言的替罪對象。值得注意的是,當地寺廟的和尚、尼姑就不會被指控,道理很簡單,中國是熟人社會,本地和尚、尼姑已經融入了熟人網路,獲得了社會身份,他們不是外來者。

到了19世紀,外來人里增加了一類更讓當地人不安的群體,就是西方人和傳教士。他們處處都和中國人不一樣,讓老百姓覺得特別詭異,於是在傳聞里,洋人取代了流浪乞丐和雲遊僧,成了竊取器官、盜竊嬰兒的替罪對象。最嚴重的一次事件是1870年的天津教案。天津當時爆發了流行病,教會開辦的育嬰堂也死了幾十個嬰兒。人們傳說,洋人殺死嬰兒,割了器官做藥材,結果開始圍攻教堂。地方政府和法國領事都沒有成功控制事態,釀成了大規模暴亂,殺死了很多外國人和中國信徒,燒掉了9座教堂和領事館。人們還把廢墟里找到的望遠鏡、顯微鏡毀掉,說那是洋鬼子挖人眼、抽骨髓的機器。

在這個事件里,民間關於教會綁架兒童、摘取器官的流言,並不是專門為西方人發明的,而是來自在中國流傳已久的謠言,只是轉移了指控對象,選擇了新的替罪羊。所以,天津教案的性質是謠言引發的社會大恐慌,而不是因為民族仇恨而反對西方人和基督教的事件。這是由於以往的人們注重書面材料,忽視了口頭傳播的文化成分。

中國古代的謠言替罪有一個特點:替罪對象都是個人或者小群體,基本屬於個案。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古代西方社會就不是這樣。在中世紀的歐洲,一直流傳著女巫和魔鬼勾結實施妖法的謠言。整個歐洲世界進行了社會運動式的、歷時幾百年的獵殺女巫活動,大批女性被指控為巫婆,死於民間的私刑或者宗教裁判,原因也是因為她們處於社會邊緣的弱者身份。

歐洲獵殺女巫事件規模這麼大、持續時間這麼長,是因為背後由教會主持。在中世紀,教會擁有超過國王的權威。而古代中國,除了集權的中央政府,沒有這樣有持續影響力的利益集團。

對於割腎之類的謠言,江寧公安在線「聲明」:沒有配型的腎拿去是沒法直接用於人體的,最多只能拿去做炒腰花、水煮腰片、烤腰子、拌腰片。

再聽到謠言,就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他吧。


關注公號:心理詞典,每天更新心理學知識點。


其實回憶起來我小時候也編造過「謠言」。其中一個是這樣的。

我(七八歲吧)看見肥皂進了水以後會膨脹,會變成一塊大點的肥皂。我就興奮的想,如果把一小塊肥皂放進一盆水裡,是不是就可以得到一塊盆一樣大的肥皂,想起來很興奮。我把這想法對我姐姐說了。她沒有反駁。但是我是以自信、確鑿的語氣說的。也就是相當於告訴她:把肥皂放進一盆水,第二天就可以得到一塊盆一樣大的肥皂了。

雖然這算不得謠言,因為沒傳開來。。。第二天早上一醒我就迫不及待的去看實驗結果,看到的是一盆肥皂水。(沒有打臉的感覺,我反而覺得長知識了。)

其實很多謠言就是把屬於猜想的言論和描述事實的言論搞混了。

對於編造謠言的人,他也許只是在推測或猜想。


嗯。。。自尊與面子?畢竟承認自己的錯誤是很難的。。。
謠言散播的起因大多是盲目的相信,不加分析卻又急於推廣。而謠言的編造呢?大多數時候大家能記住的是謠言的散播者而不是編造者,對於編造者而言責任比較小。因此對於他們而言不必在心理上承受更多的負擔。能夠自發覺著有心理負擔的,也就不會刻意去編造謊言了。

第一類:外行的不正確猜測,無聊人的飯後談資。

第二類:商業政治目的去抹黑或者牟利。

第三類:決策前的探風,通過了就是內部消息,沒通過就是謠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